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有掌门人吗?

马贵先生、门宝珍先生、冯俊义先生、张殿凯先生、何金奎先生、尹玉璋先生、卢书 魁先生等在1930所立《董公墓志》碑文中有这样记载:“……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 千百,深恐支派繁衍系统紊乱,爰公议二十字传统并乱刊碑以垂永久。传统字:海福寿山 永,强毅定国基,昌明光大陆7道德建无极。”

马贵、门宝珍、何金奎、尹玉璋,再传人相书魁都是尹氏八卦掌传人;冯俊义、张殿 凯是程氏八卦掌传人,他们代表八卦掌门公议了这传统二十字。但马贵先生虽然是尹福的 大弟子,冯俊义先生是程廷华先生的大弟子,但他们都不是八卦掌的三代掌门人。二十字 只是八卦掌的繁衍系统即辈份。如果第一字“海”恰好合董海川的“海”,“福”正好合 尹福的“福”,那“寿”字是谁?第三代没有一位是带有“寿”字的,第四代也没有一位 是带有“山”字的代表人物。我见过许多老前辈,我向他们问过,八卦掌有掌门人吗?他 们都持否定态度。如有的话也许是他尹家!你梁家!但我没听程有信先生说程家有掌门 人,也没听何忠祺先生说过尹氏有掌门人!裘稚和先生说:“张占魁先生没说过掌门人。” 所以说,八卦掌没有掌门人!!

掌涵他丽特点是什么?

董海川先生门徒众多,据老前辈讲,论功夫应首马维祺先生,因马先生在北京东城开 “维记德煤铺”,故人称“煤马”。他武艺超群,声名显赫,可惜29岁即去世,没有传人。 此外,论功夫就要推尹福先生和程廷华先生了。虽然董海川门徒众多,但亲授者少,许多 弟子不是去向尹福先生求教,就是去向程廷华先生求教。尹福先生居住朝阳门外吉市口胡 同头条,程廷华先生居住崇文门外花市上4条。朝阳门在北京东城,花市在北京南城。由 于尹、程二位八卦掌的风格有所不同。二人的门徒众多,其中有不少威名赫赫,尹福先生 的著名弟子有马贵、宫宝田、何金奎、杨俊峰、门宝珍、尹玉璋等等,程廷华先生的著名 弟子有冯俊义、张玉魁、阚龄峰、张永德、李文彪、孙禄堂、周祥、郭同德、杨明山、程 有功、程有龙、程有信、程有生、姬凤祥、刘斌等等,他们都为八卦掌的发扬光大立下了 汗马功劳。武林人士无不公认尹氏八卦掌和程氏八卦掌两大流派。

1980年之后,八卦掌的流派纷纷出现。梁振圃先生的传人称自己练的八卦掌为梁派; 张占魁的弟子们称自己练得八卦掌为张派,史继栋先生的传人称自己练的八卦掌为史派, 樊志涌先生的传人称自己练得八卦掌为樊派,刘德峰先生的六十四手为刘派等等。

樊志涌先生传人很少,所以现在练得人更少,除樊氏八卦掌时时用拳外,其它派系都 没有脱离程氏八卦掌的风格和特色。

八卦门的器械很多,有刀、枪、剑、棍、钺、笔、钩、杆、轮、锐、戟等等。

八卦刀是八卦门中最重要的器械。刀长1.4米,重量应在2.5公斤以上。因而练习八 卦刀时不能有“缠头过脑”的动作,练习八卦刀时要以八卦掌的身法步法手法来练习,例 如掌法中有单换掌,刀法中也可有单换刀,掌法中有顺势掌,刀法中也有顺势刀。它要在 走中练,更要在走中用,在走动中撩、扎、刺、抹、劈、截、盖、扫。八卦刀是董海川先 生所传,毫无疑义,因董海川先生所有弟子无一不会八卦刀。八卦刀也是董海川先生本人 最喜欢最爱用的兵器,董海川先生碑文中记有“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 人”,说明董海川先生有神力,一如耍起八卦刀来,岂不像耍筷子一般。碑文中又记载 “手长过膝数寸”,八卦刀身长四尺二寸,加之董海川先生双手过膝,就有七尺多长了,可 想而知,当董海川先生一刀在时,是何等的威风神勇!

八卦门中的刀法很多。如八卦滚手刀、八卦群拦刀、如意金刀、子路刀、片旋刀、转 刀等等。这不一定是董海川先生亲传,而是董海川先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根据八卦掌的风 格特点、技击特点所编,虽然套路内容不同,但用法是相同的。八卦刀是八卦门中特有的 兵器,在中国武坛上任何门派也没有四尺二寸长的单刀。

八卦钺、状元笔也是八卦门中独有的别具风格的兵器,八卦钺又名八卦子午鸳鸯钺, 是双器械短器械,程氏八卦掌门中所独有。双手握钺就仿佛双手变成了铁手,可随意而 用;状元笔也是双器械,短器械,为尹氏八卦掌门中所独有,因尹氏掌的掌形是牛舌掌, 正适合握笔,不但把双手变成了铁手,而且还长出数寸,正适合尹氏八卦掌的风格特色。

八卦钺、状元笔是非常短小的兵器,只有练习八卦掌的人才适合练习,显见这“笔” 和“钺”的练习功法为董海川先生所授。在小说《雍正剑侠图》中的主人公童林童海川用 的就是“钺”。是否董海川先生用“钺”不得而知。

八卦门中除了以“走转”为主的剑法外,还有许多如纯阳剑、昆吾剑、子午剑、青龙 剑、三合剑等等,都是外来的套路,但经八卦掌历代名家的修改提炼,也已成为优秀的八 卦门的剑法套路。

八卦门中没有自己的棍法。程氏门中有风魔棍、花子棍等等,都是从其他门拳术中引 进来的。现在练得人已不多。尹氏有七星杆,据传七星杆是董海川先生传给尹福,尹福又 传经弟子们。尹玉璋先生的七星杆是在走中练,也是走中用。而现在流传的七星杆套路, 走中用的特点少用,但仍不失为优秀的八卦门的独特套路。现在流传的套路是曾省三(即 曾增启、金毓慧)所编,曾先生传给了郭古民先生,郭先生又传给了许多同门和好友, “七星杆”现在能传于世,首先应感谢曾省三先生,也应感谢郭古民先生。

尹氏门中的七星杆讲究两头使用,技法有点、戳、扎、劈、撩、抽、扫扎等等;程氏 门中有“双头蛇”枪,它也讲究两头使用,是否董海川先生所传不得而知,现在练习双头 蛇的人很少了,因为双头蛇也是在走中练走中用。程氏门中枪法很多,这些枪法都是“大 枪刘”刘德宽所传,套路有八面战身枪、八枪、黑鹞子、白鹞子等等,都是从六合大枪演 变而来,因刘德宽先生早年曾习六合拳、六合枪。八卦门中的戟法,更是刘德宽先生所 传,现在练戟的人已不多见。

此外,如风火轮、鸡爪阴阳锐等等也都是从八卦掌法演化出来的。但八卦门中没有 “鞭”,因为它与八卦掌的风格特点不合,鞭、春秋大刀等等只能算外门器械,有些练八卦 掌的人也会练罢了。

什么是内家拳?主要特点是什么?

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是武坛公认的三大内家拳。内家拳的主要特点如下。

以意为先

像其形,取其意,是谓形意。显见“意”在形意拳中的主导地位。

练习八卦掌时要以意领气,以意领力。“意如飘旗又如点灯”,说明“意”是统帅, 显见“意”在八卦掌中的主导作用。

练习太极拳时要盘架子,盘架子时也要以“意”为主导,否则只是个空架子,失去了 太极拳的内涵。

气沉丹田

练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时都要求舌抵上腭,提肛溜臀,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内家拳的主要特点。凡练外家拳的人,练功时总要在腰上系上带子,越紧 越好,把腰扎得细细地,臀部撅得突突地,胸脯挺得高髙地,以利于出拳踢腿,窜蹦跳 跃,轻快利索。练完后气喘唬嘘,原因是不能气沉丹田;而凡练内家拳的人都要穿宽松的 衣服,腰上决不许紧紧系带子,要放松,以利气沉丹田。凡练内家拳的人不能气沉丹田, 只能说是内家拳的外家拳,只能是空架子,皮毛而已。练外家拳的人,经过多年的练习, 也能够气沉丹田,说明他的功夫已开始转为内家了。

讲究内劲

形意拳讲究三步功夫:明劲、暗劲、化劲;八卦掌讲究刚柔相济,化劲,现在的太极 拳上手就练柔,练化劲,讲究四两破千斤。但再巧也要有四两啊。说明内家拳是讲究劲力 的,这个劲绝不是天生的笨力气,要通过多年的练习,把笨力量转化为内劲,有了内劲才 能算是内家拳了。

所以说:意、气沉丹田、内劲是内家拳的主要特点,即所谓的内三合,它们必须与 “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统一在一起,才算功夫。内家拳必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才谓真正的内家拳。

浏览2,0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