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运动心理学基础
一、影响运动员跆拳道训练的心理因素
在跆拳道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 的影响,即运动知觉、心理定向、思维、想象、注意力、情绪、意志、 精神活动特点与个性特征等。
(一)心理定向
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以前以及完成动作过程中心理的准 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心理定向对于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非 常重要。心理定向能够造成诸多积极的综合反应,并且促进心理 活动的调整。准确的心理定向能够帮助人的动作在内容、结构等 方面调整得完全符合技术特点,这样运动时就能够及时在头脑中 设计完成动作的模式,并依据模式进行自身的全部行动。
在跆拳道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选择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 同,会引导其形成不同的心理定向,而不同的预先心理定向对形 成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不同运动 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点不同。
(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知觉状态,它是一种由许多感觉 要素构成的复杂知觉,如重力感觉、速度感觉、肌肉感觉、用力感 觉等。人脑对外界事物的运动状态的反映称“客体运动知觉”,人 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则被称作“主体运动知觉”。这两种运 动知觉在个体的跆拳道训练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跆拳道训练中,如果运动员参与的是复杂的动作技术训 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是以运动操作为基础实现的,而准确、协调 的运动操作,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为基础的。因此,精确分 化的运动知觉在运动技术练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运动知 觉能够保证运动员掌握各种技术动作。
(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个体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良好的情绪可以起到“增力”作用,如明显的 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使人体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等。而不良情绪 的“减力”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无精打采、 心灰意冷、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情绪在运动员跆拳道训练过 程中的影响作用很大。
跆拳道训练往往是枯燥的,同一动作技术的反复练习,如果 运动员没有良好的耐心,情绪焦躁,就很难掌握好动作技能,而错 误动作练习对运动员的跆拳道训练是不利的,不仅不利于运动员 运动水平的提高,还会对运动员的机体正常运行产生损害。
意志
意志与行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 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且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一个心理过 程。参与跆拳道训练能使运动员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坚 强的意志品质对于其掌握动作技能,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身体素 质水平和运动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机体肌肉有时会处于非常高的 紧张程度之下,并且需要完成各种不同难度的动作,此时意志努 力能够满足完成动作的需要。
运动员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意 志努力作用下,克服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不良影响。
在跆拳道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的机体各系统 全面运转,因此容易导致疲劳,甚至是运动损伤的产生,意志坚强 者能够克服由于疲劳和运动损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坚持完成 训练任务。
跆拳道训练初期,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运动员来说, 有时一些动作比较难完成,容易对运动员增添畏惧心理,而坚定 的意志则能帮助运动员建立完成动作的信心,顺利地参加训练。
注意力
注意力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和集中,是 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长期坚持参与系统
的跆拳道训练,能够逐渐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能使大脑细 胞更加柔韧,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紧密。大脑细胞之间的联 系越紧密,对于运动员接受新的跆拳道训练知识和技能知识的速度 加快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进行系统的跆拳道训练还有助于 改善过度训练对机体产生的巨大压力感,有助于运动员放松身心、 解除训练负担,集中注意力参加到跆拳道运动训练之中。
认知
经常参加跆拳道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运动者 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对外界物体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同 时也能迅速感知和调整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长期 地参与跆拳道训练不仅能够使人体变得灵活,同时还能有效地提 高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另外,长期参加跆拳道训练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智力水平,也 可以提高个人的记忆、注意、思维、反应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稳 定情绪,使性格开朗,延缓衰老等。反之,认知的提高对运动员的 跆拳道训练是十分有利的,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于提高和发展人的 智力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进而促进个体在跆拳道训练 中快速学会技术动作和领会动作要点,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并提 高运动水平。
二、运动员参与跆拳道训练动机的培养
运动员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 用,这种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要大于生理因素上的影响,因此跆 拳道运动员要高度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具体是指推动个体从事各种运动的 心理及内部动力。
动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动机分成不同的种类。
根据动机来源分
一般情况下,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 外部动机两种。
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如在运动过 程中体验到强烈满足感的动机。内部动机能够从内部驱动运动 员的运动行为,对人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其行为的动力就是运 动员内部的自我动员。
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通过参与运动而获得奖励来满足自 身社会性需要的动机,其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动员力量。
运动员在参加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内部动机与外 部动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可 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外部动机既能起到对内部动机加 强的作用,也能削弱内部动机。
根据兴趣分
根据兴趣来划分,可将个体的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两种。
直接动机:直接动机是指以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运动本 身的动机。对运动项目本身感兴趣,认为在运动过程当中能够将 其潜力显现得淋漓尽致,使自己获得极大的满足,受这种思想驱 动的动机就是直接动机。
间接动机:间接动机是指以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结 果的动机。如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水平、获得荣誉而积极参与跆拳 道训练,这就是间接动机的结果。
(二)跆拳道训练动机的培养
在跆拳道训练中,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兴趣,调动运动员 的训练积极性,就涉及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培养,具体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满足运动员的乐趣需要。跆拳道训练过程中,运动 乐趣性和艰苦性兼而有之,如果运动过程非常枯燥,就会导致运 动员失去运动乐趣,导致其运动动机的下降。因此,在跆拳道训 练初期,一定要合理选择训练内容,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和负荷,以 保持运动员训练的乐趣和积极性。
其次,可以通过强化手段培养动机。正确使用强化手段可以 激发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内部动机。但如果 运用不得当,强化手段可能又会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造成破 坏。因此要合理选用。
最后,运动员还可以通过自我调整以引发动机。运动员如果 能够学会自己制定训练计划那么可能使训练计划变得更加完善。 因为,运动员往往对自身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运动员应树立良 好的心态,正确看待跆拳道训练,培养和激发自己的训练热情。
浏览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