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卦养生功

“走为百练之祖”。八卦掌时时离不开“走”,练功时“以走为法”,交手时“以走为 用”。“走”是八卦掌的养生之道。要在走转中练习,要不停顿地走100圈,方算练习完 毕。八卦养生功分4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有五掌:凤凰展翅、两鬓插花、脑后摘盔、 抬肘云片、缠手掖撞,主要是练习上身部分;第二部分通过左转青龙探爪10圈后,练习 进步穿掌,行步撩衣、白猿托挑,阴阳鱼、白蛇伏草、摆扣翻身,提膝下切,指天插地、 燕子抄水,走马活携,迎面摆莲。随之右转青龙探爪10圈,练习以上动作,惟动作方向 相反,主要是练习全身上下所有部分;第三部分通过迎面弹腿、向内踹腿、向外切腿, 向前蹬腿,足尖点腿,练习腿部的前后左右中各部肌肉和力量;第四部分是练习下沉掌, 注意在意念支配下舌抵上腭,提肛溜臀,气沉丹田,双掌掌指下指或双掌掌心下沉的 “走”,要走出一身透汗,双掌和掌指红通通地,又热又胀,丹田内气充盈饱满,双足又 热又轻松,越走越有力,从而打通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从而增强了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增强了全身每个关节、骨 骼、肌肉的活动能力,增强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治病祛病,益寿延 年的效果和目的。

快步和慢步跑是世界众口皆碑,公认的“有氧运动”,但他们只是一味地走,一味地 跑,没有更多地动作,显得简单而单调。八卦掌练的是“气沉丹田”,是更好的“有氧运 动”,它不但起到了快步走、慢步跑的同样作用,而且还学到了自卫防身的本领,真是越 练越其乐无穷。道家养生导引是人们公认的长寿之道,而八卦掌的舌抵上腭是为任督二 脉搭桥,练习气沉丹田,也是为打通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这一点是一致的。但道家的 导引只是意通,全身没有运动,各部分关节、骨骼、肌肉都很难得到锻炼。而八卦掌却 是通过掌法练习,气沉丹田,真正地贯通了奇经八脉十二经脉,还学得了自卫防身的本 领,比道家导引更优越,何况道家气功一个不慎可能出偏,八卦掌的练习不会出偏,而 是人体越来越健壮。太极拳是当代最好的养生之道,缺点是弓步马步太多,因为动作缓 慢,所以双腿承受的压力大,腿脚会迟滞不灵活。练习八卦掌就不会出现此弊病,尽管 年事已高,但腿脚仍是十分矫健。所以说,八卦掌是比道家导引、快步走、慢步跑、太 极拳等等更加优越,更有功效的养生之道。

八卦掌每功注意事项

初学八卦掌,必须先练习八卦趟泥步,八卦趟泥步练好了才可以练习基础八掌、八大 掌。在基础八掌、八大掌有了一定功夫后,才可以练习八卦游身连环掌和六十四掌,这样 可事半功倍。如果一味地向下追求套路,就什么也学不成,只能是走马观花,雾里看花罢 了。老年人只是为了健身养生,可以不练习八大掌、八卦游身连环掌,因为太累,太吃功 夫,可先练八卦趟泥步,随之就可以练习八卦养生功了。

总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功夫要一天天地练,希望多在基础八掌和八大掌上下功夫,基本功越扎实越牢固越深,功夫就会越大,自然会尝到真正的甜头。

练功时要谨防“三病”,即努气、拙力和腆胸挺腹:“努气”就是憋气,造成胸闷气 涌而伤肺,不科学地的用腹压气,造成肠胃出血而伤身;“拙力”就是肌肉不放松,不是 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循序渐进,而是过于用力,肌肉绷得死紧,造成僵劲。使动作滞涩 僵硬而不灵变,影响了内劲的产生和通达,更谈不到虚实互用,刚柔济济了; “腆胸挺 腹”,能造成周身的不灵活,无法练习八卦掌的意、气、力,无法练出八卦掌的内功。不 气沉丹田,何来“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呢?

练功时希望选择风景秀美,安静避风,空气新鲜的地方,围着一棵小树走转。因为小 树是假设敌,围绕小树练功可以增强自己的攻防意识;小树是圆心,围小树练功可以看到 自己拧腰的角度有多少,以便及时调整;在小树下练功,直到走出一圈沟,增加练功的信 心;小树会慢慢长大,功夫会一天比一天深,树长艺长,常年坚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 力,陶冶自已的情操,以娱身心。

(一) “起势”的地点

形意拳的技击特点是直进直出,硬打硬进,所以练功方法多采取直进形式。通过五行 十二形的练习,达到“脚打踩意不落空,进退好似卷地风”,“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 嫌慢,脚踏中门抢地位,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境界;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引进落空,以巧 破千斤,于是就采取盘架子,推手为主的练功方法,而达到“听劲”,“懂劲”,“挤按须认 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破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 丢顶”的境界;而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斜出正入,脱身换影”, 所以它的练功方法就是围小树而转,通过左旋右转,拧裹钻翻的掌法练习,而达到掌法赢 人,身法赢人,步眼贏人,功夫赢人的境界。所以说,练功方法与技击特点是分不开的, 是相辅相成的,但与练功时的“起势”之点丝毫没有关系。但有的人硬是规定“起势”之 点,必须从某卦某方位“起势”,否则就不是八卦掌,把初学八卦掌的人搞胡涂了。

其实,董海川先生传授的八卦掌从未强调过“起势”地点,强调非某某方位“起势”。 不过是制造神秘罢了。如果练功时从“死门”起势,一出家门就撞汽车吗?其实练功时, 在圈上的哪一点“起势”,是先左转还是先右转,都无关紧要。在任何地点“起势”都能 练出八卦掌的功夫来。当你给人们表演时,希望面对观众或主席台“起势”,以示有礼貌。 如果参加武术比赛,面对裁判长“起势”,这是比赛规则。自己练功时则根据练功的时间 和场地的情况,自由选定起势之点。

(二) 要持之以恒

初学八卦掌的人,走趟泥步时定会左右摇晃,练习走圈时更会如此,这是正常现象。 只要坚持练功,腿部力量增长了,身体即能掌握平衡。特别是掌握了八卦掌的要领,自然 不会左右摇晃,也不会上下起伏,定会稳如坐轿一般,走起来平稳而流畅。

初学走圈时有头晕现象,这是因为长时间盯着小树,或二目只从虎口瞧,目不斜视, 目光太专注,造成头部供血血液受阻所致。只要目光稍稍移动,就不会头晕。练功时间长 了,自然会克服此现象。

练习八卦掌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恒心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定能成功。

我教过不少学生,有的学生练得很好,但不能坚持,结果一事无成。有的学生初学时很 笨,各方面条件都不很好,但他能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一练就是几年,结果成了把 好手。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所以说“持之以恒”是学好练好八卦掌的根本。

练习八卦掌的人要练习气沉丹田。一种是通过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一种是动作配合 呼吸,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后者出功快,但必须在已经达到初步气沉丹田的基础上运 用。如果硬沉硬压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自然呼吸,自然会感到小腹饱满或鼓荡,仿 佛腹部变粗,这就是气沉丹田的开始,由于功夫深浅不同,感觉也不尽相同,因而各异, 只要顺其自然,功夫一到,定能达到高深的境界。

练习时要舌抵上腭,提肛溜臀:舌抵上腭能生津液,有助消化和气沉丹田,道家称 “金津玉液”;提肛溜臀目的有二:一是为打通任督二脉,即“搭桥”。二是利于力达腰、 脊、臂、手。但不要过于用力去缩“谷道”,以免出现不良现象。

学会八大掌特别是学会六十四掌后,练功要有计划,每天练多长时间,每天练哪几个 掌,都要有安排。不能每天把所有套路都练一遍,要有选择地练习,重要的掌更要多练 习,这样才能事半而功倍。

练习八大掌离不开“青龙探爪”一势。不要转一圈“青龙探爪”就换势,要多转,要 转5圈、6圈或10圈方可。八卦掌的老前辈刘凤春先生一个单换掌练了 3年,就是一个 “青龙探爪”加一个换势练了3年,功夫大成,威名赫赫。练习“青龙探爪”时一定要双臂 “滚钻争裹”。滚是圆形的旋形的旋臂动作,钻是在旋臂中前伸,争是向外的撑开,裹是向 里合抱,这4个动作合起来就会产生双臂的螺旋劲。练“青龙探爪”时要五指向上自然弯 曲,每一指的屈伸大小,指与指的开合多少都会使掌的劲力发生变化,因而要在意念引导 下去找“劲”来练功。练习“青龙探爪”时不仅头颈要拧向圆心,掌腕拧向圆心,腰也要 向圆心拧90度,转磨是90度。

拉磨几乎要拧腰180度,很难练,因而以转磨为宜。转磨时一定要里足直行,这样才 能形成真正的拧腰90度,如果里足不直行而是向圆心掰着足尖走,就失去拧腰的意义了。 这就是八卦掌法最讲究的“转掌如拧绳”,只有“转掌如拧绳”,才能练习双臂的螺旋劲和 身上的横劲,才能腰如轴立,忽前忽后,斜出正入,才能练出八卦掌的功夫和技击方法。 年深日久,只要意念一至,就会感觉丹田鼓动,内气充盈,全掌贯满气和力,觉得自己的 手掌又粗又大又宽又厚,仿佛存在无穷的力量,这才是八卦掌的“掌”,也就是八卦掌的 真功夫。“转掌如拧绳”是练习八卦掌的“诀窍”,是八卦掌的“精髓”,而里足直行又是 “转掌如拧绳”的关键。“转掌如拧绳”是董公亲授,历代老前辈无不将此作为八卦掌之 真谛、真经和准绳传于后人,这也是练习八卦掌时掌与掌之间用“青龙探爪”衔接之所 在。走得圈数越多越出功夫,走多少圈也不算多。学练八卦掌者不可轻视忽略。

每天转掌圈数越多,功夫就越大,转圈很少,一味追求掌数和套路,就越是皮毛。多 练圈可以养生,“走”是健身、祛病、益寿延年的最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每天要转掌,多 转,其乐无穷。

总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功夫要一天一天地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希 望广大八卦掌爱好者虚心好学,刻苦练功,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定能功到自然成,为八 卦掌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浏览8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