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晚苍先生曾经说:“身法是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 要一身备五弓的。”今试阐述其具体操作方法于后,供爱好此技 术者揣摩。“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 弓,两足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触之则旋转灵 活,能蓄能发,连绵不断。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 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 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开呼放劲时, 重心下降,劲往前去,而命门穴微往后撑。合吸蓄劲时,命门穴 先微往后撑,躯干和四肢都有松沉之意,使重心稳定下降,在技 击运化时做到“让中不让”的作用。哑门和尾骨为弓梢,上下对 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发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 沉,上于“哑门”虚竖,大椎鼓起(即紧背的作用);下于尾骨前送, 起到舵的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手弓以肘为弓把,以意注于 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 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 而下沉,腕节柔而下软称作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锁骨随两 手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定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 处处能整而不乱。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足弓 备,则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膝关节不可超过足尖),胯骨松沉而 后撑;臀部与足跟齐,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跟下沉而劲又 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做到劲起脚跟,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 手指。五弓合为一弓,以身弓为主,手弓与足弓为辅;以腰为轴, 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每站一势须检查是否五弓具备, 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八面支 撑”是稳固厚重,“八面转换”是旋动灵活。“五弓合一”在技击时 表现为一搭手即五弓具备,源动腰脊,周身劲整,就能“机由己 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蓄发相 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掌,处处是八卦”。五弓合一是全 身内整体劲练法的一种具体规定,练八卦掌和技击是一致的,练 功即为技击,技击仍由练功而生。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 势为动,虽动犹静。随时随处能五弓具备,是做到“劲以曲蓄而 有余”的必要条件。

五、动作正确

步法

步法中的几个基本姿势称作步型。步型经过移动转换才称 作步法。步型是下肢固定的姿势,步法是下肢变法的动作。步型 和步法如果没规律性,练掌时上身就会歪斜别扭,浪费体力,不 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呼吸不能调节顺遂。因此,学八卦掌必须首 先把步型和步法辨别清楚,练得正确,为学掌和练好掌的套路奠 定基础。八卦掌是短打类型的拳种,特别注重步型与步法的研 习,使能“迈步如猫行”那样轻稳敏捷。八卦掌对步法的要求是: 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前进后退时,身 腰随着转换,迈步要轻灵,不可重滞,落步要稳健,不可摇摆、颤 动或笨重。步法是平衡和支撑全身的根基,动作的灵活或迟滞 全在步法的正确或错误。八卦掌的步法要求很重要,它以走为 先,以走圈划圆,无直来直往、直上直下的动作。收即放,去即 #国_1墓“

还,变换旋转步中参。八卦掌的步法很多,有进步、退步、跟步、 丁步、寸步、闪步、叉步、仆步、弓步、马步、掖步、践步、摆步、扣 步,等等。其中的扣步与摆步很重要,因为摆步与扣步可变化出 多种步法。通过摆扣步法的变换,能朝四面八方。刘晚苍先生 说:“一腿变八步,两腿即十六步。”此类步法都要在练功时单独 操练。只有刻苦持久的练习,才能各个步法分明,虚实分明。步 法和手法同样须要走弧划圆。腿部的动作摆扣又须和手的动作 同时协调进行。只有“手随足运,足随身运”,才能符合“上下相 随”的原则。迈步时先须将一侧的跨根微内收,这一侧的腹部充 实,坐稳在一腿,稳定重心,然后另一腿前进迈出,但膝关节须微 屈,保持膝关节的蓄势和灵活性。落脚的方向角度和转变时足 尖的外摆内扣或足跟的左旋右转,其主次先后都须辨别清楚,条 理分明。

八卦掌的步法虚实变换,有渐变也有突变,这是为了将动作 与手法做得更明显细致,为了 “运劲须无微不到”。这种变化分 清虚实的练法是轮流以一条腿支持全身的重量。因动作的转变 匀称,另一条腿的持续性支撑力很大,因此运动量也很大,久练 八卦掌的人腿部肌肉特别发达。两腿虽然分清虚实,还应该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只有虚实相 互渗透,才能变化灵活。凡前进的腿,必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 带起脚跟,足尖斜向下垂,再由屈而伸而轻灵踏出,足掌下垂渐 变为前搓先落地,脚跟后落地,然后足掌全部落地落实。做各个 动作时横行前进的腿则须先落前脚掌,后足跟落地。凡后退的 腿必须先提跨、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脚斜向下垂后伸, 先落前脚掌,然后全脚落实。两足开立,凡后腿稍向前移而不向 前迈出的,都是先提胯,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先落前脚 掌后落足跟。如转掌时姿势摆好,动时都是后腿向前移动而要 迈过前腿,这种步法称作跟步、随步、进步、迈步。这些步法由于 前后足间距离均匀,前后脚可在一条弧线上转换,这样动步进退 时较为稳健。

宋式八卦掌的独特步法是叠步,这一步法就是前后足跟对 齐,这样便于一足前进另一足随即跟进,后足退时前足随即后 退。凡是前进或后退时步法迈得较大,如前进的弓箭步或后退 的丁八步(弓箭步的后式),前后足最好不站在一条直线上,要站 得偏开些。如果将后足直拉向前与前足并齐时,两足的距离应 为两足贴靠,但不要紧贴着,以有点缝为好。这样在动势和停势 时容易站得稳当。凡体力条件许可,需加大运动量者,上下肢需 贯劲,“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下肢贯劲之法,屈膝开胯圆裆,骶 骨要有力下沉,带脉极为充实,臀部与足跟成垂直线,臀部之力 要贯到足跟,由躯干和上肢的重量下压,膝关节更坚固有力。双 足之劲,似乎缠人地下,有盘根错节之意,前足沉实踏地,大趾着 力,后足亦沉实踏地,小趾着力,重心落在两足中间。两足的虚 实变换全在随势,由腰裆的变化来移动两足的虚实比例。

手法与眼法

(1)八卦掌的手法。手臂须松柔圆活,并须刚柔相济,忌僵 忌滞,动作螺旋式地旋转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环绕形,横直顺 逆,起落伸缩应走弧形,使关节圆转如意,筋肉纤维得到松舒。 八卦掌术语的“塌肩裹肘”,就是要求把肩关节、肘关节放松而下 沉。塌肩裹肘可以帮助胸部宽舒、脊背有力,气不上浮;也有利 于手臂引伸、回缩时力量加大。放松肩和肘关节,这不是短时间 可以做到,必须在每次练功时对每个动作都用意识引导肩、肘关 节放松,特别在姿势变换时要用意识引导放松并旋转肩肘关节, 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只有先把肩肘关节松开,手臂动作才 能灵活圆转,不僵不滞(在放松的基础上注意下沉,动作就灵活而又沉着有力)。练八卦掌时着重用意。动势时要以手领肘,以 肘领肩,下肢是以腰领胯,以胯领膝和足。停势时先要以肩催 肘,以肘催手,轻巧运动手臂,微微有膨胀延展的意思,始终贯串 在两臂之中,“膀随腕转,腕随掌转,处处成圆,上下一条线,全凭 两手转”。凡体力条件许可,需加大运动量者,上下肢都需要贯 劲,“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上肢的以意贯劲,须敷满于全部手 臂,而劲点则随动作的技法作用随时变换,塌肩裹肘,内劲贯足, 沉着松静,兼而有之D两肩切不可贯劲,两肩宜松沉,手臂动作 才能灵活无滞,也有助于沉气。内劲由两肩收于脊背,注于腰 间,由上而下谓之合;内劲由腰间通于脊背,布于两膊达于手指, 由下而上谓之开。八卦掌练功夫之步骤,先求松静,由松人柔, 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至不柔不刚,亦柔亦刚。贯劲之法,为积 柔成刚阶段,为增强体质,发展力量打下坚实基础。是功夫从实 处托出虚来的阶段。即前人说的,练成浑厚之劲,再从浑厚劲练 出轻灵来(正像书法家、画家下功夫那样)。用功日久,手臂自然 会产生沉重的感觉,沉重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沉重,轻灵而 不流于飘浮,沉重而不僵滞,手臂圆活,内劲像水银那样的既沉 重又流动灵活,随意可转移到某一点。这就是掌论“运劲须无微 不到,劲似松非松,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外似棉花,内如钢条”所 要求达到的境界。腕关节要圆活,手指宜松柔微屈,前推掌时也 宜坐腕,掌根微微着力,手指微屈不犯硬,手指太屈则不易贯指 尖,太直则犯硬。意须贯到指尖,指肚微微着力,练习稍久,便会 感觉到指尖膨胀,指肚也显得饱满,这是气血旺盛,达于尖端的 征象。掌论说:“劲贯四梢”,四梢指的是两手指尖和两足趾尖。 这种劲贯四梢的锻炼方法,能使周身劲力集中于手指尖、足趾 尖。腕关节必须轻灵沉着才能符合“全凭两手转”的练法。

浏览6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