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盘掌锻炼双手绞搓之力。十六、合盘掌
将三十根方形竹制筷子整齐地捆到一起,捆束得非常紧, 不可出现松动。为求紧密,也可先扎好弦线,然后将筷子插到 里面,最后束紧。手握住捆好的筷子两端,向相反方向旋绞动, 也可以将筷子组的中央固定住,用手来回搓筷子两端。这样练 上一到两年便可明显提高绞搓力。使用铁筷训练,效果更好, 功成时筷子会在揉搓下产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
螳螂爪
螳螂爪之名源自螳螂以螳肢砍物的动作,是专门练习侧向劈掌的功法。
将砖块垒叠起来,叠十层,在上面铺上三寸厚的桑皮纸。 练功者站在砖的侧面,手臂下垂,肘部曲起呈直角,上臂贴在 肋部,前臂向伸直。手掌垂直与地面,五指合并在一起,手与纸 之间有三寸的距离。手下落砍向纸面,砍纸的力量来自腕力。 砍下后手再次抬起,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此反复做砍纸扬手的
此后开始进行活劲的训练。将一块瓦片直立在地面上,用 手掌劈砍。初练时,瓦片很容易就倒了,也不会碎;训练一段时 间后,劈下一掌,瓦倒下的同时碎成数块;随着掌力的进步,一 掌劈下后,瓦不倒却可将其劈去一角,达到这个水平后,可将 薄瓦替换成厚瓦,并依照以上方法继续训练。最后将厚瓦替换 成青石,练成至手削青石而不倒的程度,螳螂爪功夫练成。练习,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早晚各进行五百次。砍纸时尽量 少使用腕部以外的力量,而是单纯使用腕力,砍纸扬手时手臂 不要出现大幅度地摆动。这样训练一年的时间,劈下一掌就能 纸下面的砖块造成损坏。将纸面加厚三寸,同时取出一到两 块砖,按照之前的方法劈砍练习。随着训练效果的提高,逐步 减少砖块,同时加厚纸面,当纸增厚至二尺,而砖只剩下一块, 劈砍一掌就能将纸下的砖块击碎,此时功法已初步练成。此阶 段之所以用纸覆盖到砖块上,首先是为了保护手,不使其受到 伤害,其次还可以训练柔力,掌力刚柔并济,威力才是最大的。这种功法,对人员的手掌肌骨造成的损伤较大,不太适合 身体强度一般的人练习,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竹叶手就是流传甚广的铁砂掌。十八、竹叶手将装有铁砂和少量铁片的长约二尺的帆布袋悬挂在高 处,下垂到胸部的高度,沙袋重量为三十斤。练功者以马步姿 势站立,右利手者左手拍击沙袋,左利手者反之。拍击时使用 掌心之力,沙袋被击远后再次荡回,此时应用搓擦之力使其旋 转起来,然后再次拍击,如此反复拍击和搓擦沙袋。坚持训练, 出一掌就能将沙袋拍击到自身臂展的长度以外,且能够使它 任意旋转时,增加沙袋的重量至五十斤,当沙袋增至一百三十 斤时,此功练成。沙袋中的铁片伤手,为了防止皮肤受伤感染,刚开始练功 时,应每天用温水加消毒药物浸泡双手,需连续洗泡到足够让 双手外皮和骨骼适应这种锻炼为止。
十九、枯花功
拈花功主要锻炼手指的捻压之力,练此功的手势像摘花 一般,因此得名。
练功时,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肚紧贴在一起,向里或 者向外捻转各十度。练此功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任何时候 和任何地点均可练习。练一年捻指后练习捻压黄豆,具体方法 是将三个圆滑的黄豆夹在三个手指间,按照以前捻转法训练。 经常换新的黄豆,直至能够将黄豆捻碎。此后应用是相同大小 的红砖块粒替换黄豆,坚持训练,最后能够将砖粒捻碎,即为 功成。
纸墩功
练纸墩功利用的纸墩是用厚纸贴合而成的,制成的纸墩 为长方形,厚度约为三寸到四寸,高度约为七寸到八寸。将做 好的纸墩放在桌子的边缘上,练功者击打它,可使用上肢的各 个关节,例如拳头、手掌、手指、手臂或肘部,击打的力量逐渐 提升。击打纸墩时以弓步姿势站立,左右臂轮换训练。
釆用掌击的方式时,除栂指外的四根手指伸直并拢,栂指 弯曲,紧贴在虎口部位。可用掌心击打,也可以用掌侧劈击。采 用拳击时,可用拳面击打,也可用拳背击打。不论使用手的哪 个部位击打,都可借助于手臂的力量。采用肘击时,手臂上举, 肘关节弯曲,肘部下落锤击。手指击打时,身体正对桌沿站立, 可采用的指法有三种,分别是跪指插、立指插和画眉手插。跪 指插是指除栂指外的四个手指的前两节曲起,成弹子拳状,用 四根手指的指背击打纸墩;立指插是指四指伸直,向下插击; 画眉手插是指五个手指伸直,每次向下插击五根手指的间距 都有不同。
每天早晚练习,纸墩应经常更换。坚持不懈练习三年即可练成。
除以上介绍的二十种功夫外,还有很多少林功夫绝学没 有提到,包括朱砂掌、毒砂掌、铁头功、铁膝盖功、一指神功等。因这些功夫的难度和危险系数都比较高,如果练功不当可能 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故而在此便不加以介绍了。练习功夫 为了防身健身,保家卫国,如果借此好勇斗狠,甚至去做违法 的事就是触犯了武术界的大忌。武术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 古往今来,受人民敬仰的武术名家都具备不畏强暴、行侠仗 义、爱国爱民的品德,习武者的武功高强与否不是最重要的, 武德和人品才是评价一位习武者的首要参考标准。
少林金刚掌
金刚掌是少林绝学,是镇寺之宝,历代单传,口传心授。金 刚掌的功法对练习者内外功水平要求较高,有较为突出的主动 性。虽然它是秘传武功,但并不难练,短时间内即可练成,只是 由于它一直都是独门单传武功,才没有广泛流传。
虽然金刚掌是少林外家武术中最为刚猛的一种,但它同 样是一种可以内外兼用的技击技术,通过内功的辅助,可以在 外功制造的筋骨伤害之余增添对对手内脏的伤害效果。
一、金刚掌四式
金刚掌有四式,分别是炼气、摩天、挥斧、推山。炼气是金刚掌的第一式。该式口诀是“金刚炼气养真元,曰曰勤练莫等闲。勿忘勿助要牢记,功中一切均自然。”早起练功,练功的地点选在空气好且清静之处。练功前做 几分钟的热身活动,然后面对正南方盘膝坐下,腰背挺直,头 正提肛,保证会阴穴与百会穴在一条直线上。注意力集中,合 上双眼,舌尖轻抵上腭。两手稍微用力按着膝盖,做三次逆呼 吸,先用口呼气,再用鼻吸气。注意呼吸的方法,小腹向内收帮 助吸气,小腹向外突出帮助呼气。呼吸是将体内浊气呼出体 外,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吸进体内的过程。三次呼吸完成之 后,两只手抬起来,手掌竖起,掌心朝向正前方,现在全都改用 鼻子呼气和吸气。双掌伴随呼吸的频率向前推和向里收,手掌 向里收时吸气,直至到达两肋旁,手掌向前推进时呼气,直到 手臂伸直。练本式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呼吸的方式,二是意念的控制。呼气和吸气要缓慢均匀,尽量拉长呼吸的时间,气细且不 断,保持舒畅连续。吸气时需用心感受身体在自然中的状态, 加强意念引导的力量,吸收天地精气,想象其从头顶的百会 穴、掌心的劳宫穴、脚底的涌泉穴进入体内,汇聚到下丹田,即脐部正下方一寸五分的位置。呼气时同样要使用念力,随着手 掌的推出,用意念和感官将丹田内的气从掌心劳宫穴涌出。练 功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着对意念的控制,做到勿忘勿助、 不即不离、以一念代万念。当内心的杂念无法去除,不能集中 精力时,也不必强求,应顺其自然。第一式主要练气息,是主攻内力修炼的,对掌击的内劲提 升有很大帮助。金刚摩天是第二式。该式口诀是“金刚摩天临太空,气自 丹田贯臂中。直呼曲吸要分清,力在两膀肩勿从。
接下来这个部分的方式比较特殊,要求练习者身体俯卧 到地面上,以手掌和足尖支撑;两掌间的距离与肩膀宽度相 同,肘部不可弯曲,两臂伸直;两腿伸直,膝盖不可弯曲,双脚 并拢;腰部后弓,胯部后挫,收腹提臀;凝神聚气,用鼻呼吸,先 吸气后呼气;呼吸时,先深吸一口气,气未吸尽时吞进一 口气, 注意吸气均匀,用意念之力将气传导到下丹田;然后紧闭口 鼻,肘部曲起,身体向前下方探进,同时用鼻向外呼气,呼气均 匀;呼气时专注于念力将气从丹田提升到中丹田,将其顺畅地 传导至腋下,再从掌心的劳宫穴涌出;上半身各部位接近地面 的瞬间肘部迅速伸直,此时气全部呼出;身体快速划过地面, 腰部挺直,手臂伸直,上半身向后面弓挫,臀向后突,身体向后 移动,回到初始撑地姿势,与此同时重复上次的吸气过程,并 用念力将气聚集到丹田。俯卧时反复做前压后提的动作,直到 体力无法支撑为止。初练时做几次就会感到体力不支,但只要每日坚持不懈, 渐渐地就能够有很大进步。一次训练可轻松做上百次时,可改 用一只手臂做,单臂一次可轻松做五十次时,本式功法初步练 成。后可在脚尖下垫上砖块,继续练功,随着功力的提升 脚下砖块不断增高,当高至身体倒立与地面垂直时,本式 功法完全练成。金刚挥斧是金刚掌的第三式。该式口诀是“金刚挥斧式不 同,力有千钧气如虹。行功须要逆呼吸,拧腰转胯记心中。”本 式有四种练法,包括掌面练法、掌根练法、掌刀练法和掌背练法,其中掌面练法是最主要的内容。制作长宽都为一尺的正方形帆布袋,袋内填装铁砂、绿豆 和胡椒,其中铁砂占五分之四,绿豆占五分之一,胡椒的量比 较少。将填充好的沙袋放到平台上。练功者以马步姿势站在距离平台一尺远的位置上,两手 握拳置于腰部两侧,先用鼻吸气,再用口呼气。当吸气到极限 时,脚下不动,上半身向右侧转动,右手臂向后方下侧抡起,完 全转身后再向回转,并继续转至左侧,注意以腰部为轴心,与 此同时,右手臂的动作不要停止,右手抡至最高,然后甩到身 前,继而向下以掌心拍击沙袋,手指朝向正前方,击打沙袋时 口中发出“哈”的一声,以帮助发力。右手拍击完成后再练左 手,动作要点与上面介绍的一样,只是方向相反,两手轮换反 复拍击上百次。吸气时,用念力将其聚集到丹田;呼气时,用念 力将丹田的内气传导至手掌,并从掌心涌出。掌根、掌刀和掌 背的练法与掌面练法的方法相同,同样也要练习百余次。其中 掌根是指手掌的根部,掌刀指小手指的那一侧,掌背是指手掌 的背部。本式功法主要锻炼手掌攻击的爆发力,以及手部筋骨的 强度,即手的抗击打和疼痛的能力。击打沙袋时不要使用蛮力,应充分借助手臂抡动的力量,使手以一种挥锤般的姿态自 然下击,以此加强手中内劲的施展水平。金刚推山是金刚掌的第四式,本式主要练习内功柔力。把 点燃一根蜡烛放在桌面上。练功者以马步姿势站在烛火的对每日练习,持之以恒,当推出一掌就能让火熄灭后,应稍 稍拉远与火苗之间的距离,继续练习。当身体与火的距离到达 三米,只出一掌便能将烛火熄灭时,本式功夫已经初步练成。 此后,在蜡烛外面罩上塑料或皮质灯罩,依照以前的方法继续 练习,当出掌火即灭,且灯罩无损时,体内的神、气、力已能够 运用自如,金刚掌的功夫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面,身体与火苗间的距离为三尺;颈椎挺直,平视前方,两手握 拳放在腰部两侧,以鼻呼吸,用意念将其聚集于丹田;左手伸 开,变化为掌,掌心朝向正前方的火苗,平行推出;用念力将丹 田之气传至掌心,由掌心涌出,引导丹田之气时注意不要刻意 使其经过身体的各个经络穴位,气应以最快的速度自然流动。 手掌收回时以鼻吸气,掌心的气再次汇聚回丹田。然后可练右 手,方法与左手一致,只是方向相反,每只手都需要练习百次。
第四式是最难练的,练功时一定要凝神敛气,不可有任何 杂念,注重的是念力的运用,而不注重力量的发挥。金刚掌的 第一和第二式都是外功,强调的是阳刚之力,其力实;最后一 式是内功,强调阴柔之力,其力虚。练功严格按照前后顺序进 行,先练外功实力,后练内功虚力,刚力的极限才会转换为柔 力,实现刚柔并济辅助。除了金刚四式外,练金刚掌还需要每日进行辅助功的练 习。辅助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练气,另一种是练掌。
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进行练气,只要注意让呼吸保持缓 慢连续,用意念将体内的气息流动汇聚于丹田,不论是走路、 站立、坐着或是躺卧不要忘记练气,就能让身体始终处于一种 气力充盈的状态。练气不仅有助于掌法的运用,而且还对养生 和调理情绪有益。练习掌力的主要方式是徒手推击和劈击树木。树干上缠 绕棉布或麻布,坚持每天掌击树干,注意内气的聚集和涌出。 可使用掌心、掌缘、掌背或掌根击打,不限制击打次数,击打至 手部红热,感到一种接近但尚未到完全无法忍耐的疼痛时可 停止练习。有鉴于这种外家掌功的功法特点,未婚且身体健康的青 年比较适合练习此功。在正式练金刚掌前每日必须练气,增强 凝神聚气的能力,气散者是无法练好金刚掌。练功期间应保睡眠充足,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性,身体不适时应暂停练习。功法的收效迅速。一般练上十日就有明显的效果,出掌时 能感觉随动的肢体和躯干部位有热流或热气,小腹处有温热 感,一个月后感觉会更强烈。坚持每日练功,百日后掌力可以。练功时应选择一处环境幽静的地点,练功未超过一百天 的不能任意挥霍体力或大吃大喝。单手或双手练功都可以,依 个人习惯和特点而定。每次练功前都要反复搓双手,将其搓热 后再正式开始练功,并坚持每天练习,一次练功至少不低于一 个小时。初练时,为了加强练功的效果,以及保护手少受伤害, 应在完成训练后使用药水洗手和泡手,用以强健筋骨,并且能 够缓解疼痛,消除因练功造成的肿胀。练功不可急于求成,过 度训练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持续有规律的训练才能使功力 逐渐增强。此外,不可带着手伤训练,这对训练效果有害无益, 应等到手伤痊愈后再接着训练。击碎质地一般的红砖。呼吸时气聚丹田,这种呼吸法叫做腹式 呼吸,它还分为顺呼吸法和逆呼吸法。其中顺呼吸法是指吸气 时小腹凸起,而逆呼吸是指吸气时小腹内收。
习武者的武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练金刚掌者,这 主要与掌法较为刚猛有关,少林寺将其作为单传绝学,也是由 于这个原因。因此学习这种武功,不能将之用于好勇斗狠,而 且还应该有公德心,乐于去帮助弱势的人。
浏览1,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