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8步,恰似八卦图,于是董海川先生就把自己所传掌法 命名为八卦掌了。董海川先生与太极拳大师杨露禅先生和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交往很 多,关系很好,人家能命名为太极拳、五行拳,自己的拳为何不命名为八卦掌呢?于是中 国武坛上从此多了一个拳术,就是八卦掌。

董海川先生命名为八卦掌,于是晚辈们就在“八卦”二字上做文章,这是理所当然 的,把“八卦”二字拆开,一是“八”一是“卦”,于是在八卦掌的传承中出现了两条线: 一条线是在数“八”上发展八卦掌,于是出现了八大掌、八八六十四掌、八八六十四手等 等;一条线是在“卦”上发展,他们认为董海川先生没有老师,是董海川先生悟“易”而 创八卦掌,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董海川先生没有文化,不懂“易”理,怎能悟 “易”而创八卦掌呢?八卦掌是一门掌法神奇、变化莫测的拳术,那怕董海川先生天纵奇 才,凭一人之力也创不出八卦掌来。碑文中记载董海川先生有老师,是“黄冠”,如果八 卦掌真是董海川先生悟“易”而创,碑文中岂能不大书特书,董海川先生深通易理而创八 卦”,这是多么伟大而光彩的事呀!徒弟们敢欺师灭祖,抵毁董海川先生的名誉和功绩吗? 董海川先生的弟子梁振圃先生已告诉我们“八卦掌的走圈,是从自然中明悟出来的”,而 非是从“八卦”中悟出来。所以,董海川先生的所有弟子们没有一人去套什么“卦”,而都

是在“八”上继承和发展,于是有了尹福先生的八大式,程廷华先生的八大掌,史继栋先 生的八大掌,刘凤春先生的八大掌,张占魁先生的八大掌,虽然姿势名称有所不同,但八 卦掌的练功心法是一致的。刘德宽先生更融汇自己所学创编出深受八卦掌爱好者喜爱的八 八六十四手,董海川先生的再传弟子马贵、宫宝田、冯俊义、程有龙等等众多的赫赫有名 的八卦掌专家,也无一人说过八卦掌是悟“八卦”而创的。

总之,这是一条朴实的八卦掌传承之路,八卦掌的发扬光大是全凭这些老前辈打下来 的,现在我们依然在继承和发展,使得八卦掌这一奇葩更加光彩夺目,开遍祖国大地,走 向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

八卦掌传承的另一条线是在“卦”字上发展八卦掌。这要首推孙禄堂先生,孙禄堂先 生在《八卦拳学》的自序中写道:“余自幼年即研究拳术,每欲阐《易》之义蕴,一一形 之于拳术,如是者有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廷华,始知有八卦拳,因弘而受业焉。”孙 禄堂先生说:“近取诸身言之,则认为则头为乾,腹为坤,足为震,股为巽,耳为坎,目 为离,手为艮,口为兑。若在拳中,则头为乾,腹为坤,肾为坎,心为离,尾闾第一节至 第七节大椎为巽,项上大椎为艮,腹左为震,腹右为兑,此身体八卦之名也。自四肢言 之,腹为无极,脐为太极,两肾为两仪,两胳膊两腿为四象,两胳膊两腿各两节为八卦。 两手两足共二十指也,以手足四拇指皆是两节,共合八节,其余十六指,每指皆三节,共 合四十八节,加两胳膊两腿八节,与四大拇指八节,共合共十四节,合六十四卦也。此谓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生共十四卦之数也。此四肢八 卦之名称。以上近取诸身也。苦远取诸物,则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 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拳中则乾为狮,坤为麟,震为龙,巽为凤,坎为蛇,离为 鹞,艮为熊,兑为猴等物,以上皆远取诸物也。以身体八卦属内,本也。四肢八卦属外, 用也。内者先天,外者后天。故天地生物,皆有本源,先后天而成也。内经曰,人身皆具 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孙先生又阐“易”之义蕴,著有“无极学” “两仪学” “四象学” “乾卦狮形学” “坤卦麟形学” “坎卦蛇形学” “离卦鹞形学” “震卦龙形学”“艮卦熊形学”,“巽卦凤形学” “兑卦猴形学”“八卦掌先天后天合一式 说”“先天后天八卦合一图解”“八卦掌阳火阴符形式” “八卦拳练神还虚形式”,“八 卦拳神化之功借天地之气形式法”。

董海川先生既将此拳法取名为八卦掌,门人后辈中有人将八卦掌与八卦联系在一起是 很自然的,但不管如何阐释发展,这仅是学术之争,我们的共同目的是继承发展,并使八 卦掌这一传统拳术造福全人类。

什么是八形掌?八形掌是怎样产生的?

董海川先生没有传给弟子们八形掌。所以尹福先生,程廷华先生等等,及他们的再传 弟子们都没有八形掌。八形掌是孙禄堂先生“阐易之义蕴,一一形之于拳术”而发展的。

孙禄堂先生说:“……若远取诸物,则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 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拳中则乾为狮,坤为麟,震为龙,巽为凤,坎为蛇,离为鹞, 艮为熊,兑为猴等物,以上皆远取诸物也。”孙先生一开先例,多人仿效之。现列表如下:

 



























































《周易》八卦
《周易》说卦
孙禄堂先生
刘斌先生
高义盛先生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周易•说卦》中的乾卦是马,坤卦为牛,震卦为龙,巽卦 为鸡,坎卦为豕,离卦为雉,艮卦为狗,兑卦为羊是有其道理的,既然孙先生“阐易之义 蕴,一一形之拳术”,则应遵循《周易•说卦》之形,把八掌定为牛、龙、鸡、豕、雉、 狗、羊才对,不知是否因为卦中的牛太笨,羊又太温顺而任人宰割,马不如狮子威猛,豕 和狗又太不光彩,于是把马改为狮,把牛改为麟,把豕改成蛇,把狗改成熊,羊改成猴, 才显得又神气,又多能又威猛呢?刘斌先生是孙先生的师弟,仿效孙先生是理所应该的。 可是孙先生的离卦为鹞,刘先生的离卦为鸡是何道理呢?而高先生的八形与孙先生的八形 差别更大了。例如孙先生的震卦为龙,高先生为什么是震卦为燕。孙先生的离卦为鹞,而 高先生的离卦为熊,龙和燕或鹞和熊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他们各有何道理呢?

尽管我们不明其理,但八形掌的产生的确丰富了八卦掌的练习套路,对八卦掌的发扬 和光大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十六歌、四十八法”是曾增启先生所著。曾增启先生原名金毓慧,字省三,满族 人,中过举人,文化很高。幼年时体弱多病,从尹福先生习练八卦掌数年后,病体痊愈, 并且深悟拳理。他晚年在一有钱人家做私塾老师,其间正赶上梁振圃弟子郭古民先生正在 此家护院。二人都是练八卦掌,交往过密,于是曾把自己所著《八卦转掌汇览》赠给郭古 民先生,该稿中就有“三十六歌、四十八法”,经郭先生传出后,深受八卦掌传人的喜爱 和重视。其中“三十六歌”的歌诀八写道:“走时周身莫动摇,全凭膝下两相交。低势虽 讲平膝跨,中盘也要下腿腰。”写得完全是尹氏八卦掌的练法,因为尹氏走转时下盘是可 以做到“平膝胯”的,程氏八卦掌不可能“平膝胯”,程氏八卦掌的下盘与“平膝胯”不 同。“四十八法”的力法诀中写道:“莫道冷弹脆快硬,更有六合显奇能。脆硬细分无二 致,发劲全凭心力合。”这也是尹氏的劲力特点,因而足以证明“三十六歌”、“四十八 法”是曾增启所著。如果是董海川先生所著的话,不可能有歌诀八和力法诀这样的写法。 何况董海川先生不识字,怎能有著作呢?正像杨露禅先生一样也不识字,所以谁也找不到 杨露禅先生的著作。有人说是董海川先生所著,无非是抬高“三十六歌、四十八法”的身 价罢了。

“三十六歌、四十八法”虽非董海川先生所传,但写得的确是董海川先生的练功心法, 对我们练习研究八卦掌法确有很大帮助,对八卦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一定作用。

浏览1,4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