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状态后,则要完全靠自身来维持。这种自维其命的方式有二:一为 呼吸空气,一为消化饮食。二者缺一不可。但细较起来,维持生命所 需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来自饮食。而饮食中的有用物质,又必须通过脾 胃的运化才能真正进入人体,并转送到其他脏腑,进而维持人体整个 脏腑系统的正常运行,生生不息。可见脾胃确为“后天之本”。
脾胃既然是后天之本,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刻也不能没有 的。如何才能判定其有无呢?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 胃气的有无,是观察后天之本的标志。所以,中医诊病首重胃气。晋 代王叔和认为:诊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亡。在问诊中则以“得 谷”与否来定胃气的存亡。经云:得谷者昌,绝谷者亡。金元时期 的医家李杲,详推其理,写成了《脾胃论》一书,这是中国医学史 上第一本脾胃专著。
以上所述,不仅表明了脾胃在人体后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面且还指出了其运行状态的客观指证,即胃气的有无。本功法恰恰是 强化脾胃功能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故此,本功法对提高人体后天 生命活动的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
- 宣通肺气功法
【开 式】同上节之开式。
【起式】接开式。静定片刻,自觉周身有气感时,双手掌心向上,由胸前 捧气经腑下转入后背肺腧穴,两手中指相对,此时两肩、两臂、两 膀,往外、往后开劲。
【行 功】接上式。用鼻吸气满腹后,闭气片刻,然后再用口呼出,同时发 “啊”音。声音要轻,随之双肩松弛前合,呼毕再如前法吸气。如此
一开一合、一吸一呼为一次,五十六次为一节功夫。
【收 |
功】 |
与上节之收式相同。 |
【要 |
求】 |
与上节之要求相同。 |
【功 |
能】 |
通畅气机,养肺益气。 |
【附 |
论】 |
|
《内经》云:肺主气,主治节。肺虽非先后天之本,然而却主一 身之气,凡人身气机之升、降、出、人、开、阖、聚、散,无不关乎 肺。肺气一旦失宣,则气机运行必会紊乱失序,进而危及生命,造成 气绝身亡的后果。
另外,肺朝百脉。肺气不仅关系到气机的正常运行,而且还涉及 到血液的正常运行,此即“气为血帅”之意。还有,肺主卫表,有 卫外之功,等等。
可见,肺气关系到气机的开阖聚散,升降出入,关系到血液的运 行代谢以及机体的卫外功能。练好本功法,可使肺气充足,宣畅通 达,壮人之正气,使外邪无可据之地;内合气机,脏腑无偏盛之弊。
4.收心养性功法
【开 式】同上节之开式。
【起式】接上式。静定片刻,自觉舒适后,再将双手平放于小腹上方,调 整呼吸,待其自然后再开始行功。
【行 功】接上式。双手手指相对,掌心向里,手背朝外,沿腹前向上升 起。两中指尖相对,向上升至与二目平齐为止,目视各自一侧的中冲 穴。又肘内含,肘尖与心口窝平齐。随手之上升,用鼻吸气,满腹时 恰好中指齐目,然后观指闭气片刻,再以口呼出,同时发“哈”音, 双手亦随之还原。这样一观指、一还原、一吸气、一呼气为一次,八 十一次为一节功夫。
【收 |
功】 |
同上式。 |
【要 |
求】 |
同上式。 |
【功 |
能】 |
养心、收心、养性。 |
【附 |
论】 |
|
《内经》云:心主神明,心之官则思,心主血。中医理论中的 “心”远非现代医学理论中的“心”可比,其所涵概的内容较多,而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心藏神。人之三宝精、气、神,其中神尤为重要,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集中体现。所以,在中医诊断学的望诊里, 第一便是望神,并明确提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告诫,这 不仅仅是经验之谈,而且是一种极精辟的见解。故此,养心首重 养神。
由于神依思动,过思则损神。思随物迁,物欲不止,思虑无穷, 由此则心神大伤。故养神者必先寡欲,欲寡则心清,心清则神宁。再 有,心火一动,相火必应之,相火一动,则阴精必随之耗损,阴精一 损则神难安矣。可见,心神妄动,不仅会损及神的本身,还会累及 精、气受损。
本功法通过行功导引,可以凝神人心,使神不外驰,进而安守其 宅,固守一德,抱住一气。此神无为而内气充,精化气,气养神,神 还虚,生命亦因之而得以长久。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一,文化素质各异,对于收心养性来 说,会觉得难易不等。因此,可以适当地用些药物来辅助安定心神。
温阳肾脏功法
【开 式】同上节之开式。
【起式】接开式。静定片刻,待其有气感,然后双掌心合住,贴紧,并前 后搓动,至掌心发热后,再以双掌劳宫穴按住同侧之肾腧穴揉动。待 掌心自觉变凉后,再搓,再按揉。
【行
功】接上式。当双手掌按揉肾腧穴时,即以鼻吸气,至丹田腹满,闭 气片刻。然后用口呼出,同时发“咿”音。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双 掌搓动时,方改回到自然呼吸。这样一搓一按为一次,七十二次为一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经书早有定论。如何看待人的先天之本 呢?其大致有二:一为禀受于父母,即人出生时的三千克左右的物 质,及其中所含有的大量生物信息(如遗传信息);二为后天获得 234肾者身之海也。海处地下,汇万川之水,虽然广大,但必有泄其泄有二:一为归墟,下泄人于地中,泄而不复返;一为归星宿,上 泄而出于地,后散之江河,又复归于海,此天地间的水,不涸又不 溢。肾脏也是这样,举人身经络筋脉之精液,汇注于肾。肾聚诸脉之 液,其泄亦有二途:一为淫火所迫,引之下泄于阴根,此出而不返, 如海之归墟;一为真气所吸引,上达于华池,然后复于咽喉而入胃, 灌溉五脏,滋润百脉,最后又归于肾,此上已而复下,如海之归星 宿。善养生者,当闭其下流而通其上流,使之循环灌注而无渗漏,则 精气充溢,荣卫悦泽。内足以防火之妄动,外足以防邪之内侵,故可 去病延年。
的、可以遗传繁衍下一代的物质及信息。尤其是后者,是靠肾气之强 弱、精髓充足与否来决定的。这种后天获得的先天物质是以“天癸 至”为标志的,犹如一粒植物种子,内含着下一代的先天。在当今 世界上,计划生育已为各国人民所重视,控制生育,优化生育,已成 为大势所趋。故此,人们的这种先天物质不可能、也不应该只用在繁 衍后代上,而是要把这种性能升华为智能,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的健 康,也有益于全社会。
本功法的练习,正可以使肾精充足,上荣于脑,强肾益智。而这 一点即使是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讲也是大有必要的,更何况那些身体不 佳的人呢?
6•生精补髓养脑功法
【开 式】同无极式。
【起 式】接上式。人静片刻后,转换成两仪式:左掌推入正东方,右掌在 后下方与左肘平齐,右肘尖对准鸠尾穴,意念在掌心部,当有倦怠感 时,即可换式,改成右掌在前面左手对准在后,余同前式。以上实际 为左右换式。
上式自觉有气感后,再转变成四像式:两臂外展,掌心托田,双腿站立。
【行 功】接上式(四像式)。站立片刻后,即以鼻吸气人小腹,吸满后闭 气片刻,然后再用口呼出,同时发“哞”音。如此呼吸八次后,即 开始坐功:双足心相对,紧紧贴住,双足跟后拉至会阴部,双手抱住 足趾尖,然后用力一开一合。如此一开一合为一次,八十一次为一节功夫
【收 功】同上节之收式。
【要 求】同上节之要求。
【功 能】生精、益髓、养脑、强智。
【附 论】古人云:人之精气藏于肾,犹井水之下九泉也。井水下而能上者 恃绠,精气之下而能上者恃息。息者,人身之续也。绠长则瓶能致水 而功上行,绠短则汲不及瓮而功败。息深者,彻涌泉而贯泥丸,精用 于一体;息浅者,半途而止,精不充于形而疾病生焉。庄子曰:真人 者,其息深深。又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出入至喉止 矣,人之生气之聚耳。而气出人在嘘吸,少壮之时,吸长嘘短,故气 日壮而行充,•衰老之时,嘘长吸短,故气日耗而形散。
经云:肾主志、藏精、主髓,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本功法通 过一定的造形导引而炼精蓄气,精气足则髓充而满,髓满则脑必得 养,脑得精髓温养,则其志必强,日久则慧生。此即“炼精蓄气, 炼气养神,练神还虚”,逆返先天之谓也。从另一角度上讲,此亦是 后天养先天的一个重要途径。
浏览1,0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