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南派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武当派的地理分布。武当派主要分布于湖北、陕西、浙江的温州、宁波一带。
峨眉派的地理分布。峨眉派主要分布于四川。
咏春拳的地理分布。咏春拳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省。
北派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少林派的地理分布。少林寺是中外闻名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登封西北嵩山 的五乳峰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等街。
八卦掌的地理分布。八卦掌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
太极拳的地理分布。太极拳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
形意拳的地理分布。形意拳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等楫。
通背拳的地理分布。通背拳主要分布于浙江省。
戳脚的地理分布。戳脚主要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河北省。
岭南武术流派的地理分布
南拳的地理分布。南拳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省。
虎鹤双行拳的地理分布。虎鹤双行拳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一带。
二、传统武术的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将传统武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实用武术等。
1.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正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里所说的竞技 武术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它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 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具有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等特点。
竞技武术大致包括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以竞技武术为形式的国 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洲际性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在我国国内是以全运会为最高 层次,以全国武术锦标赛为龙头,以套路、散打为主要竞技内容的结构模式。套路竞技内容有长 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第一类为形意拳、八卦拳、八极拳,第二类为 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第三类为地躺拳、象形拳等,第四类为查、华、炮、红、少林拳等)、其他器 械(第一类为单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 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等;散打竞技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11个级别而进行的实战比赛,以决胜 负。在技术发展方向上,套路是以突出竞技特点、提高技术水平和鼓励发展创新为基本内容思 想,使技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散打技术发展是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狠 巧准。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进人奥运会。
2.健身武术
健身武术具有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它是一种旨在强身健体而开 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健身武术涵盖的内容广泛,“源流有序,脉络清晰,风格各异,自成体系”的 拳种至少有100多种,还有流传于民间的不同风格的套路以及各种功法等。健身武术的内容也 包括针对武术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段位制”和“健身养生”锻炼方法。其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武术广泛普及,推进了武术的社会化。
3.实用武术
实用武术又称军事武术,主要是以部队和公安武警为教授对象的武术。其特点是简单实用, 一招制胜。特警部队、防暴警、公安等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有四科,即射击、奔跑、游泳和擒拿格斗, 其中擒拿格斗技术将散打规则中的禁止部位作为重点攻击点,鼓励狠招,以实用武术为主。
(二)按运动形式分类
按运动形式进行分类,传统武术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1.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 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演练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单练
单练是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的拳术和器械等。
拳术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 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脚、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长拳: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 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长拳技术以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 奏为八要素。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 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动作。其套路主要有适应普 及的初级套路、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棚、捋、挤、按、采、洌、肘、靠、进、退、顾、 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各式太极拳都有其具体要求,总的来说:第一,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 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平稳,深匀自然。第二,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 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第三,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形成 一个整体。第四,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第五,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 式和武式等。
南拳:南拳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地诸拳种的统称。拳种流派颇多,广东有洪、刘、蔡、李、莫等 家,福建有咏春、五祖等派。其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多桥法,擅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发 力、助拳势。
形意拳: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龙、 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十二形)为基本拳法而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 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将攻防技术融合于绕圈走转之中的拳术。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 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步法变换以摆扣步为主,并包括推、托、带、领、扳、拦、截、扣等技法。 基本八掌包括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磨身掌、回身掌、转身掌等。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 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通背拳.•通背拳以“腰背发力,放长击远,通肩达臂”,故名。其手法以摔、拍、穿、劈、钻为主, 讲求圈揽勾劫、削摩拨扇。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击手成拳;腰背发力,放长击远;甩膀抖腕,立 抡成圆;大开密合,击拍响亮,发力冷弹脆快。
八极拳: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其套路结构短小精 悍,发力刚脆。步法以震脚闯步为主,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短打类型 的拳术特点。
翻子拳:翻子拳是一种短促灵便、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主要拳法有冲、棚、 豁、挑、托、滚、劈、叉、3、裹、扣、搂、封、锁、盖、压等。其运动特点是步疾手密,闪摆取势,上下翻 转,迅猛遒劲,双拳交替快捷,全套一气呵成。有“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之称。
劈挂拳:劈挂拳是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基本方法有滚、勒、劈、 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十八字诀。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 讲究滚勒劲、吞吐劲、劈挂劲、翻扯劲和辘轳劲等劲法。其运动特点是大开密合,猛起硬落,迅猛 剽悍,双臂交劈,斜拦横击,吞吐含放,翻滚不息。
少林拳:少林拳为少林武术的总称,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拳的主要套路有少林五祖 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七星拳、柔拳等。其特点是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结构短 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往。手法要求出拳、出掌“曲而不 直,直而不曲”。身法在定势中要正,运动中应进退和顺,起落&然,变换灵活。步法要求轻灵敏 捷,沉实稳固,劲力主刚,讲究刚健有力、勇猛快捷。
戳脚:戳脚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基本腿法包括丁、挑、端、剪、拐、点、蹶、碾、蹬、圈、错、 转等。步法有玉环步、转趾步、倒插步、旋转步等。其运动特点是架势开展,刚健快捷,灵活多变; 以腰为主,脚力向下带臀发腿,向上带肩背发手。用法以腿为主,手脚并用,讲求“手是两扇门,全 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套路分为文趟子和武趟子。
地躺拳: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摔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 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栽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勾、 剪、扫、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
象形拳:象形拳是模仿某一动物的技能、特长和形态,或模仿某种特定人物的动作形态,结合 攻防技法而编成的拳术。流传较广的主要有醉拳、猴拳、螳螂拳、鹰爪拳、蛇拳以及武松脱铐拳和 铐手翻子拳等。象形拳具有以形取势、以意传神的特点,不仅重其形,而且更重其意,心动形随, 形象生动活泼,技巧性强,风格独特。
浏览1,0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