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卦掌的技术特点
练习八卦掌时要求一掌前伸,对正圈心,一掌护后,置于前臂肘下,拇指食指分开 圆撑,其余四指自然弯屈和分开,仿佛张牙舞爪的龙爪,故名“龙爪掌”。“龙爪掌”是 八卦掌主要特色之一。尹氏掌则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不论 何掌形,都必须虎口圆撑,这样掌力才会深厚,才能叫“八卦掌”。
练习八卦掌讲究“三势”,即“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尹氏掌走小步,趋于急行,名曰“自然步”;程氏掌步子较大,行走时要五趾抓地,双足磨胫而行,仿佛 走在泥水中,稳重中求轻灵和快捷,名曰“趟泥步”。练习八卦掌要走圈,走圈时,双臂 前伸,仿佛推磨一般,故称“转如磨磨”。历代老前辈习惯围着一棵小树而转,转得时间 长了,能围着小树走出一溜沟,不知不觉中小树已经长粗长高,功夫练成了,这就是老前 辈们经常讲到得“树长艺长,年长月久,根深叶茂”。双臂前伸时要滚钻争裹,双臂要拧, 双掌掌指外沿拧向圈心,头要拧,二目前视圈心,腰要拧,胸口即膻中穴部位对正圈心, 而双足还要沿圈交替而行,而且里足直迈外足微扣,仿佛身体拧成了一股绳,故称“转掌 如拧绳”。“转掌如疔绳”是练习八卦掌的真谛和诀要,功法“三势”是八卦掌的特色之 一。所以,当你在公园看到有人围树而转,在比赛场、馆看到有人练习伸掌转圈时,立即 就知是八卦掌。
八卦掌讲究上、中、下“三盘”,“三盘”是指走圈时的姿势高矮而言。上盘架子 高,如平时行路一般,故名“行步”,适合老年人练习;中盘架子适中,要屈腿坐身,行 走时要把双腿趟出去,易出功夫,适合中年、青年人练习;下盘架子很低,几乎膝胯平, 程氏几乎裆擦地,很难练习,很少有人练习。所以歌诀曰:“掌法虽分上中下,上下不过 是掌架,园转自如唯中盘,高下全凭腿变化。”
八卦掌讲究“三形”,“三形”是指“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转掌时双 掌前伸,双足交替而行,拧头、拧臂、拧腰喻为龙行,即“行走如龙”,所以黄柏年先生 把其所著的八卦掌命名为“龙形八卦掌”;“动转若猴”即指步子要活,身法要活,掌法 更要活,讲究一个快字,只有上下内外,协调一致,才能转动间快速、灵活、敏捷,有如 活猴一般;“换势似鹰”是指八卦掌的掌势变化,即换掌变势时姿势要舒展,气势要宏 伟,身法要灵活,掌掌含内力,有如鹰击长空一般。这样练出的八卦掌不仅姿势美观,而 且形神兼备,处处见功夫。
练习八卦掌时,必须要沉肩坠肘,提肛溜臀,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气沉丹田。沉 肩坠肘,提肛溜臀是气沉丹田的前提,练不到气沉丹田,则不能算内家拳了,更不能叫八 卦掌。当然,八卦掌的练习时时处处都是在意念引导下的,气沉丹田也不例外。
程廷华先生早年练过摔跤,把跤法融汇到八卦掌中,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风 格。摔跤时要用絆子,用好了绊子才能把人摔倒,把绊子融汇到八卦掌的步中来,就形成 了摆步和扣步,所以程氏八卦掌以摆步扣步为主。尹氏掌出手直接,讲究冷、脆、硬、 快、善爆炸劲、顿挫劲,故人们称为硬掌。程氏掌讲究拧裹钻翻,故多螺旋劲。程廷华先 生人称“神力眼镜程”,显见掌力的深实沉厚,故程氏门人多以塌掌为主,善爆炸,善多 化发放,以“寸劲伤人”。
练功时如果能做到三势,即“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特别能做到里足 直迈,外足微扣,双掌对着圈心,拧腰而行的话,就能练出一种八卦掌独有的劲力,即 “横劲”。试想一下,如果拧着腰不走圈而直行的话,那双掌向前推出,劲与前进方向正成 90度,即是横行又是横劲。只有练出这种横劲,八卦掌才能在交手时从两侧进攻,忽左 忽右,神奇莫测。所以说转掌时要拧腰转体,如果不拧腰就练不出通种劲力了。
八卦掌的腿法很多,有摆、扣、踢、点、崩、翻、劈、踹、蹬、截、切等等。但都要在掌法身法配合下使用,对方看到掌而看不到腿,故名“暗腿”。不像现在的散打那样, 明目张胆地把腿踢出去。
八卦掌讲究刚柔、虚实、开合、动静、起落、进退、疾徐、斜正 无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且时时处在互相转化之中,这些暗合了 “周易”的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的道理。程氏八卦掌讲究“阴阳之道”也是特色之一。
八卦掌讲究拧裹钻翻,内外合一,气沉丹田。一动无有不动,时时处处都要掌随 身动,步随掌变,意加身随,处处有变,不仅要形神兼备,更要劲力沉实,刚柔相济。这 样才如程廷华先生所言:“与敌交手时,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即或离,或顶或丢,忽 隐忽现,或忽然一离相去一丈,忽然而回即在目前,或用全体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 或一指之一节,忽虚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化不测。”所以说,在与敌交手时 “掌随身动,步随掌变,意动身随,无有定形,处处有变,变化不测”也是八卦掌的特色 之一。
练习八卦掌必须走圈,每圈走9步10步或更多的步均可,但走起来圈太大,易使 掌法散漫,因拧腰的角度太小,也就做不到“转掌如拧绳”了;每圈走6步、7步或更少 的步均可,但圈子太小,不仅掌势拘紧,劲力不能通达,也不能充分地练习八卦趟泥步, 无法练习八卦掌,八卦掌的技击特点之一 “以走为用”。所以,以8步为宜,因为大树或 圈心即为敌人,一臂前伸,正够到敌人了,转起来正好8步,要求8步,妙哉也!又仿佛 脚踩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个方位上,故命名“八卦掌”。既命名为八卦掌 了,于是就根据“八卦”的卦数,产生了八大掌、八大式、八八六十四掌、八八六十四手 等。“八”、“六十四”这些数也是八卦掌的特点之一。
八卦掌功理功法
形意拳的技击特点是直进直出,硬打硬进,所以练功方法多采取直进形式,通过五行 十二形的练习,达到“脚打踩意不落空,进退好似卷地风”,“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 嫌慢,脚踏中门抢地位,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境界;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引进落空,以巧 破千斤,多采取盘架子,推手为主的练功方法,从而达到“听劲”,“懂劲”,“挤按须认 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破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 丢顶”的境界;而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斜出正人,脱身换影”, 所以它的练功方法就是围小树而转,通过左旋右转,拧裹钻翻的掌法练习,从而达到掌法 贏人,身法贏人,步眼赢人,功夫赢人的境界。功理功法是练习八卦掌的要领,只有必须 遵照这些要领去锻炼,才能少走弯路,事半而功倍。
论头:头正颈直,二目平视。虚领顶劲,有神有意。
论背:含胸圆背,力催身前。不僵不滞,舒展自然。
论肩:双肩里合,宜松宜垂。劲力到手,肩之所为。
论臂:前臂屈伸,后臂护身。滚钻争裹,变化随心。
论肘:沉肩坠肘,力量到手。肘法要诀,攻中有守。
论手:拇指外展,中指上伸。四指贴拢,虎口圆分。
论腰:腰如轴立,刚柔相济;有拧有翻,灵活有力。
论臀:谷道缩提,任督交会;气纳丹田,吸胯溜臀。
论股:前股领路,后股支撑;合膝裹裆,剪股之形。
论足:里足直出,外足微扣;行步趟泥,五指微扣。
三顶:头要顶,舌要顶,掌要顶。
头上顶,有冲天之雄;舌上顶,可生津液;
手掌外顶,力贯掌指,掌力沉厚。
三扣:两肩扣,掌背扣,足背扣;
两肩扣,气力可以到肘;掌背扣,气力可以到手;
足背扣,五趾抓地,力发于足,力达全身,桩坚步稳。
三圆:脊背圆,前胸圆,虎口圆:
脊背圆,力能催前;前胸圆,两肱力全;
虎口圆,掌指力厚,力能外宣。
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心敏能随机应变;眼敏能眼观六路,监察机宜;
掌敏能先发制人。
三抱:心意抱,两肋抱,胆量抱。
心意拢抱,气不外宣;两肋裹抱,出人力全;
胆量抱身,临敌不乱。
三垂:气要垂,肩要垂,肘要垂。
气垂则气沉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臂自圆。
三曲:两臂屈,两腿屈,两腕屈。
两臂屈则力浑厚;两腿屈则可催身;两腕屈则掌力坚。
三挺:颈要挺,腰要挺,膝要挺。
颈项挺,精神贯顶;腰挺则力贯全身;
膝挺则纵弹有力,气腾神怡。
浏览8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