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学序

武力诸技术,率皆托始达摩,而支分派别,真以 伪杂,或利用而不良于观,或上下进退善为容而用 焉。辄窒因以致败,则传受其要也。拳法门内人言, 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俗所传绵掌,八极十二节,充 其量不过一匹夫之所能。其专事吐纳导引,若五禽、 八段锦,造次敌至手足无措,又无以应变。惟形意体 本太极扩而发之,不穷于用。且年过可学,一介儒 生,下至妇人女子,力无不可为者。而缓衣博带、无 择技之至者,进乎道而通乎神。佝偻丈人,承蜩累五 丸不坠,犹掇,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 庖丁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硼。庄子固多寓 言,抑岂遂无其事,而故为此倜傥,以自快其所托 也。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某尝闻其力能摧壁, 又令五壮佼拄巨竿于腹,一鼓气五人者皆倒退至五六 步外扑地跌坐,顾终身未尝以所长加人隐死茶肆。孙 君既为其再传弟子,渊源所自,术业之精,不问可决 也。往岁某见有写本五公山人新城王余佑所著刀法拳 术,心窃好之,而未暇镣福以存,场吻今二十年,十 三刀法已梓、行,不复能忆其拳术,亶忆其主要曰 意、气、力,而力不自力,他人之力,皆其力,道在 用,藉极其所至可以撼山洒海,轩拄天地。凡意气之 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君所传,是不同出一源, 抑源一而异其支与流。裔孙君当能知其所以然,凡所 与游傥有录传其书者,尚望转以相告,勿秘藏也。

夫人生于世,享大年康强之乐,莫不得之善修 者也。在古有吐纳导引之术,究不免逐偏诡正,圣人 病之。今我中华昌运,宏开寰瀛之内,卫生之说溢 焉。然殷忧所抱,恒见赢躯之士、枯形寡神焦肌之 童,瘁体多病,其故何在实不知修身之道也。因思 人生重于完玉,知养其身而不知其所由养,徒侈谈卫 身之说,庸有济乎!向尝闻之,先身而生者先天也, 后身而生者后天也。先天之气在肾,后天之气在脾。 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神藏而机静。后天之

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神发而运动,是知内五神脏 之水木火土金之五气循环相生,随天地阴阳五行之 气,同周流而靡间,于以达诸耳目形骸者,神发其智 矣,通诸筋骨脉络者,精发其华矣。身体坚强灵明贯 澈非善为修持者,安能知此。《素问》曰:“上古之 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又曰:“今时之人,逆 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又曰:“女子七 七任脉虚,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是知人之
材,非同金石,若不善为修持,岂非夭折自取乎。顷 者友人孙禄堂先生,持形意拳学示余,且诏之曰:

“能将此学参悟,即可得此拳之妙,能艳此拳练有粗 得,即可获无穷之益。”余披展玩寻渐悟一二,复请 教于先生,先生曰:“五行拳者,生于无极者也。无 极者,乃人之无意想无形,朕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 之本,始太极阴阳动静之初源也。万物之生,负阴抱 阳,一物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人之真元所从,而来 灵明所从,而抱五行拳生于此,而与之通。通则变, 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 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反先天,而尽卫生之术者 也。苟以异端目之远矣。且练此拳,非独壮男,即老 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我 ”余因是言而悟是学,且识先生欲寿世作 人,培中国强盛之基,先生之用意,可谓大而远矣。

然则此形意拳根于无极,能与阴阳合德,四时合序, 迥非古时吐纳导引之术所可同日而语,尤非今日之技 艺家所可望尘也。是学也。先生得诸李魁元先生之口 传心授,而渊源于宋代岳武穆之发明,远创于达摩祖 师,名虽为拳,实则为再造生人之秘钥,寿育世界之 宏规,武而兼道,文而不腐,可为至宝。先生手作既 成爰嘱余为序。余恐负先生之意,是以不揣谢陋,聊 赘妄语于简端,非敢谓于先生之旨趣有合也。

大兴厚庵氏艾毓宽谨识

余从禄堂先生学形意拳术将及四载,始知式简而 意精,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者矣。夫日月往耒而 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造化一阴阳屈伸之理,形意 有往体、有来体,于顺中而求逆,一屈一伸,不运 气而气充,不加力而力无穷,究其功之所至,合阴 阳,参造化,而与太极同体。故先生是书首论太极之 体昧者。不察乃言形意非太极,岂知拳术精微之理 乎盖能得浑圆一气之意,则合乎太极式与法。其粗 焉者也,世之习太极拳术者,未得浑圆一气之意,虽 能演长拳及十三式之形,又乌得谓之太极耶。先生兼 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故能合冶一炉,而参论 之。好拳术者,虚心研察,其益于身心岂浅鲜哉。

余从禄堂先生学形意拳术将及四载,始知式简而 意精,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者矣。夫日月往耒而 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造化一阴阳屈伸之理,形意 有往体、有来体,于顺中而求逆,一屈一伸,不运 气而气充,不加力而力无穷,究其功之所至,合阴 阳,参造化,而与太极同体。故先生是书首论太极之 体昧者。不察乃言形意非太极,岂知拳术精微之理 乎盖能得浑圆一气之意,则合乎太极式与法。其粗 焉者也,世之习太极拳术者,未得浑圆一气之意,虽 能演长拳及十三式之形,又乌得谓之太极耶。先生兼 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故能合冶一炉,而参论 之。好拳术者,虚心研察,其益于身心岂浅鲜哉。

闻之,有天地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庶事, 有庶事而后万民乐业,此自然之趋势也。然所以富强 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 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 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一科。如此则精神振矣, 国奚不强!前此,文武分歧,文人鄙弃武术,武人不 精文理,此其中似有畛域之分焉。今国家振兴庶务,百度维新,学校之中加入拳术一门,俾诸生文武兼进,可谓法良意美已。

余幼而失学,即喜习武事,并非图猛力过人之 勇,只求有益卫生之功;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 粗不猛刚柔相济而为勇也。人有言曰:“武学与文学 一理。”理既同则何分轻重然文学之士所以不讲武 术者,实因有粗猛不雅之弊耳。余于形意一门,稍窥 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探 源论之,彼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内家两派,虽谓 同出一源可也。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 之然耳。余习艺四十余年,不揣固陋,因本闻之吾师
所口授暨所得旧谱加以诠释,盖亦述而不作之意也。 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 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二代因无书籍,凡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

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 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 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 远总镇者是也。先生致仕后,别无所好,惟以平生功 夫授人而娱余年,以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戴龙 邦先生传李洛能先生(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 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 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诸先生。诸先生各收 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鳌诸先生;刘奇兰 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先生。余侍李魁元 先生为师,从学数载。曾在北京白西园先生处得见岳

武穆王拳谱,并非原本,系后人录抄,所论亦不甚详,惜无解释之词,只篇首有跋数行。余一是顿开茅塞,立愿续述完备,明知学术谢陋,无所发明,窃仿 此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式,一一著载成书,实无 文法可观,于吾所学,不敢稍有背谬。至其间有未至 者,尚望诸同志随时是正为感。

中华民国乙卯正月望日保定完县孙福全谨序是编分为上下两编。提纲挈领,条目井然。

上编次序首揭混沌开辟天地五行之学,并附正面 之式说。至形意虚无含一气之大旨,则有起源而侧身 向右之式说附焉。斯二者,乃形意拳之基础也。由总 纲形意无极之说起,至第五节演习之要义,更由第一 章劈拳至七章十二节五行生学,是为上编条目,按 次练习,始无差谬。

下编标举形意天地化生万物之道,为下编纲领。 其第一章龙形说起,至十四章二十二节安身炮学终, 为下编条目。其中有单行,有对舞。单行者,单独练 习,对舞者,二人比式。分甲乙上下之手。各开门起 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一一详载。体操时,凡一动 一静,按此定法,不使紊乱,则此拳之全体大用功 能,庶几有得,可为无用中之大用矣。

是编为体操而作。只叙形意拳之实意,议论但取 粗俗易明,原非等于词藻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也。是编,除各式之指点外,其他一切引证,均与道 理相合。迥非怪力乱神之谈所可比拟。学者不得以异端目之。

是编,发明此拳之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固 非拳脚谱、八段锦诸书所可比伦。今将十二形拳始末 诸法,贯为全编,使学者一目了然。

体操一门,种类繁多。惟形意拳法,系顺天地自 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勿论男女妇孺及年近半 百之人皆可练习。一无折腰曲腿之苦,二无跃高纵险 之劳,且不必短服扼腕,随便常服,均可从事。此诚 武业中文雅事也。

此体操较别项体操不同。别项体操有或尚劲力, 或进柔软,或讲运气,以至刀矛技艺等等不一。皆非 同此拳之妙用,故不能脱俗。此十二形之体操,关系全身精神。久疾者能愈, 不起者能痊,又不仅于习拳已也。

是编每一形各附一图,使十二形之原理及其性质 切实发明,用以达十二形之精神能力巧妙。因知各拳 各式,总合而为一体,终非散式也。附图悉用电照,以免毫厘之失。学者按像模仿, 实力作去,久则奇效必彰,而非纸上谈兵矣。

形意混沌辟开天地五行学

总纲形意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 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 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 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 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 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 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出 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 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一气 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一 气者是也。

第一式

起点面正,两手下垂,两 足为九十度之式。此式是顺行 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无极形式 也。

第一节形意虚无含一气学

虚无者,是也,含一气者,① 是也。虚无生一 气者,是逆运先天真一之气也。但此气不是死的,便 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 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形意拳 之基础也。将动而未动之时,内心空空洞洞,一气浑 然,形迹未露,其理已具,故其形象太极一气也

1 2
起点半边向右,两手下 垂,左足在前,靠右足里胫 骨,为四十五度之式。内舌 顶上腭,谷道上提。此式是 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 扭气机,逆运先天真阳,不 为后天假阳所伤也。第一式

第二节形意太极学

太极者,属土也,在人

五脏属脾,在形意拳中之横拳,内包四德(四德者, 即劈、崩、钻、炮之拳名也)。形者,形象也;意 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 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 是一气之流行也。

第一式

起点身法由静而动,不可前栽,不可后伸,不可 左斜,不可右歪,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左足在 形 前,右足在后,左足后根靠右足踝骨,为四十五度之 式,如图是也。两肩松开下垂劲,两肘紧靠胁,两手 意 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向前伸,平直在 下,右手中指亦向前伸,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 拳

上,二指相合。头要往上顶,项要直竖,腰往下塌

劲,两胯里根均平抽劲。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两腿 学 徐徐曲下,如图是也。两腿 曲要圆满,不可有死弯子。 身子仍不可有一毫之歪斜, 心中不可有一毫之努气。起 点之时,心意如同人在平地 立竿,将立定之时,心气自 然平稳沉静,亦无偏倚,谓 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 与力合,此之谓内三合也。 不如是心,始有毫之差,而 终有千里之谬也。故求学者 宜深索焉(图3)

3

又云式立定之时,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 头。取名一气含四象也。“易”云:四象不离两仪, 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两仪因此一气开根 也。鸡腿者:有独立之形也;龙身者:三折之式也; 熊膀者:项直竖之劲也;虎抱头者:两手相抱,有虎 K离穴之势也。

第三节形意两仪学

两仪者,拳中动静起落伸缩往来之理也吾人具 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缩之而为阴也。两手相 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 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 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拇指要与口平,胳膊 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心口为止,拇指根里陷坑紧靠心口。左足与左 手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具张开,不可 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拇、食 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松开,均 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 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 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扣,是肘与膝合 也。两足后根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扭,是手与足 合。此之谓外三合也。肩要催肘,肘要催手。腰要催 胯,胯要催膝,膝要催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 斜。心气稳定,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阴阳相
合,上下相连,内外如 一,此之谓六合也。虽云 六合,实则内外相合,虽 云内外相合,实则阴阳相 合也。阴阳相合,三体因 此而生也(图4)

第四节形意三体学

4 5
第五节形意演习之要义三体者,天、地、人 三才之象也。在拳中为头 手足也。三体又各分为三 节:腰为根节(在外为 腰,在内为丹田)是也; 脊背为中节(在外为脊 背,在内为心)是也;头 为梢节(在外为头,在内 为泥丸)是也。肩为根 节,肘为中节,手为梢 节。胯为根节,膝为中 节,足为梢节。三节之中 各有三节也。此理乃合于 洛书之九数。丹书云: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 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 三体,三体重生万物
张”,此之谓也。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 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亦即形意拳中之内 劲也(图5)。世人不知形意拳中之内劲为何物,皆于 一身有形有象处猜量,或以为心中努力,或以为腹内

运气,如此等类不胜枚举,皆是抛砖弄瓦,以假混 真,故练拳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学者不可不深 察也。以后演习操练,万法皆出于三体式,此式乃入 道之门,形意拳中之总机关也。

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 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清,七起钻落翻要 分明。塌腰者,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 缩肩者,两肩向回抽劲也;扣胸者,开胸顺气,阴气 下降,任脉之理也;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

提者,谷道内提也;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

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 落为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 为顺之终。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

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起 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 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是起落也。无论如何

起、落、钻、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胁,手不离 心。此谓形意拳之要义是也。知此,则形意拳之要道 得矣。

第一章形意劈拳学(劈拳)

劈拳者(属金)气是一之起落也。前四节三体重生

万物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 合为一气。故其形象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 也。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 故内包四德。按其五形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故先 练习劈拳。劈拳者,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 之菽,故于五行之理属金。其形像斧,在腹内则属 肺,在拳中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 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 则必病生,而拳亦必不通矣。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

第一节

起点时,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气海处(俗名小腹),再由脐往上钻到国。手如同托下巍状,再与 左足一齐往前起钻。手心朝上,攥上拳往前钻与足相 齐,高不过眼,低不过口。左足往前垫步时,远近随 乎人之高矮,只要身体前走不费力为至善处。落时左 足尖往外扭,足尖相对如九十度之象限。如图是也。

此时裆要内开,右手从右边拉到右胁,手心朝上靠住

 

6

7

第二节

再出时,与右足齐去, 右手出时,随出随翻,到前 手时§右手心朝下,右手中 指于左手食指根上出手,徐 徐拉开,右手往前推,左手 往后拉。手足齐落,仍与三 体合一之式相同,是展开四 平前后梢也。再往前进与左 式相同,左右进退起落形 式,行如槐虫,起如挑担之 意。回身看地之远近勿拘。

第三节

无论远近,出去左手 左足再回身。取天左旋之 义也(身本右转,因劈拳 属金,故取天左旋之义) (图 9)

第四节

回身时,将左手左足 一齐扭回。左足在后,如 图形是也。左手挽回在左 胁心口边靠住,右手与右 足并身回向后来。右手右 足出式,仍如同三体合一 之式。左手左足起式钻翻 相同,左手左足出去,仍 与往来练时左右出手起落 相同(图10)o往来趟子 多寡,须自己随便勿拘。 若是人数多者,或十数 人,或数百人,以至千万 人,往来趟子多寡,总要 按练时预备的口令,教习 所教,为定行止可也。

第五节

收式时,走到原起点 处,回身仍还于起点三体式 为止。惟右足要往前跟步。 不可离前足太近。心沉沉稳 住,提顶合口,鼻孔纳息仍 如前。片时随便休息。休息 时提顶出纳亦如前(图 ll)o

先贤云,休息时眼不可 低头下看,要微微仰头上

看。只因眼上翻属阴,下翻属阳故也。眼上翻能泄阴 火,头目自清。眼下翻属阳,阴火上撞,目红头晕, 此之谓也。

又云舌顶上腭,口内若生津液,务将咽下腹内, 以免喉内干燥,后仿此,学者谨记。

第二章形意崩拳学(崩拳)

崩拳者(属木),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也, 式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即为崩。所谓崩 拳,似箭属木者是也。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 气伤,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其气不舒,则横拳亦必 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
力,故学者当细研究也。

10

11

第一节
第三节起点时,左右手同时将拳紧紧攥好,如螺丝形。 将胳膊伸直,前左肘暗含着下垂劲,后右肘往后拉 劲,亦要往下垂劲。两肩松开,两眼往前看左手食指 中节。出右手时,左足极力往前进步,右手同时往前 靠着胁,与前拳上边相离寸许出手直去,左手同时拉 回,紧紧靠住左胁心口边,右足亦同时随后紧跟,到 前足后边相离四五寸许为度。起落时,左手右手俱 齐,无论左手或右手在前,高低,均要与心口齐(图 12、图 13)

第二节

再起时,左足仍极力进 步,左足仍在前,右足仍在 后,紧跟相离四五寸许,与 左式相同。左手起,往前如 右手直去,右手仍往后拉, 如左手,亦拉至右胁心口边 (图14)。此形有对待错综 交互之义,手数多寡,看地 形之远近,自便勿拘,然无 论地之远近,总要出去右手

回身时,将左足勾回,亦同九十度之式,如图形 是也。起时再将手心朝里,顺着身由脐往上钻到口, 亦如托下须状。回身,右腿与右手同时往上起,高矮 膝与肘相离二寸许,右足尖朝外,斜着极力往上仰, 勿伸脚面。此时右手仍如劈拳式钻出停住,右足极力 往前进,落下亦如九十度之形式,左手同时与右足齐 起齐落,右手同时往回拉至心口为度。此时两手五指 张开,仍如劈拳相撕之意。左足同时跟随在后边,足 尖相对右足外踝骨,足后根欠起寸许,两腿如剪子股 式,两眼仍看前手拇指根食指梢。此形是狸猫倒上树
之式也(图15)

第四节

再往回走时,右足先往 前垫步,与劈拳势步相同, 两手仍攥拳如前,右手与左 足同时前进,仍如前,回身 亦如前(见本章第一节图)。

第五节

12
第三章形意钻拳学(钻拳)收式时,回到原起点 处,仍回身狸猫倒上树之 式。再如前出去右手与左足 停住,收时先将右足往后撤 回,相离远近以再撤左足之 时不费力为至善处,足落仍 如九十度之形式,左足亦往 后撤,仍如剪子股式。左手 与左足同时往前直出,右手 与左足同时往后,拉至心口 靠住,两手皆拳。每逢剪子 股式,左膝紧靠右腿里曲, 裆内不可有缝,紧紧攥住 力,亦不可过与不及。此时两眼仍看前手食指中节。 食指中节仍与心口相平直,两肩、两胯里根抽劲仍如
前,顶提亦如前。沉沉稳住,片时随便休息(图 16)

钻拳者(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行,无微不至 也。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泉水之上翻似 闪。在腹内则属肾,在拳中即为钻。所谓钻拳似闪属 水者是也。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清气不能 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顺真劲不能长,拙劲 亦不能化矣,学者当知之。

第一节

13

起点时,两手攥拳, 先将前足如劈拳式,往前 垫步,远近亦相同。前手 心朝下,后手心朝上,出 手时左手往回,拉至心口 下脐上,拇指里根紧靠 腹,右手出时,于左手背 上出去,钻出手高不过 眉,手心仍朝里对眼,手 离眼尺余停住。右足进 步,亦同时与右手齐去极 力前进,两足相离远近,
亦与劈拳步相同,手足起落 仍要齐。两肩两胯抽劲,仍 与前三体式同,腰塌劲亦 然,惟眼上翻看拳手心(图 17、图 18)

第二节

再起,右拳手腕往外扭 劲,手心朝下。左手腕往里 扭劲,手心朝上。右足垫 步,两手两足起落进步,仍 与左式相同,勿差分毫。手 数多寡,仍看地形远近自 便。然无论远近,亦总出去 左手再回身(图19)o

第三节

回式时,左足勾回(逢 足往里勾,足后根极力往 外扭劲为要),左手同时将 拳扣回至口处,手心朝下, 手腕往外扭劲停住,右拳手 腕往里扭劲,扭至手心朝 上。如劈拳钻出,两手仍如 前法起落,右足同时与右手

齐起齐落,仍如左右阴阳相 摩之形式(图20)

第四节收式时,走到原起点 处,惟要右式。左手左足在 前停住,回身手足起落,与 右式相同,头顶塌腰之劲也 然。收时左足极力进步,与 前无异,惟右足紧跟在后, 亦如劈拳收式跟步相同,稳 住片时休息如前(图19)o

14

15

炮拳者(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炸炮忽然炸裂,其弹突出,其性最烈,其形最猛。在腹内则属心,在拳中而为炮。所谓炮拳似炮属火者是也。其气 和则心中虚灵,其气乖则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 拳和则身体舒畅,其拳谬则四体失和矣。学者务深究 此拳也。

第一节

起点时,身子勿移动,右手靠着身子先推出,与 左手合成一气,再与左足一并极力往前出,惟左右手徐徐往下斜着伸去,右足随后起。与左踝骨高相齐。 进至左足里踝骨时勿落,两手一气,一齐攥拳,往回 提至小腹左右靠住。两手心皆朝上,左足同时与两手 提起,右足亦同时落地,左足亦同时提起,紧紧靠住 右足里踝骨。身子仍如阴阳相合之式。腰要极力塌劲

第二节

进步时,左手着身子往上钻,肘往下垂劲,拳 钻至头正额处,右手同时起至心口边处。此时左手拳 外腕极力往外扭劲,至手心朝外,手背紧靠正额,右
第三节

手同左手翻时由心口直出, 与崩拳相同。左足极力一齐 与右手往前进步,右足随后 跟,相离远近亦与崩拳步相 同。左足在前,右足在后, 右手在前,左手在上正额 处,亦是错综之义。两眼看 前手食指中节。前拳高低仍 与心口平,手足起落,钻翻 进步,总要齐全为佳,两肩 均松开抽劲,取其虚中之义 也(图23)

换式,先将两手腕均朝 里扭劲,往小腹处落下,手 心朝上,紧紧靠住,两肘亦 靠住两胁,左足亦同时往前 垫步,足要直出停住,再起 右足靠着左足踝骨往右边斜 着进步,与左式相同。右手 顺着身子钻上去到头正额 处,手腕往外扭劲,手心朝 外,手背靠着正额。肘要垂 着劲翻手,左手同时到心口 边出去,与右足齐出,左足跟步,亦与左式相同。肩 抽劲仍如前式,手数多寡自便,无论手数多少,出去 左手右足再回式(图24)

16

17

第四节

回式时,两手仍如前落在小腹处,右足极力回 勾,与手同时起,身子向左转,左足提起,靠住右足 形 里踝骨,仍然如前。左足极力斜着进步,右足随后跟

步如前,右手出去仍如前,左手上钻翻扭劲亦如前 意 (见图 22)。  ' '

第五节

收式时,到原起点处,仍然左手与右足在前,身 学 子仍向左转。手足仍如前法回身相同,右手左足出去 稳住,不可慌,稍停片时休息(见图23)。                   ~

第五章形意横拳学(横拳)

横拳者(属土),是一气之团聚也。在腹内则属 脾,在拳中而为横。其形圆,其性实,其气顺,则脾 胃和缓;其气乖,则脾虚胃弱,而五脏必失和矣。其 拳顺,则内五行和而百物生;其拳谬,则内气必努力 矣,内气努则失中,失中则四体百骸无所措施,诸式 亦无形矣。其气要圆,其劲要和,万物土中生,所谓 横拳似弹属土者是也。先哲云:“在理则为信「在人

则为脾,在拳则属横。”

人而无信,百事不成。人伤其脾,则五脏失调。 横拳不和,百式无形。此言形名虽殊,其理则一也。 横拳者乃形意之要著也。学者不可不慎详之。

第一节

起点时,两手一齐攥拳,左拳手心朝上,右拳手 心朝下。出手时将右手背往左肘下,出去向左手背, 此时左手停住劲,不可移动,俟出左足时,右手与左堂足相错综着斜出,右足随后跟步在后。两足相离远近,如炮拳跟步相同。进步时右手拧住劲,手腕向里 翻,翻至手心朝上,连翻带拧,直往前钻到极处为 度,不可有曲劲。左手腕向外拧劲,至手心朝下,手 背向上,同时向后拉, 至右肘停住。两手分开 时,如同两手撕棉不开 之意。两肩均合住抽 劲,如同扣胸之状,暗 含着抽,可莫显露着 抽。心不可使努为,要 自然为妙。此时两眼看 右手心,两胳膊如同矢 极单阴阳鱼形,一前手高 低与前胸平

18 19 20

第二节

换式,先将左足往前垫 步,再往右边斜着进步,仍 与炮拳步相同。惟两手如左 式,将右手停住劲,左手再 起右肘下边手背朝上往前奔 右手背。左手腕朝里拧劲, 直往前钻,连钻带拧劲,直 钻到极处,手心朝上停住。 右手腕朝外拧劲,连拧带往 后拉,至左肘手背朝上手心 朝下停住。两手分开时,也 如同左式撕棉之意。两胳膊 仍如太极单阴阳鱼形。手足 仍错综着,抽劲仍如前,眼 看亦仍如前式,手数多寡仍 自便。无论远近,出去左手 右足,再回式(图27)

第三节

回式时,先将右足极力 往里勾回,足后根极力往外 扭劲,左手停住劲,回身向

右转。右手背朝上,仍从左 肘下往前至左手背处出手, 左足同时与右手进步出去, 两手分开之劲,仍如前式, 勿更易(图28)

第四节

收式时,走到原起点 处,左手右足在前,回身仍 与前回身式相同。回过身 时,右手左足在前,进步、 跟步仍如前式,停住(图 27)

第六章五拳合一进退连环学

(连环拳)

连环者,是五行合一之式也。五行分演,而为五 行拳(五纲之谓也)。合演而为七曜连珠(连环之谓 也),分合总是起钻落翻阴阳动静之作为。无论如何 起钻落翻,总是一气之流行也。起落钻翻亦是一气流 行之节也。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拳技亦云:“起钻落翻之未发谓之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形意拳之大本也,和
21 22

 

 

 

 

 

 

 

 

浏览2,28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