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咏春拳,发展到今天,又从周围 环境出现的新学科中吸取了新的养料,使咏春拳更加科学、合 理。这里所说的新学科,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指近代体 育运动基础学科,其中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 学、运动训练学等,这对咏春拳以及其它武术的影响是较大的。
从这些现代运动学科知识对咏春拳影响来看,主要在两个 方面。
一,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来说明咏春 拳运动,证明咏春拳符合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例如,可以进行 一系列的生理指标的测定,用以说明咏春拳的生理学基础和其健 身的作用。今天,仍有人士在进行这种探讨,不断深入地揭示了 咏春拳运动的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基础,展示了咏春拳具有较 好的强健体魄的作用。
二,借助体育运动基础学科知识和原理,来完善技术,指导 提高技能的训练。例如,借鉴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发展咏春拳擒 拿与解脱的技术,借鉴生理学发展咏春拳训练理论,借鉴生物力 学发展咏春拳技法等等。
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咏春拳本身是人们在其它武术拳种的基 础上衍化出来逐步完善起来的,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因此很容 易与现代学科契合,并借鉴现代学科来发展自己。但令人注意的 是,由于近现代体育及其基础学科有系统地、大规模地舶来,使 疏于立文的传统武术显得理论十分贫乏,咏春拳就是这样缺少较 多实用的拳学理论,在急于建立咏春拳学理论体系形势促迫下, 出现了过多照搬套体育基础学科原理和知识的情况,使得咏春拳 的技法、教学和训练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整理,这是有待于咏春拳学志士们努力的。
浏览1,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