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底按摩法
【施术方法】先将右足平放于膝上,使右足心尽量向上,然后用左 手小鱼际掌根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搓,至涌泉为止,反复数次后,再以 左手搏指对准涌泉穴按摩揉搓;数次之后,再换左足,并以右手施术, 方法如前
。用力可轻可重,频率可快可慢,且次数不限,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滋肾水,潜肝阳,清热熄风,开窍醒神,宁神定志, 交通心肾。可防治头目眩晕、腰酸腿沉、心肾不交、夜寐不安、多梦易 惊。此外,此功还可以防止“寒从脚人”,预防痹症,怯湿除风。
- 阴阳跻脉推揉法
【施术方法】本法是用双掌同时推揉一侧的阴阳娇脉之起始部 分。先用左手掌之小鱼际处推、按、揉左小腿外踝,并以此为中心, 向下至申脉穴(又称阴娇穴),向上至悬钟穴(又称绝骨穴),此为 外施阳娇;再用右手掌之大鱼际处,推、按、揉左小腿之内錁,并以 此为中心,向下至照海穴,向上至三阴交穴,此为内运阳峤。如此双 手并用,同时上下,推按揉搓摩齐用,轻重缓急适中,次数不限,适
身为度。左腿完毕,再换右腿,方法与左侧相同。
【说 明】阳娇脉起于跟中,经足太阳之中脉穴向上,沿足外 踩上行(外踝后缘),经腓骨的缘,沿股外侧,胁肋后方,从腋缝后 上肩,沿颈部上挟口角,进人目内眦,与阴娇脉相会。阴娇脉起足少 阴经之照海穴,上行到内踝的上部,直上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至前阴, 再向上边腹胸而进人缺盆部,上行结喉旁,人迎之前,沿颧骨到达目 内眦与阳桥相会。然后二脉相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 风池穴。
两娇脉均会于目,以峤脉主荣,能运行肾脏之精水于脉中,故 “气并相还则为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因阳娇阴峤系阴阳相交, 阳人于阴,阴出于阳,交于目内眦。因此,“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 则瞑目”。又“邪客于阳峤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起”。又“目中赤 痛从内眦起,取之阴娇”。
此外,《难经•二十九难》云:阴娇为病,阳缓而阴急;阳娇为 病,阴缓而阳急。这也就是说,当病者急,不病者缓。阴娇脉急,而 内踝以上急,而外踩以上缓;阳桥脉急,是外踝以上急,而内踝以上 缓。这种缓急现象,最多见于癫痫、瘈瘀等症,故王叔和有“癲痫、 瘈疚,不知所夺,两娇之下,男阳女阴”的说法。张洁古则以“癲 疯昼发灸阳娇,夜发灸阴娇”。因癍痫、瘈瘀的发作,均可见到手足 抽搐、筋脉牵引的现象,故古人的这些治法原则,均是从娇脉的阴阳 缓急原理推论而来。
由于阳娇脉的起始在于足太阳经的仆参、申脉,其部穴亦在该经 之跗阳穴,其终端亦会于该经的睛明穴,故此其与足太阳经的关系最 密切。所以,阳娇脉为病,常可见腰背酸痛,身体强直等症状。
同时,阴娇脉与足少阴经关系密切,故当阴娇为病时,常可见到 小腹痛、腰髋痛连阴中以及男子阴疝、女子漏下等症。
总之,阳娇脉与手足三阳之经脉均有交会,阴娇脉虽主要与足少 阴肾经交会,但亦与足太阳交于睛明穴。所以娇脉的变化,一般会涉 及到脏腑,尤其是六腑气机。因此,加强娇脉的保健措施,必然会间 接地泽及六腑。
【功能作用】能调节阴阳娇脉的气机运行,可防治目疾、睡眠失 常、癲痫、抽搐、腰背酸痛、小腹痛,及男子阴疝、女子漏下等症。
- 阴阳维腺推揉法
【施术方法】本法是用双掌同时推揉一侧下肢的维脉之起始部 分。以左腿为例,先用左手掌小鱼际处,放于左腿外踝上,然后以此 为中心,向上下推揉按摩,其下至足太阳之金门穴,其上至悬钟、阳 交穴;再以右手掌之大鱼际处,放于左小腿内騍上之筑宾穴(属足 少阴肾经),并以此为中心,上下推按揉摩。当左右手掌放好位置 后,要同时施术。其次数不限,其轻重缓急快慢均要适度,以自我感 觉舒适为度。左腿完毕,再换右腿,继续施术,其方法要求与左侧 相同。
【说 明】《难经•二十八难》云:“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 ……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阳维脉与手足三阳 相联系,尤与足之太阳、少阳经脉联系密切。太阳主表,少阳主半表 半里,此二经气不和顺,就会表现出恶寒发热等症,故《难经•二 十九难》云:“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脉交三阴而行,与任脉同归。 胸脘疼痛多因太阴与少阳二经的寒凝气阻,或因厥阴经气横逆及任脉 之气上冲,这几条经脉都与阴维关系最密切,故“阴维为病苦心痛” (《难经•二十九难》),以及常见的“胁下实、腰痛、阴中痛” 等症。
【功能作用】能调节阴阳维脉的气机,进而调整全身阴阳平衡,
可防治恶寒发热、心痛、阴痛、腰痛及胁下满实等症。
- 肩部捏按法
【施术方法】以左手五指捏拿按揉自己之右肩,其拇指捏按周荣 穴,食指捏拿臑俞穴,中指捏拿肩贞穴、手掌按住肩髁穴、巨骨穴。 掌指布好之后,便可行动施术,捏、拿、按、摩,一轻一重、一松一 紧、一快一慢,其次数不限,适身为度。左肩作法与右侧相同。
【功能作用】能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疏风定痛、散寒化滞,可 防治肩臂疾患,如肩凝(肩周炎)、肩背肌肉劳损、外感风寒所致之 肩痛等症。
- 肘部捏按法
【施术方法】用左手五指捏拿按摩自己的右肘内侧,完毕后曲右 臂,再用左手五指捏拿按摩右肘外侧。整个右肘施术,均为一捏一 拿,一按一摩,一轻一重,一松一紧,次数不限,适身为度。左肘与 右肘同样施术,要求亦相同。
【功能作用】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瘀化滞、疏风散寒止 痛。可防治肘关节疾患,如肘关节损伤、痹痛等。
- 腕部揉捏法
【施术方法】以右腕为例。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于右腕内侧之大陵 穴(掌后腕横纹正中两筋间陷中,属于厥阴心包经),其余四指自然 置于右手背侧腕部之阳溪、阳池、阳谷、养老等穴上,然后左手五指 同时进行捏拿揉按,而右腕也配合着随时摇提等动作,以助行功。其 次数不限,而轻重缓急需自家掌握,总以适身为度。左侧腕部施术,
同于右侧。
【功能作用】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可防治腕关节 疾患,如腕部扭伤、劳损等引发的肿痛、活动受限等症。
- 劳宫按压法
【施术方法】以右侧为例,采用坐姿。先将右掌放于左股上,掌 心向上,自然放松,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于右掌心之劳宫穴处,然 后用旋转式摩搓按压。次数不限,轻重缓急自己掌握,总以适身为 度。左侧劳宫穴施术,与右侧完全相同。
【功能作用】能益心气、养心血、泻心火、降心浊、调整心脏之 气机运化,可防治心脏的某些疾患,如胸闷心择、胸痛连臂、口干舌 燥等症。
- 手指推搓法
【施术方法】先用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搓摩至热,再用左手拇 指指腹(其余四指辅助)推搓右手五指。先从手背一侧开始,依次 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术毕之后,再将手掌翻转,掌 心向上施术,依次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术毕换手, 再以右手推搓左手五指,方法同前。如此十指推遍为一次,次数以及 轻重缓急均自定,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调节手之三阴三阳经脉,通达气机,行气活血。 可防治脏腑机能减退,阳气不达四末之手足冷凉,甚至生冻伤等症, 且可使手部皮肤润泽。
- 肩臂通捋法
【施术方法】用左手五指捋右侧上肢,由右肩外侧起,向下沿大
臂外侧、小臂外侧、手背直达五指末端。其中拇指应捋过手阳明大肠 经的循行路线。然后,.右臂外旋,左手五指由胸部肩头起,向下沿大 臂内侧、小臂内侧、手掌直达五指末端。其中拇指应捋过手太阴肺经 的循行路线。此为一次,其具体次数可自定。右侧术毕,可换左侧继 续施术,方法相同。轻重缓急要适度均匀。
功能作用】能调和营卫、通阳解表、散风通络、疏通气血,可 用于手之三阴三阳之保健、调理以及外感风寒等症,也适用于肩、 肘、腕、掌、指局部作功之后的必要整理。
【注 意】在行本功时,接受施术的一侧肢体,必须保持松弛 状态,不可紧张或处于工作状态之中。此外,施术时速度要匀,不可 过快或忽慢忽快,而且上肢内外侧的施术次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会失 去阴阳平衡。
浏览8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