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传统武术中的“意境’’

“意境”是指一种艺术境界,通常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 成的。

传统武术也非常重视“意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体现在武术套路中

传统武术的套路是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要,将具有攻防意义的技击动作进行艺术加 工,和演练者、编创者的情感、精神融合一致,在似像非像中达到“情境”交融,“情”“技”交融,神形 交融。套路的出现使武术加深了文化意蕴,使武术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成分。

“意境”体现在武术动作命名上

古代民间拳师在长期的行拳实践中,釆用客观世界诸物态或社会历史中的人物典故人谱,使 拳技功法产生美感,练拳者可一边持械练武,一边品享其意境神韵。如金鸡独立、燕式平衡、白鹤 亮翅,体现了舒展自如和悠闲、潇洒的情态,给人一种舞台艺术造型美的享受。再如武术中的“羿 射九EJ”“仙人指路”“走马卧槽”等拳名在表现武术的意境和情趣方面具有独到的功用。闻其名 如见其形,使练拳者与看拳者不仅品享其意境神韵,而且仿佛感受到了拳技套路神秘而浓郁的文 字意蕴。

“意境”体现在武术拳谚中

武术的拳谚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平凡的知识新鲜化,科学的规律情趣化,把宽大、深厚并带 有总结规律性的内容,集中浓缩在严整、简短的一两句话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如“吐为落雁, 纳为鹰扬”“刀如猛虎力无边,剑似飞凤上下翻”“枪如游龙随身转,棍似旋风打一片”“巧打流星, 顺打鞭”等,传神地表达了武术套路的丰富内容和“情节”,而这种“情节”恰恰又是武术本质中内 含的意境反映。

总之,意境美展示了武术自己的风格和富有想象的内容,揭示出武术的创造特征,整体的意 境美使武术的本质融于套路,以境感人。

(五) 传统武术中的“形与神”

“神形兼备”历来是传统武术十分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拳家们认为神是形的内蕴、灵魂,离 开了神就失去了传统武术特有的韵味,就不成其为中华武术。而神则主要是指拳家的内在精神 世界,如强烈的攻防意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道德、完美的个性、审美的人生态度等。

首先,传统武术的各拳种都注重内外运动符合生命的自由和谐运动,使内部意气的流动和外 部神气鼓荡在运动中趋于和谐。如长拳中的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中的 内练“心、神、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形意拳的内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合”等。

其次,武术中阴阳二气运化所成基本审美特征,能从正在兴起的研究生命本质的“耗散结构” 学说得到科学的解释。所谓“耗散结构”,即人的机体是一种复杂的“耗散结构”,表现为对“死亡” 趋势的对抗,这一对抗是靠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能量和吐故纳新而完成的。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 换能量,它在运动的同时,保持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即动态平衡。武术中阴阳二气的运化,相 摩相荡,生生不息地流转,使人的精神与肉体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汲取能量,也不断地耗散能量, 在运动中达到平衡。

所以说,武术的运动形式能关照生命生生不息的运动,生命的勃勃生机,从而引起我们的审 美愉悦。

(六)传统武术中的“阳刚与阴柔”

阳刚与阴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反相存,必须调剂为用,刚柔相济。阳刚和阴柔同时 也直接体现为武术技术的风格特点。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体现传统武术阳刚之美的有南拳、长拳、刀术、棍术等。南拳拳法刚猛,步法稳健,气势 豪放;长拳动作奔放流畅,身灵步捷,转换自如,一气呵成;刀术套路,方法清楚,劈砍有力,动作大 开大合,势如猛虎;棍术动作,轮转速度快,劈打一大片,蹿蹦跳跃,气度不凡。

其次,体现传统武术阴柔之美的有八卦掌、太极拳等。八卦掌步法转接灵活,身法拧转自如, 手法转换多变,气势舒缓飘逸,柔中见刚。太极拳动作含意缠绵,方法柔和多变,身法柔转徐疾。

另外,在同一个武术套路中,也往往刚柔并存,相互转化。刚无柔,无所谓刚;柔无刚,无所 谓柔。

二、传统武术与中医文化的融合

(一)共同的文化理论基础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宏 大、缜密的中医理论曾对武术理论及其流派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武术则将传统医学的这些理 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 武术不少拳种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练拳健身的。谤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是对 这种影响的恰当概括。当然,这种影响绝不是单向的。

共同的哲学思想

古代哲学主要是阴阳学说,阴阳的思想反映的是平衡,五行的思想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也是传统中医和传统中国武术共同的理论 基础。

阴阳学说的运用

阴阳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二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 立的两个方面。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如自然界的白昼与黑夜、炎热与寒冷、 活动与静止等等,都可以分别用阳和阴来代表,阴阳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般地说,凡是 事物具有明显活动的、兴奋的、向外的、向上的、温热的、光亮的、刚强的特性,都属于“阳”的范畴; 凡是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抑制的、向内的、向下的、寒冷的、黑暗的、柔弱的特性,都属于“阴”的 范畴。

中医用阴阳的理论归纳人体组织的属性,再用阴阳的理论来诊断病症的属性,看是属于寒症 还是热症。在传统中医中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 又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用阴阳的属性来加以划分。就人体部位 来讲,上部属阳,下部属阴;外部属阳,内侧属阴;就脏腑来讲,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五脏之中 又分阴阳,即心肺从部位上来划分属阳,肝脾肾属阴;就物质与功能而言,功能活动为阳,物质 基础为阴。总之,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虽然关系复杂,但 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故古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所以中医的治病原则是要维持 人体的阴阳平衡。

传统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阴阳失调,疾病的性质不外乎阴阳两类,阴阳的偏盛偏衰是 病理变化的关键所在,诊断疾病也就应当从阴阳失调的具体状况去探索病情,才能够认识到疾病 的本质。以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疾病的性质,即可分为阳症和阴症两类。通过正确的诊断,查明了 疾病的阴阳属性,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一般地说,阳热盛而损及阴津者(阳盛则阴病),可损 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即用寒凉的药物(阴药)来治疗某些阳热症;若因阴寒盛而损 及阳气者(阴盛则阳病),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即用温热的药物(阳药)来治疗 某些阴寒症。反之,若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则需益阳以消阴;因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 者,则需滋阴以潜阳,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道理。

武术运动讲究阴阳对立统一,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如外练“手、眼、身 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不仅要求动作姿势、规格、技巧完美统一,更注重精神、意识、气 息的锻炼。通过内练,培养人体的元气、正气,改善人体内在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做到以内助 外,以外促内,内养外修,内壮外强,从而在健身养身方面也非常强调内外合一、阴阳平衡等。又 如长拳十二型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叶、重如铁、缓 如鹰、快如风”,其中动静、轻重、缓快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

五行学说的运用

五行学说是传统中医中最基础的理论,即将天地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并将五脏、五 官、五味等与五行的属性结合起来。通过调整气血平衡,补虚泻实达到“内外兼修”“扶正祛邪”的 功效。

武术某些内家拳的创立,如五行拳,就是合理地运用了五行相生的原理,亦即水生木(肝)、木 生火(心)、火生土(脾)、土生金(肺)、金生水(肾)的运化过程,以及生克制化的变化规律来创 建的。

浏览6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