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散打竞赛中距离运用的分析

距离是一个位置与另一个位置之间的长度。在散打竞赛中我方与对方中间 的部分,称为距离。双方用抄拳可以互击时,称近距;双方用左右冲拳、掼 拳能互击时,叫中距,用腿,可以互击时,叫远距,靠步法的位移才能用腿 击中对方的叫超距。击打力度大小与双方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在竞赛中,为 什么有时全身是劲,却打不出力量来,击打对方时,要么差一点击不到位, 要么技术动作不能充分把力量发挥出来,形成推力或者憋劲。这主要是没有 一个好的距离感。同样,距离也受时机的制约,只有在特定的时机,距离才 能起到特定的作用。所以谈距离不能忘了时机。运动员对距离远近的感觉, 恒量度,称为距离感。

距离感在散打竞赛中很重要,老运动员往往利用灵活的步法,突近、突 远,把对方控制在自己的击打距离之内,同时,不给对方机会寻到合适的距 离,使对方始终处于无法击打的状态。最佳的距离,除了要最佳的时机相伴 外,就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将力量打出,就是讲应有一个好的击打角度。无论 何时一个好的击打角度,也离不开距离,只有善于在击打时轻重结合,控制 好自身平衡与稳定,才能重创对方。才能远近距离都能把技术、力量发挥出 来。

散打中的距离感、并非一下子练成的,是经过长期的打靶、沙袋、实战 培养苦练才培养出来的。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打沙袋练习。随着沙袋的移动,而不停地击打,自己在打的同时,培 养了距离感,也练习了步法的灵活性和提高了功力。

打手靶、脚耙练习。当队员掌握了动作、技法后,教练为了培养学员 的距离感和反应,经常采用打耙练习,教练员靠步法,突近、突远、左右移 动,让队员随着教练的移动而打靶。教练给队员出信号靶时,在初练阶段, 队员总感到打不出力度,时间长了,力度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打实战练习。从打靶、打条件实战,过度到实战。只有在实战中,才 能更准确地把握距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加大拳、脚的攻击力和准确度。

空击练习。它是培养队员反应与距离感的较好的方法。在实战中,没 有良好的反应,就抓不住时机,同时也很难寻到合适的距离。

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练习。

步法是提高距离感的基础,没有灵活多变的步法做基础,就难寻找到合适 的距离,有较强的距离感,才能不断提髙实战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做步法练习 时,要和实战紧密相结合,从难从严要求。

在游戏和实战中练习。

在做“击背”、“逗腿”游戏或实战时,要有目的的去寻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 的距离感。从形态上寻找,还要从对方的心理上去寻找。总之,距离感的培养不 是单一的,而是和步法、身法、反应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实战中,对方没击 中你,而你击中了对方,这里面就有一个距离、反应、步法、身法、速度时机等各 种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培养队员的距离感时,不要忽略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同 时,要善于在实战中总结,去实战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距离。一看对方的上盘,就 知自己的腿能否击中对方;一看对方的脚便知自己的拳能否击中对方。实战是 立体的,距离也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对方都需一个很好的距离感。

第八节散打竞争中角度运用的分析

角度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所形成的夹角。在散打竞赛中,角度颇为重 要。一方面,只有掌握了角度,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另一方面,利用角度来增加 动作的击打力。在竞赛中,双方一相处,即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双方 各自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出动作的最佳位置。武术中讲“外三合”(肩与髋合,肘与 膝合,手与足合),既是动作技法上配合,同时,又是与对方实战角度的形成。用 自己的侧面,对着对方,以自己的肘膝这条线与对方形成对照。同时,以自己最 小的击打面向对方,并且尽力寻找对方最大的可击打面。散打竞赛,本身就是一 种运动中的格斗,为了更有利于进攻对方或防守反击对方,双方都在不停的移 动。寻找对方与自己的时间差和可击打的角度。一种技法进攻无效时,则有另一 种技法,改变角度来击打对方。如用左侧踹进攻对方无效时,则以左侧踹腿为假 动作,用右横踢或右转身后踹为真实进攻。在擂台上,寻找击打角度时,往往是 把与对方的夹角和擂台的边沿角度考虑在内,既要考虑擂台战术,又要考虑与对方的立体角度。寻找对方的角度时,首先应保持自身的协调性稳定,平衡性, 只有灵活掌握了不同角度的击打技术,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

第九节散打竞赛中控制与被控制运用的分析

散打竞赛拳来腿往,竞争异常激烈。为什么有的队员一上场就能主动进 攻,频频得利;而有的队员处处被动,欲进不能,以退不能呢?除了技术素质 之外,主要是战术中的控制与被控制问题,控制在战争中是一方掌握住另一 方,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在散打竞赛中也是如此,竞赛过程就是一 个控制与被控制过程。为什么场下精神百倍的新运动员,一上场而深感技术 用不上呢?主要是被对方控制住了。控制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 从技术上控制对方。若我的技术比对方好,就用技术控制对方,或 先发制人,或后发先制,使对方始终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是牵着鼻子打,使 对方感到打拳拳没用,击腿腿不灵,丧失取胜的信心。

从步法距离上控制对方。

也就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步法,在距离上控制对方。一会儿把对方引进 “室内”,关门即打;一会把对方拒之“门外”,使对方松不下去,紧不上 来。有一种身不由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在利 用擂台控制对方时,对方擅长腿,我不给他发挥腿击的场地,对方善拳打, 我不给他使用拳打的空间,从而达到我战胜对方的目的。

从节凑感上控制对方。

主要是以自己或慢或快的节奏把对方的进攻或防守节奏打破,使对方跟 着我跑,对方若体力好,我打完即走,不给他拼打的机会;对方若体力差, 我节奏加快,累跨对方。我若体力好,就以快节奏打,若体力差,就以慢制 快,使对方闲不得,忙不得,从而战胜对方。

从战术上控制对方。

一场成功的散打竞赛,并不是单一的条件所致,而是取决于综合的因 素,既包括素质、技术,又包括战术,还有即天时、地利、人和,从战术上 控制对方,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战术,不给对方发挥的余地,使对方有力留在 台下,有气憋在心里。这样首先应识破对方的企图,把握对方的战术进行相 应的战术变化。最终实现我战术的目的。

若对方控制了我。我应尽快改变技战术,加快或减慢自己的节奏,迅速识破对方的具体企图,寻找对方的弱点,我一旦寻到自己发挥的余地,就要 沉着冷静,果敢实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第十一节散打竞赛中拳腿击打力的分析

击打力,也就是用拳或腿击打对方(目标)后所产生的作用力。

一、 击打时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动作技术是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桥梁、战胜对方所使用的技击方法。主 要分动作的规范(模式)要令、使用方法及作用。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它分三 个阶段:1.泛化阶段,即技术形成的初期,还没有建立起动力定型,表现为 动作不连贯、不协调、没有精神,出现一些多余动作。2.分化阶段。动力定 型已初步形成,但不巩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 进人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 巩固,达到建立巩固原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已达到自动化 程度。技术在使用时也是变形的,但它仍具有基本的规范性,它的变形系数 越小,相应的技术动作越规范。只有靠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才能更充分地 发挥击打力。

二、 击打时动作的速度

速度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发生位移的快慢。散打中,速度颇为重要。 分位移速度,反应速度,频率及肌肉运动时的收缩速度。做动作时,首先要 放松,只有放松,才能降低肌肉(肌纤维)的沾滞性。我们知道,质量一定 时,只有速度才能产生力量。因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在实战时,在接触对方 一刹间,尽量能使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三、 力量

是肌肉克服阻力的大小。实战力量的具体表现和身体表现出的具体力量 是不尽相同的。如两军作战,同样是两个连的兵力,在与敌战斗中,可能一 个连能产生一个团的巨力,也可能一个连连一个排都不如。一方面是力量本 身大小的问题,另一方面主要是运用力量的技巧程度。身体本身的力量叫力 量素质,它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它是产生其它力量的基础。实战中,只靠拳 腿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利用惯性和身体的蹬地、转动等来增加击打的 力度。另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力量,则不是形态上加大动作的幅度,而是心与 意,意与气,气与力合的一种表现,它是一种随心所欲刚柔结合的攻击力。

四、 协调性

它是局部与整体配合能力的表现。拳谚“拳到步不到终究不为妙”,拳 与脚配合不好,就无法实施上下结合的战术。所以,一方面要掌握技术,另一方 面要注意发展身体各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柔性。从而为提髙身体的协调能力打 下基础。

五、 距离和时机

距离是起点到终点的长度。它是散打实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距离精确 的程度,称距离感,距离感的好坏,精确度的高低,往往能体现出技击水平 的高低。距离感好的队员能拳无虚发,节省体力,建立信心;距离感差的则 相反,作为一名运动员,有了良好的距离感,还要善于抓时机。距离和时机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一定距离内才能寻到击打对方的时机;也只有在一定 时机才能寻找击打对方的最佳距离。没有合适的时机,距离就失去了它的作 用,没有合适的距离,时机再好也无法发挥威力,散打中的距离一般来讲, 不让对方击中自己,而自己能充分地发挥力量击中对方,这就是最佳距离。 当对方失去平衡时,当对方在移动过程中,当对方在欲动未动,忧虑不决 时,当对方被迷惑时,当对方惊恐时,当对方疲劳时,当对方在交换动作时 都是可击打的好时机。

六、 节奏感

节奏感即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散打竞赛中,节奏体现在技法的 单一与组合步法上的移动、身法的灵活、战术的虚实结合等。一场比赛没有 节奏,打起来就很累,同时单调、枯躁无味,散打中的节奏如同音乐,一会 儿暴风骤雨,一会儿小溪潺潺。从技术上讲一会组合,一会单个进攻,一会 防守,一会反击。这种节奏感只要不让对手控制适应,我就会得心应手。牵 着对方的鼻子走,打得对方急不得,慢不得。若对方从节奏上控制了我方, 则应打破对方节奏或改变自己的节奏。总之,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轻重 结合控制全局。

七、 旋转

它是散打中进攻和防守均不可缺少的力量。进攻动作都有旋转的成分, 这种旋转是纵向的,如,打冲拳时,脚、臀、腰、肩,都要旋转、做横踢等 转身后踹腿等动作时也离不开旋转。防守动作,亦需借旋转避重就轻寻机反 击。进攻旋转击打要快速利索;防守旋转闪避,要从容协调。

八、 心理素质

散打训练与竞赛的战术

心理素质,是在实战中影响击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古就有“艺高人 胆大”。“胆大”乃心理素质好。“艺髙”是基础,没有艺髙,就谈不上胆 大、艺高主要指技术素质和战术意识,在散打竞赛中,心理素质好的队员, 打出的拳特别有力、实在。而心理素质差的队员,拳没打出,就怕对方击中 自己,这样打出的拳肯定没有威力。

九、经验

经验是竞赛取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队员,技术规范性一般,但打的 多,能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打法,在关键时刻打出重拳重腿。他凭着经 验,知道如何能打出最大力量,何时才能打出最大力量。有的队员,技术虽 好,但实战打的少,没有经验,从而导致拳、腿没有力量,经验是经过长期 实践获得的,在实战中,经验是发挥技战术水平,稳操胜券起重要作用。但 是,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机械运用,经验运用的好与差,体现出随 机应变能力的高低。

第十一节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与赛前训练计划制定的特点

一、散打运动员控制体重的基本方法

散打运动员在竞赛前,为了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使身体达到适当的脂 肪含量和理想的体重,能更有利地提高运动成绩,大多都要经过控制体重的 过程。根据竞赛规则,每队每个级别只准报一名队员。在赛前每个级别参赛 队员一旦确定本级别的体重就必须符合本级别。比赛前称体重时,超体重的 要在限定时间内控制下去才准参加比赛。

控制体重要按科学的计划进行

控制体重、减重训练时,由于摄人的食物减少,并且有时要加大运动 量,很容易伴随其他营养素缺乏的现象。这样就必须注意进行适当的补充, 减重饮食的基本要求是,高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低脂肪和低 糖。减体重应按科学的计划进行,一般用1~ 1.5个月的时间减2公斤左右的 体重是可行的。计划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两周热量负平衡20%左右, 然后增加到40 ~ 50%最后两周保持此水平。一天摄人900千卡热量为安全数, 一般不应低于此数。减重期尤其是第一、二阶段,应保证摄人一定量的水。

运动员在进行急性减体重时,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禁食或减食再加脱水。

所以这就更显出营养的重要性了。在这阶段一方面要多运动,另一方面应食 少而精,供给较多的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必要的无机盐。少食主食或不 食主食,亦可供给特制食品。

过多地控制体重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因禁食或过多地减食,能量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人大量减少,导 致体内代谢的某些紊乱。机体蛋白质的损失,出现负氮平衡维生素大量丢 失,从而使机能内的生理调节机能降低;由于脱水体内的水盐代谢发生负平 衡。并且,脱水还使血浆容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心率加快,脉压差减少, 心脏负担增加。

易产生的疾病及生理不良反应,表现在:

感冒。因降体重,身体机能下降,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易导致感冒。 故而,降体重后应多穿点衣服。

体力下降。

心脏收缩压下降,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运动时抽筋。

拳脚发轻,身发飘,拳脚力量减弱,击打力下降。

心中急躁,对周围的事物如声音、艳色有一种厌恶感。

伤病明显增多。

身体机能紊乱,睡眠、大小便处于无规律化。

肌肉的弹性下降。

反应迟钝。

正确的控体重方法

加大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应超越40分钟以上。

多穿衣服或穿特制的控体重服训练。

进行蒸汽浴。

少食主食、多食青菜、牛肉干及鸡、鸭、鱼和苹果。不要吃过多对胃 有刺激的菜如辣子、大葱、大蒜。

不要饮酒。

饮食安排上,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结伴旅游,如划船、登山,也可看电影、散步等。

减体重顺序:控主食一》减脂肪—控副食—控水,关键是要适量。

散打训练与竞赛的战术

利用专项素质训练(长时间打沙袋)和坐桩打实战降体重。

利用踢全场足球,打篮球、游泳、跳绳等降体重。

赛后的足够营养补充

竞赛后营养安排的合理,对运动员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是很重要的。 在最后一场竞赛后服用~150克葡萄糖或蔗糖,可促进肝糖元素,预防肝 脂肪浸润,对血浆的恢复和减少血乳酸含量也有良好的作用。

竞赛后几天的膳食,应供给丰富的营养,多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 机盐。少食脂肪,多食易消化食物,严禁在竞赛后饮酒或暴饮食物。

二、散打赛前训练计划制定的特点

兵书“先计而后战者胜”,这里的“计”可以理解为计谋、方略,即先 全盘考虑如何去战?如何才能战胜?如何去战,对散打运动员而言,就有一个 如何安排赛前训练的问题,也就是赛前训练计划的设计问题。如果平时训练 较好,但赛前没有一个周蜜的计划、也很难取得成功;训练计划安排比较科 学,则能超水平发挥。

制定赛前训练计划,首先应充分地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技战术特点、 身体状况制订计划。散打竞赛,既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各项身体素质,又要 有较高的技术、战术能力,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强度,所以在制订计划时应 将这些都考虑在内。

巩固技术,突出特长。

在制订计划时,应把巩固技术,突出特长,放在第一位。技术在散打竞 赛中很重要,没有技术等于蛮干,很难取胜。所以竞赛前应强化技术、突出 自己的特长,不能招招会,关键时刻招招用不上;要达到招招熟,关键时刻 能打出精招、绝招。力求“敌无我有,敌少我多,敌多我精”,为取胜对方 在技术上打下基础。

立足实战,提高强度。

立足实战,就是一切为实战服务,一切计划与实战相结合,从实际出 发,同时增加强度,把量与强度关系处理好。不能有量没强度,也不能只有 竞赛几分钟的强度,而没有一定的量。一般说来竞赛前半月内,大多由大运 动量逐渐转为大强度,运动性质由一般转为专项,并且与竞赛规则相结合。 主要有大强度地打沙袋,大强度的做400米、800米、1000米速度耐力训 练,坐桩实战,但实战的次数由每周多次转为少次,由全面接触转化为不接 触或局部接触,肌肉的伤病,处于恢复状态。身体状况由大运动量、大强度的疲劳状态,向良好的竞技状态转化。运动量和强度的控制,就如同服药, 药量过大则形成副作用,药量过小则无效果;服药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则 效果也不同。怎样达量最大,而又无副作用,则是水平的髙低问题。

战术训练,由沫糊向清晰转化,思想情绪由急躁转向平静,战术思维 由专一性向多向性转化。心理反应是自己更坚强,更充满信心。

目标计划

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原有成绩,并与当时的身体状况、竟技状态结合起 来,将参赛全局与自己级别、竞赛环境等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制定明确、适 当的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甚至会影响到正常发挥,一旦达 不到目标,就会出现失常状态;而目标过低,则达不到最高竟技水平。所以 制定目标要从多方面考虑,既要有拼搏的准备,又不要把成绩看的太重。

赛中计划

一定要充分休息,不要想的太高。应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既要有拿 冠军的决心,又要打一场赢一场,把自己的最佳状态控制到“火喉”,从而 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若竞赛日期较长,可适当安排一些训练。但训练的量和 强度均不宜太大。

恢复训练

从身体状况与下次参加竞赛的时间考虑,身体过度劳累,恢复期宜长, 若身体较佳,距下次竞赛准备期又近,则恢复期短。在恢复期一定要积极恢 复,同时营养要跟得上。但不要大吃大喝。

第十二节散打训练与竞赛易受伤的关节及部位

散打竞赛对抗性极强,双方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局部肌肉用力过猛或者 力量性不足,动作幅度过大,或者韧性差,或受对方攻击等许多原因,就比 较容易造成挫伤、骨折、撕脱等现象。

―、腕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腕关节是比较易受伤的关节,受伤的原因多与技术运用不当有关,如击 打着力点不正确等,击拳时造成腕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有:

冲拳击打时拳面过低。如图9-1。拳面过高。如图9-2。

抄拳击打时拳面过低。如图9-3,拳面过高。如图9-4。

对方摔我时或我主动摔对方易用手撑地,局部压力过重。如图9-5、6。

图片3 图片4 图片1 图片2

预防方法:技术要正确,着力点要准,练习方法主要有:(1)卷腕;(2)握拳俯 卧撑;(3)多做打沙袋、手靶练习;(4)手掌手背交换俯卧撑。

二、 手指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没握拳时,易被对方踢伤。如图9-8。

摔打时易被压伤。

击掼拳时,着力点不正确,造成拇指关节撕脱或骨折等。

预防方法:1.加强指关节的力量练习。

参加竞赛时,最好是用绷带进行保护。

三、 肘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对方踢伤。如图9-9。

防摔时,撑地方法不对,局部压力过大。

双方互击时,造成扭伤。

散打训练与竞赛的战术

用拳击打时,着力点不准和发力过早而受伤,如鞭拳时,造成的肘伤。如 图 9 - 10。

摔打时,被跌在擂台沿或因保护措施不够,跌下擂台受伤。

预防方法:1.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加强肘部的力量性练习,如屈臂,提拉、背举杠铃、单、双杠练习。

四、颈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击伤。如图9-11。拳或脚击中颈部。

摔时,着地动作不正确。如图9-12。

3•颈部力量不足。

图片5 图片6

预防方法:1.加强对抗肌练习。

多做“桥”的动作。

注意倒地方法。

五、肩部受伤的主要原因

脱臼。主要是局部用力过猛。

摔打压伤。如图9-13、14、15。

拉伤。击打掼拳时动作技术不规范,动作幅度过大,或发力过早。

预防方法:1.压肩。

做卧推杠铃。

做提拉杠铃。

注意倒地方法和击打动作的规范性。

六、 胸部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对方拳或腿重击。

摔时因没团身或没闭气被压伤。如图9-16。

预防方法:

加强抗击力和力量

练习。

七、 肋部受伤的主 要原因

被击打伤;2.摔 压伤;3.力量性不足,

扭伤。

预防方法:1.加强 抗击力练习。

2•加强肌力练习,

侧提拉弧铃等。

八、 腰部受伤的主要

原因

腰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欠佳,易形成扭伤。

做过胸、抱腿摔时,长腰过多,易造成拉伤等。

被对方用腿击伤。

腰肌劳损。

竞赛时,被摔压在擂台沿而受伤。

预防方法:

甩腰。

侧腰。

下腰。

4•加强背肌、腰肌,腹肌等部位的力量练习,如:负重俯腰、仰卧起坐,背屈等。

图片9 图片10 图片7 图片8

大运动量后注意放松,按摩及热敷。

九、胯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用腿进攻时,因量性不足,或柔籾性差,造成扭、拉伤。

因动作幅度过大或距离不适中造成拉、折伤。

预防方法:

加强柔靭练 习,多做压、劈、踢、

控腿练习。如竖叉、横 叉、踢腿、搬腿练习。

加强力量练习。

+、膝关节受伤主

要原因:

韧带扭伤,主 要原因是加固膝关节周 围的韧带力量性不足。

被对方击伤或 关节挫伤。如图9-17、18。 图9 - 17

做前踢、侧 踹、横踢击空时,因控制能力差易闪伤。

做横踢腿等动作时,被对方截击损伤。如图9-19。

摔时被对方或自己压伤。

被对方抱腿后踹伤。

别摔时扭伤。

预防方法:

1•加强膝关节力量练习。

注意腿法进攻与防守技术的规范性。

加强膝关节柔韧练习。

控制击打时的力度。

十一、踝关节受伤的主

要原因

1.用腿攻击对方时,技 术不规范,着力点不准。如图 9-20〇

2•距离感不好,着力点 不准。

用力过猛造成损伤。

被击部位(目标)过 硬,造成损伤。如图9-21。

踝关节力量不足造成 图9_2

损伤。

由于移动用力过猛, 自行滑倒造成扭伤。抱摔对方时,造成的折伤。

预防方法:

加强力量练习,①负重提踵;②跳斜坡;③跳绳练习。

做剧烈运动之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加强踝关节的柔韧练习。

十二、脚指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

前踢、横踢时,用力过猛或力点不准。如图9-22。

预防方法:1.加强脚指力量练习,如交叉支撑。

2.加强准确度和距离感练习。

十三、眉骨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对方用拳击伤或脚踢伤,形成开放性创伤。

摔时,额眉骨先着地,形成擦伤。

抱对方腿时,易被对方提膝防守撞伤。

在互抱打过程中,被对方肘无意撞伤。

预防方法:

加强保护措施,要始终保持实战姿势、保护好头部。

抱对方腿时,双手要抱、防结合。

十四、鼻梁受伤的主要原因

1.被对方用拳击伤或用脚踢伤,形成骨折。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抱对方腿时,被对方提膝防守顶伤。

预防方法:

比赛时注意保护头部。

加强鼻部的抗击练习。

十五、面部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对方用拳重击面部神经而晕倒。

被对方横踢腿、后摆腿击中,形成开放性创伤。

摔倒时,面部先着擂台或地面被擦伤。

预防方法:

加强面部的保护能力和抗击能力练习。

十六、后脑受伤的主要原因

被对方因动作不规范击中。

被对方后摆腿击中,形成休克。

摔倒时,后脑先着地,形成休克。

预防方法:

比赛时注意保护头部。

倒地时,要团身、收下颌。

十七、裆部受伤的主要原因

因对方腿法动作不规范,被对方撩中,形成休克或红肿。

自己抬腿过猛,或进攻时,被对方用脚击中。

被对方横踢腿,因准确度不高而由前或由后击中。

摔倒时,被对方膝关节跪伤。

互抱时,被对方用膝顶伤。

预防方法:

1•提髙防守能力。

2.两脚距离不宜太大,注意护裆。

中国戬打调练与竞赛

第+三节论散打竞赛临场指挥的艺术性

(此文发表在《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7期)

摘要:散打竞赛是中华武术的对抗性项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竟赛 双方比技能、战术、体能、智力等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在竟赛中短暂的局间休 息,是队员能够全面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能够把握场上的局势,或转危为安; 或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达胜利目的,故而,教练指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 绩的取得,队员贯彻战术意图如何,这就意味着教练员的指挥是否科学,是否具 有较高的艺术性。

关键词:散打竟赛;临场指挥;艺术

临场指挥是散打教练员在竟赛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散打竟赛是进行体 能、技能、战术思维的综合较量,是斗智、斗勇、斗力、斗技的立体表现。双方在竟 赛中拳来腿往、真假虚实、变化无穷,双方都想达到控制对方、战胜对方的最终 目的。场上的瞬息万变,为队员战术、策略、技术的具体运用造成了一定难度,一 方的虚实布局,都为另一方的战术行动设下了障碍,怎样运用战术,采取怎样的 措施、策略摆脱对方的控制,怎样识别对方的虚实布局,发现对方的强点和弱 点,又怎么能够及时遏制对方的强点,暴露其弱点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 队员积极主动和自身的能力外,同时还要依靠利用局间休息时间,及时得到教 练员的临场指导。因此,教练员临场指挥的艺术性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具有 特殊的意义。

一、充分把握临场指挥的特点是临场指挥艺术性的前提

所谓临场指挥的艺术性,就是将临场指挥的战术策略发挥到尽可能完美的 程度,首先必须做到战术策略的运用正确无误,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充分把握 散打竞赛临场指挥的特点。散打竞赛临场指挥的特点,亦是它与其它体育竞赛 项目临场指挥的异点。它不同于集体项目的对抗(如篮球、足球),又不同于个人 隔网项目的对抗,它是一对一的全接触性对抗,它受竞赛规则的制约,同时,也 受竞赛规则的支配。根据散打竞赛规则,教练员只能赛前或局间休息时进行指 导,其特点是很明显的。

(一)短暂性

实质上的临场指导,往往是在竞赛双方利用局间休息时间一分钟进行的。 教练根据竞赛双方在场上的技术、战术、体能的表现和变化,从双方队员的对比

只有一分钟休息时间,既要为队员放松、按摩、喷药,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指导,因此,必须抓住重点,言简意骇一语中的准确无误让队员易于理解,指导 方式可视具体情况,变化多样。

出发,而给队员进行战术、技术或身体调节上的指导。

浏览1,2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