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学练问答
北京是八卦掌的发源地,所以是八卦掌精英汇聚的地方。我长在北京,我练在北京, 所以能够幸运地见到许多真正的八卦掌三代和四代老前辈。听他们说,看他们练,得到他 们的指教或传授,使我对八卦掌有一定了解和认识,我练八卦掌已50余年,走过许多弯 路,也有许多心得体会,将在“八卦掌学练问答”中写出来,供八卦掌爱好者参考。声明 两点:一、限于我的文化水平有限,限于我对八卦掌的认识有深有浅,定会在答疑中有不 全面或错误之处,敬请指正;二、答疑中所写内容纯属学术研究或讨论,既或提到某人, 也决不是针对某人,这点需读者理解和谅解。目的是为八卦掌爱好者解疑,通过我的一家 之言,去辨别真伪,以求八卦掌得到真正的发展,发扬光大,我之愿也。
何谓八卦掌?
八卦掌是中国武坛上最著名的内家拳法之一,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最绚丽的奇葩。自 清朝同治年间的董海川先生传世以来,由北京传到全国,由国内传到国外,受到国内外武 术爱好者喜爱。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内家掌术,由于练习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 8步,恰像八卦图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个方位,故名“八卦掌”。
八卦掌练的是掌法,除反背捶一势外,用的都是掌法,它时时用掌,故称“以掌为 法”;练习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8步,仿佛脚踩八卦。八卦掌的走是练功方法,也是 用法,绝非是想围绕对方,把对方转晕或是逃跑。目的是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突如其 来,神奇莫测地战胜对方,故称“以走为用”。
每当我们到了公园,看见有人一掌前伸一掌护后地对着小树而转,在练习各种掌法; 或者我们在武馆和武术赛场上看见有人一掌前伸一掌护后地在转掌,在表演掌法,我们会 立即认识到,这就是“八卦掌”。
八卦掌是内家拳术,八卦是易理,虽然有些关联,但八卦是八卦,八卦掌是八卦掌。 八卦绝非是八卦掌! !!
董海川先生是八卦掌:
董海川先生故后,在北京的56位弟子携11位再传弟子,于光绪九年(1883年)二 月树碑立传。碑文载道:“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 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可见是位行侠仗义之人,“生有神力,幼以武
勇名乡里,弱冠后技益精。”说明少年时就学过武功,在乡里很有名气,成年后技艺精湛, 但毫不满足,于是“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襟 怀”,“访友于江皖”。他到处寻师访友,以壮襟怀实现自己的报负。“后遇黄冠,授以武 术,遂精拳勇。”黄冠者是谁呢? “师侯汝久矣。”是老师,是一位“道者装,童颜鹤发” 的道士。于是技艺大长,得偿夙愿。21年后1904年光绪三十年又树第二座碑,碑文中仍 写道:“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谓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练神 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谓曰:4汝行矣,可以问世矣。’ 遂麾之使出。”这足以说明董海川先生是有老师的,老师是“黄冠”。我请教过无数的老前 辈,他们人共一词,董海川先生是有老师的。有人说董海川先生没有老师,是见道士们祭 天时做“转天尊”的仪式而悟出,这难以令人信服。我练八卦掌已50年,越练越认识到 八卦掌的博大精神。八卦掌绝非董海川先生一人所能创出,哪怕天纵奇才也不可能。八卦 掌是不能臆造而出的,没有几代高人的实战发展是不会有的。在100余年前的清朝光绪年 间,前后两次树碑立传,每次都是60多人,他们敢异口同声,毫无疑义地给董海川先生 造出一位老师“黄冠”来吗?岂不是大逆不道!如果真是董海川先生见“转天尊”而悟出 八卦掌,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所创成立的话,那董海川先生在生前告诉弟子们自己有老 师,是“黄冠”的目的何在?是为了美化自己,把自己说成是仙传而骗人吗?那董海川先 生岂不成了大骗子!所以,我认为,八卦掌非董海川先生所创,是跟“黄冠”学来的,是 董海川先生把这“所未闻未睹者”传于世。如果没有董海川先生的传授,我们今天也就不 会八卦掌了。在这个意义不上讲,称董海川先生为我们八卦掌的祖师爷是当之无愧的。
是董海川为什么竟元宦官
“黄冠”者,道士。“黄冠”是谁?董海川先生没有告诉弟子们,弟子也不敢问,如 果直问先生是大不敬,将被视为大逆不道。董海川为什么不说?说明道士是位世外高人, 是位隐士,已经隐居山林了,就不愿显露名号而招至烦恼。既或董海川先生知道,“黄 冠”嘱咐不许透露出去,董海川先生也不敢透露,如果董海川先生透露出去,也将是大逆 不道,欺师灭祖的行为!董海川先生传出八卦掌后,声名显赫,冠绝群伦,武林人士无人 不知,无人不敬,无人不尊,几乎成了神人。但“黄冠”是谁,确无人知,也无从査考。
董海川先生为什么“竟充宦官”一定有难言之隐,光绪九年所立碑的碑阴铭文已写得 很清楚。“铭曰:先生其灵气之所钟也,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 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而为隐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及郁折而白圭有玷,岂其有 隐痛而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贞。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 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销魂。”说明董海川先生定有难言之隐,这件事丝毫未能 透露,众弟子也无从知道,更不敢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董海川为什么做宦官,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丝毫 不影响董先生在武林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董先生的景仰和崇拜。至于一些未 经考证又无真凭实据的不负责任的不实之说,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对董海川先生大不敬, 实不足取。
董海川墓志铭中的童林是一个人吗?
《董先生墓志铭》中载道:“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 “后遇黄冠, 授以武术,遂精拳勇。《文安董公墓志》中载:“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 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董公墓志》载道:“有异相因有异 术,名噪一时,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于是中国武术百花坛中才有了这一武林 奇葩,成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三大内家拳种之一 “八卦掌”。
《雍正剑侠图》是一部章回小说,著作者是常杰淼,是民国初期的评书艺人。他练过 武术,与当时的一些八卦掌专家有过来往,故了解一些董海川先生的事迹,编了这部评 书。他一边在书馆说,一边记录成书。
董海川先生姓董名海川,书中的主人公童林姓童名海川,把姓董改成了姓童。董先生 是文安人,童林是霸县人,文安县和霸县紧紧相邻,有时还把两县合并成一个县。董先生 的老师是“黄冠”,童林的老师是尚道明、贺道元两位道士。董先生练的是围着大树而转 的八卦掌,童林练是围着大树而转的金丝柳叶摩神掌。董先生是奉师命,把世人所未闻未 睹者传后世,成为三大内家拳中的“八卦掌”,在中国武林中新增了一个门户。童林也是 奉师命下山,另立一个门户,另行一家把式。足见书中主人公童林是仿照董海川的影子而 写得。但年代不同,董海川先生是咸丰、同治、光绪初年的人,而童林是康熙时代的人。 在书中随意添枝加叶,编造故事,而成为近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颇受群众喜爱的评书,确 实对宣扬八卦掌起到了巨大作用。
浏览1,0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