(一) 发生拳击创伤的原因
拳击运动员对拳击创伤的严重性与预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 视不够,是发生创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战训练与比赛的组织工 作不严密,方法不当;教练员不在场,运动员的情绪不佳、体力 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因身体处于疲态状态、患病、有伤等是 发生创伤的主要原因。另外,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扩 散,造成肌肉不协调,动作僵硬、不熟练,也易引起创伤的发 生。场地不平整、器材不安全、运动服不合体、运动鞋不合脚 等,这些都是拳击创伤的直接因素。
技术水平低,动作上的缺点错误,不合理地分配比赛中的体 力,是从事拳击训练初期或学习新技术时发生创伤的主要因素。 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也是一个 主要的受伤原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也会导致受伤。
(二) 拳击中常见创伤的症状与处理
- 指腕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
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 性损伤,称为挫伤。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 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积,疼痛和 功能障碍都较明显。
拳击运动员常在与“对手”击打时或在打沙袋练习时,最容
82易发生第一指骨、腕骨和掌指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其原因 往往是手指包缠绷带的方法和拳击技术不正确。并且,几乎都是 因为运动员出摆拳击打时,没有用拳峰击打对手,而是把姆指掌 关节当作击打对手的着力点,故造成第一掌骨骨折。
为此,教练员必须仔细地注意运动员是否正确地用绷带缠 手,其目的在于保护手,使撞力集中,提高击打效果和安全性。 缠手时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要使手指有适当的活动余地,缠 得过紧反倒容易受伤。但手腕部分可缠得紧些,这有利于用力和 防止受伤。对于骨折应立即进行复位并用夹板固定,三周后进行 按摩治疗,三个月后开始恢复性训练。另外,要加强对技术的纠 正,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
- 眉弓部的裂伤和鼻骨胃折
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整齐, 称为裂伤。
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违反规则的抡打,使前臂 直接击中对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对手的前臂尺侧或鹰嘴所造成,也 有的是双方运动员的头部苴相撞击造成的。
为避免头部受伤可戴保护帽,主要保护前额及耳部。伤后要 进行复位治疗并及时止血,两个月内不能进行比赛或实战练习。
- 鼻出血
鼻出血是拳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创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生 鼻粘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也可引起鼻变形。
鼻出血时把头后仰,用拇食指在鼻翼外面相对压迫(伤者用 口呼吸)数分钟,一般可止血。有条件时,可用浸过肾上腺素或 麻黄素的消毒脱脂棉卷成小卷轻轻塞入流血鼻孔内,再在鼻翼外 稍加压迫,则止血更佳。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 耳廓挫伤
耳廓挫伤是被对方的摆拳和平勾拳直接击中耳廓引起的局部 血肿。
耳廓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在受击打时,极易发生血 肿。同时由于耳廓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软骨组成,耳部的皮肤都 紧贴在软骨膜上血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耳廓软骨炎,严重者可 导致耳廓畸形。
处理办法:用冷敷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皮下继续出血淤 肿。3至5天后进行热敷或理疗一周,即可痊愈。
- 面部擦伤
面部擦伤的处理办法是:用30%双氧水将擦伤部位脏东西 擦洗掉,或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将擦伤部位的脏东西洗掉、拭 干,然后搽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 击昏现象(即休克现象)
在拳击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击昏而摔倒导致失败的 场面,这是运动员受了最后一次打击以后,在1。秒钟或更多的 时间内不能起立重新比赛时,就称为“被击昏”,即休克现象。 休克时,整个有机体受到严重的障碍,血压降低,脉弱而急,呼 吸浅,其特点是定向力丧失,面色苍白,神志完全或部分丧失。
当运动员倒地时,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应叫他安静地仰 躺着,观察一、二分钟,如自己不能恢复神志,必须在防震保暖 的情况下速送医院急诊。但大多数被击昏的运动员,不需要特殊 处理即可恢复。当然,击昏本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而且也 是精神创伤,因此非常需要安静和医生、教练员及队友们的言语 和安慰。
拳击运动员歉部受击出现的击昏,是大脑受了机械刺激的结
84果O
下颌部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少由于脑震荡所引起。这是由 于分布在内耳的大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的结果,是小脑及脑干 (红核)的反射现象。由于机能的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 摔倒并失去知觉。
颈部两侧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明显是由于颈动脉窦受击, 反射性地引起了脑血液循环的一时性障碍所致,可引起脑血管供 血不足,产生昏迷休克。运动员被拳击多是没有保持基本姿势, 下颌过高,两拳过低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新运动员颈肌明显 无力(尤其是胸锁乳突肌),防守姿势和动作有明显错误发生率 较高。
左右肋部受击时也可能出现击昏,这是由于相当于该部的内 脏器官(肝脾)的内感觉器受累,引起明显的一时性血液动力过 程破坏的缘故。左右肋部受击倒地多为上勾拳或直拳击打肋部所 致。
躯干受击中尤以腹部太阳神经丛部受击时,更容易发生击 昏。上腹部受击倒地或被击昏多为平勾拳击打所致。主要原因是 由于刺激传到迷走神经中枢,可使心脏活动大为减慢,甚至停止 心跳,呼吸也明显变慢。有时刺激颈交感神经,可引起呼吸加 快、加深。
7.
脑震荡头部创伤是最严重的创伤,正确的救护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在拳击比赛中,当运动员被击打到鼻梁、太阳穴或击昏后摔倒而 头部撞击地面时,由于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强烈的外力 震荡进而引起的意识和机能暂时障碍,会立即发生了意识丧失 (昏迷)所引起的脑损伤(脑震荡、脑挫伤)。
脑震荡的典型症状是突然神志晕迷,皮肤苍白,脉搏细弱, 呼吸缓慢、浅表,肌肉松弛,瞳孔放大对称,可能有呕吐。清醒 后,伤员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忘记与外伤有关的事情,并有不同 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等。此时应使伤员平卧位,安静,头部 冷敷,身体保暖。还应注意观察伤员的表情,对神志不清者可刺 激人中,百会等穴使其复苏,对呼吸发生障碍的伤员,可行人工 呼吸。对重伤员应迅速送医院处理,要绝对保持安静,对无严重 征象,短时间内意识恢复的轻伤员,也要尽可能使其仰卧送回房 间内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头痛、头晕等)完全消除, 但不宜过早参加拳击训练或比赛,否则会留头痛后遗症。
轻型和中型脑震荡,脑组织无明显的病理解剖变化,昏迷时 间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可有头痛、头昏、耳鸣等自觉症状,昏 迷的时间越长,伤情越重。
重型脑震荡时心脏及呼吸活动渐渐衰竭,出现尿便失禁,也 可能死亡。急救办法:必须将伤员置于担架上运至医院,伤员取 仰卧位,头部两侧用衣物垫起固定,搬运时应避免颠簸震动。
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挫伤等并存,脑挫伤时除有上述 脑震荡所特有的症状以外,还有症灶症状:在创伤的对侧出现肌 肉痉挛、麻痹和各种感觉障碍。这时主要采用保守疗法,至少需 要20日左右的卧床休息。因此,教练员在运动员参加拳击比赛 时,应掌握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凡有任何头部创伤,只要伴 有意识丧失,即使很短暂也必须住院治疗,痊愈后,可用“闭目 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训练,能保持平衡 后,才能参加拳击训练。
(三)拳击创伤的预防
诚然,拳击运动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运动员、 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对拳击运动有足够的认识,采取必要的预防和 防护措施,拳击运动还是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C
为了减少拳击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除了要进行规则范围 内充分的体检外,在日常比赛和训练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要注意加 强易伤部位及相应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机能,积极预防损伤。
戴好防护用具和使用标准手套。防护用具主要包括头盔、护 齿、护裆、手套等。其中头盔尤为重要。据国际业余拳联调查, 在拳击受伤中,其中头面部的受伤占了 50%以上。头盔可以缓 冲一部分打击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员的大脑和面部。标准拳 击手套可以对对方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使用其是为了对对方负 责O
另外,为预防和杜绝创伤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练习场地器 材和良好的环境。比如选择合适的拳套、打沙袋手套、沙袋和墙 靶等用具。在拳击训练和比赛中,使用拳击的特殊防护装备是非 常重要的,为开展好拳击运动,因地制宜的制作一些简单的行之 有效的练习器材,也是可取的。
- 及早中止实力悬殊的比赛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要发挥裁判员积极主动作 用。作为裁判员、教练员和医生,应当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早终
87十、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止对比实力悬殊较大的比赛。
在我国拳击竞赛规则中规定:
-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台上裁判认为处 于明显劣势,或正受到过度的重击,应立即停止比赛,并宣布其 对手为胜方。
- 受伤:如果运动员被台上裁判鉴定为受伤或因其它健康 原因不能再继续比赛,应停止比赛,并宣布对手为胜者。
- 在比赛中因头部被击倒下,或因头部受重击失去继续比 赛能力,被裁判终止比赛的运动员如是第一次,该运动员应在以 后的一个月内不准参加拳击训练或比赛。如在三个月内的比赛中 有二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在以后的三个月内不准参加拳击 比赛。如在十二个月内的比赛中有三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 在以后的一年内不准参加拳击比赛。
- 观察期间的健康证明:运动员在前面所述的三种情况的 观察休息期之后,在他们重新参加比赛之前,必须作一次专门身 体检查,由一位合格的医生证明身体健康,并认为可以参加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才可以同意其参加比赛。
为确保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更重要的是裁判员要熟练 地掌握和严格执行比赛规则,控制比赛场面,及时地制止犯规动 作或危险动作,有必要使用一切手段防止永久性创伤,使比赛成 功。
- 加强医务监督,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
在拳击训练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其目的是最大可能 地利用医学的手段,对拳击运动进行观察指导,促进运动员的身 体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拳击技术水平。因此,在训练前、训练 中、训练后,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工作,将对运动员起着积极
88的保护作用。运动员由于比赛的激烈进行,可能感觉不到某些部 位的不适,往往在赛后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因此必须加强赛后的 医务监督。在赛后要密切注意观察,尤其是脑部受伤的运动员。 如遇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 疗。
同时应教会运动员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 头晕、疲乏感等),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如肌肉酸痛、僵 硬、关节疼痛等),当反应不良时,要及时调整运动量。
- 掌握正确的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
比赛和训练中创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的技术错误或 不熟练。只有在不断磨炼技术和掌握合理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实战,才能避免拳击的创伤。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内 容和量要根据所要进行活动的性质、运动员个别情况及气象条件 而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和伤 后的训练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总之,尽管拳击是一项激烈的对抗运动,但是与其它项目 比,它的受伤率并不很高,而且死亡和事故多发生在职业拳击比 赛中,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加以注意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全可 以将拳击的事故和创伤降低到最低限度的。
WH练习拳击的基本
方法和要求
(一)练习拳击的基本方法
1.
看图自学法
对于许多拳击爱好者来说,在没有专门教师或教练指导的情 况下,基本上都是通过看图自学自练拳击的。看图自学自练拳击 时,如何看图学习技术动作,就成了学练的关键,只有在真正看 懂弄清动作图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所以,看 图自学自练拳击,就要求练习者必须首先掌握看图方法和图解知 识。
拳击图解是利用图来表示动作形状,用文字解释说明图中动 作的要点和详细过程。所以,看图时一定要先看清动作的基本形 状,基本技术图解是单人的技术,组合练习一般是两人配合练 习;看图时要注意基本技术的正确方法和要领,看组合图解时要 看清楚动作的连接和变化。先根据图解做出动作,其次再详细阅 读每幅图的文字说明,将动作的关键环节弄清楚,特别是基本技 术的要点和组合技术的连接与变化,将文字解释和图示配合起
来,将所学动作完整地演练出来。
图解中的文字,一般采用拳击术语来解释动作,所以自学自 练拳击前应当先了解拳击术语,这对自学好拳击有较大的帮助。 自学自练拳击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要边看图解边模仿动 作,其次再详细阅读文字说明,第三是将组合动作的分解图示连 接起来,形成完整组合动作,最后根据文字说明进一步熟练所学 动作,并借助辅助练习器械进一步巩固。
- 配合自学法
配合自学法是指两人或几个人相互配合,一起学习和练习拳 击。两(多)人配合时,要根据教材的图示和文字解释说明,共 同商量,边看、边学、边练,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在 学练组合动作时,一方为攻方,一方为守方,在练习中尽快认识 技术动作方法和用意,互相检查,细心体会,看所学组合拳法是 否具有正确的攻防含义和有效的攻防效果,然后反复练习所学的 组合,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 跟教练学习法
跟教练学习拳击,可以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随时倾听教练 的指导,是练习拳击的有效方法。跟教练练习拳击时,一定要按 照教练的安排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把自 己锻炼成优秀的拳击手。
(二)练习拳击的基本要求
- 刻苦训练,打好基础
练习拳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包括培养机智灵敏、协
91调快速、强劲有力等身体素质,以及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积极 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锻炼培养正确的距离感和时间感, 只有具有正确的距离感和时间感,才能在拳击训练和比赛中争取 主动。
具有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之后,再学习拳击的 基本步法和基本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步法和基本技术动作的方法 和要领,提高攻防技术动作的速度、力度和实效性,通过击打手 靶和沙包练习,提高和强化击打力量,同时也要进行抗打击练 习。通过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长期严格训练,提高拳击必须的专 项素质,为进一步学习拳击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习拳击攻防技术
具有了一定的拳击基本素质和专项素质以后,就可以开始学 习拳击的攻防技术,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拳击攻防实战技术和 战术,以及战术性技术组合。在学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每一个技术 动作的理解,由简单的技术学习入手,逐步进入到较为复杂和组 合拳法的练习,在攻防练习中认真体会和揣摸各种拳法的技术规 律,掌握攻防转换的技巧,研究每一种拳法的特点,为进行实战 做好充分的准备。
- 实战练习
学习拳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战,所以,在经过上面两个阶段 的严格训练和准备之后,就要把所学的拳法运用于实战。实战的 方法同样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可根据掌握技术情况 进行有条件的实战训练,用来专门练习具体的攻防技术,或解决 具体的问题。例如,勾拳的进攻动作发挥不好,就专门以勾拳进 攻为主进行实战,解决勾拳的进攻问题。又例如,一方的防守能 力较差,那么这一方就以防守为主进行实战,解决防守差的问 题。这样的实战对解决具体问题非常有效,是拳击练习经常采用 和必不可少的练习方法。经过这种条件实战,既可以解决具体问 题,同时又使练习者体会和积累了实战经验,克服紧张和恐惧心 理,为进行无条件实战做好身体、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无条件实战是指按拳击比赛规则,进行等同于比赛的实战。 这种方式可以先内后外,先非正式再到正式,最后过渡到正式比 赛。因为无条件实战几乎和比赛一样,所以,能够在实战中检验 练习者掌握拳击技战术的情况。先内后外是指先在同伴内部进行 实战,因为同伴之间相互了解,没有太多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经 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实战之后,再同其它队的拳手进行实战,增加 实战的难度和紧张程度,逐渐向正式比赛过渡,经过这样的反复 实战练习,可以使练习者积累实战经验,体会实战技巧,熟练运 用各种技术、战术以及战术性技术组合,逐渐达到拳击正式比赛 的要求,适应不同层次的比赛。
实战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 特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形成所谓的绝招。只有具有多种有效的技术和绝技,才能在实战 和比赛中占据主动和优势,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最后战胜对 手。
技法篇
跟 专 家练 拳 击-、拳击的基玉动作
(一)准备姿势
正确的站立姿势:体重应均匀地分到两脚趾骨基节部位,然 后,轻松地上跳,在着地时,还要使体重均匀地分布到两脚趾骨 基节部位上,要求上体要直,不破坏站立姿舞;着地时象猫似的 轻松落地(图24、图25)。

(图24、图25)。
图25以下讲的是以正手为准(左撇子应同他相反)。
- 下半身
- 首先面对对方,相隔半步,双臂自然下垂站稳。
- 面向对方,左脚向前出35~45厘米。也可以根据自己 的身高和习惯来确定距离,一般使自己感到舒适为好。
- 右脚与左脚呈45。角,为了减少一点幅度,右脚跟往右 侧开一点,左右分开的距离为20~30厘米°这样的站法主要目 的是在受到外来打击时,身体保持平衡。假如站成一条横线,受 不住从前方来的直拳,容易后倒;站成一条竖线,容易横倒,对 攻防两方面都不利。
- 后脚跟抬起5厘米左右,把自己的体重均匀的落到前后 脚趾骨基节部位。前腿的膝关节微屈,同时,后脚也跟着前脚微 屈膝。重心放置在两腿之间,身体不论处于静止还是移动状态, 重心投影均不得越出两足以及两足间的支撑面。
上述是对拳击时下半身的基本姿势要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是可以利用膝盖的屈伸力量加强后脚的蹬力,重心移动灵活,但 要注意不要右脚跟着地,以免影响脚移动速度。现代拳击最讲究 的是速度。两脚距离大,影响速度的发挥,但稳定性好,适用于 猛攻型选手;距离小,速度快,但稳定性差,适用于技巧型选 手。
- 上半身
- 头形。低头收下颌,前额朝向对手,双目注视对手眼 睛,上下齿合拢,舌贴上腭,脸部表情自然。一般看对方的眼睛 能看出对方的进攻意图C现代美国提倡的一种方法是注视对方的 脚法,这样的优点是能看出对方的一举一动,而自己的意图又不 易对方发觉。
- 上半身自然地落在腰部。不能把上身向左、右、前、后
歪。上体应斜向对方,微前含胸,左肩略向前,两肩勿过分耸 起,也不要下垂。身体向左或向右扭动时,以腰部和甑关节作转 动轴。
(3)臂形。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左拳略高于肩,同对方的 下巴平齐,防护左面颊,左肘屈大于90°,下垂防护左肋;右拳 置于肩前,防护右面颊,右肘屈小于90。,下垂防护右肋,右拳 轻轻握紧并对准对方的下巴。为了保护自己的下巴和左耳,左肩 向前伸出的同时,稍上提。注意,如果提得过大,就会增加疲 劳,影响左手的刺拳速度。
上述的上身姿势就是要求在做好保护上体的前提下,尽可能 地把身体调整在有利的进攻位置。
(二)握拳法
拳是拳击手的唯一武器。拳击手的打击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坏 力,不是因为拳头硬,而是因为它有很大的速度和力量。正确的 握拳法是打出有力拳的第一步。
食指和中指、小指和无名指并拢内屈,拇指放在中指和食指 的上面,拳头稍内扣,拳峰朝着对方。握拳不要太用劲。否则, 臂肌会很快疲劳,拳速也会降低。但是在拳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前 一刹那,要用力握拳(图26)。
握拳掌握好了,应该用拳的什么部位来打击对方呢?
从食指到小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成为一个平面,这个部 位叫做指关节部位。指关节部位的中心在中指和食指之间,要用 这个关节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拳峰”,来打击对方的要害

部位(图27)。
上面已经讲到了站立姿势和握拳法。站立姿势是基础,没有 扎实的基础,很难学好拳击技术。静止状态的姿势容易保持,如 何在移动中保持平衡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和练 习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平衡,从而在激烈的对抗中能准确地打击对 方。因此,就要求双臂、双脚、躯干三部分充分的协调配合。
(三)拳击的基本步法
步法是拳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搏斗时,如何保持身 体平衡,灵活地移动身体,使自己始终处于进攻和防御的最佳位 置,是一名拳击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步法的移动 包含着进攻和防御的双重含义。
20世纪前的拳击比赛,运动员如果运用步法来避开对手的
100攻击,则被视为是胆怯的行为。1892年9月7日,拳击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出现了 °美国旧金山银行职员詹姆斯•科贝特运用灵活 的脚步移动,躲开少年大力士——约翰•沙利文强有力的打击, 象逗小孩玩一样打击沙利文,终于获得胜利,轰动了拳击界。这 一新战法,从而逐渐摒弃以前那种呆板的拳赛,为拳击界所广泛 采用,发展到今天的拳击步法。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盛赞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动 的灵活性和打击的准确性时写道:“飘浮如粉蝶,冲刺若黄蜂了 可见步法的重要性。
拳击的基本步法有滑步、冲剌步、侧步、环绕步、撤步等五 种步法。
- 滑步
右脚掌蹬地,左脚稍离地面向前滑进20-30厘米,后脚轻 擦地面跟进。移动的步幅稍大于肩距。两脚以脚掌着地,身体重 心始终保持在两腿之间(图28)。
左脚掌蹬地,右脚稍离地面向后滑行20-30厘米,左脚随 即后滑一步,保持基本姿势(图29)。
右脚蹬地,左脚向左侧横滑一步约20~30厘米,右脚随即 跟进,保持原来姿势(图30)。
左脚蹬地,右脚向右侧横滑一步约20~30厘米,左脚随即 跟进,保持原来姿势(图31)。
要点:向某一方向移动时,该方向的脚称为方向脚。方向脚

移动后,另一只脚要迅速跟进。滑步时,身体重心要平稳,重心 勿超出支撑面。脚掌尽可能不离开地面,不可做跳跃步,两腿膝 关节和大腿肌群自然放松。
滑步是一种稳健的步法。其目的在于调整身体至最佳位置, 逼近对手准备攻击,或引诱对方出击造成对手防御上的空隙,并
102趁机出拳攻击。使用滑步时要预防对手突然发起猛攻,有了思想 准备就可应付突然的变化”
- 冲刺步
左足平放在地面上。着力点在前脚掌上,右脚前脚掌着地, 足跟稍抬起,左脚急速向前迈进一步(约40〜50厘米),右脚随 着跟上一步,仍保持好拳击攻防姿势,刺步与前滑步动作相似, 唯速度加快(图32)。

要点:刺步是一种敏捷、快速、突然进攻的步法。当对手防 守上暴露出破绽时,我即抓住有利时机配合直拳突然袭击。刺步 易犯的主要错误是跨步式前进,即前脚凌空跨步前进。这样人体 在凌空阶段时只有一只脚支撑,容易被对手击倒;另外,两脚着 地远,足间距大,也会造成行动上的迟钝。因此,学习剌步时要 注意前脚不可凌空跃进和两足间距过大。
- 侧步
侧步是对手出拳方向的外侧上一步或向后转一步,避开对手
的直拳攻击,为自己创造有利攻击位置的一种步法。侧步法有左 右侧法两种,右侧步是向对手右拳方向侧步,左侧步是向对手左 拳方向侧步。
(1) 右侧步
对手打右直拳时,我右足先起动向右后侧转,左足以足尖为 轴,足跟向左侧转动40。~60。。人站在对手右拳外侧(图33)。
(2) 左侧步
对手打左直拳时,我右足先起动向右侧上一步,左足以足尖 为轴,原地向右转100。〜120。。人站在对手左拳外侧位置。左侧 步比右侧步难度大,因为左侧步比右侧步更接近对手的右手,受 到对方右手打击的可能性更大。掌握左侧步法能发挥自己的有力 武器打击对方的腹部和下巴(图34)。

要点:使用左右侧步时,两足不走交叉步,身体不可左右摇 摆。侧步是防御的一种,也是进攻的一部分,因此,在学习侧步 时应注意和反击动作结合起来。
- 环绕步
环绕步是以对手为中心,并围绕他移动的一种步法。环绕步 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它的动作好象侧步法,但它不 属于侧步法,他的动作幅度较小,只微微闪躲对方的打击,并且 能够反击。
(1) 逆时针环行(向石环行)
当对手用左直拳打过来时,只向右侧动一点,用左直拳反 击。因为对方的惯性和自己打出的冲力加在一起,其破坏力极 大。拳击逆时针方向即向右侧环行,这种环行法最安全(图 35)
0(2) 顺时针环行(向左环行)
站在对方的内侧,即对方的腹部正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右手 进行攻击。对方为了防守,把他的整个身体向右转体,从而使对 攻的双方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时期向左环行,受对方攻击的可能 性大,因此要作好防护。向左环行的脚法是左脚先向左移动,右

脚跟着向左移动(图36)。
要点:运用环绕步的目的是,转移进攻方向,寻找进攻机 会,或调整呼吸,以及短暂的休息。因此在练习和比赛中,不能 消极防守,而要在防御中积极寻找战机,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 撇步(又称急退步)
撤步的方法是:前脚掌用力撑地,后脚先后撤一大步,并且 几乎同时迅速收回前脚,以保持好拳击的攻防姿势(图37)。
要点:使用撤步的目的在于迅速脱离战斗,避开对手的直拳 攻击,或是重新调整战斗状态。在后撤一步后,如对手继续跟进 攻击,不可连续后辙,应迅速向右或向左侧步,避开对手的连续 进攻。
浏览1,8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