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 副本 (2)图片1 - 副本 (2)
一少林武德

练习少林武术,要以修习武德为入门功夫。纵观少林历代高僧,在传授武艺的同时,均以先传武德为首。少林寺拳谱《论武德》中写道:武德育良师,苦恒出高手。习武先挨打,笑颜迎人欺。宁可受人打,绝不先打人。持技做歹事,辜负先师心。这是少林高祖的一腔良言。习武者应谨记在怀,可忍则 忍,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火并之怨。切不可恃强凌弱、自欺 欺人。古人习武之时,莫不认真考虑到“心”的问题。“心” 与人生之“道”密不可分,“心”乃气功武学之源,是生命的 象征,悟心即透理,故保持纯净之心,便可纳入天地万物,胸 怀顿开。习武之人宁可多受些委屈,也不要与人争短长,更不宜 动辄出手打人;如遇歹徒欺压善良,拦路抢劫,染事生非,则应挺身而出、维护正义;须以高尚的道德观捍卫自身尊严,不 要因一时冲动酿出恶果,切记以理服人方为上策。武德是选拔、培育和衡量一个练功者的基本条件,习武 者先习德,以德教为首,以武技为副。没有高尚的品德,就 不可能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端正思想、潜心苦练、心思会 悟、身体力行,自然会体味到其中的奥秘。

二少林技法要领

少林功夫经千百年流传,僧俗共同研练,内容系统完整, 动作千姿百态。胆、力、势、变、识、巧、攻、防使其技能 变得复杂,临场一击摆脱困境又貌似简单快捷,但即使是简 单动作,仍须经过长久磨练。学习之初,要把基本功扎好。古 训说得好:“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这个功大概不只是 指功力,似乎也包含着基本功训练的意思。练功过程应注意:头部要领头打起意占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头要自然上顶,颈部要自然垂直,头为周身之主,要时 刻保持中正,颈部也要有意识竖直,动作中虽有起落旋转,头 颈都要始终向上顶力,同身体方向、位置的变换紧密配合,不 可随意前俯后仰、左歪右斜或自由摇晃,千万注意动作不造 作,既不僵硬也不呆板。口部驀领,口要上下合闭,以利于津液分泌,切不可紧闭双口,神 态安逸、精神集中,不能皱眉怒目、咬牙切齿,也不应随意 嬉笑。上颌向内微收,以鼻吸气、呼气为主。肩部要领,肩打一阴反一阳,两肘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世功,束展二字使敌亡。肩要松。松肩亦称沉肩,随机要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 节松坠,两肩微微成合抱之势,这样做可使上肢舒展,激发 肌肉合拢从而易于激发力量。肩松则气力到肘,促使两臂动 作敏快,亦能沉稳扎实。松肩还应与舒胸结合起来,可帮内 气下沉,使下肌更加稳固。切忌用指力使肩高耸而导致动作 生硬,甚至左右肩一高一低,这些都不符合生理要求,应从 维持左右平衡为佳,肘部要领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铁网亦难顶。进身上绕使敌动,手起肘落即成功。肘的位置在肩、手之间,承上达下。肘部运动时要注意 下垂,使气运行于手。故要求肘要坠。这样,动作才会活泼 自如,两膊圆贯无滞,使腰背之劲力运行至腕、手。发力时 注意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中门,前攻、后守紧随身体,扩 张舒展要有速度,加强动作的爆发性能。手部要领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手又在肋下藏。手是少林技击的主要部位。出手时注意腕要微持,掌要 力撑,拳要抓紧,钩要下沉,掌心直插前下方时,既要有向 前顶的力量,又要有下按的力量。根据人体生理知识肩不 松则力不到肘,时不垂则力不到腕,腕不坐不挺则劲力永远 到不了手。手之出击回收一定要无过不及,刚柔相济方为完 善。胸部、背部要领背要拔、胸要含。第一,由于向上顶劲,劲部竖直,腰部下塌,会使脊背 产生一种上拉下拔的感觉;第二,借助两肩松沉、胸向内收 的功法,使掌、拳出击时背阔肌尽力,向两边外展。这样,背 部肌肉上下左右都维持着一种张力。含胸即是缩胸与拔背相 互联系的结果,以此来加大肌肉发力的蕴含量,提高技击强 度。腰部要领腰为主宰脊胯连,上下发劲是关键。前伸后屈皆为病,顺乎自然是真传。腰要塌,脊要正。少林功夫的变换招势,左转右旋,都 要着重干全身的完整与协调。只有塌腰才能做到:以腰之劲 发贯于脊,脊劲行于肩,肩松则行丁时,射垂则至腕到手;以 腰之劲发贯于胯,以胯领膝.膝领足行;上下连贯合为一个 整体,可谓一肢动百肢摇全在于腰。俗话说:撅臀芎腰,武 艺不高;左侧右倚,全身是病„如果躯千不可以贯串中正,就 起不到弩的作用,动作肯定会支离杂乱、飘浮无力。而腰部松展自然富有弹性,可成为上下动作枢纽。在练功过程中,随 着动作的转换,脊推也应配合伸缩,帮助臀、腿、腰的蓄劲 与发力,但却不可故意扭曲和随意摇摆.臀部要领臀要敛,肛要提。臀部要有意识地向里面收敛,不可突臀。收敛的方法是 将肛门附近的括约肌稍加收缩,好像强忍便意。这样就可以 约束控制臀部的外突状,保证腰脊和尾骨的中正。胯部要领,胯打阴阳左右连,两足交换必自然。进退好似鱼打挺,得心应手敌自翻。胯部是腰劲达于下肢的主要机关。聚力时胯要收缩。要 求进退稳健、机敏灵活,强调手发力急,足冲踢要劲,把势 迈步如猫行。此中要求胯要松、要缩、要活、要裹。习练之 中以端正为宜,以多练仆地锦为妙。膝部要领,膝顶下阴能致命,两手虚抖绕上中。上冲横摆多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膝部微扣,足稳步健。膝是大小腿之间的枢纽,可运腿 部之力达于足掌,使身体重心稳固。在进步中,以胯催膝,以 膝催足;静止时,膝要微向内扣抱、合劲。膝部练习的法则 是:向前不可过足尖,以防前倾。腿膝连弯则力厚,腿膝下 挺如树生根。实践中朦部有上冲横撞,下跪挂拐顶诸法。足部要領足打踩意莫落空,息消全凭后足蹬。蓄劲须防被敌觉,起势如同卷地风。足为支撑身体重量,变换身体重心,使身体静如上岳,动 如迅雷之根本。足要平稳,注意运行要与手一致。步法敏捷, 身法活跃,进退有法,攻守得当,变化无穷全在于足之举动。 拳经方:“打法先上法,手足齐至方为真'又曰:“手打三分 足打七,五营四梢要合全,心随心意任吾用,硬打硬进无摭 栏。”习武者当效此法,谨铭于心。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周身配合协调。立身要中正 安舒、支撑八面。周身一气方可做到眼到、手到、脚到。出 势时手尖、脚尖、鼻尖三尖垂对。拳法、步法不可有先后之 分,应并进并退,处处贯串,整齐如一。练习时要化刚劲为柔劲,化拙劲为巧劲。进退闪转、虚 实变化,每个动作都要求与肌体配合得紧密。拳经云:“去如 钢锉,回如钩竿”,即要让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快速中带有 一股弹力。一旦充满这种内在的力量,在灵活自然中便有一 种沉着稳固的气势。进退和顺.起落均衡,要求在拳法变换和进退闪转中注 意合拍顺劲。只有把握好身体各部的运动路线、方向时间、定 势后的角度,才不会发生姿势失度、动作僵硬、呼吸急促、定 势不稳等现象。拳经云:“外不顺,内不和”即在于此。总之, 要求每个动作都要体现出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足、 肩与胯、肘与膝六合。这样才能完整无滞,制胜于人。注重实战效果,避免带来损失,还应该提高踢、打、摔、 拿功夫。踢功,脚法攻击对方,方法颇多。搏斗中常用的脚法有弹、蹬、 踩、跺、撩、踹等。适用于远距离攻击。打功,采用拳、掌、肘、肩等上肢动作和头部撞击,用于较远 距离的防卫和攻击。掉功,使用快速摔跤,将对手靠近身体的一刹那摔倒在地。使 对手受创或震惊,暂时失去进攻的能力和意识,为自己继续 发挥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貼身时采用。拿功,利用反关节的原理,控制对手局部关节,从而令对手异 常疼痛难以忍受,全身僵滞,动弹不得,如遇对手顽抗,手 法稍重可使其关节错位,用力加强使其筋断骨折。在施用擒 拿术时力求主动迅速,准确熟练,出手稳,发劲狠,迫使对 手关节相背,制一点而牵动全身。近身攻防使用。在技术要求上,还须眼明、手快、胆壮、步稳、力实。在 对抗时,迅猛有力,动静分明。把握机会,起势便如崩墙倒, 落地如树栽根。注意起落的均衡稳定,练习时要做到:动如 风,静如松。习练者还应注意,呼吸自然、善打虚招、拳紧 腰实、两臂争衡,彼此呼应,若能气势连贯,内外合一,劲 变意随,便可在打击中使对手受创而丧失攻防能力。须强调的是,正确的姿势可使练功事半功倍。除了防身 之外,还有强身功效,可谓一举两得。

三人体要害部位

了解人体的薄弱部位及经络要害,目的是防止别人的进 攻和侵害、制服和战胜对手,这对加强自己的防守意识,提 高反击效力有重大意义。(一)人体薄弱部位人体薄弱部位,亦称要害部位,是指由于外力对人体的 击打或压逼,致使出现伤残、阻滞、昏迷、休克、死亡以及 使其它组织、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一般指眼、鼻、耳、 太阳穴、耳门、后脑、腹腔、肋部、裆部等。这些部位的特 点就是神经特别敏感,非常薄弱,不堪一击。如受外力的打、 砸、砍、抓、戳、蹐、弹击,就会使人疼痛难忍,甚至丧命。 因而必须研究,以攻击对手保护自己(图1)。头部薄思部位头为人之主宰。有听、视、嗅觉以及大脑、小脑等重要 器官。脑直接控制人的进攻、防守等节奏,如受到外力打 击,则易昏迷,甚至死亡。眼晴由眼球和附属结构构成,眼球的外层和中层均为结缔组织膜.眼睹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一经打击轻则造成眼睹放 射痛、头刺痛、鼻酸痛、流眼泪和鼻水,视觉模糊,无法继 续活动,重者眼球破裂,造成终生眼疾。

图片1

鼻子由骨和数块软骨作支架,表面覆以皮肤构成。由于鼻骨 较薄弱,所以一旦被击中有可能造成鼻骨骨折,压迫神经,导 致即时的剧痛,呈扩散性的酸钻痛直上眼、前额部,引起眼 睛流泪、充血、鼻粘膜发生水肿、充血而出现彝塞,呼吸困 难,流鼻血或鼻水,轻则视觉模糊,反应迟钝,难以再斗。

耳门耳主要是收集和传导声音,感受听觉和身体在空间的感 觉。耳遭击,由于气压磲升会使耳鼓膜破裂、疼痛和耳鸣,同 时内耳的感受器失灵,判断身体空间位置失误,站立不平衡, 脚步轻浮,无法应战,同时也有可能伤及附近穴位。

下颔靠耳门前的两个活动关节,附着肌肉韧带作支持、固定、 提升,结构较薄弱,从左右方向横击下颌可造成关节脱位而 出现损伤性脱位的症状,影响整个头部器官的功能发挥,妨 碍活动,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下颌关节骨折。从下往上被击,后 果也非常严重,重者大脑受剧烈的震动而损伤,舌头被牙齿 挟断、颈椎骨折或脱位;轻者也因大脑被震而精神恍惚、呆 滞,下颌胀痛,难以应战。

耳奏后此处为颈动脉窦,是供应头部血液的必经之路,又是胸 锁乳突肌的止点。该部位非常敏感,一经打击可引起头脑供 血受阻而出现头晕、眼花、头部麻胀等缺血症状,影响胸部 机能。胸锁乳突肌被击影响头的转动,造成头颈无力,不能继续活动,也有可能在受伤同时伤及穴位后脑桥系极危险部位,很容易致人死命,不是不得已,不能轻 易打击。这里有人体的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且是脑部联系 身体的神经桥梁,极为脆弱,轻击足以致人昏迷,重击可致 呼吸、心跳紊乱以及中枢神经损伤的严重症状,或者立即死 亡,重击不死,也会留下难以消除的后遗症。这一部位在后 脑与颈的交界处。

嘀缑由食道、呼吸道组成,两侧附有颈脉血管。如用力卡、压、 锁、扳拧、戳插,不仅使人不能呼吸,而且造成血液不能流 畅,大脑得不到供血而头昏窒息,以至死亡。

胸腹薄弱部位镇骨,也称琵琶骨,是一条较细小的长骨,一端与胸骨连接,一 端与肩胛骨相连,骨的下端有从心脏主动脉输出的大动脉。一 旦锁骨被重击容易造成骨折,立即失去上肢的活动功能;若 断骨剌伤锁骨下大动脉,则会流血过多而休克、死亡。过去 武林中人要废对手的功夫,往往先动手把对方的锁骨打断,这 样尽管痊愈武功也大不及前。许多先下手为强的杀伤战术,就 是先打锁骨。

胃腚位于腹正中线、胸腔下。此处有太阳丛神经、胃,被击 后感到疼痛,重者可致休克。

软肋是指12对肋骨中最下边的3—4对。它们小而细长,脆软易折,而且表面皮层较薄,因而在外力的崩、点、踢、踹 下,疼痛难忍,甚至断折。

小腹里面是膀胱,重击后严重的会导致膀胱破裂,轻则疼痛, 影响排泄。此处被击会有暂时的反应性迟钝和还击力减弱。

肩胛后背肩下。肩胛骨表面的肌肉比较薄,打击时可令该部 位酸痛无力,不能提举、内收,强烈的震动可能会使呼吸肌 抽搐,造成“闭气”现象和腰腹“反弓”,严重影响搏击能力。

肾区在背后肋下。此处有较丰厚的腰肌保护,如遭重击可能 会伤及肾脏器官,起肾绞痛,并可引发肾功能的疾患。

裆部该部生殖器,是人体神经末梢最丰富的部位,反应特别 敏感,也是男性的一大要害,如遇外力的顶、撞、踢、抓、撩、 戳、插,则可致浑身无力,甚至昏厥死亡。总之,腹部里面有脏腑和许多小血管,如用力掏、崩、勾 打,则容易使腹腔血管膨胀、血液不通,导致心脏跳动加快, 甚至昏厥。

(二)人体经絡要害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各武术派均 有独特的发现及理论总结。少林派亦认为人体赖以生存的气 血运行通道是脉络,它与人体生命、伤疾息息相关。穴位则 是腑脏,经络之气输至人体表的孔隙,是人体气血正常运行 的枢纽。根据经络的隶属关系和少林宗师的长期实践,在大穴的敏感穴位进行有效攻击,可产生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 因而认清穴位,对习武者大有帮助,而且可加深对中国传统 医学针灸的了解。有鉴于此,现将18个较易被击的要害大穴 介绍如下(图2— 4):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头面部的重要穴位顶穴即头顶正中的穴位。主穴是百会,左右有四神聪。当这 部位的穴位被击,会出现一些头部神经性的症状,如头痛、失 音、失聪、视觉模糊、头部发热、眩晕、呕吐、神衰、贫血、 低血压、颈椎疼痛等。由于百会穴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 交汇穴,而督脉总督诸阳经,足太阳膀胱经又为诸阳经之巨 阳,所以百会穴又是诸阳之会,主升阳气。力击该穴可令人 体出现中气散失,升提固摄无力,重击则可致死。

眉心穴是两眉头之间的穴位,也叫印堂,属经外奇穴。左右眉 头有攒竹穴,眼内眦之内上方陷中有睛明穴。这一穴位受击 会危及眼睛和鼻,由于气血受阻可感到头额特别沉重和刺痛, 严重影响人的精神,令人眼目昏花、眩晕、鼻胀、呼吸不畅。 此穴受伤应及早诊治,不然会有眼盲的可能。

额上穴额头头发上1 一3厘米ui)区域,主穴是神庭,上有上星穴 和囱会穴,均为督脉统领。受伤后具有头部神经性特征,特 别是口不能语,流涎,甚至昏迷不醒,头部会出现局部晕痛, 有牵引至肩背疼痛的现象。

后脑穴该穴在后脑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附近,主穴为强间穴。被击伤会出现一系列头部、特别是后脑部的痛症,并 有脑震荡的症状,精神呆痴,项背强烈抽牵。

太阳穴位于头额两侧部,耳尖与眉梢连线的中点,属经外奇穴。 其附着脑主动脉,又距离大脑较近,受击会立即昏倒不醒,甚 至死亡。太阳穴受伤,头部有剧烈的胀痛、跳动痛或放射锐 痛、眼目昏眩、头重、神态不清等症状。

耳目穴位于耳屏上切迹前,张口时凹陷处,主穴有耳门穴、听 会穴、下关穴。此处穴位受伤,轻则出现耳鸣、头昏、眼花、 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胸腹部的重要穴位华盖穴位于胸部正中,在胸骨正中线的中部,主穴是华盖穴和 璇玑穴,属心经,针灸学认为属任脉。此穴重击可造成心血 管症患,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心血管的营养和重要血管的运 行,轻者会感心胸不适,心悸胸闷,重者可能心厥虚弱危及 生命,更严重者的在短时间内猝死。

偷心穴此穴位于胸骨下端,主穴是膻中和中庭,武家正宗认为 属心经,故名思义这也是一个影响心脉和血管的穴位。重击 后可造成心脏血管的瘀阻,使心脏的机能、脉博、血压、血 流有异常改变,从而对人体整个机体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心窝穴心窝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窝部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 的穴位,也是一个异常薄弱的身体部位。受击后会影响到其 他脏腑卜症状表现为心窝致痛或扩散痛,可引发抽搐痛、吐血、冷汗不止、心闷气促、.烦躁、不能进食等。医不彻底 常有后遗症。

肺尖穴该穴在锁骨对乳头下〗/3处,主穴有鹰窗穴、库房穴、中 府穴等。肺尖穴受伤可引起呼吸困难、气机壅阻、胸闷肋痛、 气喘、干咳、呃逆、饮食受阻,严重者可突然出现气闭假死 现象。

乳穴主要穴位为乳根(女子为乳中),位于乳下缘,上对乳头。 此部位重伤会出现心胸症状,气急、呼吸不利、胸内疼痛。女 子还有房疾患,甚至带来妇科问题。

胁肋穴此穴在胸侧下端,主穴有章门穴,属肝经。章门穴是肝 经的募穴、八会穴,肝经络散布于胁肋,受伤会表现为与肝 气相关的症状,胁肋胀痛、刺痛,活动受牵制,气短胸闷,活 •动气促、无力、无食欲。此穴受伤一般治疗时间较长,较难 治愈。

点宫穴位于肚脐上方一寸,肚正中线上,具有主水的功能,如 受伤可令伤者腹部翻绞痛、大汗淋漓、呕吐、腹泻、下肢麻 木、上气不接下气,导致虚脱。

丹田穴主穴位是气海穴,主人体之气,故受伤表现的症状都与 气息有关,一旦受伤短时间内腹痛拒按,有虚脱的现象,小 腹有坠痛感,活动痛加剧稍后会出现尿闭、水肿、遗尿、疝 气、遗精(男子)等症状,如医治不及时,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机能。

中极穴此穴位于脐下,耻骨联合上缘。因中极穴皮肉较薄,下 有耻骨作底,一旦被击%极易受伤,其症状表现为小腹剧痛 难忍,小腹胀,活动有震荡痛感,继而小便不利,尿频或遗 尿,有疝气等。

肩背部的重要穴位肩稱穴位于肩峰下缘,肩三角肌上部的中央。由于搏斗时肩部 处于前锋位置,所以受伤的机率也较大。肩髁-'旦受伤会出现 急剧的痉挛痛,手不能提举,活动大受限制,颈部受牵拉,甚 至掌指麻木、并见胸脊牵引痛。

背门穴此处为人体极为要害的穴位。主穴有神堂穴、心俞穴、肺 俞穴、膏盲穴,只要穴位被击中即可出现心痛、怔忡、惊悸、 咳嗽,甚至吐血,出冷汗,呼吸紊乱,严重会忽然气闭,无 法活动。志室穴主穴为志室穴、肾俞穴。此处受伤会出现严重的腰痛,影 响躯干和肢体活动.稍后会出现耳吗、头胀、眼花、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总之,人体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阴经通于賍,阳泾通干腑。气功、武术家们点穴截气,破脏 腑之调节,都H为知经明脉而有法。

第二章少林技击法则

一手足法则

利用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在人与人搏斗的关键时刻,以 巧取胜,攻其一点,击中要害,拿筋挫骨,戳插死穴,出奇 制胜,一招制敌。

(一)手法肘法

为了便于进攻对方,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根据不同情 况,可以利用不同的手型冲、砸、打、挡、抓、拧、拉、卡、 压、戳、破、勾、挑、剪、挟等。手法基本上离不开拳、掌、 勾三大手型,一些特别手型大致也是从这三大手型脱变来的。



四指并拢曲屈卷握紧,拇指扣在中指、食指的第二指骨 节上,可以用直拳、勾掏、抡摆等方法击打对手。拳分为拳 眼、拳心、拳背、拳面、拳抡等。

四平拳四指并拢弯屈,紧握于拳心,大指扣压在食指、中指的 第二指骨节上,手腕绷紧,拳背要平,拳面垂直。可以用直、 勾、摆诸法。(图6)

图片5 图片6

方法与四平拳略同,但拇指末节扣入食指卷心里。此种 握法的拳好处有三:第一,由于拇指扣入食指卷心里,有利 于打击时保护拇指,以免在重击时拇指关节受伤;第二,可 令拳心一面平整,在击打要害部位时减低伤害的程度;第三, 拇指扣入食指卷心所形成的拇指末节和基节关节突结构牢 固,具有很大的杀伤威力

图片7

瓦楞拳四指弯屈内扣,大指封盖在食指空眼处。可以用砸、撩、 劈等法。螵壳拳四指弯屈握梯形排列,食指中节凸出,大指扣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骨节上。可以用钻、崩、劈、炮、横诸法。钉子拳五指平握,中指之中节凸出似钉子。可用钉、撩、扫、钻、 崩诸法。掌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扣紧在食指侧,屈腕上挑,打 击的着力点在掌根为立掌;指尖外摆横推,为推掌;拇指外 展为八字掌;拇指伸直,紧靠食指叫插掌(图8);组掌的方 法与立掌同,但尾指一侧向前、拇指向内,力着掌缘和尾指 外侧叫横掌;组掌方法与立掌同,但掌心向上,手指朝外,用 掌外缘和掌根着力打击叫仰掌(图9一11)。还有柳叶、鹰爪、 虎爪、龙爪、猴爪、五花、蛇头、剑指等掌。可用推、卡扼、 砍、斩等法。掌分为掌指、掌心、掌背、掌根。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榊叶掌五指紧并、直伸,形似柳叶。可用插、刺、反甩、撩、砍、 削诸法。

鷹爪掌四指并拢,第二、第三指节向内弯屈,大指屈展。可用 抓、刁、搓诸法。

虎爪掌五指微分,向内屈勾,状如虎爪。可用推、抓、打、劈、 击诸法。

龙爪掌四指并拢伸直,大指外展并微向内收。可用锁喉、托、拿、 反甩、斜撩诸法。

猴爪掌五指向内屈拢(各指间不可并拢)而成。可用捏、抓诸法。

五花掌五指内屈形如五瓣梅花。可用抓、捋.卡、扼诸法。

勾五指第一指骨节捏拢在一起,屈腕叫勾手。可用以击、楼、 勾等。勾尖朝下叫反勾手,勾尖朝上叫正勾手。勾手用于勾

开和拦截对手的进攻拳脚,在运用借力打力的战术上尤为突 出(图12)。主要应用于钻、点、撞、刁、扫诸法。

手法肘法还包括指、肘的灵活运用,主要适用于点穴、擒 拿术。现介绍如下:

金刚指大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屈卷握紧,食指竖直前伸。可 用于点、戳、刺、削,撩诸法。

金剪指大指、小指、无名指屈卷握紧,食指,中指伸直分开 (合并则为剑指)。可用于白蛇吐芯、扣、横、勾诸法。

三阴指大指、小指屈卷扣于掌内,食指、中指、无名指伸直并 拢(也可以伸成鼎足状)。可用于插、甩、钻诸法。

八字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屈卷握紧,大指、食指伸开成八字形。可用于卡、扼、抓、扣诸法

肘横击肘大小臂屈曲叠紧,力贯肘尖,以腰带动向左、右横打斜扫。

下沉肘大小臂紧靠前推,力贯肘尖下部,从上向下沉砸力捣。

挑揀财大小臂折叠,力贯肘尖上部,借助挺身之力向前上方挑 掀、撩击。

正冲肘大小臂夹紧,以肘尖用力向前冲击对手的胸部或腹部,也 叫冲心肘。

(二)足膝法

左右弹

一脚全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腿屈膝上提,大 腿抬平,大腿带动小腿向前猛力弹出,弹踢时脚背要绷直,力 达脚尖。主要用以弹踢对手裆部、膝眼等。左脚弹击叫左弹, 右脚弹击叫右弹(下同)。

左右踹一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脚尖内扣,脚底用 力向侧前踹出。高踹头,中踹胸腹,低踹膝盖。

3-左右铲一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脚尖内扣,脚外缘 用力向侧前方平铲而出。铲髋、肋、膝等部位。

左右勾一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腿抬起,脚尖内扣, 脚背里侧用力,由后向前作弧形勾踢。勾击小腿、脚锞等部位。

左右蹬一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腿屈膝上抬,脚尖 内勾,脚跟用力向前蹬出。蹬击对手的裆、腹、膝、腿部位。

左右摆一脚着地,膝部微屈支撑身体,另一腿上抬,用大腿带 动小腿向侧上方摆击,力达外脚背。用以摆挡、摆击胸和腹 等部位。

后鏺腿身体后转,一腿屈蹲支撑,另一腿屈提,脚底用力向后 蹬出。蹬击对手的档部、腹部、膝部等。

后摆腿身体后转,一腿屈蹲支撑,另一腿抬起,脚背外侧用力 向后方摆击。攻击对手裆、腹等部位。

弹腿一腿屈蹲支撑,另一腿抬起由屈至伸向左右横扣,力达 脚背。可横扣头、肋、腿外侧等部位。也称边腿。

前顶膝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上提,膝前部用力向前撞顶。顶 裆、腹等部位。

斜顶膝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斜提,以膝盖内侧为力点,向斜 上方顶击。顶软肋、腰、肾等部位。

冲撞膝一脚蹬地前冲,另一腿屈提膝盖上侧用力向前上方冲撞 对手头部、胸、腹等部位。

二基本架式
(一)步型

四六步、六四步两腿前后开立,约距55—75厘米。一腿在前,脚尖内扣, 膝部微屈,胫骨与地面夹角约115度;另一腿在后,屈膝下

蹲,脚尖外展45度,胫骨与地面夹角为65度。前脚要撑地, 后脚要蹬地。重心前四分、后六分叫四六步;重心前六分、后 四分叫六四步。左脚在前叫左四六步,(或六四步,下同)右 脚在前叫右四六步(图13)。

图片11

龙踩步一腿在前,脚尖外展;另一腿在后,脚跟掀起。身体略 为前倾,臀部位于后小腿之上。前腿一侧的掌放在胯侧上,臂 成弧形;后腿一侧的掌在前脚上方。目视前下,左、右脚在 前分别为左、右龙形步(图14)。

蛇盘步左脚向右前横跨一步,并在两腿交叉的同时下蹲。左脚 全脚掌着地,右脚跟提起,重心偏于左腿。左手穿掌至右胸 前,右掌插至右脚跟上方,掌指斜对右脚跟,掌心朝右小腿。 目视右手食指(图15)。

图片12

弓步一腿向前一大步,脚尖微向内扣,屈膝半蹲,膝与脚尖 在一条垂线上;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向斜前方内扣。两脚 均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目向前平视,$手抱拳停于 腰间(图16)

图片13

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脚向外展45度,屈膝半蹲,前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稍向内扣并虚点地面,膝部微屈,重心落于后腿之上。两手抱拳停于腰间,目视前方(图17)。

图片14

歇步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前脚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后脚 掌着地,脚跟掀起,膝部貼近小腿外侧,臂部坐于后腿近脚 跟处。两手抱拳停于腰间,目视左前方(左歇步)(图18)。

图片15

坐盘两腿交叉,屈膝下坐。后腿在下,大小腿均着地,脚跟 接近臂部,前腿在上,大腿貼近胸部。两手抱拳于腰间,目 视右前方(图19)。

图片16

丁步并步站立,两腿屈膝半蹲,一脚全脚掌着地;另一脚腿 跟掀起,脚夹里扣并虚点地面,脚面绷直,貼于另脚脚弓处,重心落于异側腿上。两手抱拳于腰间(图20)

图片17

独立步并立步,一腿伸直站立支掸体重;另一腿在体前或体侧 屈膝提起,脚尖向下,脚面绷直(或脚底与地面平行),重心 落于支撑腿上。两手抱拳于腰间(图21)。

图片18

扣步两腿平行开立,距离不计,两膝相抱,两脚尖内扣成八 字形,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抱拳于腰间(图22)。

自然步两腿前后开立,脚间距30—50厘米。前脚脚尖略向内扣, 后脚尖斜向前方。两腿自然弯屈,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 脚掌着地,脚跟微向上掀起。身体侧向对手。上体微向前倾,含胸收腹,目视前方。两臂自然弯屈,两肘内合下垂、前屈 上抬,大小臂夹角约90度。两拳心均向内下方,前拳与鼻同 高,后拳置于下颌旁。头部略向前低,下颌微收。口微微合 闭,舌顶齿扣,目视前方(图23)。

图片19 图片20

 

浏览1,2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