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董公的轶闻轶事
董公因避祸而净身,辗转千里到了肃王府,刚到时只干一些低下粗杂活。无人知道董 公会武。肃王是一位武王爷,嗜武如命。一次当他得知京城来了一对沙姓回族夫妇,人称 “沙回回”。因其夫妇二人武艺超群,远近驰名,王爷便出重金聘来王府为护院总管。王爷 为了炫耀自己请来的两位武术高手,请来了众多达官贵人,亲朋好友,观看二人当众献 艺。
这一天,大殿前的庭院里围满了看客,聚精会神的观看沙回回夫妻演练。人群中不时 有人点头赞叹,啧啧有声,不时地掌声雷动。王爷看得兴奋,忽觉口干舌燥,吩咐一声 “茶”。这时董公正是司茶之人,一时不敢丝毫怠慢,急冲冲端茶而来。但见院内人群里三 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进不去,王爷口渴催得很紧,董公心中焦急,忘了自己的身 份,一手端茶壶,一手托茶盘,纵身而起,从人群头顶越过,轻轻的落在场内,壶中茶水 滴水未洒,轻轻地走到王爷身前献茶。王爷大吃一惊,张口结舌,半晌讲不出话来,暗自 思量:我府之中竟然有这样能人。一会儿,王爷问道:“你会武吗?”董公回答:“略知 一二。”王爷开怀大笑,遂命董公当场演练,董公遂至场中,从容行步,左旋右转,灵活 敏捷,掌法神出鬼没,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像云中蚊龙游戏人间,顿时人们目瞪口 呆,早已忘了喝彩,仿佛呼吸都要停止了。演练完毕,王爷惊呼:“此乃神人神术也!” 站起身问道:“此术何名?”董公脱口而出:“八卦掌。”王爷赏董公七品首领职,任王府管 家总教习。
自董公得到王爷青睐,沙回回夫妇非常嫉妒,暗自怀恨在心,商议暗算董公。一日沙 回回夫妇在庭院中练武,恰逢董公路过。急忙向前行礼,假意寒暄后说:“我用枪扎你, 你能破解吗?”董公不假思索:“好。我赤手空拳来破你。”沙回回暗喜,这可是天赐机 缘,恨不得一枪刺死董公才甘心。忙手持大枪双把一拧,“刷”地一枪向董公胸前扎去。 董公从容后退一步,出掌拨枪。沙回回将枪抽回,又一枪连接一枪刺出。董公只是连连退 步化解,眼见退到宫墙脚下,已无退路。沙回回一见,乐得心花怒放,得意洋洋,暗想, 这次你可死定了,便使出吃奶力气又刺出一枪,只听耳中“当”地一声大响,眼前刹时尘 土飞扬,待烟尘散去。沙回回定睛观看,不由地倒吸凉气,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大枪已深 深地扎进大墙里。董公却端坐在墙头上冲沙回回微微一笑说:“你用力太猛了。”然后跳 下墙来,扬长而去。
从此,沙回回夫妇更加仇恨董公,恨不能马上拔去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夫妇二人商 议,明的不成就来暗的。一天夜晚,外边伸手不见五指,夜渐渐地深了。王府内寂静无 声,冷风瑟瑟一片肃杀景象。沙回回夫妇蹑手蹑脚地溜到董公住所窗下,伏下身来侧耳偷 听室内动静。室内静悄悄地,不由的心中窃喜,这个机会终于等到了。遂站起身,手指沾 唾液,轻轻地捅破窗户纸,单眼吊线向室内偷偷窥探。只见董公在一张太师椅上安然端 坐,仿佛像一人定的老僧。沙回回忙端起带来的火枪,对准董公的身躯猛的扣动板机。一 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窗户被炸碎,室内布满浓烟。沙回回心想“董公必死无疑”。二人忙 推门进屋查看,室内一派狼籍,太师椅已变一片木渣。可没见董公身影。二人惊愕间,忽 觉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沙回回吃了一惊,暗道:“有鬼了。”转身一看,原来董公已站在 身后,不由吓得双腿打战,冷汗直流。董公向二人说:“你们走吧,再不要做这种下流事 了,不然没有好结果。”沙回回夫妇二人转身抱头鼠窜,狼狈奔逃。不等天亮,王府内已 不见二人身影。
在王府的日子里,董公深得王爷器重。有时待王爷入寝后,董公在外殿静坐守护。白 天经常与王爷讲武论道。一日,二人在花园内喝茶聊天,谈兴正浓,忽然一群麻雀喳喳飞 来,扰人心烦。董公一见忙腾身跃起,双手连抓,眨眼间连抓其三,轻轻地落在地上。王 爷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董公。
一次董公被王爷的宗亲迎居府中,某日宗亲夫妇二人在室内闲话,忽闻外面有孩童嬉 笑之声,仿佛是自己孩子从屋顶发出的笑声,急忙推窗观看。“啊!”原来是董公背着自 己的公子在房顶上飞跑跳跃,因而惹的小孩子高兴得大笑不已。夫妇忙奔出房门招呼董公 下来,跪求“驾云”之术。董公无法应允,强调夫妇二人年龄较高,无法习练,婉言谢 绝。
董公未到王府之前,一日游历到了塞外,遇一伙强人打劫客商。董公一见勃然大怒, 暗想,这伙贼人好大胆,光天化日下拦路抢劫,不由得心中不平,便上前理论。没想到这 伙贼人都是塞外有名飞贼,一个个武功高深,数十人刀枪齐施,围杀董公。董公赤手空拳 从容应战,展开八卦掌法,只见他身似游龙,势如猛虎,四面拒敌,疾如旋风。将群贼打 翻在地,群贼连呼:“好汉饶命! ”此战董公英名威震塞外,各路群雄皆交口称其神勇, 贼寇闻风丧胆。
董公在王府虽然能够传授府外弟子,但平民进王府总是不便。于是董公借年事已老, 不能伺侯王爷了,乞求王爷恩准去府外居住。王爷应允后,初时被徒孙马贵迎养在家,后 又在弟子马维祺家小住3年,最后被弟子兼义女婿史继栋接至家中。
董公出王府后,广收门徒。真正得其真传的要数尹福、马维祺、程廷华、史继栋等, 其中马维琪的功夫最为深厚。一天,马维祺和程廷华先后来到董公住处,董公心里高兴, 命二人试手,董公则坐在床沿背靠墙壁观瞧,马程二人便搭上手。几招后,马维祺的右掌 按在程廷华的前胸,程廷华腾地一下被打起,后背撞向董公,马维祺大吃一惊,因董公年 室己高,如被撞上太危险了。不料程廷华却“咚”地一声撞到墙上,震得墙上油灯“啪” 地一下摔在地上。董公却已坐在外屋的太师椅上,可见董公身法之快,轻功之高,令人叹 为观止。
有一年,京城闹飞贼,此贼昼伏夜出,专偷各王府及官宦人家,窃取奇珍异宝,令京 城大户人家惊恐不安。官府派出众多捕快,夜夜蹲守,四处寻访,均捉拿不获,令官府大 为头疼,众捕快皆束手无策。董公闻知后,心中好奇,便每天夜晚只身各路寻査,一天夜 已深,董公忽然发现一黑影跃上一家民房,便纵身而起,追了过去。黑影发觉有人尾随, 便施展轻功拼命地向人烟稀少的地方逃去,妄想甩掉追赶之人,那是枉费心机。一会儿, 便被追得前心贴后心,黑影一见逃不掉,忙右手一举抽出背后单刀,转身亮刀迎向董公。 待定睛一看追赶之人,只吓得他魂飞魄散,抛刀在地,跪伏于地连连叩头说:“师傅饶 命!”董公仔细一看,原是曾在塞外收的徒弟李某,董公大怒,责其过错。李某跪地哀告: “师傅,不是弟子不尊您教诲,只是家乡荒旱,连年无雨,颗粒无收。只得进京偷盗,解 救全村人,望师傅饶恕。”董公见其意诚,又深知百姓疾苦,便说:“你走吧,以后不要 再干这种偷盗勾当。今后不许再讲是我的徒弟,否则定然取你的狗命。”李某泪洒在地, 连连叩头,辞别董公飞奔而去。以后董公教授弟子,只教八卦掌法,不再传授轻功。我曾 听很多八卦掌前辈提及此事,并讲董公离世后,塞外曾有人找到尹福,问其董公是否留有 东西?但董公离世后,确无物件留下。
董公与杨露禅曾经比武。他二人经朋友介绍,见面后一搭手听劲,马上握手言和。二 人虽未动手,但对方武功之深浅各自心中明白,武术练到他二人的境界,需花一辈子心血 苦煞多少岁月练成的。他二人都为对方考虑,抛弃了争强好胜之念,他们的高尚武德和胸 怀,为武学后辈们做出了典范。有一些练太极拳的人为了吹捧太极拳,编出了杨露禅怎样 战胜董公的故事。而一些练八卦掌的人则为了吹捧八卦掌,又编出了董公战胜杨露禅的故 事。编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像是一部武打电视剧。请问如果杨公战胜董公,如今还有 八卦掌流传于世吗?相反如果董公战胜了杨公,太极拳又怎能从陈家沟这个小村中广泛流 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呢?这些人的思想境界与他二人相比,真可是天壤之别呀!令我们遗憾 和惋惜的是,董公和杨露禅二人都不识字,所以没有留下著作。如果有著作,那将对武学后人及社会是多么大的贡献!现在有一些八卦掌所谓理论,动辙就标上董公名讳,实是不 敬之举,还有扯大旗作虎皮,唬人欺骗之嫌。
我听程有信先生说过:董公去世前数月,每天进食很少,有时一天只吃一个烧饼,时 常静坐不见外客。临终时以两臂做转掌式,意思是嘱咐门人重视八卦掌永传不绝,以至所 着衫袖都被磨烂。据传,弟子们见董公已然咽气,想把董公衣衫脱下,换装椁衣服。不料 一弟子刚要解董公衣衫,只听“啪”地一声被董公打出。弟子们只好罩上新衣。换鞋时一 看董公手足,真如铁汉一般,虽死犹生。我想此事可能会有,因董公是宦官,不愿别人见 到自己的隐私。
董公“力大貌奇,方腰骈肋”,“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有 异相因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师事。”于是八卦掌广泛传播于世,代代相传。我们崇拜 董公,崇拜八卦掌法,要继承和发扬,使八卦掌广为流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祝 愿八卦掌这支武林奇葩,永远流芳于人间。
浏览7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