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公墓志铭
八卦掌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中著名的内家拳法。自清末董海川先生将其传世至今,八 卦掌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卓绝的掌法而享誉武林,日益受到国内外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喜 爱。有关董海川先生的生平与八卦掌的早期源流,由于缺乏详尽的记述,历来众说纷纭, 真伪难辨。而董海川先生也没有谈过此拳的确切来源和师承。为叙述方便,现将董海川先 生原墓地的4块碑文完整抄录如下,供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和考证(董海川墓碑原立北京 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红桥大道旁,后移至万安公墓)。
碑文一董先生墓志铭(1883年)
(碑额有“后生宗鉴”款识)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 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 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 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 邸。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畅 游塞外,会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 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 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 伸响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铁岭贵荣撰
沈阳清山书
武遂古郡王振郭玺亭刊
碑阴铭文(额题“徽则攸远”)
铭曰:先生其灵气之所钟也,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 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而为隐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及郁折而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而 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贞。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销魂。
大清癸未春
铁岭贵荣撰
沈阳清山书
尹福、马维祺、史继栋、程廷华、宋长荣、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 志、张均、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锡章、王辛盛、 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宋紫云、宋永祥、李万友、樊志涌、宋龙海、王永泰、彭连 贵、付振海、王鸿宾、谷步云、陈春林、王延桔、双福、李长盛、徐兆祥、刘宝贞、梁振 圃、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芒、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 何六、郭通海、余鹤年、冯濂、李寿年、陈泮。
小门生:张逸民、马贵、杨峻峰、刘金印、方志、奎玉、土志、世亭、居庆元、刘印 章、耿玉林。
碑文二文安董公墓志(1904年)
名之于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而名不传者,有操必传之术而及韬光养晦,转以自匿, 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显。若吾师董公殆其人欤。公讳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 勇名乡里,弱冠后技益精。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终日不得出,度无生理。忽有 人于山巅招以手,及攀藤附葛而上,至则其人谓之曰:“师候汝久矣。”因导之行,见庙 宇奇幻,娄非人世,蜿蜒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谓之曰:“汝来何迟 乎。”遂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练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 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缥渺,已失其处,噫!此 公至诚所感,所遇者其殆仙欤。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自仙传。此后遂无有能敌之 者。后缘事人肃邸效力,蒙赏七品首领职。以故公在都之时多,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 世,然既负绝技,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名由是历久弥彰。公往矣,至今者人士犹啧啧称 道弗衰。福等久恭门下,未忘汲芳徽,今特略志梗概,铭诸贞石。
大清光绪岁在阏逢执仲春上浣
门人尹福等敬立
光绪三十年碑阴 “永垂不朽”
河北国术馆教职员:
李盛清、何忠麟、何万财、何淑珍、樊连印、卢书英、邱长通、博海玉、马玉成、卢 蕴苓、王林明、何淑荒谬、李荣贵、霍文秀、李绪纶、何忠义、董信言、何忠祥、何玉 明、何淑容、赵近喜、霍芳淑、周学义、霍瀛海、郑延杰、霍金章、李长立、霍常永、崔 信仁、卢瑞庆、王双龄、卢润臣、阎启喜、卢云发、黄绪斌、卢蒲容、唐崇瑞、卢金祥、 李荣、卢书延、周志立、卢树堂、赵殿英、卢润身、王修祥、周书年、付崇安、卢德声、 王步云、卢清声、杨长明、卢道声、林景周、卢撮声、李长德、卢盖声、赵良臣、卢爱 声、刘宋智、尹福。
第二章八卦掌概论
碑文三董公墓志(1930年)
董公海川,河北文安人,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弱冠后侠游九 华山上,得遇仙传艺遂大精。十数勇士围攻,手到皆疲。尤有奇者,屋顶黄鸟群噪,公纵 身上跳,连擒其三。更有剑击专家,持与公赛,公则赤手空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 靡。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有异相因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师 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深恐支派繁衍系统紊乱,爰公议二十字传统并乱刊碑以垂永久。
传统字: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
第五世后学汪慧书丹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马贵、门宝珍、冯俊义、张殿凯、何金奎、尹玉璋、卢书魁等公立。
碑文四文安董公墓志(1930年)
公董氏讳海川,文安人,生有大力,以勇武称于乡里。弱冠后,遂以武术名,游其门 者约数十百人之多。至今都人士犹称道弗衰。此其艺断非常人所能及也。盖赏读公之略 历,始知公之技艺,实为得之于仙者矣,至于仙传之妙,前人论其详,书魁毋赘述,所最 令人钦佩者,公之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人,而卒享大名于后世,噫!公之艺术,冠绝群 伦。书魁虽未得为公之徒,而既私淑诸人殆无异亲炙于公门下也。书魁受业获益良多,故 感公之大德而铭之于石云。
第四世后学卢书魁等敬立
第五世后学汪慧敬书
中华民国十九年次上章敬胖,仲春月上浣敬立。
上述碑文中所谓仙传之词或许不足为信,单从只鳞片爪的生平简历中,董公其人已跃
然纸上。
(二)董公其人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 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生有神力,幼以能武名 乡里,弱冠后技益精。”
说明董公少年时就生有神力,喜练武术,在乡里间很有名气。喜欢打猎不会种庄稼, 是一位行侠仗义、济困扶危而不遗余力的侠义人物。
“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襟怀。”目的 是寻师访友,以壮襟怀,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和报负。终于“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 勇”,于是技艺大长,得偿夙愿。
“黄冠”者是谁呢? “师候汝久已。”董公的师父是一位“童颜鹤发”的道士。说明董 公是有老师的。有的理论家说董公没有老师,八卦掌为董公所创。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 凭董公一人之力不可能创出如此卓越高超的八卦掌法来。1883年的墓碑是董公56位弟子所立,他们也不敢众口一词的给董公造出一位老师。董公一定跟弟子们说过自己的老师是 位道士,没有说及道士的名讳,何况这位道士是世外高人,已经出家,隐居山林了,何必 再显露名号呢。所以才对董公说:“汝行矣,可以问世矣。” “遂麾之使出”,不再问世 了。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 改隶肃邸。”董公为什么当了“宦官”?有人说董公学艺时,“黄冠”曾多次劝他出家当道 士,日隐山林,但董公不肯,因其“嫉恶如仇”总想有所作为。下山时“黄冠”叮嘱说: 你早晚会出家,遇事后不要忘了我的话。果然,董公因打抱不平,杀赃官惹下杀身之祸, 这时想起了恩师的话。当时人们把净身做宦官也呼出家,于是自宫人肃王府,一方面可免 罪罚,更可以等待机会,把终身得之不易的八卦掌法留传后世不负自己一身所学。也有人 说:董公是受洪秀全派遣,充宦官,以便刺杀清朝皇帝。此说乃无稽之谈。
总之,众说不一,但都没有丝毫说服力。在那个时代,董公不说,弟子们谁也不敢去 问,如问此事将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的行为。所以董公何以充当宦官,至今仍然是个 谜。但是董公充否宦官,丝毫不影响八卦掌的传播与发展,丝毫不影响董公是八卦掌祖师 爷的地位,不影响我们对董公的崇敬和崇拜,更不影响八卦掌的宏扬倡大走向全世界。
“畅游塞外,会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 不称为神勇。” “遂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练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所未闻未睹 者。”“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十数勇士围攻,所到皆疲。尤 有奇者,屋顶黄鸟群噪,公纵身上跳,连擒其三。更有剑击专家,持与公赛,公则赤手空 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靡。董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皆难防范,有异相因 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说明董公练的是“击刺进退之法, 练神导气之功”,平日所未闻未睹之术,“四面迎拒,捷如旋风”,即指今日以走为主的八 卦掌。因董公神勇盖世,名噪一时,所以前后门徒不少于千百,于是把八卦掌留传后世, 代代相传,发扬而光大。
所以说,董公是一代伟大的武术宗师,是八卦掌的创始人。
浏览2,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