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卦掌的眼法。眼法要求眼随着主要的手之动作向前平视。凡是动作变化,首先用意识指导内脏向预定前去的方向 作好安排,眼神先向预定前去的方向前视,然后身法、手法、步法 跟上去。所谓“一转眼则周身全动”,这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 然后形动”的细致的锻炼方法。这样细心体会地去练,可以逐渐 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要动一齐动,进而“形神合 一”。如看人练功时如何看他的精神贯注,首先可以从眼法上来 判断。俗话说:“神聚于眼,眼为心之苗”。有些人在练功时专将 目光轮流注视左右手掌,不随动作的转移将目光前视,对锻炼视 力的灵活性和延展及远是没有帮助的。眼神不灵活、不灵动,定 式时目光不严正前视,则意无所专注,动不能充足,神不能团聚, 必然使观者感到练功者毫无神气。那种采用静坐时“垂帘闭目” 式的眼半开半闭以及专视手掌的练法除了对养静有益外,对锻 炼视力是没有好处的。练掌时目光随动作转移而向前远处凝 视,既能使动眼神经和视神经获得训练,也有助于视力的恢复和 增强。在花、树丛多的环境中练功既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使身 体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也有利于目力的恢复和增强。但在雾浓 露重烈风阵雨中练功是害多利少的。练功时能够婉转匀称,气 势相连,好像风中杨柳摇曳,富有节奏和情趣,是练功夫日久后, 身手步协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表现。因为思想上有情有 景,外形上才显示出气象万千、神气活现,而神气活现主要从眼 法上透露。八卦掌在眼法上要求“神如捕鼠之猫”,即目光如电, 目光四射,威而不猛。这在技击时有利于识透对方的动向,所谓 “其机在目,敌情预晓”。用眼法先慑服对方,做到先发制人。在 艺术形象上也由于目光的灵活有神,使演掌富于生命力。目光 经由前手食指尖或中指尖前视,意贯指尖,指肚着力,食指或中 指劲到,余指劲也到,足趾尖劲也到。眼神须照顾上下两旁,要 表现出大方舒展、严肃沉静的神气。劲只能贯到九分,神气要贯 到十分,劲似乎贯足而尚未贯足的时候,下一势的动作就接着开 始。每势完成时的“似停非停,停而不停”是此八卦掌“势势相 承,着着贯串”的必要条件。“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即是指形 式上似乎停顿而意识仍然贯注,内劲仍然运转。
腰裆劲
八卦掌所强调的腰裆劲实际上是腰跨联合发出的劲。八卦 掌的四肢动作,以腰为纲、为轴心。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 穴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 力的来源。腰脊控制着腰的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 生理和技击上的要求。练功和技击时,要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 的枢纽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腰部的左旋右转须轻松 灵活,用意识引导贯注的内劲由腰脊达于四梢,因此要求“刻刻 留心在腰间”。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的平衡,也有 助于内劲运转的充足和集中。作为轴心运动的腰部旋转,必须 注意松沉直竖,微微旋转,不可摇摆失中,不可旋转幅度过大。 腰轴一有摇摆是中轴已弯,中轴弯则手足全无定向,运转不灵。 腰轴旋转幅度过大,身体和四肢动作就失之太过,技击时也易授 隙于人。
裆指的是两跨根,跨根须松开撑圆。腰与跨的旋转是一致 的,如果跨旋转不灵活,腰旋转的圆活性就要受影响。迈步时实 腿的胯根先向内收而下沉,这一侧的腰肾也落实,这一侧的小腹 就觉得充实,膝关节加大了负担量,实腿也就稳固有力,既加大 了运动量,也使虚腿迈出时极为轻灵善变。动势时裆须开,停势 时裆须合。裆不开则动作不灵活。动势时一腿迈出,两膝盖分别 向相反方向前推,这是开裆,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裆不合则骨 节松而力不聚。停势时两膝盖向内合(或用两大股有上提向内 包裹之意),这是合裆,两胯根仍须松开撑圆,谓之外合内开。停
势时顶劲领好,腰劲塌下,裆劲沉着合住,跨根撑开撑圆,脊柱节 节松沉,骶骨有力,随着呼气而气沉丹田,自然能小腹充实,重心 下降。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手臂之劲前去,而腰脊命门穴则后 撑;两腿则前足弓后足蹬,腿劲如植地生根。上下前后左右对拉 匀称,周身团聚,劲力集中,姿势方能沉着稳固。动势时腰裆劲 由松沉转为浅弧形略微(外形上不易看出的略微)向前上方(或 左、右、后上方)而去,自然地催动劲力经脊背达于手臂。浅弧形 地略微向前上方而去,运用在技击时容易使对方失去平衡,脚跟 浮动,这种缠裹曲折的练法极为细微,勿使外形上显出动作有忽 高忽低或颤动的形象,这是掌套熟练后要求提高练功质量的练 法,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手臂前伸,用意识贯注内劲前进时, 必须扣裆拧腰(扣裆是一只脚尖向内扣,例如弓步的后足尖,当 前足弓出时,后足尖须向内扣,小腹就感到充实,不向内扣就感 到小腹松懈无力),到达定点的一瞬间,必须落跨塌腰合裆(合裆 是每势完成时两膝盖微向内含住劲,两跨骨则需撑开撑圆)。下 部两腿稳固,中间腹部松静而又充实,胸部宽舒,头部虚领上顶, 手臂之劲方能贯足到手尖,完成下体稳固、上体灵活的要求。腰 裆不松不活,内劲运转时就会显得不是沉着松静,而是飘浮无 力。每势变着换劲,腰裆的变换、开合虚实关系到全身的灵活和 重心角度力点的变换迅速。腰裆的沉着有力,关系到力量和耐 力的发展。步稳虽在双足,但也要依靠腰裆的变换与坚实,才不 致流于死硬。粧步无论怎样稳固,如果不善于变换虚实,还是易 于被牵动的。腰裆劲的变换是调节动度,加强爆发力量的关键。 八卦掌中抖动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量,抖劲的特点是:“快 速、螺旋、气足,劲长、力猛,动短、意远”;是从技击时要“粘连黏 随,不丢劲,不顶劲”,要让对方“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基础上发展 出来的一种突然的发劲动作,需要通过长期锻炼身体各部分的发劲动作,逐步提高力量和技术才能获得“但依着何处,即依何 处击之”的技巧。这种抖劲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落点的位置,二 是发劲的速度,三是落点发劲时的旋转度。一、二两项是一般技 击方法所共有,而第三项为八卦掌所特别强调的螺旋劲作用。 要掌握这种发劲,除单练外,着重在互相打手(“听劲、喂劲”)来 提高发劲技术,以练到一触即发,使对方腾空掷出为合乎要求。
浏览3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