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勾拳
(一)左勾拳
上体微左转,重心略下沉,腰迅速向左转,发力于腰,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击,上臂和前 臂夹角在90。〜110。,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图6-55.图6-56)。

易犯错误:左拳向外绕行,重心上提、歪胯。
(二)右勾拳
脚蹬地,扣膝合胯,腰微右转。同时右拳向下、 90。〜110
向前、向上勾击,上臂与前臂夹角在
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图6-57、图6-58)。
易犯错误:右拳先后拉再上勾,身体向上立起。

»【武林人物】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他是 世界武道变革先驱、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 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
1962年,李小龙开办“振藩国术馆”,1967年自创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 香港逝世,享年33岁。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首映日6月8日 定为“李小龙日”。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 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 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1999年,《时代周刊》评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 小龙与英国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由香港七家电子传媒联合举办的“世
纪娱乐风云人物选举”,李小龙荣登“娱乐风云人物榜”首位。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 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 是华人第一人。2003年,美国《黑带》杂志推出李小龙逝世30周年纪念专辑“李小龙对美国 武术界的恒久影响”。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龙纪念馆在其祖籍顺德均安镇开幕,总 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
J 一、侧踹腿
以左腿为例,左腿提膝,转髓,含胸收腿,小腿上翻,膝盖下压,右脚带步。左腿蹬腿, 脚底对向击打目标,收膝、撤步。

易犯错误:踹腿时左手甩到臀后,力达对方时臀部外撅(图6.59、图6-60) o
二、正蹬腿
以右腿为例,右腿微屈支撑,左腿提膝抬起,勾脚,当膝稍高于髓时,以脚领先向前蹬 出,髓微前送,力达脚掌(图6-61.图6.62) o
易犯错误:提膝不过腰,髓、踝关节放松,力不顺达。腰部放松后倾。
前腿正前提膝,向内转腰转髓,后支撑脚以前脚掌为轴,顺时针转动45。,左腿弹腿,脚 尖绷直,左手后拉,右手防护面部,收左小腿,向左转腰转髓(图6-63-图6-65) o
(一)前鞭腿(左鞭腿)

易犯错误:不屈膝直接瞭腿,转甑翻髓不够。
(二)后鞭腿(右鞭腿)
后腿向正前方提膝,翻甑同时转动支撑腿,以支撑脚前脚掌为轴,逆时针转动180° ,弹 腿,脚尖绷直,右手后拉,左手防护面部收小腿,向右转腰收髓,前脚顺时针转回原位,右脚 落地,落回起点(图6-66—图6.68) o

易犯错误:左支撑脚转动时踮脚尖,发力时脚面向上。
»【推荐阅读】
《散打拳击技法》,佟庆辉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这套书是作者积多年从事散打教练,特别是培养十多名全国散打冠军之训练经验,并取百 家之长撰写而成,所论拳、腿、摔、擒、防等散打技法均密切联系实际,突出技击性、实战性。 丛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适合广大武术爱好者自学自练,也可作为散打培训班 的教材,同时也是散打运动员、教练员较好的参考书。
一.抱腿别
当对方以腿法(以侧踹腿为例)进攻时立即固牢对方腿法,抄抱其脚踝处,同时身体左倾 侧化解对方攻击力,右手快速滑向对方大腿处,双手固牢,右脚上步于对方脚踝处,身体顺势 左倾下压别腿,将对方摔倒(图6-69一图6.73) o
- 抱腿压
当对方以腿法(以后鞭腿为例)进攻时,立即固牢对方腿法,抄抱其脚踝与小腿之间,重 心移至右腿撤左步,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左后方旋转,以左手提、右肩压的合力,将对方摔 倒(图6-74—图6・77 ) o
三、抱腿涮
当对方以腿法(以后鞭腿为例)进攻时,立即固牢对方腿法,抄抱其脚踝处,两手用力回 拉,继而跨左步,右步右撤,双手由左上向下,过渡至右上方弧形涮腿,使对方失去重心,将 对方摔倒(图6-78—图6-82 )
o

四、抱腿掀
当对方以腿法(以后鞭腿为例)进攻时,立即固牢对方腿法,抄抱其脚踝与小腿之间,快 速掀起对方进攻腿,抬高腿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顺势上步跟进下压颈部,使其失去重心,将 对方摔倒(图6-83—图6-87 )
当对方以腿法(以侧踹腿为例)进攻时,立即固牢对方腿法,顺势以右脚抢先进步,用左 手抄抱其小腿,左腿抬起前伸,抬高腿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同时右手快速滑向大腿处,与左 手配合控制,右脚快速扫其支撑腿脚踝处,使对方失去重心,将对方摔倒(图6.88—图6-91 )
o

- 拱摔
当对方以拳法(以后直拳为例)进攻时,身体快速下潜躲闪,两手抱对方双腿膝窝下部, 同时用左肩前顶

七,过桥摔
对方大腿根部或腹部,两手用力回拉,使对方失去重心,将对方摔倒(图6-92一 图 6-95 )
o当对方以拳法(以后直拳为例)进攻时,身体快速下潜躲闪,两手抱对方双腿膝窝下部, 肩部顶住对方小腹处,两臂与顶肩配合,同时将对方扛起,顺势投向背后方,将对方摔 倒(图 6-96—图 6-99 )
o

八、夹脖摔
当对方用拳法(以摆拳为例)攻击头部时,立即以右手挂挡对方拳,迅速夹握对方右前臂, 同时右臂从对方左肩穿过后,屈臂夹住对方颈部。左脚向后插半步与右脚平行,两腿屈膝,臀 部抵住对方小腹。然后身体右转发力,两腿蹬伸,弓腰,头向左转,将对方背起后转体摔倒(图 6-100—图 6-103 )
o

本章主要讲述了散打格斗式、格斗技术、散打步法、散打拳法、 腿法、摔法,其中各种技术又另有更细致的分类。例如,摔法又分为 抱腿涮、抱腿掀、抱腿扫、拱摔、过桥摔、夹脖摔等技术。
本章对散打的各种基本技术作了细致的阐述,并对一些基本的进 攻防守方式进行了介绍。
- 散打格斗式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 散打步法的分类?
- 基本腿法包括哪几种?
- 摔法的几种技术详解是什么?
第七章
武术功力技法分析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武术功力技法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掌握武术功力技法训练的基本手段, 以及利用武术功力技法和器械练习提高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水平,提升功力技能水平。
【学习任务】
- 了解武术功力以及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知识。
- 熟练掌握运用武术功力技法进行力量与柔韧素质练习的方式与方法。
- 熟练掌握运用相关器械进行力量和柔韧等素质练习的方式与方法。
- 体验通过武术功力技法的训练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练习者的武术功力水平。
- 培养运用练习者运用武术功力技法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兴趣和爱好。
武术功力技法概述
—、武术功法的概念
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处所言之“功”,指的是武术中基本的练习方 法或锻炼方法,亦称之为“功法”。在明代问世的《易筋经》,清代刻本的《内功图说》,民 国年间出版的《少林七十二艺》和《练软硬功秘诀》中,记载有上百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功法。 流传至今的武术各拳种、流派中,都有着各具特色的、丰富的功法练习内容。由此可见,功法 是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
关于武术功法的概念,可界定为: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 体潜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主要包括 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及肌肉舒缩性能的“柔功”,锻炼意、气、劲、形,完整一体的“内功”, 增强肢体攻击力度和抗击能力的“硬功”,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和翻腾奔跑能力的“轻功”等。
从目前见到的文献来看,武术功法是随武术的萌生而兴,随武术的发展而盛,随武术技术 的演进而变化的。
(一) 硬功
“硬功”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史记-殷本纪》记有帝武乙做偶人,“与之搏”。偶人是 土木做成的人模。与偶人搏斗,很像后世的“木人功”锻炼法。这类提高击打能力的硬功功法, 发展到明代已流传有打动靶和打静靶两类。唐顺之《武编•卷五》记有悬米袋或蒲团,或在平 地上立三尺长凳或石墩为靶,以钻腿、桩腿、蹴腿、弹腿等腿法进行踢击练习。这与近现代的 “吊袋功” “踢桩功”基本相似。硬功中提高抗击、抗压能力的功法,在唐代已较流行。唐睿宗 (684年)时的杂技表演中已有“卧剑上舞”(见《信西占乐图细部》),唐武宗(841—846年)时, 有个名叫管万敌的供奉,颇有膂力,他奋力用拳击一麻衣人,却“如扣木石”(见《剧谈录》)。 当时医家用于自我按摩的“拍击法”,是以指环、手、拳拍击身体,与后世“排打功”的初步 练法相似。近现代的“排打功”和“钢刀排身” “卧叉”等表演,很可能就是从唐代继承发展 而成的。硬功中提高力量的锻炼法,在汉代有“扛灿”(举期),晋唐间有“翘关”(推举铁棒), 清代流行有“舞刀”。舞刀是以铁制大刀为械,进行推举和舞花等力量练习,很像是举铁棒进 一步结合武术技术形成的。清代,将一般练力法结合武技形成的功法很多,如“石锁功” “鹰 爪功”等。
(二) 轻功
“轻功”也是较早受到重视的功法。例如,在战国时的《列子•汤问》中,载有将木桩“计 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返,无跌失也”的练习方法,很像后世“梅花桩” “跑桩”等功法 的远迹。又如,《梁书•羊侃传》记南北朝时的羊侃,“尝于宽州,尧庙蹋壁,直土至五寻,横 行得七迹”。《朝野佥载》记,唐代柴绍之弟“尝著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又 以足指蹈佛殿柱至檐头,捻椽覆,上越百尺楼阁,了无障碍”。这些记述,很像后世所谓“飞 檐走壁”功。再如,《陈书》中载,南北朝时黄法曷“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陈灵洗“步 日二百余里气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六》述此类练法云:“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 临敌去沙,自然轻便。”这些记述和练法同于后世的“陆地飞行术”。
(三) 内功
武术功法中的“内功”,是武术技法与古代气功结合的产物。宋代已流行的“八段锦”,采 用“左右开弓” “攒拳怒目” “四面冲击”等武技动作,进行以气助势、以气助力的练习,属于 早期武术内功练法。武术内功在与古代气功长期融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明代天启四年(1624 年)问世的《易筋经》,标志着武术内功已发展成一个能与医疗保健气功并立的武术气功体系。 它强调内壮与外壮统一,追求通过内外俱练,“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达到“并其 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的效能。各拳种内功,大都以养气、练气为基本形式,追求以 气助势、以气助力、以气为技击服务。内功练习与其他武术功法结合渗透,使武术功法皆具有 气功特点。
(四) 柔功
武术功法中的柔功,是锻炼提高柔韧素质的基本手段,历来受到习武者的重视。明代唐顺 之《峨眉道人拳歌》中,说道人练拳时“白折连腰尽无骨”。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 中说:“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腿可飞腾……活着朝天,而其柔也。”随着武术套路 技术的发展,柔功越受重视,不论欲达一定动作规格,还是提高武术动作的艺术表现力,都离 不开柔功。因此,在现代武术中,柔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长拳基本功训练中的柔功练习,形 成了较为系统的内容和程序。
(五) 武术功力
论述武术功法的概念,自然会涉及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一武术功力。所谓武术功 力,是指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这种运动能力,既包含有武 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的专门能力,也包括有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直观来讲,武术功力是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腿功功力、腰功功力、臂功功力、 眼功功力、耳功功力、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 总称。从某种程度来讲,武术练习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功力。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门各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法,按照锻炼方式和锻炼效 果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武术柔功、内功、硬功、轻功和感知功五类。
(J)武术柔功
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类,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 方法。
在武术运动中,不论是要达到一定的拳式规格,表现一定的运动幅度、速度和力度,还是 要在对搏时击中对手和闪避对方的攻击,都直接受着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肌肉舒缩能力 优劣的影响。因此,柔韧素质是习武者最基本的体能之一。
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 功。柔功的锻炼形式有静压和动转两类:静压又分为以自身内力进行练习的“主动压”和借助 外力进行的“被动压”;动转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柔功练习 中,静压和动转两种运动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获得柔功练习的最佳效果。
(二) 武术内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 兼修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 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
内功的锻炼形式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静功以桩功练习为主,也包括坐功和卧功;动功则以 肢体导引为主。武术内功既是练内培本的武技筑基功夫,又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
武术内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桩功(如浑元桩、骑马桩、七星桩、养生桩等)、坐功, 以及武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太极筑基功、八卦转旋功、形意三桩五拳功等。
(三) 武术硬功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目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 和增力类:抗击类包括锻炼局部的铁砂掌、铁头功等,亦有锻炼全身的排打功、金钟罩等功法; 增力类包括增强指力和臂力的上罐功、拧棒功,增强腿力的石柱功等。硬功以内部的意气锻炼和 外部的撞击操习相结合。其内练注重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 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随意部位发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练注重增强肌肤的结实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 力。这种内夕卜结合的练习,能使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硬功锻炼有助于强筋骨,长力气。但练习时要严守循序渐进原则,注意防伤,以免损坏身体。
武术硬功功法颇多,常见的有掌旋球功、推山掌功、合盘掌功、抓绷子功、抓圆锥功、拔 桩功、锁指功、拈捻功、拈悬功、点石功、一指禅功、卷棒功、拧棒子功、上罐功、麻辫功、 揉球功、铁牛耕地功、螟蚣跳功、打狗皮袋功、吊袋功、石锁功、石柱功、铁头功、抵棍功、 螳螂功、摩擦功、戳插功、滚铁棒功、双锁功、霸王肘功、靠臂功、拍靠功、搂贴撞靠功、木 人功、排打功、金钟罩功、铁膝功、踢跟功、踢桩功、打桩功等。
(四) 武术轻功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 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高度、身负重物(如沙袋、铅衣等)的重量,以及减少载负体重的支 持力等多种手段,提高训练难度,增进自身的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进发挥人体潜能。传 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桩功、跑缸边功、跑筐磐功、飞行功、跳坑功、跑板功等。
(五)感知功
武术感知功是提高视觉、听觉和皮肤等感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1 .武术眼功
武术眼功泛指武功中保养视力以及发掘视机能和非视觉“视”(感知)物潜能的各种锻炼 方法。按其训练形式,眼功锻炼可分为静态视静物、静态观变动、动态视静物、动态观变动四 类。眼功功法有闭旋开定功、夜视功、观日功、不瞬功、看彩条功、点棉球功、宁神观变功、 滑步辨招功、运眸功、易筋经目功、吐“嘘”养眼功、拉耳明目功等。
- 武术耳功
武术耳功泛指武功中保养听力以及发掘听觉机能和非听觉“听”(感知)辨潜能的各种锻 炼方法。耳功功法有闻钱鸣功、听彩条功、闪沙包功、营治城郭功、左顾右盼功、掩启耳门 功、鸣天鼓功等。
三、武术功法的价值
数千年来传承不衰的武术功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具有显著的锻炼价值。在当代,武 术功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健身价值
武术功法运动具有壮外强内的健身价值。众多的硬功、柔功等具有提高身体抗击能力,增 强肌肉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锤炼骨骼的抗击、抗拉强度的功效。以提高内在功能为主的内功, 既是武术功力增长的核心训练方法,更是使人体内壮的手段。武术功法中特别强调内功的修 炼,内练离不开对意识、呼吸以及身体的调节,许多功法就是通过肢体的活动,并配合意念循经络 运行来进行,这样有利于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通过疏通经络达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二) 技击价值 *
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本质,武术功法练习的最初主旨就是为了提高技击能力。一些功法练习 直接来源于技击动作,如站桩功中的骑马桩、三体式;通背拳练肩部柔韧性和劲力通透性的功 法,抡劈、引手等,采用的也都是攻防技击动作;还有一些功法练习是为了提高击打和抗击打 能力,比如硬功中的排打功、打沙袋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技击的功法练习,能有效提高 技击能力。
(三) 竞技价值
从历史角度说,武坛较技、比试,比较的都是功力。一些拳家、名手常常以显示功力的方 式,达到不战而降服对手的目的。不仅民间较艺比试的是功力,作为国家选拔武职官员的武举
考试,比试的也是功力。奥运会比赛项目大多是采用某一专门的单一动作或单一形式进行“更 快、更高、更强”的比赛。这些很像武术运动中为提高某一专门能力而采用的功法。如果从武 术功法中选择一些功法,作为比赛项目,其可比性、观赏性,或者说“更快、更高、更强” 性,并不会亚于奥运赛项。例如,武术功法中的梅花桩,其难度和艺术价值并不会低于西方体 操中的平衡木。武术功法在比力量、比速度、比柔韧、比稳定、比准确、比技巧,以及比格斗 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竞技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武术功力比赛的兴起与发展
武术功法是武术的三大运动形式之一。然而,由于人们认识武术的局限,功法运动多年来 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为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体育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 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14年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 会,对各地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赛项和竞赛规则进行了认真论证,还对比赛的规程、 规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会后,制定并颁布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规程》和《武术功 力竞赛规则》。随后,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班,为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进行了积极的筹备。
2004年11月20-2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佛 山市体育局、顺德中南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武术大师黄飞鸿和李小 龙的故乡——广东佛山成功举办。比赛设有规定项目竞赛、自选项目表演赛、特邀项目汇演三 类竞赛和表演项目。“规定竞赛目”共设6项: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对拧长杆、抛接沙袋、绳 镖击靶、桩上徒搏;“自选项目表演赛”项目分为四组:克服重力组、击打能力组、灵敏能力 组和其他能力组;凡武术传习掌握的各种武术绝技,不宜列为自选项目表演赛项目的,均列入 特邀项目汇演。为办好这一新兴赛事,承办单位顺德中南集团有限公司除对比赛进行全额赞助 外,还出资18万元,奖励获得规定项目前六名和自选项目一、二、三等奖的运动员。大赛还组 建了调研组,着重对竞赛项目的设置、竞赛规则、裁判法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首届全国武 术功力大赛的举办,是武术运动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一种新的武术竞赛形式的诞生。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顺利落下帷幕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便召集有关人 员,根据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举办情况以及调研组的研究报告,对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赛项进行了论证,将“对拧长杆”和“绳镖击靶”更名为“长杆较力”和“流星打靶”,“抛 接沙袋”由规定竞赛项目变更为自选表演赛项目,单列了 “夺桥徒搏” “悬空断物”和“指鼎 较力”三个比赛项目;对部分规定竞赛项目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革,修订了《武术功力竞赛规 则》。为提高竞赛项目的运动水平和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促进功法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国家体 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15年9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 武术功力比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38位学员参加了学习,为第 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基础。2005年11月26至27日,由深圳卉亨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承办的“军安杯”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作为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的重头大戏 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隆重开幕,来自全国39支代表队的近200名运动员进行了激烈角
逐。赛会上新增项目备受欢迎,改革项目成效显著,优秀选手不断涌现,使武术功力大赛获得 了新的发展。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军安投资集团承 办的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将于2006年1月拉开战幕。这一新兴赛事的举办打破了武术以套 路和散打为主的竞赛格局,使多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运动拂去了神秘的色彩,登上了现 代体育竞技的大舞台,拓展了武术竞赛领域,对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王筱麟主任在《武术研究》一书的序中,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开 展作了这样的评价:“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使得武术运动中这一基本的却一度被忽视的 锻炼方式,进入赛场、进入全民健身领域。这应该是武术全面发展方面的一个研究成果,也应 该是在武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个研究成果。”
举办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是一创新之举,办好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乃至将这一赛 事发展为固定的锦标赛赛制,促进武术运动竞赛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都需要我 们继续以创新的精神沿着创新之路奋进。目前,武术界人士正携手努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完善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进一步开拓新的、形式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功法竞赛项目。在 丰富全民健身项目和发展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为东方体育的发展,为与西方体育一道展示全 球体育运动风采,作出当代人的奉献!
»【推荐阅读】
《武术汇宗》,近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讲述中国武术修炼之法。万籁声为当代武林泰斗,南北大侠杜心五先生的掌门大弟子,自 然门武学第三代掌门人,是一代爱国武术家、武术教育家。先生言:“中国武术,可谓精深已极, 小之防身护己,强筋壮骨;大之捍御外侮,为国效命。其能使懦夫强,怯者立,盖非虚语也。”
武术功力技法训练
MMI MM ■ am UM AM MMB MM «M «MM MMB Mtt MM MN* MB MM MM MV MM MM Ml MM MW MM NMM MM MM UM MW «0» MMB MW MM MM MV M MM WK MW F
单掌断砖是指练习者通过运气发力,用一手掌击断砖块的一种武术功法运动。单掌断砖源 于武术掌功功力演示方法,武术传习者经过铁砂掌、插沙、打狗皮袋等练习,常常通过一掌打 断砖块的数量多少,验证和展示手掌的打击能力。
单掌断砖在我国民间武术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和悠久的历史,经过武术科研工作者的挖掘整 理,2004年被列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在比赛中,以运动员一掌打断砖块的数 量来判定胜负。
单掌断砖的技术教学包括断砖、固本培元功、五心纳气法、空击和打沙袋等练习内容。
- 场地
比赛场地是一直径为8米的平台,练习时可在平地上进行。
- 支架
金属支架有3种,高度分别为0.6米、0.8米、1.0米;架面至两端有横梁,用以支撑砖的两 端,运动员根据自身身高情况选择支架的高度,但支架与砖的高度之和不得低于本人直立时髓 关节的高度。
- 砖块
普通建筑用的红砖。大致规格: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比赛用砖由大会指定厂 家同炉烧制,统一封存,统一提供。
浏览8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