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肺


  1. 肺的生理功能



  • 肺主气,司呼吸: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肺主气与肺的呼吸功能有 关,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 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肺主气,与宗气的 生成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综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 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肺而散布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 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 肺朝百脉: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 会于肺,肺气能协助心脏调节人体气血的循行。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机 通畅,气血通畅,百脉充盈,呼吸均匀,脉来匀和。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 起呼吸功能减退,而且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因而出现呼吸无力,少气懒言, 身倦乏力等。

  • 肺主宣发与肃降:宣发即宣通发散之意,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 体内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 媵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肃降即清肃和下降之意,一是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二是肺主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 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宣发肃降是肺脏的两种生理 功能,两者相互协调,宣降正常,则肺气升降出入通畅,呼吸调匀,若宣降 失常,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气肃降”的病变。

  • 肺主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 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能促进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 痰,成饮,甚则水肿、无汗等病变。



  1. 肺的生理联属



  • 肺开窍于鼻:肺可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与咽喉相通而连于 肺,故有“鼻为肺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 与肺气的和畅有关,如《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 臭矣。

  • 肺主皮毛:皮毛由肺输布的卫气、津液来温养,使皮毛汗孔开合正


 

常,起着保卫机体,抗御邪气的作用。若肺气虚弱,肌表失于温养,不仅皮 毛憔悴、枯槁,而且卫外功能低下,易遭外邪的侵袭而发病。

三、牌

  1. 脾的生理功能



  • 脾主运化:主要指脾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包括以 下两方面:一运化水谷精微,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到脾, 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与肺,由肺到全身 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 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 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二运化水湿,水液,


《内经》说饮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饮 入之水可以正常地输布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 时,水湿运化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

  • 脾主统血:统血是指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 外的功能。气血充盈,就能充分发挥“气的摄血”作用,若脾气虚弱,统摄 无权,血溢脉外而出血,见便血、尿血、皮肤瘀斑、崩漏等,称为“脾不统 血” O

  • 脾主升清:“升”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 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由肺到心,以生化气血,营养 脏腑。脾的升清还具有维持脏腑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不升反 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 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1. 脾的生理联属



  • 脾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 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这种精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

  •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说饮食、口味与脾的运化 功能密切相关。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食 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苦等口味异常 的感觉。脾其华在唇,是说脾气的盛衰;可以从口唇的色泽反映出来。脾气 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脾气虚衰,则口唇色淡无华。


四、肝

  1. 肝的生理功能



  • 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由于 肝体阴而用阳,所以肝内贮藏一定数量的血液,既可濡养自身,又可制约肝 阳升腾,使之不致过亢,体现了阴阳的相互对立平衡,亦可防止因肝气升发 太过而导致的出血现象。肝的藏血功能还体现在能调节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 配。人体内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当人体 安静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部分血液就归藏于肝;当人体活动时,机 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内的血液又被运送到全身供给各组织器官的需要。 肝藏血功能异常,常见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肝血不足,常可见到双目干涩 昏花、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肝不藏血,血液妄行,则会出现吐血、岫血 等。另外,肝藏血与女子月经来潮关系密切,肝血不足,女子出现月经量 少,甚至闭经等;肝不藏血,女子可出现月经过多,甚至崩漏等。所以有


“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

  •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畅达;泄,即发泄、生发。肝主疏泄,指肝 具有疏通、条达、生发、畅泄等生理功能,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血和津液 正常运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调畅气机:指肝对全身各脏腑经络 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 气血调和,经脉通利,心胸舒畅。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称为肝失疏泄,可 表现为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呈抑郁状态,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 位胀痛,称为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太过,称为肝气上逆。②调节情志: 情志活动除由心所主外,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 不调,就可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肝的疏泄功能,亦影响 着冲、任二脉的通利协调;男子排精亦与肝相关。



  1. 肝的生理联属



  • 肝主筋:“筋”指筋腱,具有束骨系关节的功能,肝藏血,血养 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

  •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五肝与目关系甚为密切,因肝藏血,其经 脉又连目系,肝的精血散于目,故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爪,即爪甲,


包括指甲、趾甲,及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 O

五、肾

  1. 肾的生理病理



  • 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 技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两者贮藏于肾,称为“肾精”。肾精是 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肾的精气盛衰, 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

  • 肾主水:指在调节人体内水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 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而气化作用的 功力就是肾阳,还要靠肾阴的调节作用,通常将这种调节作用比作“开”与


“阖” O

  • 肾主纳气:纳,即受纳、摄纳。肾主纳气,指肾有助肺吸气和降气 的功能,正常的呼吸既赖于肺的肃降,又赖于肾的受纳,肾在下焦起摄纳的 作用,只有肾气充足肺得其滋助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1. 肾的生理联属



  •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分骨髓、 脑髓和脊髓,三者均为肾中精气所化生。骨髓居于骨腔以滋养骨骼,故称肾 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故某些牙齿的疾患也与 肾有关,若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肾精充 足,则髓海充盛,机体就表现为精气充沛,思维敏捷;若肾精不足,髓海空 虚,可见神疲倦怠,思维迟钝,健忘甚或痴呆等。精与血,互为资生,精足 则血旺。毛发有赖于血的润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毛发的营养虽来 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于肾,因此发为肾之外候,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 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听觉功能,主要依赖肾精的充养。肾中精 气充盈,听觉才能灵敏,如果肾精不足,则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 所以说“肾开窍于耳”。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是排尿、生殖的器官; 后阴即肛门,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 才能完成,因此尿频、尿少、遗尿或尿闭等,多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


第三节中医对气血的认识

一、气血的中医理论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机体的脏腑、经络 等组织,必须获得气、血的充养,才能发挥其功能;而气、血的生成与代谢 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所以气、血和脏腑、经络等 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一)气

中医学所说的气,概括起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肾中精气,来源于父母,藏于肾 中,为先天之精气;二是水谷之气,来源于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而来的后天 水谷之气;三是经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人体之气。 由此可见,人体之气的生成、强弱,除与先天禀赋,后天营养,自然环境等 状况有关外,还与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脾胃功能 尤为重要。

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 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输布等,都要依靠气 的激发和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是指气对机体具有熏蒸、温暖的作用。人体 能维持正常体温、各脏腑及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和津液的正常 运行等,均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 邪入侵和驱邪外出的功能。④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 的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对腹腔脏器有固护作用以维持其正常位置。 如固摄血液,使其循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控制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 的排出;固摄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防止其无故流失; 固护胃、肾、子宫等脏器维持正常位置,不致下移。⑤气化作用:气化,是 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生理性变化。气化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精、气、 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如 肾、膀胱、三焦的气化。气化的过程就是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运行:气在人体内时刻不停地运动着。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 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 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具体体现在各脏腑、经络组织的功 能活动之中。

综上我们了解气的论述,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结合运动变化,动则变 通,通为一体,相互转化,相互交感,产生冲气,冲气气调互济,自己运 动。《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阴阳二气交合而生成有形物体,气和形之 间相互转化,浑然为一,理在气中,一切贯通,浑身气机,浑身血气,处处 流通,浑身骨节,四肢八脉,浑然一团,神气混一,炼精化气,呼吸动静, 运动真意炼虚合道,与道合真,自然养生。

(二)血

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只存于脉管之中,所以脉有 “血府”之称。血液必须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如果血 在脉中运行受阻,或溢出脉外成为“离经之血”,则不仅丧失其生理功能, 而且可成为致病因素。

血的生成: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营气和津液,均来源于脾胃 对饮食物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精化血是 肾精输于肝,在肝的作用下化为血。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与转化的关 系,精能化血生血,血能生精养精],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血液的正常循行,是各个脏藤共同作用的结果。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 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血液的正常循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 的协调平衡。心主血脉,肺主气和朝百脉,肝主疏泄等,是推动和促进血液 运行的重要因素;脾统血,肝藏血等,是固摄和调节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此外,肾为一身阴阳之本,通过对全身阴阳的调节,也影响血液的循行。由 于血液的正常循行,是在各脏腑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因而其中任何一个脏器 的功能失调,都可引起血液运行的失常而发病。

血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二是血是神志 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

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的濡养作用可从面色、肌肉、皮 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反映出来。

二、 气血与健康

气血运行于经络,充达于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筋骨皮肉,如环无 端,固行不息,源源不断地营养物质,输送敷布于脏腑及全身各细胞组织器 官,以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古人云:“血主濡之”,全身各部,包括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 骸,无一不是在气血濡养作用下发挥其功能的,肝受血而目能视,足受血能 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换言之,若 气血充盛而畅利,则机体各部细胞组织就会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能量,代 谢旺盛,功能健全且彼此协调,使整体阴平阳秘,内强外壮,健康而充满活 力。反之,一旦气血衰微,或运行受阻,甚至二者兼而有之,会机体组织失 养,代谢紊乱,功能失常,体害疾病,所以《内经》说:“气血不足和百病 乃变化而生”。气为病邪之气,《内经》提出的病邪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感 病邪,既自然界的六气异常变化为邪气,侵入发病,二是体内之气运行失常 而引发各种疾病,如《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 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气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三、 气血与脏腑、经络

(一)气血通盛人强健

气血是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状态如何必然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 的影响,《内经》说:“壮者之气盛,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也就 是说强壮的人,气血旺盛而流畅,脉中营血与脉外之卫气相贯而周行全身, 不失其常度。机体之上下内外,得到了气血的充分濡养,则各司其职,协调 一致,令人精充神旺,抵抗力强,不生灾病,既古人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 生。真气得安,邪气乃入。如果气血衰滞,机体细胞失养,机体细胞失养, 则必然导致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使致病因素乘虚而入,令人发病。 即所谓:“两虚相得,乃容其形”,清代王清任亦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 出,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其初病,所伤无非气血,强调人之疾病必从气血衰 滞而起。

(二) 气血通盛的关键

气血通盛与否的关键在于机体的脏腑与经络的功能,是否强健,气为精 所化生,人体之气,由体内所藏之精化生,无形而运动于形体之内,而其运 行不息,又可激发精的化生,精微人体内一切有形的精华物质,包括禀受于 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其衍生物如血、津液等,而气是此精 更细微的物质,无形可见而运行于体内,能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营养 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如《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 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痹论》 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 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寿夭刚柔》说: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 则夭。”《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着,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C 脏腑经络功能一旦失衡,后天补充的营养物质便难以化生成水谷精微之气 血、津液。

(三) 脏腑与气血

气血既是经络与脏腑各细胞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 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也就是说,失去气血的濡养,脏腑将不复具有正常的功 能,而脏腑如果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则无以化生充足的气血,其结果必然 气血衰滞,经络枯阻,所以欲保证气血充盛,必先令脏腑尤其是五脏功能强 健,所以古人认为:“五脏者,身之强也”。脏腑功能强健,化生气血的能 力就强,则气血充盛。气血充盛,则又邪外御,病安从来?生命的关键在 于气血的充盛,而气血的充盛则决移于脏腑功能的强健程度。故古人说: “五脏皆坚者,不病,五脏皆脆者,次离于病,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 气、神乃居”。生命犹如一株大树,它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建立在自己的 根上,根越深越壮,树就会长得越高越大,故水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而脏腑正是人体的生命之根,唯有强健的脏腑,才会赋予机体以强大的生 命力。

(四) 经络与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借经络方能“内溉脏腑,外濡媵理”。令 机体各部组织细胞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借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 经络壅塞,则气血难以畅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对于机体则如气血衰微一 样,得不到充分的濡养,也必然导致功能失常和疾病的发生,孙思邈说:

“凡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着重强调了疾病中经络功能失常以致气血 壅滞不通这一因素。

(五)脏腑与经络

就气血而言,脏腑的功用在于令其“充盛”,经络的功用在于令其“畅 通”,而脏腑与经络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影 响的。气与血犹如水液,盛则流畅,虚则鲜有不滞者,也就是说机体气血充 盈则经络得其濡养,功能健旺,令气血畅利,若气血虚衰,必导致经络失去 濡养,而令其功能失常,经络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气血壅滞,导致疾病 的发生,既如古人所说,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臻,百病从集;反之,经若有 壅阻,也必破坏脏腑的正常状态,令其化生气血及其他功能减弱,导致抵抗 力下降。综上所述,脏腑强则气血盛,经络通则气血畅,气血盛通而营卫之 行不失其常,机体则强健而无病。

四、气血是生命的主宰

《内经》云:“气血者,人之神”。就是说气血对人体是极为重要的, 他主宰和司控着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中医十分重视气血,认为“人之所有 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能量,是脏腑经络组织器 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以及疾病的发 生,发展都是气血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临床实 践中,无不将气血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调治对象。

第四节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

一、十二经络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遍布全 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体各部位之间相互联系的 途径,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髓等组织依靠经络的 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络是经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中的主干,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循行 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附属十二经脉,如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经络有十五络,如浮络、孙络等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经脉帽环的规律

注:经脉相接:肺与大肠胃连脾,心接小肠膀胱及肾经走向心胞络,三 焦胆肝循不已。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桥脉、阳桥 脉,这八条经脉不直接于脏腑联系,无表里关系,所以叫奋脉,奇经八脉的 任督二脉直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其他六脉则附属于十二经脉之间,因此 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排在一起合成十四的循环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十四 经脉。

二、十二时辰

(子时)11 ~1点主胆:因十一脏取决于胆全身气机的生发,顺畅与胆 有关。

(丑时)1 ~3点主肝:主管全身气血的循环,因肝是主血,休息好了 养肝。

(寅时)3 ~5点主肺:朝百脉全身气血由肺输不全身,其为肺气。

(卯时)5~7点主大肠: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肺和大肠互为表里 关系。

(辰时)7~9点主胃:阳气运化,须吃食物,摄取水谷来冲阳。

(巳时)9~11点主脾: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营养全身。

(午时)11-13点主心:阴阳相关,人要午休,不耗精力,养神。

(未时)13-15点主小肠:分化精微,简称分类过滤器。

(申时)15~17点主膀胱:它是人体气化功能,使人的精力旺盛,头脑 活跃。

(酉时)17~19点主肾:肾主闭藏,把一天的运化和吸收的东西储蓄 起来。

(戌时)19~21点主心包:代心受邪,保护心脏,所以内部气机要 畅通。

(亥时)21〜23点主在焦:气血轮流掌管一个循环,人体自然造化轮回 准备阶段,这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时辰的阴阳交合养生。

第五节中医调治八法

中医调治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清法,湿法,消法, 补法。

  1. 汗法 用药使病人出汗,为驱散风寒的疗法。


(1) 辛温发汗法:发散风寒,常用于风寒感冒等。

(2) 辛凉汗法:发散风热,常用于风热感冒等。

  1. 吐法 用药催吐排除胃内积滞和有害之物及气管内的黏痰、异物

  2. 下法 用药通利大肠,攻下肠内郁积,水分等疗法(峻缓下法)。

  3. 和法解除病邪叫和法,也叫和解法。

  4. 清法 是退热疗法,用于热性病。

  5. 温法 急救和强壮疗法,多用于衰弱病症。



  1. 消法 包括消散,消导,用于痿瘤和积聚,或消化衰弱,温热壅 滞症。

  2. 补法 滋补体力不足,消除一切衰弱症状,疗法有补气、补血、补 阳、补阴四类。


武医结合之疾病调理

第一节浑元冲氧拳疾病调理的原理

前边我们讲了武医结合可以防病养生,未病先防,那么武医结合对于疾 病有没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谈一谈武医结合对疾病 的治疗和调理作用。

浑元冲氧拳以静动呼吸充氧、吐纳、引导行气、内外合一、摄生运动使 用简练,它的运动方法多样,站坐卧行,从前练后,从后练前,阴阳反复修 炼,也可分阶段性练习,可长可短。因人而异,不管用哪种方法修炼都可起 到防病祛病的功效。浑元冲养拳运动不仅适合青年锻炼更适合中老年修炼。 它的主要功能冲氧洗髓,伸筋动骨,活动脊柱,益脊髓,调理机体使神经系 统、心脑血管、骨髓肌肉都可得到氧能量,在运动与呼吸协调配合下,内外 均整,疏通经络从而起到调节精气神和脑肺功能作用。对一些慢性疾病,心 血管疾病,神经衰弱,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哮喘,阳痿早泄,关节炎,妇 科疾病等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第二节浑元氧气健身fR

浑元氧气健身术,首先从整体观念体验自然,回归本性,大脑神经全身 放松,太极阴阳互抱,功法动力调节,神经氧气导引,腹式呼吸深缓,氧 气充实脏腑,可提高健身功效,这是一种修心静养很高的境界,无论是站、 坐、卧,通过自然腹式呼吸,冲氧能量,物质精微,达到内外调节、祛病、 防病、保健、养生等功效、使精力充沛增加稳定性。一般修炼一个月左右就 可取得健身效果,因氧气对心肝脾肺肾起到冲盈作用,脏腑蠕动,产生内在 自然按摩,可打通经脉,把氧气供给大脑及全身细胞,平衡调理,所以别小 看这一功法,可以预防治疗许多疾病,如:气管炎、哮喘、冠心病、防治心 血管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推动肝脾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功能,消除肝脏病 变,降低脂肪肝的危害,对消化不良、胃病和调理大肠、防治便秘、提高脑 供血不足(供氧量不足),防治中风,脑溢血,头晕眼花、开发智力、改善 末梢微循环,四肢手指发凉、脸色苍白、消除疲劳等,还可增加胆量。所谓 拳学家之说,壮胆术,人有六气,力有六挣,五运六气。医学认为害怕是肾 虚,胆怯是一种病态,冲氧能量给人带来勇气,神力正气足,百邪不侵,静 心无欲则无所畏惧。

第三节冲氧贯气修炼

冲氧贯气修炼方法: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守神静心站立,身体中 正,吸坐靠顶,眼睛平视远方(也可闭目),舌顶上腭,同时双手臂举过头 顶吸气,双掌下压小腹丹田处,掌心向下,气海通命门,任督相通,循环不 已,然后把双手抬至胸前,浑元抱一,掌心向内,舌顶上腭,牙齿微扣,自 然腹式呼吸,舌在上腭左右回动搅液缓缓咽下,液还丹海,舌头为活字,唾 液为生命活水,通过呼吸冲氧的结合,如同中医配药,调理疾病,浑元氧液 可健体,合理搭配,健康就在于呼吸冲氧之中。这一方法,继古创新,丰富 内含能量,是特性有机结合运用,产生一种动力,物质疗法,调理各种疾病 的妙处,实用的养调术,浑元氧气修炼,不仅仅是老年人健身也是青少年克 服体弱多病的方法。

综上简易修炼法举一反三随意变连运用,坐卧式同上不再解述,功法养 生,生活化随时修炼。

第四节练中有养养中为用

浑元冲氧拳以培养人体元气,充实内氧,增强血液循环,调动和挖掘自 身潜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功能来作为养生之法。中医学认为元气是生 命之本,身体健康取决于元气的盛衰。《难经》云:“气者,人之根本,根 绝则茎叶枯亦。”《论气寿》篇所云:“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足百 者,气不足也,气运则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元

气充实可以修补残缺,改善气血运行,使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功能旺盛起来。

浑元冲氧拳促使血液供养心脏,通过动脉循环系统可调节五脏六腑各系统的 新陈代谢,为全身输送营养而维持生命的存在。《内经》云:“心者为五脏 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 则十二宫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由此说来冲氧 可使血液增强,气血运行正常,方为养生之本,所以练功之法首先要培养元 气,返本还元,互相转化,使氧气与血液得到统一,形体内外协调平衡运 动,虚实混化一个整体,推动十二经气周身循环,不稍滞,使真气旺盛,气 血和顺,驱除病魔,百病消失。只要静心养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自然 达到浑元冲氧的养生功效。图片1 (1)

浏览5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