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就已说过,所有跟李小龙交过手的武术家,都会对李小龙迅速的手脚反应 感到吃惊。因为李小龙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时便抢先击中了对手,而且对于初次见到他 的人来说,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第六感官,使他能够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思想。而且据李小龙自 己所说,他之所以能迅速反应的秘诀,就在于他那练就的过人的“洞察力”。

(一) 洞察力的综述

李小龙不愧为一代武术哲人,有着深遂的洞察力和远见,他所创立的截拳道不以确立自我成就 而固定形式,不以自我标榜而故作神秘,而是在实践出真知的求是精神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丰富和 无限发展。

李小龙的洞察力并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他善于发现并利用对手的攻击意图和行动,成功地达 到己方争取搏击主动和“后人发、先人至”,予敌以双倍打击的高深艺术。所以,拳手除了要练就高 深的技巧和完美的动作外,还需勤奋磨炼这种气质,以获得这种最为重要的搏击特质。

洞察力是截拳道中较为高深的境界,要想提高截拳道的层次与自己的武技,必须进一步对洞察 力进行研习。因为思维科学研究认为,洞察力的最大特点是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一种 逻辑的中断,或思维操作的压缩式简化,它在悠忽间出现成为一种智慧的闪光。对一般人来说洞察 力的到来,多是偶然触发的,常常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不易受人的意志控制。但有的习武者则可在 一定条件下,不断触发灵感,他们亦被称为悟性高或心性灵透的人。

事实上,洞察力的内容是很难用语言和概念表述清楚的,它只是一种心灵的感知,通常只能以 “心”传“心”的方式传输给别人。但有时也可用图象传输这种心灵感知的信息,这在常人看来这种 方式是多义的、模糊的或很难理解的,不过这却是将武功提升到高深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 洞察力的特征

截拳道博大精深,洞察力的运用是灵感思维的产物,它的动作、招势、拳路,就是在灵感激发后 输出的智力图象。

敏锐的洞察力在截拳道以至任何武技中都相当重要,因为它能使你在对手行动之前或动作的 初始阶段,通过察言观色和对对手攻击部位的监察,事先得手于对手将要攻击的路线和目标以及对 手疏于防范的瞬间,从而为及时采取防御或攻击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搏击中,习武者单凭手脚的加速以达到“后发先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因 为即使你的打击较对手为快,但由于对方动作在先,占有时间上的优势,常可借此弥补速度上的缺 陷。而且,如果你在对手动作过半时才做出反应,那么你就逃脱不了被对手击中的厄运。

李小龙的洞察力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对神经系统的集中训练,把拳手的感 觉潜能重新培养起来,并随时对身体周围的变化产生快速反应,把视觉、动觉、听觉等多种感受、分 析和判断器官调动起来,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对于对手的表情变化乃至身体的 微小动作都可形成习惯反应,并迅速察知其意图,然后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给敌 以迎头痛击。

(三) 洞察力的进一步解析

当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意识和显意识间在不停顿地交换着信息,协调着彼此间的作用, 保证着习武者的洞察力的正常进行。显意识在激发灵感、形成顿悟时的作用是明显的。再者,思维 与洞察力是建立在化学媒介和物理电脉冲上,由神经元到生物电脉冲,再到化学媒介,然后到生物 电脉冲,引起这些脉冲的是大脑接受的各种信息刺激。

实验还证明,凡用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速度缓慢,而用非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速度迅 速。也就是说,洞察力是极为高速的,它认识世界的方法只能是心性的感知,这是一种高速的信息 输入,用李小龙的话来说,这种认识方法可以直接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世界,而且其认识的深度和广 度已大大超过了逻辑思维所能认识的程度。

事实证明,人的洞察力是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而不断加强和提高的,眼、耳、鼻、舌、身为人之“五 识”,是人们认识世界时所使用的感官。那么,怎样通过对“五识”的认识来训练培养出对客观世界 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呢?在截拳道中中,是在抑制显意识活动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运动知觉”或 “知觉运动”的训练而获得的。初始的感觉还是可通过前“五识”得到的,随着己方动作的熟练和经 验的加深,以及显意识熄灭后潜意识的活跃、洞察力会越来越灵敏,此时搏击中的感觉已升华到“明 察秋毫”的程度,它已不是前“五识”在起作用,而是在潜意识活跃状态下灵感激发时的洞察能力。

近代科学已证实,人脑的第六感官是存在的,而且显然第六感官要比眼、耳、鼻、舌、身灵敏得 多,它可察觉极细微、极隐秘或人体内在的微动。洞察或预测的能力越强就越灵敏,搏击中忽然而 动的“后发先至”的效果才越明显。因此,截拳道的高速度是在灵感思维神妙的洞察能力基础上出 现的,而洞察能力又是在显意识熄灭的状态下,通过对前“五识”感觉能力的训练而获得的。

(四)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前面已经谈过,截拳道的对抗是灵感思维的反映,只有使第六感官发挥作用,才能使感觉异常 灵敏,才能及时察知对方的微动,而且这个感觉的信息又能随时激发灵感,指挥肢体的动作本能地 打击对手。

具体训练时,可采取如下手段与方法: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和发招方式的任何征兆,是李小龙训练洞察力中不可缺少的课题。例如, 当对方发出什么拳法时有什么身体变化,当对手踢腿时又有什么身体变化等等。在这里,当你从开 始仅能发现对手大幅度动作的水平,达到自然的注意到对手的极微小的征兆并迅速产生感应的水 平时,你的洞察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提高。训练洞察力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必须每天进行练 习,以求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但不能练习太长的时间,以免引起神经疲劳而适得其反。

  1. 反应能力的培养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洞察力的训练应象其它素质的训练一样,必须天天进行磨炼,才能达到剧 烈搏击所需要的高水平。因此,平时应学会并习惯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觉,以至养成快速敏锐的视 觉习性和做出快速反应的习惯。例如,你的同伴叫你的名字,你需马上做出反应。也就是要把洞察 力练习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并把专门训练同生活训练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当你的洞察力水平达到一定阶段时,你与你的对手之间便仿佛建立起了一种潜在的联系,即对 手的每个举动、每个意图都全在你的观察和感觉之中,这样你抢在对手之前打击的机会便自然会大 大增加,如此你运用致命攻击的成功率亦有了可靠保证。在搏击中,虽然打击的时机伴随着每一次 攻防出现,但都是稍纵即逝的,常常不是单纯靠视觉去看见,而是靠长期训练出来的洞察力去把握。 另外,在实战中我方洞察对方攻击的意图之后,要及时地出拳或出腿打击。在这种练习中,你还必 须重点培养准确判断双方距离并能在适当的距离内直接发招的能力,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无限制的 自由搏击中去,练习把握时机和进行系统观察的能力。

  1. “配合"练习法


李小龙曾告诫所有的截拳道研习者:“实战搏击中的特质并非天生具有的,每个研习者唯有不 间断地进行科学而艰苦的训练,方可获得高深的技法,并使自己的各种素质均趋于完美。”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用以训练敏锐的洞察力的方法还有,他在武馆内教学时,常会仔细地观察 徒弟们的一举一动,在他们做出举手、转头等动作前做出本能的判断和反应,并从口中发出“咄”的 声音。另外,你也可以找一个伙伴,拿一个拳靶让对手做击打练习。你站着不动,拿着拳靶让其击 打,你要在他打击时迅速移开拳脚,并发出“咄”的声音。有关洞察力训练的方法很多,在中国传统 功夫中有很多较好的练习方法,每个研习者都可借鉴并进行练习。

浏览5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