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的目的是为了不被对手击中,并为反击创造有利条 件。在拳脚齐飞,立体进攻的现代自由搏击中,培养全面紧凑、 无隙可击的防御能力可谓是自由搏击者的首要任务之一。任 何人都会靠近攻击对手,但要很好地避开打击,则需相当技 巧。欲成为优秀的自由搏击者,不仅要有威力巨大的攻击武 器,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并要形成--个好的坚固的防 御体系,这无论对于竞赛及自卫均具现实意义.

自由搏击防御技术不仅在扼制对手锐利攻击、挫伤对手 锐气上起决定作用,技术本身具有攻击性亦是其一大特征。自 由搏击防御技术的要点,同其整体风格一样,追求自然、简洁、 实效,以最大限度提高攻防转换效率。

对F任何搏击者来讲,获得高超的防御技能,建立自我防

御体系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要素:(1)对防御概念及其防御基 本原理的洞悉;(2)准确的洞察和判断力;(3)熟练而正确的防 御技术。

“四区三线''防御体系

对抗中,防御变化莫测的攻击确非易事,但自由搏击防御 仍有-•定规律可循,有特定的原理可依。因为己欲攻彼之目 标,亦为彼攻己之针对。从拳脚肘膝攻击用力方向上来看,任 何攻击无非是直线的上、中.下段攻击和侧向的左右方向高低 不同的攻击。据此,就可以划分出人体防御的基本层次和区 域:自由搏击有“四区三线”的重要防御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区:即将人体戒备势防御面(或攻击面)按左右面划分成四个防御(或反击)区域。(图734)戒备势前侧之“高 外区、低外区”和后侧“高内区、低内区”

图片91

三线:即将人体戒备势由前到后划分出三道虚设的防御 线。第一道防御线贯穿搏击者前手脚;第二道防街线则贯穿前 肩、前肘、前腿并包括后手、后腿部位在内;第三道防御线则以 人体中线为准则划分为防御虚线,概指内围近战时防御范围 和基本部位,是在前两道防御线无法作用时的最后一道防御 线。图片92

将人体上、中、F三盘与“四区三线”概念相融合,就形成 了自由搏击立体防御体系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自由搏击防 御武器(包括手、腿、肩等灵活和抗击部位)防御范围及最经济 合理防御分工就很明确。-般来说,上盘主要以手(肘)臂防 御,其中又以手防正中、肘护两侧,下盘以脚(膝)防御,其中以 大腿和膝护上腹和裆部,以小腿和脚防护膝下希位;中盘则采 取手腿并防。对于来自左右方向的攻击,简易有效的方法是尽 量采用同侧分工防御,即前侧手(腿)负责身体正中和高低外 区一侧90。范围的防御,而后手(腿)负责身体正中和高低内 区--侧90。范围的防御,对方的攻击如在体侧超过了 90。范

围,则配合转腰或移步增加有效防御幅度。速就是自由搏击所 谓“同侧防御”原理。同侧防御可以锻炼搏击者双手(腿)格挡 防御能力,也能有效地减少防御时手忙脚乱的状况。而在纵深 防御分工上,则以第…道防御线负责中、远距离的后发先制的 封阻防御和截击;第二道防御线则负责中距和中近距上的攻 击防御;第三道防御线负责内围近战的防御和贴身周旋。实际 操作时,搏击者倘善用第i道防御线,则可以攻为守,制敌机 先,若形势所需,则相应启用第二或第三防御线,消解攻击.促 进反击.如此自然而然,层次分明,层层把关,简捷高效

防御八大原则

始终从容冷静和谨慎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对方动 向和招数,鉴别真伪,才能在对手拳脚横飞之下,泰然处之,自 然流畅地做出防御动作,并乘隙有力地反击

防御动作必须经济高效,换言之,防御时任何过分的 动作都会使自身暴露,且费时耗力,不利回防和反击所以,防 御时动作幅度要恰到好处,移动距离要适当,只要足以使攻击 偏离身体或控制住对手即可。这里,截拳道有关重要法则在自 由搏击中得到很好运用:

中线原理:无论何时,搏击者前手和前臂要始终保持在 对方的中心线上,亦即拳头经常要保持在双方鼻子的连线上。 其作用在于,在中线要害设置障碍,迫使对手攻击在此外匮。 同时,中线上的手臂向左向右均可以最短距离的移动进行高 效防御。

四方防御原理和钳肘原理:亦即以手防御时,要以肘部 为中心,肘儿乎不动,仅用手和臂的动作来完成动作,要求上 不过眼.下不过裆,左右不过肩,使防御动作始终处在以此为 标准构成的四方形面积内,以发挥“出手快,收手快''高速简捷 搏击的作用,并起到增加肘底劲,不易被对手擒拿,减少攻击

面,强化贴身攻击威力的效果图片93

防御时机要准般是在:对J攻势已发未到无法变化 时防御最佳。这可以防止上对方佯攻欺骗之当,亦可防敌变 化,

防御动作转换要快。在自由搏击中,攻击往往是连续 不断的,若一时无法反击,则连续防御时.动作变招要快,防御 面要大,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而强烈的反击意识更要保 持.

必须懂得双手、双腿的配合防御。自由搏击时,多样化 的武器和拳脚立体攻击方式决定了搏击者必须采用多样化、 手脚配合、立体综合性的防御手段,以保证防御的严密稳固。 若仅用身体某-肢节或较单调技法防御.难免会出现顾此失

彼、忙脚乱的情况。

(6) 妾随时保持戒备势,自由搏击戒备势本身就是最安全 的防御姿势.无论攻击及防御前后,都必须保持或及时恢夏戒 备势。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运用防御技术后.要有立即反击的 意识,同时,与对手对峙时,要不断展开步法移动,不给对手固 定目标,并伺机攻击

(7) 防御要讲究化力技巧和效果。对抗中 角

要做到成功的防御,则整个防御技术动作中,

不仅全身要协调,且虞、脚的快速移动、变动

和稳固支撑以及动作用力方向、腰的转动、肘 中我

关节的配合等等环节均需注意.特别是左接 触性池防御大力攻击时更需注意.这主要表 月叫

现在:①抗击大力攻击时肢站位要稳。般多采用重心移中错脚站位姿势(图737)此 丫

种站位可保证理想的支撑面,也有利于利用

扭身发力。②要善于运用自身关节骨路的硬

度和力度,格挡对手的薄弱环节,造成对方攻

击关节或肌肉的损伤疼痛,削弱其锐气.这取

决于搏击者自身抗击能力的训练水平.③接

触防御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与对手正面的冲撞,要学会利用腰 部转动、步法的移动、手法的旋转来化解攻击力。在自由搏击 中,务方面的防御,手臂均有旋转的技巧,这要求在与对手攻 击点接触前进行,旋转中接触对手拳脚。

(8) 运用防御技术要随机应变,因时制宜。自由搏击对付 各种攻击,有不同的破解方法,不同的防御技术,可以达到同 -个防御目的,因此应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采用不同的且自 己擅长的防御技术。这就要求搏击者具备全面的防御技术,并 对攻击和防御技术相当地熟悉。

主动攻击时,搏击者处主动地位,知道自己下一步行动, 而防御却不然,因为搏击者必须要对对手的行动做出相当而 有效的判断和反应,所以,洞察(监察)识别对手攻击意图能 力,是自由搏击者防街〈反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习 者必须学会并养成随时监察对手行动的习惯,这是全面、准 确、迅速地了解对手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利技术发挥的前提条 件•不仅可以运用到防御反击中,亦可运用到主动攻击中•

自由搏击攻击范围很广,人体四肢八体,可用则用,自由 无限为其特色。因此,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应付自如,则全面 紧密、正确先进的防御技术可谓是防御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自由搏击防御技术由于需专门应付各种攻击,而派生出对拳、 对脚、对肘、对膝、对摔的防御技法和各种综合、立体的防御技 术,但从基本动作角度上划分,可以分为接触防御法和不接触 防御法两大体系。任何防御攻击的技法,皆包含在两大体系技 术范畴中。

(二)接触防御技法

接触防御技法是指直接接触到对手攻击动作,以破坏对 手攻击动作达到防御目的。防御方法包括阻挡(遮护)、拍击、 格挡、封截和抱持五大类技术形式。

1-阻挡(遮护)技术

手掌、手臂、肘部、膝部或脚胫部等抵阻对于拳脚攻击的 防御方法叫阻挡法。换言之,阻挡就是利用灵活抗击的身体部 位,在对手攻击路线的起点和目标要害之间设防、遮护阻挡攻

击的技巧,它是最理想的防御技法之--。在很多情况下,各个 部位的配合(如肩臂阻挡、臂肘阻挡等形成较大遮护面),进行 综合地阻挡防御,以封锁化解凌厉的攻击力。运用阻挡时要善 于利用转体设防,且设防的位置离身体越近越好。其关键在于 如何控制紧张程度和时机,并便于防御反击法在对抗的各个 距离都能很好地运用到。

(1)手拿阻挡法:分左右手掌阻挡•可单手运用,也可双手 合用,技法技理相同,主要用来防御对手中上段直刺拳攻击• 这里以前手掌阻挡为例:当乙直拳攻击上段,甲前拳变掌,掌 心内凹成半球状,掌指略朝向右斜上方,接触瞬间,前臂和掌 心用力紧张。动作时,掌心推向前与对手击拳成一直线,并与 脸部保持一拳距离(图738)•如(图739)为双掌包括前臂在内 的全面手掌遮护法。

图片94

手替阻挡:可分左右手单臂阻挡和双臂阻挡两种基本 形式,亦可分为上段臂挡和中段普挡法.用来防御侧击型拳脚 攻击效果较好,也可用于直击型攻击的防御。其技虽小有差异 但总体方法要领大致相同,习者可通过下面的实战例触类旁 通地练习和运用.

①侧阻挡防:防上时,前手手臂抬起(不可高举)在头侧设 防,拳离卖部一拳距离(戴拳套时可挨贴于耳沿上方头部),前 肩略上耸,直腕,拳心向内,肘尖向下防御侧向拳脚攻击。接触 时前臂紧张用力,并向异侧略转体,后手不动(亦可配合向侧 拍击或挡)。(图740.741)为防御摆拳上段攻击及后手臂阻挡 肘击。防中时,前手手臂屈肘小于90。紧贴肋部,拳离下颁一 拳左右,接触时前臂用力紧张并屏气抗击。(图742)为臂挡中 段横扫踢。前臂阻挡时另手配合锁抱,就可形成锁腿反击态势 (图743)。<图744)则为两臂屈肘于胸前.两大臂夹紧两肋,以 双前臂阻挡中段横扫踢,技术要领同前。②正面阻挡防:防上 时后肩略撤并转体.前手手臂外旋屈曲,拳心向内,拳臂紧张, 以臂外侧阻挡直击拳法(图745)。防中时,将前手前皆横置于 腹部进行阻挡,可防直线拳脚攻击(图746).(图747)为双臂 肘内尖下坠,左右摆体阻挡直拳攻击的双臂阻挡技术。(图 748)为双臂护面阻挡法,常用于对抗中体力不支或遭对手中 上段猛烈攻击时。运用时,要求双臂弯曲置于胸前,肘尖向下, 两手张开护面,两肘护胸,上体略前倾,收颁、双腿稍屈,双眼 从两普中间观察,这种含胸、屈肘、举臂、护头面及胸部的姿势 是自由搏击中常用的防御型姿势,必须掌握。

图片95图片96 图片97 图片98 图片99 图片100

肩阻挡:是利用收颊耸肩侧身滚臂动作防御上段拳击 的方法〈图749)。此法简便易用,可与其它阻挡方法配合运用 形成综合阻挡法。

肘阻挡:肘部坚硬锐利,用于阻挡时常用以防御直线 或侧向的拳脚强力攻击。如〈图750,751)之前手盖肘和掩肘 阻挡防拳技术。此种技术比较典型,运用方便,效果显著,也有 利于反击。

图片101

膝阻挡:膝阻挡是指侧提膝使膝部和胫部(包括大腿 部)恰好位于自己和对手之间设防阻挡中、下段攻击的方法。 对付侧击脚法攻击效果好,但要注意膝部要置于对手动作轨 迹起点和攻击目标之间。提起的膝关节和小腿及前肩要正对

着对手成侧身遮护的最佳姿势,以起到防反两便效果。被动地 提膝阻挡在对抗中不宜运用太多,亦不可站在1个位置进行, 要经常变换且要注意不让支撑脚被击中。(图752)防御后, 要有随时睡出或踹击反攻的意识。

(6)脸挡:此属高难技术,系以小腿胫部设防阻截中下 段脚法的技术。(图753)

图片102

(7)立体阻挡法:当对手攻势连环猛烈、 .

判断防御不及时,可采取上体含胸收腹、低头

收须,两拳拳心相对,两臂屈肘收夹,肘尖向 下,拳与头同高,上臂贴肘贴胸,置于体前,下

段前腿或后腿屈膝微内扣前提,支撑脚蹬直 的被动立体阻挡防御法,图754)比法启用 皆

手、臂及一腿形成封闭式立体防御,可有效瓦

解对手上、中、下三种联击.动作时要求双臂

护头,小腿护档,臂腿〈肘膝之间)和双臂之间庭

空隙越小越好。此法可以使头部、躯干及裆腹

要害被完全遮护住,但必须注意有随时落步反击的意识。此种

立体防御姿势是自由搏击中必须掌握的防御姿势之-"

2.拍击

拍击用于主动防御直线手法(或脚法)攻击,且主要用于 防御对手向面部的拳法攻击。拍击在截拳道和自由搏击中运 用较多,因为拍击是仅用手掌把对手击来的拳(脚)向侧面拍 开的快而有力的动作,适应防御突然性的或快速的攻击,技术 结构简便,体力消耗小。运用拍击时,拍击对手的部位以前臂 或手腕部(或拳套)为主,同时动作不宜过大,要以肘为支点, 充分利用手臂短促爆发力和略转体抖动力动作,判断要早,动 作要快和准,要确保动作不变型并恬好破坏对手攻击路线,以 保证尽快进入反击。拍击技术左右手兼施。对抗中,一般都是 采用“同侧防御法”,例如对手左拳击,搏击者右手拍击。动作 时倘善于配合头部侧闪、耸肩等动作防御,效果更佳。例前手 拍击:身体略转,前手以掌心为力点向里横向快速拍击。后手 在动作时,要与前手错开,保持防御(图755.756).

图片103

格挡

格挡是在对方攻击结束剪迫使其改变攻击方向使其无法 击中日标的防御技法。通常用于防御对手较大力量的攻击,比 如重拳和脚法的攻击。格挡是用手掌、前臂、肘臂或者膝胫部 格挡消解攻击,讲究利用自身骨骼关节的硬度和力度,避开攻 苗力点,格挡其攻击拳脚的薄弱环节。运用格挡技术,要注意 动作的幅度,以免暴露空当。格挡时用力不可过大,对付力最 不大的攻击,只需一拨或格挡就可,但对付重击,则要注 意避开攻右力点,利用躯干和步法的配合及接触部位的及时 紧张用力和消卸技巧(如旋转圆化等).化解劲力动作时更不 可将拳臂伸出去格挡,防止破坏自身戒备间架,为敌所用,同 时,动作不仅要瞬间完成,并要立即消除,恢复戒备势或转入 反击。

(!)掌爪裕挡防(又称拨挡法):主要用来防御对手直线或 上F型拳脚攻击。此类技术是变拳为掌或勾手为爪进行防御 的手法技巧,技术变化多而实效.主要有四种:

j手掌扫格。以张开手掌,四指向上(略屈指成爪),拇指 指关节弯紧的手型进行防御的方法。动作时必须用整个手掌, 以手带肘进行。分四个方向匕的防御动作,〈图757)为直下的 前掌扫格(按掌);(图758)为变角度向上的前掌扫格;(图 759)为变角度的向下前掌扫格;〈图76。)为水平扫格。技术要 领在于:以最短距离,完成防御。注意动作要恰当,不可超出身 体四方形面。

图片104

 

反手扫格。是立掌以手背为接触面反向扫格的方法。有 变甫度向上和水平扫格两种,与前法动作方向刚好相反。主要 用于防御拳路靠外的中上段直拳攻击或锤拳攻击等。(图 761)为前臂变角度向上反向扫格;(图762)为水平向外反向 扫格注意动作幅度。图片104

勾手拔挡。可分水平侧勾拨和下勾拨。(图763、764)为 前手水平反向勾拨技术。运用时前臂与地面平行从内向下向 外动作,在触及对手动臂(或脚)时突然屈腕,弯管成勾手向侧 面拨格,使其偏离即可。用它对付攻击中段的直拳或上勾拳很 有效。(图765、766)为前手下勾拔防御前踢。其技术原理同 前,但要注意动作时要用前管配合手勾拨,整个动作将由肘引 带勾手外拨,形成圆滑的上提动作,勾住对手来脚牵制对手肢 体。它主要用于对付直下段中打或很低的拳击.(图767)为后 手下勾拨技术图.运用勾手拨扫法常辅以闪身或略变角度侧 移来强化效果.以直线型拳脚防御为主。

)前臂格挡仿:属格挡代表技术。在自由搏击中运用最 多效果较佳,可以防御上、中、下各种拳脚攻击,为反击创造好 的条件。前臂格挡可以单手运用,亦常用到双臂联防。动作时 需注意手法要规范,发力要短促,有预见性地抢半拍动作,要 充分利用拧腰转体和旋臂(旋转前臂接触防御)化解对方冲击 力,接触瞬间各关节要相应紧张,防止受伤,同时要-格即回, 随时反击。前臂格挡有前臂向上、向下和向内、向外格挡四种 动作。

前臂下格挡:通常用于防御对手直拳或前踢、冲膝等攻 击,图769)为前手前臂下格挡中段直拳攻击。其要领是以前 手前臂尺骨侧格挡,动作时略屈膝旋疆缩体,抖动式爆发格 击,完成后要快速还原戒备势.

前臂上格挡:用于防御对手的摔掌、翻背拳、肘世和劈 击等攻击头上部的技术。(图770)为前手前臂上格挡技术图。 当以前臂向上抬横架于头上方格挡时,要以肘上带,同时旋臂

传腕(拳心向外).力达前臂格挡(前劈与上臂夹角约90。)臂

前臂内侧格挡:即以前臂配合身体略抖转,由一侧向另 …侧爆发格挡对手攻击臂、腿进行防御。动作要短促有力,还 原快速。(图771)为前手前臂内侧格挡直拳攻击技术图。采用 前臂内侧格挡时最好运用“同侧防御”进行〈右对左或左对 右),这样不仅可以挡开对手攻击臂,并可利用之将对手后手 连击的拳路封掉.

前臂外格挡法:可防御勾拳、摆拳、直拳或侧击型脚法 的攻击。例前手臂外格挡:当对手攻击时,以前手前臂向左斜 前格击,力达前臂尺骨侧,略拧腰转体旋管抖动发力格击,快 出快收,前臂切记不可伸出(图772)为前手前管外格挡技术 图。

另外,(图773)之双臂格挡防法在自由搏击实战中运用 较多,是以双臂形成防护面,格挡抵抗效果更好。

图片107 图片108

 

肘臂格挡防:所谓肘臂是指肘关节及靠近肘关节的前 臂部分,此部分形成之尖锐遮护面,常可造成对手攻击拳脚的 损伤,所以有校好的消打效果,对抗中常配合另手的拍击臂格 及耸肩动作综合防御上段和中段拳脚攻击。(图774)为以肩 为轴,弯曲抬起前手臂(大皆略与肩平行),肘尖向前,格挡顶 击对手后手摆拳攻击臂拳腕内侧的动作。注意动作时前臂、前 手下垂护前侧胸肋部,同时收颊耸肩,头部略后侧转藏护。手保持防御或配合前手肘臂在头、面部前做拍击、阻格动作, (图775)为后手肘臂中段外格对手横扫踢技术图。注意身步 的配合,其余如逼肘防御等均属肘臂格挡防守,习者可参考前 面有关章节.(图776)为自由博击常见实效的双臂、手臂和肘 联防的综合防御技术和姿势。需注意体会和变通。图片109

 

膝〈胫)格挡法:膝为短兵利器,天生骨坚肉厚,以之负 责中下段强力攻击,如脚、膝法攻击效果最好。有外抛膝格挡 防和内抛膝格挡防两种基本形式,另外前述之冲膝顶撞防御 等亦属膝格挡法。膝防同肘防般均力达顶部,所以有连防带顶 撞削弱对手战斗力的防反双重效应,在自由搏击内围或外围 战中经常可见。(图777)为前膝旋散向外侧上方抛射格挡中 段横扫踢的技术。(图778)为前膝向内斜抛膝格挡侧踢动作。 (图779)为立体格挡防御法,类似立体阻挡防,对于立体攻击 效果很好。但这里并非单纯的提膝阻挡,而是配以相应的抛膝 动作,使防御具有攻击性•(图780,781)则为以小腿脚胫部格 挡F段割踢技术和小腿脚胫配合拍击格防膝撞拳打立体防御 技术。图片110

封截

自由搏击提倡“攻势防御”,而封截是最能体现此种战术 思想的防御技术。其法是利用自身高度灵活性及速度,以攻止 攻,以快制慢,亦即使用拳脚等武器在对方动作时,后发先至, 快速封截,在其攻击发生效力之前,破坏对方动作(体姿).使 对手无法出招,以挫其气,并制造反击空隙,实属自由搏击上 乘技艺.自由搏击封截法应用很广、形式较多,大致有掌按 (推)脚封、膝抵、肘压等法。在中远距外围战中,以脚封截法运

用最多、最具实效;在内围战中,则首推膝抵、肘压之防御功 能。由干封截寓攻于守,要求搏击者必须能准确判断,迅速反 应,灵活敏捷地动作,没有较好的搏击战术意识和娴熟的防御 技术是无法完成的。运用此法,旨在封其出招,故动作要求快 而准。-般对手任何部位都可进行封截,但要恰到好处地破坏 对手攻击动作,迫其失衡则要讲究封截部位,通常以对手大 腿、小腿、膝胫、遍部、臀部、肩臂等为主要封截处。动作时要求 从对手攻击路线的正面入手封截,倘方向不准,则易错过目标 无法封截,图782)为封蹬对手大腿阻截对手脚踢起势。要求 以脚封截时,动腿和支撑脚都要保持微屈,以消卸反作用冲 力。(图783)为反内围战防御对手箍颈膝撞时,以双掌猛力推 按对手傲部封截的技术,要求动作时重心前靠含胸收腹,以遏 制对手正面凶猛膝撞。掌按法基本概念,就是以强有力的手臂 (以掌为着力点)去推压对手用于攻击的手足或相邻肢体(如 肩、臀、腰腹等),运用的方式多,适应于各种近距的应急防御" (图784)为穿膝封截对手后腿膝撞的技术。(图785)为前膝低 段侧踹封截对手起脚攻击技术,封截点在对手的小腿膝胫部. (图786>为前正蹬封截对手臀部破坏其转身后踹的技术。- 般封截臀部多出现在对手采取各种转身攻击的场合。(图 787)则是以前臂尺骨外侧半途封截对手摆肘攻击技术,着力 点在对手近肘部的前臂部位。(图788)为以前手推肩配合拍 击的综合技术。(图789)则是内围战中,以肘向下封截对手膝 撞技术。〈图790)是前膝前抵封截对手进身的防御技术。运用 时,注意双手配合防御。以上各种实例,内容全面,习者不妨以 之为基础,多思考,勤实践,就能举一反三化为己用。图片111

抱持

抱持是在内围近战中使对手感到藤手的防御技术,虽非 明显的最佳技术,但在对抗中用于对付一击必倒的重击手或 擅于内围近战中强打的对手却有一定的运用价值。而且抱持 亦是理想的掩饰疲劳和受击损伤并借机休息的一种无奈的战 略防御方式。因此,掌握一手抱持防御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三)非接触防御技法

非接触防御技法,就是不接触对手攻击动作的躲闪防御 技法。它是改变自己的身体姿势,使对手攻击目杯移位,避免 为对手击中的一种上乘的防御技法,相对于直来直去的对攻, 巧妙地躲闪结合反击则是上了一层功夫,通常被认为是最实 用的防御技法。因为在防御时,防御者当可突出双拳和腿来待 机反击。所以训练躲闪防御(包括其它方法〉要研究怎样有利 更好地反击对手。实践表明,躲闪和反击配合起来往往是取得 决定性胜利的要素.躲闪防御技法可以通过步法(如旋转、退 却、跳跃等)以及通过身体运动,如头部、躯干的拧转(如下蹲 闪避、上下跳动、晃动前倾等)来实现。对抗中,倘将改变身体 姿势、避开攻击的躲闪技术和破坏对手攻击的防御技法结合 起来,就可形成实用的综合防御技法(如侧闪配合肩掌阻挡防 御直拳攻击,或牵拉对手攻击手脚,配合躲闪以控制有效攻击 距离等)。总之,灵活、快捷、多变的步法以及身法是躲闪防御 成功的关键。虽然有效的躲闪防御,不仅可使对手击而不中、 空耗体力、信心受挫,亦可增加防御者反击的成功率,但实际 运用时难度亦较大。其一:搏击者必须密切监察对手,以能正 确判断对手的攻击方向和距离,以便可以在躲闪防御的过程 中直接反击,否则,6•目的单纯躲闪必将是消极的防御。另外, 躲闪时防御者双眼还必须紧盯对手攻击动作,以利应变,切忌 闭着眼睛做闪躲动作。其二:躲闪防御的基本思想就是既通过 改变姿势和移位避开攻击,同时又能充分地接近对手,以利反 击。因此,躲闪动作幅度不可过大,动作大了,不仅易被对手抓 住机会连续迫击,亦可能远离对手,失去反击间距,达不到最 佳防御效果。同样,躲闪幅度亦不可过小,小了容易被击中.所 以,如何做到灵活敏捷,恰到好处、省力有效地躲闪防御,是每 个搏击者训练中的重要课题。

1.步法躲闪防御技术

步法躲闪防御又称距离防御,就是运用步法离开对手攻 击范围的防御技术。换言之,利用前后左右各种步法避开对手 的攻击,保持安全和便于反击的距离,便是步法躲闪的目的。 在此种防御中,步法是否轻灵、快速、距离感是否准确是决定 因素。在直线方向的步法防御中,退却到对手攻击刚好够不到 的距离最佳。但防御一味采用直线退却是不易离开对手火力 范围的,所以,向两旁闪出对手肩宽延长线攻击范围(以对手

中线为参照点)的变角度步法防御必须熟练掌握。如(图;9 > 为防御者斜向45。变角度后撤防御(俯视)技术动作。通常,在 对抗中常以步法躲闪防御来查探对手实力和特长动作,并消 耗对F的体力。前面介绍的各种直线的单跳步、快速退步、后 前半步走等步法以及各种变角度步法都可灵活运用于对抗防 御,习者不妨对照再加体会。这里,再介绍种有效的步法防 御技术。这就是向后跳转法,此法动幅较大,然而可以突然和 敏捷地退后相当距离,而对手往往来不及适应,所以具有一定 实用价值。动作方法是:从戒备势起.前脚蹬地,同时以后脚为 轴向内向后转体并顺势带动前腿后抬转向后落步,不停,利用 惯性以原来前脚为轴继续转动,原后脚蹬离地面向后落,复原 戒备势或侧向马步姿势。(图792、793、794、795、796)整个 动作要轻灵而富有弹性.好象旋体360。轻巧地越过一个小障 碍般,图片112图片113

身体运动躲闪防御技术

身体运动是指头部、躯干的拧转闪避和膝部的提让诸法。 主要有:后闪防、俯闪防、侧闪防和提膝闪防四类。

(1)后闪防图797)为上体稍后让,主动避开对手攻击 范围的后仰防,此法可以应付各种攻击,但应控制动作幅度, 重心不可越出支撑面,并保持向前的弹性和意识,以利反击。 (图798)是腰腹后收的收腹防,主要防御对手正面攻击裆腹 部,注意双手配合防御•图片114

浏览1,1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