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大密太极拳术思想的传承
跟随叶大密老师学习太极拳武学,首先要了解叶大密先生武学 的思想根源,从这个角度去学习、探讨研究。叶大密先生遇上“家国 存亡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仔细阅其生平,总为其胸怀天下、敢于担 当、为义舍利,甚至舍生取义的精神所感动,叶先生始终“以天下为 己任”,而纵观中华五千年,但凡拥有这样气节的人,我们会尊称为 士,为君子,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都是我们民 族的精华和脊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练叶大密太极拳,首先要 学的就是这股堂堂正正的浩然君子气,这也是叶大密先生所传武学 中对文化、对民族、对国家最为珍贵的遗产。
1940年入沪,我常随邻翁季允卿先生习练太极拳。其间虽有别 业,然其拳艺日渐专精,拳理上也多会心之处,甫开班授徒,与学员 共参拳术,教学互长。几年后,经季允卿先生推荐,随武当太极拳 社叶敏之师兄学练太极拳。后投入叶大密先生门下,悉心研习太极 拳、武当对剑等。叶大密老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文成县,曾得杨澄 甫、孙禄堂、田兆麟、李景林各位宗师真传,融会贯通,不断研究创 新,自成一家。叶师宝爱其才,尽以绝学传之,先生的太极拳功夫在 此期间勇猛精进,日趋纯熟。
当年上海武术界将我与金仁霖先生、曹树伟先生及叶大密老先 生早年的弟子濮冰如,合称为“叶家拳的一大三小”。蒋先生视叶家 拳为自己一生武学之根底,深入探索,发扬蹈厉,得此赏誉,正是实 至名归。先生早已暗下决心,欲倾毕生之精力,探究太极之妙道。 观先生之志,正可谓廓然大公者。此非有大格局不能办。先生心中 有一太极之大格局,其志在无限妙道,故能不为俗世所限。一道贯 之,奉行终身。
二、叶大密太极拳术内容的传承
1949年前,叶大密先生研习和教授的太极拳,主要以杨式太极
拳为主;经过了近40年的太极武学沉淀,1953年11月,定型了叶 大密太极拳拳架92式,至1954年11月,经过实践及反复推敲,最 终将叶大密太极拳拳架定为115式。与杨式、吴式、孙式、武式太 极拳相比较,可知,杨式太极拳85式,其中单式37个,吴氏太极拳 108式,其中单式37个,孙氏太极拳98式,其中单式36个,武式太 极拳85式,其中37个单式;而叶大密太极拳115式,其中单式42 个,反向动作较多,弥补了太极拳拳架两侧不平衡的缺陷,练习一遍 拳架比一般太极拳约多15分钟时间,这也是叶大密太极拳的一大特 点,它结合了中医人体气息理论。
1949年后,叶大密先生由于不断地研究医学,教授太极拳的时 间越来越少,随后叶大密先生已基本上是讲授太极拳了,在这个阶 段,叶先生开始丰富完善太极拳的行功式及太极拳相关理论。
20世纪60年代,叶大密先生系统地创编了 “太极拳辅助行功 式、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太极拳散手行功练习法(三套)、太极拳修 炼相关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创编剑术,包括:太极剑(将杨澄甫的 太极剑与李景林的武当剑融为一体)、武当对剑五路、武当对剑拆练 (上、下手各五路)、十三式散剑、舞剑行气。
20世纪70年代初,创编刀术,叶大密先生嘱咐金仁霖先生,将 太极刀整理成谱,金仁霖先生受命以后,遂将田兆麟、褚桂亭、傅钟 文三家之传,通理一番后最终定稿。同期,研究枪术,包括:杨家太 极枪、大枪十三式、软枪二十四式及粘枪等。
我随叶先生研习太极拳20年,深受叶先生的爱护,尽得叶先生 太极拳学的精髓,并系统地掌握了“太极拳108式、定步推手、活步 推手、太极拳散手行功练习法(三套)、武当剑、武当对剑五路、武当 对剑拆练(上、下手各五路)、十三式散剑、太极刀、大枪十三式等, 及太极拳修炼相关理论”;经过近80年的不断探究研习,先后创编 “蒋锡荣太极拳精编四十二式” “蒋锡荣太极剑” “蒋锡荣武当对 剑”等。
三、研习叶大密太极拳术的体悟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也是如此。练拳之事,首 在认识,认识对路,熟练规矩,惟练而已,则水到渠成。
叶先生的太极拳,从外形看,舒展大方,移形换步,如行云流 水,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拳势如春蚕吐丝绵 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我通过研习太极拳深深体会到,它 的训练使人体在受外界影响下,保持身心与外界的阴阳平衡,保持 外界与身心一体的高度自我控制能力。技击时,急来急应,缓来缓 随,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而先 至。叶大密太极拳保持了太极拳的原来风貌,它清晰地诠释了太极 拳“以中定为枢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的原理,是太极阴阳虚实、 动静消涨、升降开合的形象演示;这样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才会被更 多太极拳爱好者所青睐。
太极拳一切动作,皆须从“意”练起,而后到意气,到能量的聚 集。刚开始,主要养气,即所谓“培养能量”,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条 件是心平气和与生活有节,培养能量的期限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 很难一概而论,少的一年或几年即有成就,长的要数十年,也可能一 生一世毫无结果。养气同时,就逐步练出了 “以心行气”的功夫。这 就以后天操纵先天煞的过程,逐渐过渡到直接的心意操纵先天煞的 过程。其次,随着日积月累,身体经络较为通畅,腰腿开合较为纯 熟,每一个动作都能做到“以心行气”,不以四肢为主动,即练拳走 上正轨,可以看出此时的练拳同时具有“以身运气和以气运身的成 分”,慢慢随着“以心行气”功夫的增长,逐步过渡到完全“以气运 身”。实际上,练到这个阶段,便基本上到达先天练后天的程度,此 时只要专心注“意气”的活动,拳架向哪里转变,“意气”就向哪里转 变。这便接近了所谓“腹内松净气腾然”的境界。
接着,要练习太极拳“曲中求直、方圆并有”的开合,这个练法 是: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意气包围缠绕,意气松沉至脚底,而后蓄发转 折变换,再由脚底作“S”形掉头,往复不已,绵绵不断,可以看出其 路线正好描述出了一个立体太极图中的“S”。“意气”带动身体转圈 或掉头时,便可带动浑身各个脉络里的“意气”跟着做同样的动作。 如“意气”作“S”形掉头时,所有各脉也作“S”形掉头,而且“心为 令,气为旗”,一处掉头,处处掉头,此时的移步转身,亦即按“S”形 路线变换。
练到最后,“意气”或者说中气已经较足,随着腰部主动能力的 加强,浑身的经络也逐渐畅通,从而大大提高了 “意气”的能动性, 于是“意气”在各路气脉里已经成回路,且又互相联络,这便是练拳 中流行不已而又节节贯穿的根本条件,练到这步,太极拳就会迈入 一层很高的境界了,对所谓的“西山悬磬,虎啸猿鸣”境界,就有了
切身的体悟。
其实,蒋先生曾感慨,太极拳是哲理性拳术,它揭示了深刻的 天地之间为人处世之哲学理念,修习太极拳,其实是在练天地之根 基,修天下之大道。也因此,时时刻刻体悟人生,也就是时时刻刻感 悟拳理。大匠教授人规矩,不能授“巧”,练拳还是要自己默识揣摩, 勤下苦功,否则可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蒋锡荣太极拳拳架是在叶大密太极拳的基础上形成的,叶大密 当年随田兆霖学习杨式太极拳,随李景林学习武当剑,随杨少侯、杨 澄甫兄弟俩学习拳架、剑、刀和杆子。后来叶大密先生创编的太极 拳拳架,把杨氏太极拳拳架的主要特点和八卦掌的身法以及武当对 剑中的用法等内容都吸收了进去,形成了沉着松净、轻灵活泼、舒展 大方的独特风格,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叶家拳”。
练太极拳架的五字诀是静、轻、慢、匀、恒。练快架子的五字决 是静、轻、灵、匀、恒,只有一字之差。传统的练习法要圆匀、连贯、 轻灵,即太极拳经上说的:“一拳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 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以上三个“无使”,名谓六忌。动作的虚实转换要清楚,在练架子时 动作虚实的变换,不应只是简单地看作将身体重心向前或后退,把 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 给另一只脚。随着多练习,意气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 这样,慢慢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 则。行功走架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他东西。
具体说,如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虚领顶劲和节节放 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符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 的要求,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 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的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 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胯等,节节向 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走架者的心意到身体的任何部分,作为 该身体部分的能量动力来源,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挪劲。如果在 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 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 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一动,能量不断地滚动, 动作不能有丝毫停滞。
所谓太极拳心法、重点,只是一个药引子或一个手段,帮助我们 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随着行功走架的日积月累, 太极拳的修炼也是水到渠成。
拳式意理:太极由无极变化而来,史书明确记载“太极由无极而 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以至于变化无穷。”太极拳以无 极为源,由一而变化万千,王宗岳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阴阳哲学 融为一体的高级人体艺术文化,太极拳歌诀:“太极原生无极中,混 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古人云:“无极 而太极”,内家拳其实是一个道理,这和古之圣贤所谓的执中、道家 所谓的谷神、佛家所谓的圆觉,也同为一理。所以,太极拳这门内家 拳的功效远远不止强健身躯,延年益寿。
拳架要领:两脚平行分立如肩宽,脚尖正对前方,脚跟平齐, 全脚着力敷在地面,要平稳,两脚不用力,将人体的自然重力调整 在脚底,立身中正安舒,两脚心、手心和百会穴均要一气贯通。眼 睛平视,下颌微收,舌尖自然轻抵上颈。头颈正直放松,两臂自然 下垂,手指松开,胸空腹空,腰胯放松。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 外无所视,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心无其心,物我合一。所以,蒋 先生说:“不要小看无极式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之中, 值得深究”,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 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
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 端,而理唯一贯”。
拳经歌诀:太极原生无极中,空纳万境易理中。
二、起势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起势”的手动,是用松沉至脚底的地 面反弹力和腰力启动,少动一点、多动一点都不行。“松柔”与“松 沉”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功夫,练到位的“起势”,就是开好局。
“预备势”要立身中正,即百会穴、大椎穴、会阴穴对应成一直 线,再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松肩垂 手。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身体放松,依次顺序是:松头顶、松脸 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膛、松腰背、松腹部、松腹股沟、松臀部、 松大腿、松膝部、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跟、松涌泉穴、松 脚趾。虚心实腹、松肩垂肘、松腰塌胯,沉至脚底之后,脚掌恰到好 处地覆地,用意提肛收腹。含胸拔背带动两手小臂环状收回,注意 放松肘关节。松肩坠肘带动两手往外分开,略宽于肩,手掌心随自 然重力落下。命门穴要尽量饱满,意气自天入地,从百会穴至涌泉 穴要上下一气贯通。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o
拳经歌诀:太极起式妙无穷,提、沉、开、合无极生。
三、揽雀尾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要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两足平行分开,与两肩齐,眼向前 视,两手下垂,此太极未动之形式也。两手毫不着力,向前向上提 起,提与胸平,手心向下,两臂稍屈,不可太直,与腰同时下沉;左 手转至丹田,手心向内,向前伸出,略与胸齐,此为捆。右手同时向右向下分开,手心向下,五指向前,右足同时斜向前进,此时全身坐 在左腿,右足伸直不动,左实右虚,右手随腰,同时转至左手处,手 心随转向上,左手亦随腰转,手心随转向下,两手如捧一圆球。右足 往斜前方迈,与左足略成丁字形。左右手随腰随右腿,同时向侧面 圆转,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右手心向上向内,左手心向下向外,如 抱圆球。眼神随向前视,此时全身坐在右腿,左腿伸直。两脚之间 距离,因人的高矮而不同,以每人最适宜为度。左右手随腰往右圆 转,右手心随转向下,左手心随转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与腰 同时往回收,全身坐在左腿,此为捋。左腿变实,右腿变虚,右手随 动,手心随转向上、向内,左手随动,手心随转向下、向外;左手心 距离右手脉门几寸,此为挤,两手同时向西挤出,腰亦随之前进,至 右腿变实,左腿变虚。
两手与腰与腿同时往回松,两手收回时,略向上提,手尖向前, 手心向下,收至左腿坐实;两手又同时往前按出,两手心向外,手尖向上,垂肩坠肘,略与胸齐,此为按,右腿复实,合太极,恢复至无 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搠、捋、挤、按、雀尾生,左顾右盼中定劲。
四、单鞭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两手随腰腿同时往回松,右手屈回。
如画一小圆,复往前松直,五指内旋至勾尖垂下,变为吊手。左手与 右手同时屈回,由左而右,如画一大圆,转至右肩时,手心向内,右 脚向外侧摆,将足跟转动,使脚向斜方向,全身坐在右腿上。此时左 足同时向前方迈去,足尖略偏于此,此时右脚跟同时转动,全身坐在 左腿上,左腿变为实。左手随动随转,变成朝外,往东变成单鞭,与 左足同一方向。右腿伸直,眼神随之,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 宙大观).
拳经歌诀:斜走单鞭胸膛占,吊手搠按靠肘例。
五、提手势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脚向左侧转,左右两手同时相合,随 腰转向右侧,右手略前,左手略后,两手心相对。沉肩坠肘,须松开 捧起,不可有夹劲。右脚同时提向右前方,脚后跟点地,脚尖自然翘 起,眼神平视前方。此式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合太极,恢复至无极 站式(宇宙大观)o
拳经歌诀:回身提手把着封,接手粘提回势例。
六、白鹤亮翅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足略进半步踏实,脚尖向右侧,全身 随坐在右腿上。两手与腰同时转动,右手转下,手心向上,左手转 上,手心向下,两掌斜对如抱圆球。随即分开,右臂随腰向右前上 提起,眼神相随,提至右手心转向外,眼神渐渐平视,左手同时往左 分,转至手心向下,左脚随提前,脚尖点地,正对前方。此式右腿变 实。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白鹤亮翅迎面掌,提穿分手亮翅变。
七、接膝拗步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以左搂膝拗步为例,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 轻,不急不缓,每一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搂膝拗步练习时腰 要往下松,右手心转向外,随腰下垂,往后圆转而上,转由右耳边按 出;左手同时随腰而上,由胸前往右搂至左膝外,手心复向下;左脚 同时随往斜前方迈,腰随手前进,至左腿变实。然后,合太极,恢复 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右搂膝拗步同理。
拳经歌诀:搂膝拗步斜中找,沉搂按劲前后分。
八手挥琵琶式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要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脚微微提起后落下,右手随身之 落势,收回在后;左手随身,提起在前,两手心相对,如抱琵琶。沉 肩坠肘,松开捧起,不可有僵硬的夹劲。左脚随身收近,脚跟自然 点地,脚朝前方,左手同时往左分,转至手心向下,左足随提前,足 尖点地,正对前向。此式右腿变实,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 (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手挥琵琶穿化精,接手反势提劈截。
九、进步搬拦捶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要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两手心相对,随腰向左转动,左手转 至手心朝下,右手转至手心朝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转至左 肋际握拳,又随腰往右松,藏于右肋间;此时右腿同时提起前进一 步,使足尖朝前,全身坐于右腿上,左手同时随腰往前伸出。右脚尖 转向右侧方坐实,左手随之左搬拦,右拳随即打出;左手扶右手脉 n,手尖向上,左足亦同时前进坐实。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 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进步搬拦肋下使,分劲竖捶击正中。
十、如封似闭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要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手旋转穿出右肘,手心向上,两手 随腰往后抽,左手心贴住右臂,渐移渐分,至两掌近于胸际,此时右 腿变实,然后两掌随腰前按,至左腿变实。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 极站式(宇宙大观)o
拳经歌诀:贴身靠近横肘上,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一、十字手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脚尖转向斜前方,两手先往上,分开 向下圆转,后又由下而上,复合为斜十字;右脚随右手同时移近左 脚,此时,两脚平行站立,面向正前方。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 站式(宇宙大观)o
拳经歌诀:十字手法变无尽,双按双探立掌中。
十二、抱虎归山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手向斜前方,左手向斜后方,右脚随 右手往斜前方迈步,此时全身坐在左腿。左手分开后,旋即转上,由 耳边向斜前方按出,腰随之前进,即坐在右腿上。右手分开后,同 时转至肋下,下垂,手心向上。右手随后转动,手心转向下,至左手 处,两手随腰塌回,坐在左腿上,两手随着挤出,按出,与揽雀尾同。 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抱虎归山探冽成,一、二、三抱沉挤按。
十三、探、冽、肘、靠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右脚向右侧外摆,接着 提起左脚朝前方迈步,同时左手经右前方向左侧探下,至胯部位置, 这时右手向前划弧,同时重心前移至左腿,然后右手和左手一起向 左后下方做夙;接着,两手继续向后戈u弧至斜后方,约与胃口齐的位 置,这时右手肘尖朝前,左手后撑,重心同时前移做肘打;接着上一 动,右脚以脚跟为轴内扣,身体面向斜后方,重心前移至右腿,做背 靠。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探捋肘靠四隅手,四正守中八方位。
十四、肘底看捶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手向前随后捋带。右手向前捋,两 手同时划孤;左脚微微提起落下,脚尖朝向前方,右脚随提起往前 迈,与左脚相距二三尺许,脚尖朝向右斜前方;左手与右手同时随身 和步画一大圆,左手画至左边,复转回至胸际向前方伸出,掌心朝 右,右手同时画至胸前时,逐渐握拳收回,藏于左肘下;左脚同时提 至右脚前,脚跟自然点地,脚尖翘起。此式面向正前方。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字宙大观)
拳经歌诀:肘底看捶护中手,探捋靠劲顺势变。
十五、倒撵猴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要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手由左肘下往右后圆转而上,再 由右耳边按出,如搂膝拗步;同时,左足往后退步,使全身坐于左腿 上,右脚尖踞动转向正前方。左手同时往后圆转而上,由左耳边按 出,同时右足往后退步,使全身坐在右腿上,左脚尖转向正前方。两
手犹如轮,一来一往:左手出则右腿实,右手出则左腿实;或退三 步,或退五步,或退七步,至右手按出。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 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坠身退走扳挽劲,退行三把倒卷肱。
十六、斜飞势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手按出后,腰向左松,全身坐在左腿 上。右手随腰向左向下,左手由左划圆旋转而上,使两掌相合,左手 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如抱圆球状。右手随右脚向右斜前方分开,掌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心斜朝上,左手向斜后方分开,掌心朝下;右手心仍在上,左手心仍 在下。全身坐在右腿,眼神朝向右前方。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 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斜飞着法用不空,抱球斜向搠势起。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II十七、海底针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脚不动,右手随意气向上,随腰一起 收回,同时随腰向下垂,手尖下指,手心向左,左脚同时收回,脚尖自然点地。左手仍在原处,眼神仍向前看。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 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海底针要躬身就,接手搂膝捆劲发。
海底针
十八、闪通臂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右脚不动,两手随腰提起,右手提至额 上,手心向外,左手提至胸际,向前按出。左脚与左手同时前进,全 身坐在左腿上。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扇通背上托架功,提、穿、披身身上靠。
十九、撇身捶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脚向左侧转动,全身仍坐在左腿,左 手屈肘向斜后方转动,右手屈肘向右后方转动,左手掌心向外,右 手握拳,掌心向下,如抱物状。眼神逐渐转向斜后方,左脚不动,两 手随腰圆转向斜前方,右手随腰往下松藏在肋下,拳心向上。左手 绕右拳上,往右斜前方按出,右脚同时转向右斜前方,脚尖朝右斜前 方,坐实右腿。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进披身肘、掌、捶。
二十、云手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动 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手心朝下,两手随腰往下往左圆转,转至 左肩前,手心转向内,同样复往右转,随着腰转手心转向下,须松松搠 起,手和胸之间保持圆形,胸腹要空空荡荡。右脚随右手往右侧,横 移半步,左手同时亦松开,手心朝下,随腰往下往右圆转,转至右肩 前,手心转向内,复往左转,随转手心随转向下,松搠之意如右手。左 脚随右手往右侧横移一步,两手圆转如轮,右手至左肩前,左手伸直; 左手至右肩前,右手伸直。云右手,眼神与腰随之往右,云左手,眼神 与腰随之往左。云右手坐右腿,云左手坐左腿。此云手或三步,或五 步,或七步均可以。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经歌诀:云手三进臂上功,云卷云舒上下分。
二十一、高探马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左手随腰收回,藏于左肋下,手心朝 上,右手同时屈肘,由耳边捧出,手心朝下,左脚同时收回,脚尖自 然点地。腰收回时,随收随往上提,同时左手下探,右手向前按出, 故曰高探马,此式是右腿实。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 大观)o
拳经歌诀:上拦手刺高探马,搠手迎面闪电掌。
二十二、左右分脚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右手由下朝上戈螂,手 心朝下,左手往右下回收,手心朝上与右手相对,右手在上,左手在 下,随腰由右往左往下圆转,左脚同时随腰和两手转到呈虚步,两手 由下又往上,相合作十字,目视前方。此式右腿变实,左脚提起,足 尖下垂,向前方踢出,脚背须平。两手同时两边分开,右手向右斜 后方,左手向前方,两掌坐腕,手指向上。此式须浑身松开,要有顶 劲,不然则不稳,眼随身走,目视前方。右分脚拳架方法和要领,同 左分脚动作方法,只是动作路线和方向相反。眼随身走,目视前方。 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架要点:左右分脚手要封,提搠拔背脚刺腰。
二十三、转身踢脚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两手相合作十字。左 足收回,仍提起,足尖下垂。右脚转向左后方,两手分开,左手朝前 方。右手朝右后方。右踢出,脚心朝前方,脚尖朝上。眼随身走,目 视前方。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架要点:转身蹬脚腹上占,封住中门转身踢。
二十四、进步栽捶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左脚由虚步提起,向 前方迈出,左手搂膝,右手同时随腰平转一小圆圈,即由腰间向下 打出。眼随身走,目视前方。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 宙大观).
拳架要点:进步接手迎面冲,搂膝化粘栽捶劲。
二十五、白蛇吐信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右脚向右外摆,同时右 手向右下方下探至右胯部位,右手心朝下,这时将左脚提起朝前迈 步,左手往下划弧,在朝前方探掌,掌心朝上;接着,左脚向左外摆, 同时左手向左下方下探至左胯部位,左手心朝下,这时将右脚提起 朝前迈步,右手往下划弧,再朝前方探掌,掌心朝上,目视前方。然 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拳架要点:白蛇吐信上下变,探住对手取双瞳。
二十六、左右披身伏虎式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做右披身伏虎式时,重 心移至左脚,右脚提起向右侧迈脚,左手与右手同时随步和腰往右 下方,向左圆转而上,并逐渐握拳,手心朝外,右手由丹田上至胸部 位置,握拳手心朝内;右手在额之上,左手在胸之下,上下相对;两 手转时,右脚同时往前横移,全身坐在右腿,左腿伸直,此时面向前 方。左披身伏虎式动作方法和右披身伏虎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o
拳架要点:左右顺势伏虎式,侧身挤按披身肘。
左右披身伏虎式
二十七、双峰贯耳
拳架要领:无极站式(宇宙大观),拳架意理和拳架要领,见无 极式。
练拳架动作时,意念(纯阴、纯阳)不重不轻,不急不缓,每一 动意气在先,肢体动作随后。由无极式开始,左脚朝左外侧摆,同时 重心移至左脚,两手往后划弧,再朝前划弧,至与肩约平时,两手逐 渐变拳,接着将右脚提起,迈向前方,最后,两手握拳相对,拳心向 外,高度与太阳穴齐平,重心前移右腿,左腿伸直,目视手贯耳的方 向。然后,合太极,恢复至无极站式(宇宙大观)。
浏览1,0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