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传统武术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
传统武术形成于原始的人类生活中,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深受儒释道等各家思想的影响,而其 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
对于我国传统武术中经常提到的“阴阳”“八卦”“天人合一”“精气神”等理论内容都较为模 糊,而且很难快速地理解和接受。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的社会文化水平较低,这就造 成许多传统武术都笼罩上了一层封建迷信的色彩。因此,面对精确、直接、简明而丰富的现代西 方体育理论就显得单薄、晦涩,难以解释和研究。而传统武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对其可持续的发 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
科学构建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在构建传统武术理论 体系时,要立足于武术的本体,在采用系统论观点的同时,还要做到其理论系统构建的全面、系统 性。具体如下。
要立足于武术本体
在构建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时,要立足武术的本体,这也是进行武术理论科学研究的内核层。
对体育项目进行理论研究,其本质就是为了对其实践活动进行一个理性的总结。在传统武 术的理论研究中,就是为了完成武术实践活动从经验到理性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总结充分揭示出 传统武术发展的变化规律,并用科学的武术理论指导武术的实践活动,推动武术的全面发展。
实践是获得相关理论的主要来源。因此,传统武术理论的获得也同样离不开对武术实践活 动的研究。而大多数武术活动,其主体都是以武术技艺为中心来发展的。我们通过文化三层次 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武术技艺的发展属于“物器技术”层,它主要受到“制度习俗层”“心 理价值层”的制约。但它也是贯穿整个武术活动的主线,通过逻辑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呈现出 “教与学”“练与用”的一个具体过程。而这些具体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就是人,因此在进行武术理 论科学研究时,要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
武术实践活动的本体内容作为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使得我们在研究时要以武术 的功能价值为出发点与归宿,围绕着武术教与学、练与用这个实践活动主线,认识、评价和探索各 种武术形成与发展规律,包括武术的价值取向,技法原理,教学、训练、竞赛的规律。
所以,必须从传统武术活动的本体入手,紧紧围绕着反映传统武术攻防技击特性的教与学、 练与用的活动,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拳术形成理论、技击方法理论、教学训练理论、竞赛表演理论 等一系列具体理论,最终遵循概念化一条理化系统化一体系化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武术理论 体系达到系统化、层次化、完整化,建立起完整的传统武术理论体系。
要采用系统论观点
通过系统论观点来对传统武术理论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是武术理论科学研究的外核层。
在早期的传统武术理论研究过程中,经常是将完整的武术进行分解,通过对局部孤立部分的 了解来认识传统武术,而没有对传统武术整体中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样就 造成了对传统武术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所研究出的理论成果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
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是武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如果我们再将传统武术理论进行分 割,将其分为许多子系统和子系统之下的子子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有一 个更加清晰的总体认识。同时又可通过对不同子系统和子子系统的研究而确定其在武术理论系 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可从较高角度来审视子系统与子系统及与子子系统的关系,而明确它们 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全面认识“传统武术理论科学体系”。
要保证理论体系构建的全面、系统性保证传统武术理论科学体系构建的全面、系统性,是需要在理论研究时将传统武术理论的内 核层与外核层进行相互关联、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种被世人认可的理论,都是必须经过从实践理论、理论-实践的 反复提炼、升华和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的。然而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些重武轻文、重术轻道、重实 战轻现代功用等实用主义思想,对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因此,在进行传统 武术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要对武术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
要在对武术现象进行实验、观测之后进行科学的总结。
要通过对已知知识的思辨,来得出新的知识。
在传统武术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汇集在一起,才能使传统武术 理论的内核层与外核层相结合,才能最终完成传统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二)传统武术的发展基础
传统武术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了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标准的确定及拳种内容 的科学化归纳和整理等内容。
理论体系的建构在构建完整的传统武术理论体系时,要做到去伪存真,避免牵强附会,并且还要与武术的技 术进行紧密的结合,使传统武术理论能为其技术的修炼提供具体的指导。另外,在传统理论基础 上形成现代意义的武术理论,用现代科学的知识诠释传统拳理,解释传统武术理论不能回答的 问题。
技术体系的建构
保留传统武术完整的技术训练体系。这里的传统武术完整技术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功 法套路拆手-递手(喂手)-散手-攻防实战。之所以要对其进行保留,主要是为了继承良 好的传统武术训练手段,并防止传统武术技术的失传。
构建新的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我们要以传统的武术技术体系为基础,充分考虑现代七练 者的不同需求,来对传统武术的技术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归纳、整理出新的武术技术体系。例 如针对以防身为主的群体,可以安排单势和对打练习;针对大众练习者,按技术难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内容。
拳种的科学认定标准
要以各传统武术史、技、理完整的体系为根据,来对传统武术的拳种进行科学的认定,其基本 内容应包括:清晰的历史传承、规范的基本技术、突出的风格特点、完整的技术体系、科学的理论 体系。
拳种内容的科学归纳整理
传统武术的推广、竞赛以及实行段位制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对现存的传统武术内容做进一步 的挖掘、整理、归类、论证、认定,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门类。
(三)传统武术的发展途径
寻找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发展途径是我国传统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 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对传统武术经济资源的开发,充分促进传统武术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经济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发展,可以为我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以武养武,充分利用传统武术自身所蕴含的各种资源优势。
我国传统武术具有健身和文化两方面的价值,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 通过竞赛来满足人们技击、观赏、娱乐的需要和人们求知与审美的需求。由此可见,传统武术蕴 涵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积极组织和举办传统武术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武术竞赛,来加强社会各界对传统 武术运动的认识,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许多散打类的武术竞赛模式是值得传统 武术去借鉴的。在为传统武术制订出合理规则的前提下,通过竞技比赛来带动其产业化的发展, 是促进我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向大众健身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民众对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健身思想认识的不断深 入,传统武术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时机,加上其本身就具有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开 展培训班、武术健身倶乐部等形式,来加强其自身的发展。
宣扬和利用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在积极开展传统武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武术文 化价值的宣传,努力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例如“中国郑州国际武术节”“武当 山武术文化节”的举办,就充分实现了传统武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而通过各种形式的传统武术产业化发展,还可以有效地发挥传统武术工作者的社会价值,可 以更好地满足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并且随着产业化的深入,传统武术工作者的待遇也会 变得更加丰厚,其社会地位也会逐步增加,有效地刺激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可以促使他们带着更 加强烈的责任心投人到传统武术工作中去。而保证足够的传统武术工作者,也是推动实现我国 传统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浏览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