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八卦掌的技击口诀
拳术也,而以八卦转掌明之,以其多用掌故也,八卦则按周 天之术,衍之易也,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乾为天,坎为水, 属丹田。艮为山,属颈项。震为雷,属舌。兑为泽,属两肩。巽为 风,属两足。离为火,属心。乾、坎、艮、巽、离、兑即脑门、丹田、颈 项、两足、心腹、两肩是也,此六处并无错乱偏斜之处。雷以震 之,坤以成之,六合之象备矣。外六合既备,内六合自然坚固,内 外交至,方能发生活泼之精神。内外六合齐备,而坤象成,坤地 也,土地也,万物生焉,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神而明之,则存乎其 人矣。
定式半鱼步七星, 两臀下溜谷道提, 心虚肠宝舌上卷, 沉肩坠肘向内合,气沉丹田神贯顶。 二目注视虎口中。 叩齿呼吸换液津。 前手食指与肩平。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走如 风,站如钉,扣、摆、穿、翻、换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 足先。行如龙,坐如虎,行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 坠肘归丹田。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掰扣步,要仔 细,进退转换在腰际。手打三,脚打七,手脚齐发莫迟滞。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打膝。高不挡,底不拦,迎风接进最为 先。采在梢,截在根,进时必须要三挺。
何谓五行:“龙献爪,虎扒心,蛇分草,猴扒杆(爬竿),燕抄水”
推托代领须认真, 任他勇力来打我, 未曾出手观虚实, 龙行虎坐蛇龟燕,
搬扣刀钻用法精。 仙人换影转身攻。 刚柔相济莫迟滞。 五行之妙要留心。
头打之法进中央 乳上乳下斜身取
肩打一阴反一阳 手换肩下要靠准
抓打棟拿双手用 拳似炮形龙折身
肘打三节不见形 虎豹头法意在肘
胯打中节肩相连, 外胯去时里胯走,靠山探穴两肋旁。 此头乃是掌中王。
大劈引手先去商。 头来肩打命必亡。
脚手齐到方为真。 手似劈山向前抡。
直横斜打用皆准。 穿林交叉顶右心。
阴阳相合力推山。 回身如鹰变式还。
膝打几处人不明, 斜打胯兮加肋力,
脚打去意刮地风, 踩住敌人脚下落,
腿法原有七二变, 下扫上击各含意, 若用膝顶命必倾。 形似猛虎出了笼。
消息全凭后脚蹬, 功夫不到全是空。
扣摆之中把敌算。
点心点意手法先。
五
出掌一伸手, 气把丹田沉。 呼吸要自然, 矫健如龙游。 走则劲在足, 换式腰是手。
前掌虚作佯, 后手肘下守。 正人先正己, 转身先转步。 进则前步进, 退则后步退。 欲动我先静, 欲屈先伸手。 人疾我先往, 人来吾便走。 动步窥左右, 不忘顾前后。 眼明观六路, 眼到意即到。
意有而气重, 气至力在手。
使梢先使根, 劲在脚上走。
掌随步伐翻, 步按掌动行。
脚练十年功, 掌取强中手。
八卦掌的桩法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最主要桩法,首先要求习者要站好三体 式,另有劈、躜、崩、炮、横的单练法;南拳、少林、长拳、六合拳等 拳种在锻炼中都有各自姿势单练及站桩,比如马步、弓步、屈步、 单腿独立等桩功练法;太极拳中有七星、浑元、无极、琵琶式、扇 通背等桩法与各个姿势的单练方法。这都说明了桩功的重要 性。八卦掌亦不例外,除了单势及转掌走圈练习的各种姿势、掌 法之外,也很注重桩功的锻炼。八卦桩法都是定势,方向东南西 北都可以,但要注意身形的方向与手及首之间的方向。
练法
托掌桩(又称为托天掌)
两脚并拢,面向正南方,身体自然站立,重心置于中间,气沉 丹田,舌顶上腭,两掌由裤线处轻轻地由下丹田两侧上托至胸, 手心向上,再从胸的两侧、两肋处由屈而慢慢向左右两侧托着展 开双臂。沉腕仰掌,劲力由腰间贯至背部到颈椎两分。沉肩垂 肘,再由臂至肘、腕到掌一直贯至两掌十指指肚梢。拧腰微转 头,头部要求垂直,不可有仰歪斜垂等形状,不然会造成浑身中 气不稳。要自然安稳,胸、腰、跨、肩、臂都要松沉。两手掌托至与 耳垂同高,东西成为一直线,眼从左手中指指梢平视,意念在两 掌心。要保持呼吸自然,向左转腰成为左托掌,向右转腰为右托 掌(图8-1)。
仆步桩
两足并拢站立以后,下蹲坐腰、胯,右腿屈膝下蹲,重心置于 右腿,左腿微微屈膝前伸,脚尖微内扣,提肛收臀,直腰含胸。头 后脑部与脊骨、臀和右脚的脚跟成为一条直线。眼向左脚尖处 前视。右臂向左侧上仰,呈半圆形,掌心向上,拇指内扣,食指、• 中指带无名指与小指微内含,前探过于脑门。左手同臂下插,手 心向里,手背贴着左脚腕上侧,手心含劲贯至五指梢。气沉丹 田,含胸紧背,舌顶上腭。左脚在前为左仆步桩,右脚在前为右 仆步桩(图8-2)。
单换桩(又称为单换掌站桩)
两脚并拢站好。气沉丹田,空胸紧背,舌顶上腭,周身放松, 转腰90°,右腿屈膝,臀部下坐,两腿微裹裆,提肛,重心置于右 腿,松腰坐跨。左手向左腿胯骨尖处插出,拧肘翻手腕下按掌。 两肩下塌,左臂由胸前右插至右乳下侧,左掌向上,再由右向左 旋转左挂于左胯,上下垂直。左臂塌肩裹肘,拧手腕外推,掌心 内含,五手指分开,由拇指带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齐前探, 劲力贯至五指梢。意念在左肩。眼随左 手指梢前视,头心上顶,颈部要竖直,嘴巴下掖。脊骨与臀部和右腿、后脚跟 成直线。两脚距离半步,前腿虚,后腿 实。左腿在前为右转单换粧,右腿在前 为左转单换桩(图8-3)。
金鸡独立托天桩
两腿立正式站好,两足并齐,周身放松。右腿提胯屈膝,脚面下垂,右腿 里裹,重心置于左腿,左脚五趾抓地站 稳。气沉丹田,收腹含胸,向右侧拧腰,图8-3右转单换掌两手掌由裤线处轻轻上托至两肋的乳房下端,屈肘,两臂弧形外 展,塌肩垂肘,仰腕平掌,手心向上内含劲力,上托至与耳平。头 颈垂直掖下颌。头向右慢慢转至面额与右手掌一个平面上,眼 从右掌中指梢前视。
初练此桩时最好自然呼吸,身体不可东歪西斜,也不可前俯 后仰,保持中气不断,安稳自然、舒展大方,精神饱满。左腿独立 为左托天桩,右腿独立为右托天桩(图8 -4、图8 -5)。
竖蹋掌桩(又名直蹋掌桩)
首先两腿站立,两脚并拢,两手下垂至裤线处。周身放松, 两脚平行,脚尖不里扣,脚跟不外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动静 不自知,为无极体。气沉丹田,舌顶上腭,虚领顶劲,空胸紧背。 两腿微屈下坐式,收臀收腹,屈左膝,虚右腿,重心置于左腿,右 腿脚面微绷,脚掌擦地而向前伸,距离半步,脚尖前后直,虚点 地。左脚尖微微外摆,足根部与臀部上下成为直线,左腿立足站 稳。两手掌由裤线处上托至腹部,沉肩垂肘,两膀虚腋,两臂撑 圆,两手腕向里旋转至掌心朝下,坐腕,向前斜方向下按,各手五 指不并拢,指梢下探,手心内吸,劲力内含,两掌虎口撑圆,好似
两虎口间卡着一个篮球大的空隙圆圈。手掌下塌,目从两掌间 斜方向前视。右脚在前叫右竖蹋掌桩,左脚在前叫左竖蹋掌粧 (图 8-.6)0
叉步桩
两脚并拢,身体直立,立正式站稳,两脚平行,双手在裤线 处。虚领顶劲,舌顶上腭,空胸紧背,气沉丹田,周身放松。重心 由中间慢慢地向左侧移动,右臂向外撑为平面半圆,左臂屈肘上 托为上下直半圆,这叫阴阳圆。左臂手掌向右腋穿出,向外划一 平圆至左胯,上下对直,坐腕向前推出,五指分开,手掌心内吸, 手指外探,沉肩屈肘,上下成为半圆,拇指尖对鼻尖,手掌推出似 虎爪(又称青龙探爪)。右臂随着左臂向左平划圆弧,翻手腕由 左肋处下按,掌形指形同左掌。右腿微提胯,屈膝擦地前伸,脚 面微绷,脚尖与脚跟成直线,重心由后腿前移至中间。头、脊、臀 上下成为直线,不要歪斜。眼由左掌拇指食指中间前视,左脚向 外微摆,自然呼吸,身形舒展大方。左腿在前为左叉步桩,右腿 在前为右叉步粧(图8-7)。
侧蹋掌桩
两腿站立,身形端正,周身无一处不松。两手在两胯骨下 侧,两腿中间。气沉丹田,空胸紧背,舌顶上腭,虚领顶劲。屈膝 下蹲,重心轻轻移至右腿,裹裆,提肛,收腹,收臀。左腿提胯屈 膝,脚掌轻微擦地前伸,脚面微绷,左脚掌虚点地,脚趾尖与脚 跟前后直线,左腿为虚,右腿为实。右脚尖微外摆,五趾抓地,站 稳,重心不偷不倚。两臂由胯间向前上托至腹部,由向上翻手腕 转至掌心朝下,向前斜方向按出。两手五 指分开,虎口张开相对成圆,双掌坐腕,手心内含,两掌下蹋。两臂外撑成为圆 形。臂圆、手圆叫做二圆连环。两腋要虚,虚腋自然沉肩。自然呼吸,劲由尾骨到脊 骨至颈骨通两肩到两臂,再通至手掌各 个指梢。向右侧转腰90°,下蹋掌,眼由两 掌中间斜方向前视,右腿后脚跟与臀部 至后脑骨上下成为一条直线,万不可歪 斜,更不可挺胸仰头,姿势宜舒展大方,感觉宜轻松舒服(图8-8)。
马步桩(又称为白蛇伏草)
身体直立,两腿站稳,双脚似并非并,两脚中间距离十厘 米,两脚不外摆不内扣,前后成为直线,周身放松,两手放在裤 线处。气沉丹田,空胸紧背,虚领顶劲,嘴巴下掖,眼睛似睁非 睁,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仿佛混混沌沌。心中似动非动,无极形 祖,无极命太极,心思会悟,身体力行,自知其所以,神定气通。 丹田之气乃八卦掌之根蒂,此气也是天地之根,阴阳之起点。将 重心慢慢移至左腿,抬右腿向前迈一步,往里摆胯屈膝,脚微 扣,五趾抓地蹬脚跟,重心由左腿向中心移动,略偏右腿。左腿
由站立而向里移跨屈膝,脚微扣,五 趾抓地蹬脚跟,两腿站稳亮裆,收臀 收腹。两大腿揸提肛,右臂拧肩,肘 略屈,仰掌坐腕,五指不并拢,劲由 腰通过肩至臂到掌根,贯五指梢。斜 方向按出,仿佛蛇趴在草上一样。左 臂外撑,向外扭肩撑肘,坐腕仰掌,五指分开,小指与无名指向上旋转,微微屈肘掖掌,手心内吸,五指前 探,好似蛇尾伏在草上,首部脖颈微 向右转,二目由肩通过肘到右掌,从 右掌小指梢前视(图8-9)。
弓步桩
身形正直而立,两脚平行,间隙十厘米。气沉丹田,空胸提 肛,亮裆拧腰,顺肩直腰立背,右腿前伸迈大步,重心随腿前移成 为弓步,屈膝弓至90°为好。前脚直,后腿要绷直,后脚跟蹬地, 脚尖内扣至65°,收臀,大腿内裹(这叫做前腿弓,后腿绷)。两手 由裤线处上提至腰间,左手上托外伸,翻手腕,塌左肩、肘,坐手 腕,仰手掌,五指分开按掌,拇指尖与鼻尖相齐一线,腕与肩齐。 右手从面门上托至过顶,翻转手腕斜方向上托掌,裹肩撑肘,臂 半圆。直腰含胸,重心置于中间,抬头掖下颌,眼从左手虎口处 前视。周身放松,呼吸自然,舌上顶,闭嘴,牙齿慢慢略相对,颈 部上托劲。
此粧很吃功夫,要求劲要整,全身一体,而且要圆瀹。两臂 圆弧形。初练时身形与姿势不可过低,应逐渐压低式子,不然会 出现毛病,天长日久其功自成(图8-10、图8-11)。
双手托月桩
自然站立,两脚相距十厘米,两手放在裤线处。气沉丹田, 空胸紧背,舌顶上腭,虚领悬顶。将左脚前迈半步,重心移于右 腿,屈膝坐腰,坐跨,裹裆,收臀,提肛,臀部微下蹲。两掌慢慢地 向里旋转着上托,托至于胸口平齐,两肩下塌,双臂外撑,屈肘, 两臂成为圆弧形,虚两腋,两手心向上平 托,沉手腕,意念在掌心,劲力由腰通过 肩到臂贯至十指梢。掖下颂,鼻与脐上下 成为一直线,眼由两掌中间前视,左脚直 虚点地,右脚微外摆实踏地(图8 - 12)。
横掌桩
身体自然直立,全身放松,静思意 行,由头顶心百会穴思至前腭,通过胸至 丹田,舌顶上腭,气沉丹田。这些动作必 须首先做好,再做以下的动作。手脚垂 立,两脚似并非并,略有空隙,左腿提胯 前伸,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虚,右腿实,右图8M2双手托月®
腿下坐屈膝。裹裆、提肛、收臀、空胸紧 背。两手掌由裤线处慢慢将手腕端至 胸前,左臂向外旋转至手掌心朝外,肩 肘腕齐往外撑至半圆弧形,肩与手腕 平齐。左手大拇指带食指、中指、无名 指、小指共同向外轻轻拧转,掌心内 吸,五指前推,劲力由腰通过两肩到肘 至腕达十指梢。右臂沉肩坠肘坐腕,大 拇指内扣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共同 按在左手腕处,右手中指护在左腕外关 穴上。右臂朝左斜方向撑至半圆弧形,双臂成为一圆圈,眼从左手小指根处腕的上侧前视(图8 - 13)。
双手抱月桩
此桩很不易站好,因为它是内外结合的功夫桩。开始要全身 直立,周身放松,两脚平行,两腿相距一拳。两手放在裤线处,气 沉丹田,提肛收臀,空胸紧背,舌顶上腭,坐腰坐跨。之后左腿屈 膝,屈至135°,两大腿内裹,右腿轻轻前 伸直,两大腿相距三四厘米为佳,不可分 开或完全并拢,脚相距半步,左腿实,右 腿虚。两手轻轻上托至胸口处,两手向里 旋转至两手心朝怀,五指分开,左右五指 相对,手心内吸,两肩虚腋,两肘外撑,臂 成弧形。头部要垂直,掖下颌,两眼似睁 非睁,必须做到眼观鼻,鼻观心。劲力由 腰上通至肩至臂至掌心,贯至两掌的中指 梢(图 8-14)。
两掌展臂上托,一腿踏地而立。此桩可使习者更加提高功 力、劲力。首先自然站立,颈部与两肩及脊背不但要放松,而且 要沉。合目,两手垂至裤线处。双目慢慢睁开,聚精会神,心平气 和。由静而动,两掌由裤线处轻轻上端至胸,两手腕同时往外旋 转至掌心朝上,两臂屈肘一齐往后抽至两肘贴着前胸,再将两臂 一齐外展,上端至与耳垂齐高,掌心如同托物,随两臂外展时,往 两侧随端随分至两臂伸直。沉肩坠肘,掌心上仰推手腕,绷手 指,十指梢微往里扣着劲。慢慢地往后侧转头,颈部随头转至 90°。上身随着头转腰90°,重心置于一条腿上。劲力由腰部通过 胯至大腿至小腿达脚掌,五足趾抓地,涌泉穴内吸劲,脚掌蹬地, 小腿与大腿极力上撑,站稳,不可东歪西斜,前俯后仰。另一腿 提胯高抬腿,屈膝,脚面微绷。一腿站累了,另一腿接替站着,腰 臂头颈转向另一方向。两眼从后面手掌中指处前视。右腿踏地 为左式托天独立桩,右腿踏地为右式托天独立桩(图8 - 15、图 8-16)。
浏览5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