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展合虚实,配合呼吸
八卦掌的内外协调动作有“屈伸展合,虚实转换”的特点,始 终贯串着“运动加螺旋”这一独特的运动方法。在做这些内外协 调动作时应该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地、有节奏地结合起来,才能起 到强健内脏,气与力合的作用。在讲这种结合之前,先把展合与 虚实的内容讲一下。
展合是由内导外,以外引内
八卦掌所说的展合虚实与太极拳所讲的开合是一样的,要 求也是同样的,内家拳特别强调开合虚实。这一展一合有变有 常,虚实兼到,忽现忽藏,展中有合,合中有展,实中有虚,虚中有 实,尽掌术之妙。在八卦掌的锻炼原则和要领中把展合虚实提 到首要地位。八卦掌的展与合都是由内导外,以外引内,内外统 一的。展合都应该先有内劲,而后外形随着表现出来。内脏器官 机能的锻炼为我国古代武术家所特别重视,八卦掌家认为,如果 只有外形的展合而没有内动的展合,那么无论练功与技击都会 降低它的保健、增强体质和提高技术的作用,也就不能称作内外 统一的八卦掌了。八卦掌一直被称作是内家拳的一种,那就是 在意识指导下,动作和呼吸相结合,也就是意识、呼吸、动作三者 密切结合,练意、练身同时进行。所谓动作,必须包括肌肉、骨 节,内脏器官、机能的内部运动和身躯四肢的外部运动,只有“内 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才称得上动作的内外合一,如此方称八 卦掌。展与合着重在内部的变动,不在于形式。在外部形态上讲 就是指动作的屈伸、进退、俯仰、起落等等,伸进俯落等动作在结 合呼吸的情况下叫做展;屈退仰起等动作在结合呼吸的情况下叫做合。内动的展合仍然是“运劲似螺旋”的作用,就是所谓“劲 由内换”或“内气潜转”,展为伸开放大,合为缩小收敛。八卦掌 由于动作是在走转地、螺旋形地“粘裹黏随”,随屈就伸,故展时 不顶撞,合时不闪躲。练习内外统一的展合时应该揣摩“里边不 动,外边不发”两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始而意动,继而内 动,然后外动”,逐渐做到一动内外俱动,“形神合一”。
展中有合,合中有展
动作展时内外具展,动作合时内外具合,转接要一气呵成, 周身完整,劲力集中到一点,并能随时灵活变换集中到某一点。 在一展一合之中,还要进一步要求“展中有合,合中有展”。八卦 掌的运动由腰脊主宰运用螺旋形的弧形动作向着四梢去的叫 展;从四梢回归丹田的叫合。八卦掌名家在技击的技术上能够 做到“人不知我,我却知人”的地步,主要在于“运劲似螺旋”的 “劲由内换、内气潜转”的内劲。自己运劲的路线方向力点,里边 先在变换,处处跟对方的动作合拍,如胶黏物,但意劲又处处走 在对方的前面,搭手时黏即是走,走即是黏,引进落空,因此对方 不易察觉,从而达到“纵放屈伸人莫知,因敌变化是神奇”。由于 锻炼方法细致,因此,不论应用在治病保健、增强体质还是提高 技击上效果都比较好。至于提高的关键,我们认为首先要强调 内劲与外劲结合,呼吸与动作结合,特别在掌套熟练后,要时刻 注意“内里不动,外表无发”这句话。这种由内及外的练法完全 是螺旋劲的作用。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从意念上说:若意念集中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 虚;意念集中于左手,则左手为实,右手为虚。这是两手的分清 虚实。还要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就是说原来已经分清虚实的 手再分清虚实,虚的手要虚中有实,实的手要实中有虚。例如前打出的掌是实,背面那就为虚,这种实中虚是为了把力量集中于 一点,不该用力处都要放松,贯彻处处用力经济的原则。后手为 虚,但也要求有意念贯注其中,亦即绷劲不去。这种虚中有实是 为了平衡重心,并使前手打出力更足。八卦掌每一动作都离不 开圈,在转圈的过程中虚实是在变换的,腿部的分清虚实,不论 前虚后实,前实后虚,还是左虚右实,左实右虚,都进一步要求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初练八卦掌 时步法要大虚大实,练功日久,功夫纯熟后由开展而渐趋紧凑 时,虚足与实足的比例要逐步缩小,如从八比二到七比三、六比 四,虚实距离越缩短,变化就越灵活快速。古人把展合虚实用阴 阳二字代表,合虚为阴,展实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 互为其根”,就是“展中有合,合中有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 实互相渗透,潜移默化。虚实不但要求互相渗透,还要求忽现忽 藏,变化非常灵动。不但腿部要“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 趣”,而且内外上下都要求“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只 有意与气变换得灵活,虚实才能忽现忽藏。虚实的变换跟展合 一样是在意识指导下先内动而后外动,内外合一的。如在意念 连续集中于一手或两手同时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那么虚实 的变化应该随着动作的展合去变换,也就是展时为实,合时为 虚。
展合虚实是渐变的
由展到合,由合到展;由实到虚,由虚到实是渐变的,不是突 变的。其变换过程与动作变换运行的起止(空间)以及速度(时 间)等相适应。这种动作舒展均匀的练法,在治病保健上有其优 越性;但在技击时,突然的化劲和发劲是必要的,尤其是宋式八 卦掌特别要求打、化、发。渐变与突变是因敌变化的,因为竞技 性的搭手方法不是治病保健所需要的。
展合虚实要与呼吸自然结合
合与虚是蓄,展与实是发。展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 吸结合起来。一展一合就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称作一息。关 于虚实不能仅仅理解为手足要分清虚实,实际上胸腹背部的肌 肉、骨节、内脏器官和机能都要分清虚实,并且这是动作的主要 部分。如果只有手足的虚实,没有胸、腹、背部的虚实,那就是没 有内劲来支配外动,也就不是整体劲了。如果认为单是一呼一 吸的内劲,配合四肢的运动就算作是内家拳,那还是不全面的, 因为呼吸运动仅利用横膈膜的一上一下来带动内脏的轻微按摩 运动,还缺乏有意识地引导胸、腹、背部的肌肉、骨节、内脏器官 和机能做运动。只有“运劲似螺旋,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的 螺旋式划圆运动的练法,才能使内脏、肌肉、血管、经络、脊髓都 得到运动。合、虚是吸,如做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 从虚上讲,就是由实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展、实是呼,如做 伸、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呼气。至于展合虚实的突然变换的 快速动作,乃是练功纯熟后的自由变换,并且一般是为了技击性 的目的才主张有闪电式的快速动作。这就是“动急则急应,动缓 则缓随”。展合、虚实的内外统一动作和呼吸要密切结合。要举 例说明:“大鹏展翅”这一式子,第一动当两掌先合后展,展就是 开,这时身渐后坐,两掌心向上,渐转向内,左右分开,松腰胯肩, 沉肘后展,从形态上说这个动作通常叫做合、展、屈、伸;从虚实 上说乃是由实逐渐变虚的动作,这时应该吸气,随着吸气,膈肌 上升,小腹微向内收,而内部胸肌上移,胸腔舒张,相反的裆劲要 向下松沉,肛门括约肌自然微紧,这是一“蓄势”。例如“捧掌”, 两拳心渐转向外前捧时,通常叫做展或开、进,从虚实上说,是由 虚逐渐变实的动作,这是呼气。随着呼气膈肌下降,重心下沉, 腹微外突,肛门括约肌自然放松,内部胸肌弧形地向下松沉,往外前合(其路线似乎经小腹两侧向腹前正中线汇合于一点,谓之 “外向前合”,是加强合力作用的动作),形成气沉丹田,劲往前 发,这是发劲。这就是一合一展,一虚一实,一蓄一发,一吸一 呼的锻炼方法。第一动是合虚蓄吸,后一动是展实发呼。这种劲 由内换的练法也就是胸部大小肌的折叠(配合外部的动作,胸肌 作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叫做“折叠”)。腰部的转换(随 着下肢的虚实变换,实足一面的腰肾下抽落实,似乎托起虚足一 面的腰肾,这是腰部的转换,也就是拳论中所说的:“命意源头在 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进退须有转换”)与形态上手法折叠和步 法转换是统一的,互为表里。所以单从外形手足上来讲“折叠” 与“转换”,也是不全面的,不是内动支配外动的,不是内外统一 的,不是整体性的。凡屈腿的动作,弧形旋转走化,绷劲绝不可 丢失,否则会成为软弱无力的虚弱,光知道虚而不懂得“虚中有 实”。内劲似松非松,就是虚中有实的妙用。技击时应力使对方 在进攻时感到“有若无,实若虚”,进之则愈长而不可及,而有失 重落实之感。凡伸进的动作,即使看似直线而去,但是内劲螺旋 形地前进极为缠裹曲折,不柔不刚,将展未展,任其自然,不犯僵 硬之病,这是实中有虚。久久练去自然能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变化非常灵活。技击时应力求轻灵地越过对手的防守点而继续 黏逼,使对方有“退之则愈促”摇摇欲坠的感觉。
浏览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