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之神韵

―、截拳道所谓的“自由”

在截拳道或现实牛活中,心灵的偏狭意味着心灵的冻结.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 将不再是真正的处于心灵的状态。在李小龙的意识中,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 人一旦能够超乎其所做事物的成败之关键,则必可发现何为“自由”。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之派,故又可适合于任何 派别。截拳道能够自由运用各门各法之精要与诀窍处,并不为任何限制所局限,它善于利用一切对 己有利的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欲于截拳功夫中有所精进,必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 痛苦,让对手因进行挑战而遭受更严厉地打击。而且,失败时的最大谬误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 以致影响了自己在瞬间的反应,因此不应对成败与得失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如此你的 四肢、躯体与精神自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起足以致命地打击行动。

李小龙的截拳道这种以生命相搏的艺术,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它对生死是 置之度外的。在搏斗中,李小龙并不虚张声势故作玄虚以浪费精力,李小龙亦不再迂回地走着,而 朝向一直线目的,因为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李小龙进行殊死拼搏的目的在于如 何去表现真正的自我,他能自由而无拘无束,不为外在依恋和偏颇所限。截拳道可谓启开智慧之火 炬,它是生命之道。普通的武术是以技术去与生命相搏,而截拳道则是以生命去与生命相搏,这时 它已不受任何东西所限制和束缚,它以全身心去搏斗,所以它们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李小龙还认为,一个高手在各方面均应生动和有活力。然而在实际搏击时,他的心灵尤需冷 静,即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他的双眼需不停滞,他的行为表现需仍与平时一般,而无任何意料 产生的可能。对此,你还必须做 —

第一,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并消除自由、正义与人生的障碍。

第二,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应能够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

在搏斗的过程中,截拳道注重自我发展,抛弃那些陈腐老朽的技巧,而自由灵活的运用。在武 术的锻炼中,应有自由的意识。一种受到限定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勿为任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 该是自由的,在搏斗中它应卸下一切包袱。当然,由旧的传统固然可获得安全感,但是在新的创造 中则可获得流动,且是机变的武术。如果你深信自由的可贵,则必须学习正视生命,而且不是受时 空所限制的那种生命。

在搏斗中,一个人一旦不能表达其自我,必不是自由的。唯此,他便开始挣扎,而挣扎则孕育了 规律化的例行法则。一个真正的搏击者必须能够经常心灵单纯,心中只存在一个目标一一如何搏 击。他必须除去阻碍其前进的障碍,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或是精神上的。在实战过程中,能超越 任何系统的约束,方可能自由与整体的为所欲为。如果单单只是重复地演练规则化的、固定的动 作,当会剥夺搏击中之“灵活”和“真”。

许多习武者常是盲目的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内容,结果造成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和呆板。 这些人的反应自是依循着已定的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而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自由 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唯有肉体与心灵能安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达自我,此即为截拳道之 真义。

二、截拳道的精神武器

截拳道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方法,其方法只求心悟。李小龙截拳道的战斗艺术, 绝非是简单的装饰品。搏斗的成败取决于内在精神,唯有不虑不惧的搏击家,才能够真正做到临敌 不畏。真正搏斗的时候,心理上亦必须有“不输于任何人”的坚定意念。而那些无法控制感情的人 在搏斗时,将会因情绪的起伏不定而瞬间失去发挥攻击的机会。因此,李小龙认为,为了避免临阵 失常,务须学会自我控制感情,以适应种种复杂的状况,因为搏击是瞬息万变的。就李小龙的经验 而言,咬紧牙关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才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体力上的最大效用。用李小龙的话来 说,就是“纵使身心俱疲至极,只要抱着必胜必成的决心全力以赴,必能达到终极的目的。不导,唯 有在决心坚定不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获得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锻炼中的截拳道的修习者,在实际搏斗之际,精神上应从容自如,全力以赴,而 且眼睛要无时不刻地盯住对方,尤其是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至于态度方面,则需 要与平常无异,也就是自身表情自然,让人看不出你是在做生死之斗,即暗藏杀机。

实际上,当时身材只及十几岁洋少年身高的李小龙,看起来在一群群近2米高100多公斤重的 洋汉面前是绝对吃亏的,但他还是一次次地以愤怒的拳脚拼命击败了对方。况且,李小龙是绝对不 能被击倒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一旦倒下,则其毅力和心愿也会同时倒下来。对此,李小 龙在作战时,身心都升华至尽,他的体力与神智已经超乎常人状态,他凶狠、强劲,连续的进攻、进 攻,再进攻,直至对手倒地不起为止。此外,李小龙还会像野兽般的盯紧对手,而且这种慑人的“兽 性”和含有杀气的目光,曾多次令对手不战而败。

李小龙也常对报界说:“我即使倒地不起,也要带着胜利死去”,亦即“宁可死,不可败”。如此, 取胜夺魁自是理所当然。

三、截拳道的心理状态

李小龙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万念俱空,是攻敌之一大秘诀。”也就是在心态方面,要维持平衡 而勿有任何起伏。有志于武道的人,与敌方进行对抗的时候,心情必须与平时一般无二,即日常生 活中的那种毫无压力的心态,在实战搏击时也要保持不变。也就是李小龙所说的宽阔、豁达。对 此,应做到(:绝不要为了稍有动静就紧张,绝不要偏于某种心:情;绝不任其松弛、逆:漫)因为武术是生 死之斗。志则的话■,胜利就渺不可期。 ' ' J'

关于保持平静的心境或万念俱空的心境,李小龙生前曾举例说过,当你写字的时候,如果心里 老是念着写字,笔尖就会无法保持稳定,从而影响写字的效果。所以,当你走上擂台与敌相搏的时 候,也要保持在平时训练中的那种自如和自信,因为对手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会感到紧张 和焦躁。在这里,谁的心理控制得好,谁的技术水平就发挥得好,当然谁的胜算可能就要大一些。 挥拳搏斗的时候,如果心里一直念着:比赛就要开始了,这一场打斗,我是非胜不可的。万一输了, 别人一定会取笑于我,那样的话我将很没面子。这些念头一产生,就会发生下面的现象:首先是肢 体僵硬,不听使唤,即使被击倒在地上了也还没有明白过来;其次是无法及时与快速的行动,使该获 胜的比赛,也由此而落败。

在实战中,特别是当敌我双方不相上下时,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将会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务必 勤加锻炼,以防不测。而所谓万念俱空,就是不想任何事情,也就是没有任何执着的念头,可以解释 为“有敌似无敌”。如果交手时一心只念着胜利,便是一种弊病;如果刻意使出武技而使动作做得过 火,也是一种弊病;如果一心只想着发挥日常修炼的结果,亦可称之为弊病;一意要积极的挑战,更 是一种弊病。又如,在对抗中只想着静以待变,还是弊病。对任何一件事情,心有所向,以至身手不 灵,动作无法自如,这些状况一概可称之为“弊病”。这些病,全部来自心中。因此,想治愈这些病, 唯一的办法是设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如此你的四肢与躯体自会在恰当时机做 出适宜的行动来,因为你本身就早已经具备了这种素质,关键是看如何发挥和运用而已。

截拳道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和技巧,但却不会受特定手段的束缚和约束。反之',为了达到目的, 可使用一切对己方有利的手段。李小龙的妙技就在于单纯、精简,即如何去表现自我,抛开一切固 执、偏见、束缚与限制,迈往自由之境。

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应具有时刻充满自信的态度。在这里,他所指的态度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 状态,他要求在打斗之前,在心理上必须进入战斗的状态,并要有充分的信心,以及全力以赴的战斗 愿望。他还说过,“你不妨把自己当作冠军式的人物”,这是对心理状态自我调节的高效手段。当 然,这种心境的产生,是长期不懈训练的结果,是李小龙以坚强的意志,充分的信心以及对搏击、对 比赛任务具有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的。并且为了培养战斗的意志,要进行艰苦和复杂的训练,以适应 实战环境。正如李小龙所说的那样:“为了培养出这种心理状态,须经常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和更 快、更强的训练。”如此一来,只要不断锻炼,不躁不急,并与更多的武师切磋、琢磨,时日一久,必可 领会求胜的要领,必可踏上不败的坦途。穷究武技与探索武学理奥,乃是研武者的本份,认清此理, 才能够做到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而且明日之我,又胜于今日之我。t01592ad27b4464dbc0u=3605121653,3575049826&fm=173&s=DECA722B462252ACE73C415F0100C0A0&w=640&h=797&img

截拳道的技击内涵

(一)搏击需动脑筋

在实战搏击中,优秀的搏击家和功夫大师不仅使用手和脚,更需动脑筋,即以智取胜。另外,人 的大脑皮质亦应时常进行锻炼,以便能够正确的观察判断对手的虚实,并采取适当的攻击行动。

由于李小龙的攻击动作是自然的,并且动作又全是发于瞬间,故在精神上需处于解放状态,这 样在搏击之际,即使有一些新情况和复杂情况,也能够毫无顾虑的专心于拟策应付。这就是李小龙 所倡导的“自然之法门”。

另外,要比对方更机灵,且擅长于欺骗诱敌,也是实战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当然,欲将计就 计,欺骗对手,还需熟知各种技法,且需预先判知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拳法,什么状况下采用什么拳 法,经思考后,拟定出一套最适合于本身的拳法。其次,对已定的技巧反复练习,且组合的方法不 拘,并且着力于招法的运用,使每一拳和每一脚皆极具攻击力。不过适当的打击务必发于瞬间,以 求自然无阻,并令敌无法防范。

李小龙还曾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将自己的本能与技术发掘、提升出来的话,完全不用依靠别 人,也不用依靠任何外在的助力,更用不着去修读那些浪费时间而学不到有用知识的课程。因为很 多课程的着眼点仅是给你一个学位、一张证书。这一切除了说明你自己曾进修过之外,根本一点作 用也没有。也就是说,真正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谋生的,也是会令我们进步的,不是硬将知识塞进 脑袋里便可以。”

在截拳道的训练程序中,发展个人智能的方法是将原来潜藏在自己内心的才能和大脑中的天 赋开发出来,将自己变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二)搏斗即斗智

搏斗即斗智,因为最具效果的搏斗方法有两点:第一是以不变来应付万变;第二是攻击前或攻 击中的节奏变更。


  1. 以不变应万变


李小龙认为,此种战法最具威力的地方,是对方一连串虚招佯攻之后必运气换势,我则趁此空 隙突然出招迎击或还击,对方必束手无策。同时,当敌方先发起攻击时,不管己方摆出何种姿势,这 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它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护自己,而在于伺机攻击对方,并击败对方。不拘泥于 形式,而打败对手才是真正的最终的目的。

  1. 攻击前或攻击中的节奏变更


一般来说,两个搏击者技术和功夫相当时,除非他们之间的动作速度快慢相差甚大,否则常易 陷入僵持的状态。两人攻、防的动作,相互之间有一种节奏感存在。虽然说对先攻击者略占优秀, 但亦需要极快的速度方能得手,一般说并不容易。一旦这种韵律被破坏,动作速度的变化将是攻击 或反击时的主要因素。现在,其中一方故意破坏这种节奏,而另一方犹有维持原先动作的倾向,便 会无法及时地去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变化情况。再者,己方还可故意以迟缓的动作来松弛对方的 警觉性,然后突然迅速地出招,做足以致命地最后攻击。此外,也可以先用快动作,再以迟缓的动作 做攻击,最后再用真实而凶狠的攻击去重创对手。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攻击法将会因时机和场合而 有不同的效果。

二、 截拳道搏击原则

习武者,必文武兼习,就算天性拙缓,无法精通两道,至少也要做到致力勤习,习得与其身份相 称的技艺与知识。平时,就要学拳法,教拳法,拳法之为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来。只说不练,练 而无济于事,那就不是真正的拳法。李小龙的拳法,便是以一实际行动为重点,难怪他如此强调“武 技之实际可用”。不过,说到实际有用的武技,当然仅靠技术并不能发挥神威,还要有正确的战术指 导,李小龙曾说过:“实战搏击好似一场战争,如果没有正确的战术指导,就算偶获小胜,但终免不下 失败的结局O ”也就是说,两个手法、腿法技巧相当的拳手,运用战术熟练者往往能够取得胜利。

在截拳道中,总的战术指导原则就是“无敌似有敌,有敌似无敌”,这是领悟截拳道技击原理和 克敌制胜的要诀。所谓“无敌似有敌”,是指当自己进行功力或素质练习时,始终要在自己的眼前树 立一个假想中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亦正在与自己进行搏斗。此时,你应把自己所掌握的技击 术、战术,充分地运用与发挥出来,以战胜对手与进一步去悟彻拳理。所谓“有敌似无敌”,这并非是 轻敌之意,这也是李小龙的实战功夫中的一项对敌的战略原则。也就是说,要战胜对手,必须从战 略上藐视对手,如果一交战,便被对手的气势所影响或吓倒,这样在战略上便先输给了对手,最终必 为敌所克。所以,交战时要有“有敌似无敌”的战略原则,即要有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的必 胜信心,从而更从容、更自如的发挥自己的技术法与敌人进行无所畏惧的搏斗,给予敌人以致命地 打击。

三、 截拳道的成功意识

在搏击术的探索道路上,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动犹如机 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并埋葬了其独立的意识。作为一个拳手也难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 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才能无好憎的用客观全面的形式来观察。所以说,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 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

李小龙这样跟朋友说过,自从人类诞生之后,我们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时常提出这样一个 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而有的武学研究者更问:“我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其实,以上 的问题,我们时常也会问自己,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形单影孤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究竟人生有何 作为呢?”如果我们要通俗的回答这个人生问题的话,李小龙总括的说:“我们是要成功的。”当然,对 此我们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在向成功冲进的道路上有很多敌人及很多障碍。如我们再问,成功 是什么呢?成功就是以武术的根本去搏斗的结果,成功即是胜利,也就是跑赢了或超越了与自己一 起同步或一同起步的人。

对个人来说,成功是将自己所有的潜质发挥出来,变成一股力量,将这股力量通过搏击运用出 来的时候,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成功的定义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搏斗的实践,是一个不断 进取的步骤,它通过实践逐渐将理想实现出来,慢慢地完成了自己早已定下来的目标。

四、 截拳道的战术意识

西洋拳击中常有以力量劲道取胜的趋向,对不合规则的方法或不当的战术均有良好的规则限 制。至于东方的搏击,如武术、菲律宾拳、空手道及跆拳道,虽则全身皆在许可的攻击范围内,然而 其系留手的比赛,可受到过分的保护,故不实际。此种只攻击到目标前数时的留手对打,久之会对 实际的攻击距离产生习惯性的错误判断。此种不接触或不完全接触的对练方式,久之亦可能对移 动的目标无法产生预期的攻击效果,从而无法有效地、深具贯透力地攻击,当然也就阻碍与限制了 战术意识的发展。战术意识乃是截拳道的灵魂,事实上李小龙那身过硬的功夫是靠过人的战术意 识而充分施展、发挥出来的。据李小龙说,缺乏明确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与招法,都会因盲目性 而失去各种战机,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所谓战术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觉的心理活动。同样,战术意识亦是指拳手在实 战或比赛中运用战术方面的知识化为自觉的心理活动。搏斗时的时效性很强,李小龙要求拳手需 在一瞬间分析、判断,并决定对策,对付诸实际的打斗行动。因此,运用战术意识的形式不象一般的 战术思维的实施,有充裕的时间来判断、推理,只是完全凭直觉形象来解决战术任务,这亦是截拳道 的战术意识的最大特点。

在实战中,特别是一个有经验的拳手或武师,在赛前会针对对手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战术方 案,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减少攻击的盲目性和反击的被动性。但搏击场上的情况会不断变化,这时 训练有素者会判断出形势,及时调整技术动作和战术方案。随着拳手实战经验的不断丰富,战术运 用能力亦会不断得到提高。良好的战术意识还可保证拳手合理、准确地应用体能和技术,以及巧妙 地运用战术,顺利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李小龙训练和提高拳手战术意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第一,意识性训练:如表象训练和假想训练。

第二,实战训练:即在带有比赛与打斗情景的练习中,加深对战术的理解和熟悉,提高自身的搏 斗水平。

第三,实战经验总结:即帮助拳手对比赛中各种情况及其规律性有所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拳 手的战术意识。

五、 截拳道的实战感觉

就社会而言,是行行出状元的。因此,一旦经过艰苦磨难的锻炼,本来平凡的机会也会变成一 个成功的源泉。人生最迫切的学问,不是别的东西,正是切切实实的将自己的实践感觉或特性好好 地研究与分析一下,并找出自己本身的问题。然后努力地去征服,这便是最大的学问了。当你明白 了自己之后,便自然地明白了整个世界。用李小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下间失败人士最浪费的, 是忘记了眼前的自己,只懂得研究人家,却忽略了自己。如此,招来一胜一败,实属可惜。

在截拳道中,身体感觉意味着肉体与精神的一种高度的和谐与一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面分别介绍技击实战中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感觉。

  • 攻击时的身体感觉



  1. 肉体上的感觉



  • 攻击前后与攻击时应考虑平衡的感觉,防患于未燃。

  • 攻击过程中及攻击前后,应考虑自身防守是否严密。

  • 学习和研究怎样攻入对手的防守线内,并巧妙地贴进对手做动作的手与脚内,限制并妨碍 其行动的灵活与机动性,给予对手以致命的创击。

  • 精神上的感觉


⑴培养击中目标的“愿望”,挑起自己的战斗情绪。

  • 培养“穿透”对手的愿望。

  • 考虑精力的充沛与否。

  • 以机警来应付攻、守形势的突然变化。

  • 随时严察对手,留神对手的一举一动,决定该如何采取紧急策略。

  • 练习有效的攻击一个移动的目标,并仍能保持放松、自然和快速。

  • 防御时身体的感觉



  1. 研究对方的动作与发招的方式,看其是否有征兆和破绽。

  2. 练习预知对方的第二、第三下的动作可能是什么——由此可知对方的打法为何。

  3. 获知对方防守力薄弱、且无可自救的情况。

  4. 将利害加以权衡,并乘势追击对手,直至其倒地不起为止。

  5. 己方向后撤步时尤能保持动作的效率,并配合下述要领,快速反击:(1)动作一致的正确发 招时间;(2)正确的距离;(3)正确的判断时间和有效地把握时间。


在截拳道中,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李小龙认为:欲突破自己,需要深 知自己。t015dbe37c75fb4db27

浏览6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