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法。”为了要达到这一技击法则的目的,八卦掌创造者深知人务必击其中心,当敌方击来时 必须避开自己的中心,避他之法只在一转而已, 在拳法上谓之避其实而就其虚。根据这一原理而 发明了以走转为形式的八卦掌术。这种走转的形 式在战术上确实产生着变化无穷的妙用。因此, 八卦掌的走,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通过“走” 来保护自己,来观察敌人的动静,通过“走”来 避开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而转到敌人的侧面或背 后而攻其之。通过“走”来缓冲敌人的锋芒,拖 住敌人,使敌人穷于应付,而我可以静待动,以逸 待劳,寻找对方的破绽而击之,从而取得胜利。因 此,八卦掌的理论是强调一个“走”字,所以有“百 练不如一走,走为百练之祖”的说法。

第三章八卦掌的要点

谨防三害

第一个要点是谨防三害:八卦是内家拳之 一,在锻炼八卦掌时必须顺乎生理的自然规律, 才能起到健壮身体和增进内劲的目的。所谓“三 害”,第一是“努气”;第二是“努力”,或称 “拙力”;第三是颠胸提腹(或叫挺胸收腹)。其 所以要防止这三种情况的道理在于:

一、 “努气”是有意提气或憋气。容易造成 胸满气拥而伤肺气。

二、 “努力”也容易鼓气憋气,并且使用之 力是手足局部之力,不是整劲,因此,它影响血 脉流通,使气血憋在局部地方。

三、 颠胸提腹容易使气滞留肺部而不能气沉 丹田。由于气道不舒不畅而不能周流全身。也由于气上浮而使重心向上升,影响两脚不稳而无根。

三害是违反生理自然原则的,必须谨防。但 在锻炼时往往容易“努气” “努力”,那是出于

:心急而不知放松的缘故,变成僵劲。关于腆胸提 腹,经过锻炼可以逐步改变,锻炼者在日常生活 中,行住坐卧时始终要保持虚领顶劲,沉肩垂 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而且还养成一种逆呼 ;吸的习惯,使气始终沉于丹田。这样在锻炼时便 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心神舒泰。既不努气,又不 梁;努力,气守丹田,胸空腹实,平稳自然地走转,悠然 派;自得地运动。只有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运动,才会 增进身体健康,才能使练功者内劲逐渐增长。

卦:掌:

技击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个特点是技击与艺术相结合。拳术是武 术的基础,既是对抗斗争攻防的方式方法,又是 锻炼身体健身的好方法,因此,它既要有战斗技 :术技巧,又要有舞蹈艺术的优美形象。八卦掌可 以说是两者兼而有之。八卦掌的动作要讲究轻灵 敏捷,圆转如意,上下相随,所使用的是整劲, :以求实际运用拳法时能运用自如。同时它的很多

 

动作是采取各种动物的特性模仿之而组成,这些 动作较为复杂,在锻炼时必须表现出这些动物的 形象和特征,如“狮子滚球、白蛇吐信、鸥子钻 天、白猴献果、青龙翻身、狮子摇头、麒麟吐 珠、燕子抄水、大蟒翻身、大鹏展翅、黑熊反 背”等等动作,而且这些动作都要在不断地走转 中表现出来。例如“行走如龙,换势似鹰,动转 若猴”,或者说“动如龙、坐如虎、动转如狮子 滚球”。在技击作用上还要求“走如风、站如 钉” 但要达到上面所说的并不是容易的,必须 通过刻苦的长期锻炼才能取得,一旦功夫纯熟便 能进退自如,能化敌招,能生己招,刚而不滞, 柔而不散,静若泰山,动若江河,螺丝拧动,层 出不穷,圈中有圈,招中套招。在对敌斗争中便 能应变自如,因势制宜。达到这种境界后,自己 便会感到趣味无穷,神清体舒,百脉舒畅,从而 使全身得到很好的休息。另外,在与对手斗争时 能使对手目迷神乱而遭到失败,这就是八卦掌的 技击方法与艺术形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效 果。此外,现在有些人不论练拳还是教拳,都不 讲技击,只讲健壮身体。我认为这是对拳术认知不足的一种偏向。因为拳术是武术的组成部分, 而所谓武术就是对敌斗争的攻防方法,因此,练 拳、练掌必须讲究技击。否则就是把拳术的精髓 丢去了,丢掉了武术的意义,而成为武舞或武操 To为了保持武术的原有宗旨,必须要求锻炼者 研究技击,为了使锻炼的姿势正确,也必须要求 锻炼者掌握技击。研究技击也就是研究拳理,既 明白了攻守之理,又可使势子正确,从而更有益 于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讲究技击。也可能有人会 梁I误解技击是恃勇好斗,持这种偏见的人并不了解 派:内家拳的一条法规,即与人争吵时决不会先打第 £ 一拳,即使受到对方攻击,如不是万不得已时, 掌:也不会轻易还击的。

目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国很重视我国 武术,成立了八卦掌协会组织,深入地加以研 究。作为发源地中国,如果不加强技击研究,实 在是不应该的。我们一定要把祖先苦心创造发明 的具有很高造诣的八卦掌全面系统的继承下来, 发扬光大,永远流传。

八卦掌的锻炼法则

法则就是规矩,也就是必须牢记和遵守的 “硬性规定”。八卦掌的锻炼法则是八卦掌运动在 锻炼时对人体各部提出来的要求,其要点如下:

卓,并有向上顶之意。谓之顶头悬。 项要竖直。下须往里微收,这样头部便正直了。 两目要平视,舌尖要微卷贴在上腭,并有上顶之 意。

启零咨垂,切不可耸肩,并要往前微扣。

肘攀垂,切不能上翘。

萼攀卓紧,腕要下塌,五指分开。指尖要有 前顶之志,夫拇指微扣,中指食指两指上指、名指和小指靠拢,虎口开圆。这样便能使掌心向 里微凹,即是掌心空之意,但也不可太弯,防止 成为一个三角形,术语叫做“死弯子”。两臂还 必须有裹抱之意。

照琴内含,营琴鲫圜,即是胸心空之意,这 样才能使气道畅顺,从而使气下沉小腹(即是气 沉丹田)。切忌挺胸腆肚。

腰要松要塌,胯要松要提,只有达到上述要

求才能使走轻、灵,上身圆转自如,否则圆转笨

:滞,不能起轴心作用。

臀琴咚,腹琴犀,这样才能使头顶百会穴与 ;尾闾会阴穴,成一垂直线,使整个身躯无前栽后 仰之弊。

睥零稍蹲,但自大腿至膝至脚也不能呈三 角形,要呈弧形,两膝相抱(即靠拢)这样才能使 肩以上重量下降到腰,腰以上的重量下降到胯, :胯以上的重量下降到腿,再降到膝,再降到脚, 梁|这就是所谓“四坠”,如此则全身重量都下沉到 派:腿脚上,从而使身体上身灵活,下肢不受影响, 八!而成为一个不倒翁。因它的重心全在下面。卦掌叩睽相掣,在运动时要有两膝相磨之意,叫做“磨膝磨胫”。也由于两膝相抱走转时使双腿 形成剪子形状,所以又叫剪子股。两膝相抱还起 到保护裆部的作用叩卿荏咨矽时攀于尊乎琴,切不可揭底和亮 |掌,前伸时要绷平,然后再落地,后脚提起时则 :要先将大脚趾翘起,再将后脚提起。这样两脚行 走即可避免揭底和亮掌了。并且两脚落地时都要 趾抓地,所谓“落地生根”,这样行走起来身体 便稳固而不会动摇了。平起平落地行走好像是在
泥中瞠行一般,因此又有“步落踵泥”的说法。 由于五趾抓地脚心必然向里凹进,就是脚心空, 脚心空和手心空、胸心空总称为“三空”。锻炼八卦掌必须遵守上述规定,应该耐心地 锻炼,日子久了,自然会慢慢地习惯的。因为这些 规定既合乎生理的自然规律,也是练功的必要功 夫。练到炉火纯青时,自然能使全身上下相配拧成 一股绳,从而产生出武术家所追求的“内劲”来。既 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对敌作战的能力。

锻炼八卦掌时还必须思想集中,要意守丹 田。运掌时要用意不用力。拳谚说:“心如元 帅,眼为先锋,脚是战马,手如兵刃。”因为眼 有鉴察之明,手有拨转之能,脚有快速之功,神 有领导之能,所以锻炼时必须意到手随,手到步 随,出掌如牛舌,换掌如空梭。其发劲时要眼到 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其劲之发必须是由 脚而腿而腰而手,这样出劲既快速而又有整劲, 才能又准又狠。要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攻击技术,还必须明 白、体会身体的四梢和九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 用。锻炼时必须有意识引导气血通达四梢的末 端。因此有下列之说:“四梢要齐,其齐之法是 舌若摧齿,牙若断筋,甲若透骨,鬃若冲冠。” 四梢一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望而生畏。四 梢之用即内劲所由出也。所谓九节是将人体分为 三节,每节再分三节,共九节。具体讲:“人身 以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胯为根节。”因为内家 拳的发劲是由根节起,通过中节而透达于梢节, 所以有使梢先使根之说。故四梢与九节也必须牢 记之。

浏览1,3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