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是不可被替代的,即使在他死后的20多年里,他仍被认为是当代最 杰出的武功大师。虽然今天仍有无以数计的追随者在模仿他,但在这些模仿者中,李小龙生前所原 有的气质却已经荡然无存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李小龙”,终究只是他的一个影子,一个替身。本 节就李小龙的气质进行分析、研究与探讨。
(•-)气质的概述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是一个习武者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 征。这种心理活动的动力反映了一个习武者心理过程中全部心理活动动作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 性以及指向性等特点。
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习武者情绪体验的强弱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表 现为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则表现在如有的 习武者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习武者倾向于内心世界,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情 感,并分析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然,气质仅仅指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不是指个人精神生活的 内容。气质又是指一个习武者全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而不是指某一个心理现象的动力 特征。
根据资料表明,气质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每个人在出生时就表露出一定的气质特点,随着年 龄的增加,这些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继续保持,并且在成年之后成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习武者,在各项运动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而且无论这种活动的内 容、目的和动机如何不同,都是如此。例如,一个易于冲动、脾气急躁的习武者,在训练或搏击中总 会表现出他的气质特点。当然,承认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不是说气质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 一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改变,特别是在教育的影响下,人的气质也会发生某些变化,但 是李小龙认为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二) 气质的学说与生理机制
- 体液说
气质这个概念最早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和古罗马医生盖 仑(公元2世纪)提出。他们观察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他们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 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不同的人身上比例各不相同,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 占优势,把人的气质相应地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体液中血液占优势的是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是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是胆汁质,黑胆汁占 优势的是抑郁质。他们还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他们所提出的四种气质 类型的名称和典型描述沿用至今。
在近代训练学与心理学中,研究气质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体型说、血液说、激素说 和活动特性说等,但这些学说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气质的理论问题,都没有解答气质的生理心 理机制问题。从本世纪20年代末,即从巴甫洛夫开始,他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规律的研究, 从神经动力学水平上解决了有关人的气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揭示了气质的生理机制。
-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这三种特 性的不同结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
⑴强度
即神经过程经受刺激的大小,它反映了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如何。
(2) 均衡性
即神经过程一一兴奋与抑制的力量对比。
(3) 灵活性
即神经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和难易程度。
(三) 气质的类型和鉴定
气质类型是个性中具有较多先天因素的,但它并不反映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内容。任何一种 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弱点,它本身没有好与坏。
- 气质的类型
如前所述,人的气质主要有四种类型。
(1)胆汁质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如兴奋性高,强烈而不均衡;外倾易冲动;精力旺盛,好动且反应迅速
。但 动作准确性能差,训练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性格特征
率直积极,易激怒,好斗;自尊心强而主观。但抑制能力差。
多血质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且反应敏捷;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而易变化,对新事 物、新知识有明显的好奇心,因而他知识比较丰富。不过持久性要差一些。
性格特征
风趣、乐观、善交际、兴趣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不善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易轻率地作出决 定;有组织能力。通常缺乏耐力和毅力,不耐心。
粘液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神经过程均衡,反应略慢而不灵活,有时有惰性;感情不易激动,表现持 重,外部表情不明显外露而善于克制,有耐性。
性格特征
内向、沉着、稳重、细心,做事一丝不苟,不擅空谈;有耐力与韧性,自尊心强。
抑郁质性
气质特征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迟钝,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刻、敏感、易激动。但反应不强 烈,更多地表现为沉闷、寡言,其抑制占优势但却不均衡。
性格特征
不善交际,冷淡;情绪体验细腻、微弱而持久,但思想刻板;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意 志脆弱,犹疑不决。
气质的鉴定
在运用观察法鉴定习武者的气质类型时,应考虑这样几个指标:
感受性
看一个习武者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判明他的反应速度。
耐受性
看一个习武者能否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及忍受强烈刺激的能力。
反应的敏捷性
看一个习武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快慢。
可塑性
即是否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
情绪兴奋性
看一个习武者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及平衡性如何。
外倾性和内倾性
看一个习武者的心理活动、情绪是明显外露,还是埋在内心深处。
运用以上六个指标进行观察,基本上可以确定出每个习武者的气质类型。
气质的表现形式和培养方法
李小龙曾经这样说过:“根据气质的差异,我发现现代技击运动中,各种气质特性的优缺点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技术实施。同时,根据自己的气质,可选择相应的技术,保证自己的气质特 点和技术特长的吻合,减少心理气质与技术特长之间的差距。”
在这里,笔者仅就现代搏击运动对抗的特性及李小龙本人的具体特点,讨论一下截拳道技术体 系中气质的具体训练和培养问题。
现代搏击运动对习武者的气质要求不是一般的混合型气质,它应该是用一种特殊的气质类型 来支配人的行为,我们可将这种气质暂称为:现代搏击运动对抗气质。该气质在搏击中,表现为情 绪积极沉着,对全局有控制欲望,能够适时地以自己为中心,不受对方的情绪所影响;要善于制造有 利的攻击机会,即使在处于被动时也能冷静地处理而不失控。当然,对技术的使用需条理清晰,力 求稳中求胜。综上所述,欲参加实战对抗,培养这种现代武术对抗气质是参加剧烈搏击所必须具备 的基础条件。
前面我们对心理活动的气质类型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概述,下面进一步讨论心理活动支配下的 不同行为方式及改进、培养方法,为进行临场对抗提供参照依据。
在以下的讨论和研究中,要求广大研习者能随着对各种类型心理活动的解析,在自己的头脑中 做一些自我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一种搏击对抗心理领域,以得到快速理解并掌握的效果。
- 进攻型气质的习武者
在实战搏击中,进攻型气质的习武者通常会表现出快速、猛烈的攻击意识,会企图在短时间内 压制对手,进而取胜。其优势在于能较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对抗心理优势,而且在技术上敢于使用自 己的特长技术。其劣势在于求胜心切的心理冲动,容易造成技术实际运用时的粗糙,对全局的考虑 缺乏整体观念,体力分配也缺乏计划性。
对于该气质类型的习武者,由于这是一种快速参与,而容易忽略对方优势的主体心理亢奋的行 为,因此要避免盲目无效果的攻击。需结合本节第三部分中所介绍内容中的优缺点进行弥补和改 进、提高,做一个完美的进攻型气质的拳手。
- 防御反击型气质的习武者
这种类型的习武者能够较为冷静地应付场上发生的情况,心理和情绪较为稳定,对技击技术的 实施会首先考虑效果。其优势还在于能较好地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且行为机敏、果断,兼有前述之 四种气质类型中的优点。在技术对抗中,重于防守后的进攻,但却不是一味地凭借防守制敌。不利 因素往往表现在消极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控制全局发展优势制敌的心理冲动。
在实战搏击中,该气质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素质,这种拳手技术运用灵活多变,常以多变的技术 造成对方攻击技术的失误,制敌时自会易如反掌。
- 速度、力量型气质的习武者
这种类型的习武者,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对方完全制服,表现出了力量、速度型的心理活动 倾向。但这种类型通常表现出耐力素质不足,灵敏性较差以及易冲动的弊端。因此,在对抗时,应 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实施有效攻击,同时要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从而牢牢把握场上的 主动权。
以上是现代搏击运动中较为突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节奏型、技巧型等 等,通过对这些主要心理气质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自我的心理有更深的认识,这样在训练中就 可以有的放矢,向更高的层次上追求完美。
浏览8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