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手技
一、手的武器:手的基本使用部位
所谓手技,系指运用手指、手掌、拳头与肘部等手臂上所有 可用的部位进行格斗攻击的技术总称。全接触实战空手手法技巧 在竞技中以拳法和肘法为主,在此重点简介拳与肘的攻击武器
^卩常用之拳、肘攻击使用部位与基本手型和肘型。其它诸如 贯手、手刀、平拳等掌、指技巧,则作为特殊攻击手段专门予以 讲述。
在实战中,肘部之用,即使是普通人,无需锻炼即可直接应 用于强力打击,而无受伤之虞。而拳头之用,倘无专门磨练,并 掌握正确应用之法,则难免受伤,比如拳王泰森者,在一次街头 打斗中,虽将对手下巴击裂,但其拳也告骨折。因此,初习者修 习拳法,需勤加磨砺,使之成为真正强桿武器。
(一)拳的握法
将手张开,除拇指外,弯曲其余四指的第一、二指节,进而弯曲第三指节如同将四指折人掌中般握住(图118、119),然后 拇指紧压中指与食指的中指节骨,成为正确的拳的型态(图 120) .
提示:①握拳之要领,简单讲就是“握拳如卷饼”,即如卷 大饼般卷起四指。②握紧之后,手腕不可弯曲,同时拳面要平。
(二)基本拳型
正拳
实战空手道选手通常使用的直拳都为正拳(图121),其要 领为拳心朝下,拳背与腕部呈直线,正拳与拳背均呈平面(图 在实际运用中,正拳除前述之正刺(直、侧击拳)拳型之 外,还包括如中国泳春日字拳之纵刺拳型(图123),以及裹刺 (上击拳)拳型(图124)。
裹拳
握法如正拳,使用部位为拳的背部、食指和中指基部(图 125)。实际运用时,系利用肘关节之弹性,以之做纵向或横向的 攻击,其攻击技术如振藩截拳道中之挂捶(即所谓翻背拳)。
锤拳
握法如正拳,系以小指到手腕为止的中间肌肉部作为攻击部 位(图126)。使用时,如用铁锤般砸击_扫击,因此拳腕必须 坚固一体才行。
.肘
空手道之肘,为近战强悍武器,使用部位为肘的顶端,可用 以攻击对手头面、心窝、肋腹、锁骨等。(图127)
二、实战空手手技要诀
用手技进攻对手,击打是否准确、迅速、有力、合理、科 学,直接决定击打的效果,关系到格斗的胜败。实战空手基本攻 手技的要领有以下几条:
(一)要松弛有度
任何手技,必须有张有弛地运用方为得法。例如出拳,在未 出击或击中目标之前,肩膀宜松,拳应虚握或适当放松肌肉,击 中目标瞬间,才骤然握紧,使拳力集中于拳面并完全爆发于目 标,以获取最大的杀伤力。出击之后,拳头迅速收回,恢复虚握 状态。如此先柔后刚,刚后必柔,刚柔(松紧)相济的用劲方法 是实战空手运用手技的妙道,松是随时的,紧则是刹那的,因为 这样可以使选手腕、肘关节保持灵活性,能增加出拳速度和攻击力,提高动作精确度,在持久对抗中,有利于保持手臂的实力。
(二)发力要整
手技杀伤力的大小,取决于选手发力动作正确与否,除了刺 拳以及打穴之类的以快、准为战术目的快打手技之外,实战空手 手技的发力并不仅仅依赖手臂挥动之力,而依靠全身之整体发力 配合,以及正确的重心转换和平衡控制。下面两个要诀包含了格 斗技术发力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理:
出手时,身体重心从一腿向另一腿的转换应轻巧自如, 如此可合理地调配身体重心,保证出拳之稳定性和全身之力自下 而上的顺畅传递和迭加汇集,从而充分发挥出下身及上身的整体 力量出击。因此,灵活的重心控制和转换,是提供稳固的发力支 撑和平衡,利于整体动作连贯、流畅、迅猛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简言之,重心转移是发出重拳的基础,也是发出重拳的起始动 作。一般,重心将移向出拳异侧之腿。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腰髋的扭转动作发力,因为腰髋的扭 动技术是实战空手产生爆发力的决定性因素。即出手时,选手后 腿蹬地转动臀部,产生初始动力,其力上传,依靠腰髋回转带动 上身扭动,最后顺肩、催肘、转腕产生最大加速度,使力量全部 集中于手部击中目标。其中,腰髋部在将下身之力融入上身动 力,并汇集迭加的过程中起到了旋转枢纽和加速平台的关键作 用,而肩部动作则控制了出手的最终方向。为避免上体偏斜造成 腰髋扭力分散,习者出手时,可假设以鼻为中,从头到脚有一条 中线,上体扭转时必须不偏离中线的扭转动作,或者假想出手时 上体被固定在直径与肩同宽的圆筒中,身体只能绕垂直不偏不斜 地左右回转,如此可最大限度的实现上体以腰、肩为轴的身体纵 轴整体扭动发力效应。
下面我们举数例说明上述两大要领具体应用:例如,打出后手直拳时,重心迅速从双腿之间转移至前腿(足趾抓地),同时 快速转腰顺肩,肋部紧张,发出后手重拳(图128、129)3又如 打出前手勾拳时,重心迅速转至后腿,同时前足足跟踮起外转, 保持中线扭腰顺肩发出勾拳(图130)。
在单个技术动作中,重心转换和发挥腰力可以决定出手力量 的大小和攻击时身体的稳定度,在组合手法中,上述两大基本原 则亦很适用,如(图131、132)为前手刺拳快打对方上部,此时 重心略偏向前足。当顺势抒腰顺肩打出强猛的后手拳时,此时重 心已完全移至前腿。类似本例的组合技术发力方式,不仅可以使 动作组合流畅连贯,也能连续的发动足够有效的凶猛打击。
在适用步法的场合,身体重心的移动(移步方向)与出 拳方向应尽量保持一致,以将身体重力汇入到打击力中去,即所 谓“以步催力”,“以步击人”。
综合的看,习者倘能将重心的变换,腰髋扭转(纵轴动力) 动作适时而迅捷地与出手技术以及步法移动相融合时,手技的杀 伤力就可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达到“一击必杀”的完美效 果。上述要领虽然简单,但确实是科学实用的。
切记:任何手技的发力过程,不仅来自于挥动的手臂, 更取决于全身之力,特别是腰腿支撑,回转的催动加速力童。
(三)技术动作要严谨
符合规格的严谨的技术动作是格斗中技术不变形走样,以及 产生最大速度和力量的保证,因为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最完善合理 的格斗发力方式,所以,初习者必须不嫌枯燥地对每一个基本技 术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以求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即便是高段选 手,在基本攻击技术上花费大量的练习时间精雕细琢,也是必要 的。
(四) 注意呼吸调节
出手时正确的呼吸,特别是发力时的呼气很重要,因为有规 则的呼吸与呼气发声,有利于集中选手全部精力和注意力,并能 在发力瞬间,使呼气动力融入拳力之中,从而促进最大力量之爆 发3其要点为:发力与呼气同时,技到声止。
(五) 注意攻击的精确度
打击目标的精确度是实战空手手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准确的击中,方可产生真正的杀伤力,否则,即便出手 力重千钧,也是徒耗气力,所以习者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用头 脑、斗志和技术动作来打击目标,而不仅仅只用手打击目标的习 惯C
(六)要打出穿透力
打击目标时,精神意念和拳力不能仅仅停留在目标表面,而应以力透目标的意念出手,以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对 目标产生更大的破坏效果。
(七)运用身体两侧出手
有的选手只习惯以身体强壮而灵活的一侧出手,从而造成手 技的技战术局限。实战空手则强调习者在掌握强侧技术后,立刻 强化训练弱侧的手技,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处于右架或左架时,均 可发射强而有力的攻击。
(八)出手必须与步法配合一致,拳步一体,随足攻击
正确的出拳与灵活敏捷的步法相配合,可以在准确的时机、 适当的距离内使攻击力量完全爆发于目标,从而在万变的格斗 中,真正实现手技的威力:>
(九)动作要隐蔽,快出快收
无论何时,出手必须隐蔽、突然,令对方无法察觉,因此出 手不能有任何多余动作,手在何处便由何处直接击打。有时,可 灵活运用虚招假动作迷惑对方来配合出手,提高攻击命中率。
出手时要快、准、猛,收手也要快,不管击中目标与否都要 迅速回弹恢复基本格斗势或连接后续攻击,始终不给对手以反击 之机。另外,出手最忌出“老”,即不分场合不留余地的全力出 拳,打直打老,不存变化余地。换言之,除非有100%的把握, 一击必倒,否则出手应以短拳快招为主,以控制局势。
(十)以对方中上段为主要攻击目标
出手应寻找对方脆弱部位予以打击,则事半功倍,同时应以 对方中上段为主攻目标,直接高效。
(十一)要攻守兼备
格斗中,双手必须紧密配合,注意招法的组织、联系及身体 要害的防护,即一手出时,一手收,一手攻时,另一手高置,遮 护要害目标预做防御,如此方可攻守一体,无懈可击。
以上实战空手手技基本技:战术要领,总之是“快”、“准”、 “猛”三要素,在训练和运用时习者倘能融汇贯通,则进必然神 速。
三、实战s手基本攻击拳法
(―)基本直击拳法
攻击路线呈直线的基本拳法,叫做直击拳法,包括前后手刺 拳和直拳。
i.前手刺拳
实战空手的拳法几乎为现代拳击拳法的翻版,现代拳击有 “前手拳制天下”的拳谚,实战空手同样很重视前手拳,即前手 刺拳的格斗功能。
所谓前手刺拳,就是以基本格斗势最前面一侧的手臂击出的 快招拳法,是实战空手习者拳法入门首先应掌握的基本之拳。在 格斗中,前手刺拳主要用以攻击对方上段的头、面、下颌等部 位,由于前臂距对手最近,因此,前手刺拳以其轻快、突然、疾 速、短促的打击特点,具备以下五大功用:①用在连续或单一的 攻击场合,直接杀伤对手;②刺探对手实力或作为掩护骚扰,打 乱对手阵脚手段;③配合踢法控制距离,不让对手进一步靠近; 或用以直接反击对方后手重拳;④调整攻防步骤;⑤作为后续重 拳或踢击的测距计和测速仪。简言之,前手刺拳是实战空手直接 攻击对方要害部位最具机动性的、攻守兼备的有效战术拳法。
(1)前手刺拳的动作方法
从右架基本格斗势开始(图133,以下均同)。
左臂、左肩肌肉放松,左臂迅速从肩际直接轻快击出,在 击中目标瞬间,拳腕转动成拳心向下(即正刺拳手型),同时握 紧拳头,呼气发力,力达拳峰,拳与肩(或眼)部齐高。(图 134)
不停,左拳立即沿原出拳路线回弹,恢复基本格斗势,准 备防御或连接下动。
提示:①刺拳出击必须直接隐蔽、轻快、富有弹性,快出快 收。②上体和腰髋部可在出拳同时配合以幅度极小的扭动,来提 高拳力;一般则仅以轻巧的送肩和前臂伸展(肘部的弹性伸展) 的力量来完成快速的刺拳。对于刺拳而言,速度就等于威力。③ 出拳时,注意保持后手的防御和后续攻击的机动性。另外,拳击 出时应尽可能使自己的前肩与下颌贴近,起保护作用。④配合步 法时,则拳步必须协调一体。
(2)前手刺拳实战运用图解
双方对峙,趁敌不备,直接进步以前手刺拳快击对方上段
先以前手刺拳真假参半地刺击对方上段,扰乱对方判断, 然后并步前踢对方中段(图137、138)。
对方移步近身欲出重拳,选手直接以刺拳击头破其势,得 手后,可连续更为凶猛之拳打或足踢。
前手直拳
前手直拳即通常所说的左直拳,其技术方法与前手刺拳很相 似,即击出后肩、肘、腕、拳最终应成一条直线击中目标,其攻 击点一般为对方头、面和下颌等上段部位,在击中目标刹那;拳 头突然握紧,前臂内旋,以拳心朝下的手型打击。但两者不同点 在于:前手直拳出拳时身体右转,重心转移及上体适当前倾,送 肩的动幅明显大于刺拳,因此前手直拳攻击威力更强,属控制战 局、攻守兼宜的杀伤性基本战术拳法。
(1)前手直拳的动作方法
由右架基本格斗势开始。
右足快速用力蹬地,上体适当前倾送肩并略向右转体,左 肘从自然弯曲下垂状态,迅速向前上抬起,同时左拳配合伸臂, 转腕动作;突然疾速地直线击出,拳心朝下呼气发力,力达拳 峰,高与肩平(图139)。
动作完成后,拳、腕、肘、臂立刻松弛,迅速原路弹性回 收,及时还原成基本格斗势。
提示•.①出击时,重心大部分移至左足作为支撑足。②要以将整个身体重量都击出的感觉出拳。③后手保持防护,不可向下 或向后拉暴露打击意图。④上体前倾送肩目的系增加攻击之力 量、速度和远度,切忌动幅过大,超出重心投影线,导致失衡。 ⑤配合步法时,需步拳一体,在能够击中对手的距离范围内实施 攻击。⑥整个动作必须快出快收、及时、果断、有力、突然。
中段前手直拳
即向下击打对方中段胸腹目标的前手直拳。基本要领与上段 前手直拳同。(图140)为下降低重心的中段前手直拳。出拳角 度为向下15度,此时所用力量主要为肩部力量,可在练习中体 会这种肩部直接发力的方式,向下方贯通用力。(图141)为降 低重心击出的中段前手直拳,拳高与肩平,此种出拳方式在降低 重心同时,充分发挥了转膝、腰、肩部之力,直线出击。
中段前手直拳的实战图解
从双方对峙状态下,突然进入到与对手身体成直角的位 置,直接向下攻击对方的中段目标(图142)。
对方挥拳攻击时,选手突然俯身屈膝降低重心,使对方的 拳头掠头而过,同时以前手中段直拳反击对方肋间肌部位。(图143)
4.后手直拳
后手直拳即右架选手的右手拳,动作要点略同前手直拳,但 后手直拳发拳距目标远,出击力距更大,力量更猛,威肋性更 强,有“一击必倒”的功用,通常被称为实战空手的重拳或主力 拳,以中距离使用效果最佳。后手直拳由于动幅较大,容易露空 且动势不易控制,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实际动作时,.有经验的选 手总是在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方才果断快速地打出沉重后手直 拳,其运用机会相对比前手直拳要少。有效的距离和时机,是后 手直接发挥威力的保证。
(1)后手直拳的动作方法
由右架基本格斗势开始。
右足蹬地,足跟外转;重心移至右足,向左转腰送肩的同 时以右拳引右臂前伸,击中目标刹间,手臂内旋,拳头握紧呼气 发力,力达拳峰,高与肩(眼)平,眼睛平视前方,左手护住下 颌部(图144)
完成动作后,右拳如同弹簧般原路收回恢复基本格斗势。
提示:①后手直拳是充分利用下半身和转腰送肩合力打击的 手段,其力量产生和传递顺序为足—膝—腰—肩—右拳。其中拳 应领先出动,做到拳起、肘随、肩催。②上体送肩前倾动作不可 过分,脸部始终朝向下前方,并以左手和右肩护颌。③完成动作 回收时,应主动以肩部的回收加速右拳的弹性回收。
(2)后手直拳实战动作图解
低位扫踢对方下段,破其体姿同时,后手直拳紧随攻击 (图 145、146)。
对方以中段后手直拳攻击,选手前手拨防,紧接着以后手 直拳予以反击。(图147、148)。
5,中段后手直拳
中段后手直拳即向下攻击对方中段的后手直拳,其动作方法 和要领与后手直拳相似。与中段前手直拳一样,亦属增加攻击层 次和角度变化的灵活应变之招,因此必须出乎对手意料的出击方 才有效。包括直接的以15度角下击的中段后手直拳(图149)和 降低重心的中段后手直拳(图150〉。
中段后手直拳实战运用图解
对方以后手直拳攻击上段,选手前手拨格防御,同时以中 段后手直拳反击对方心窝部位(图151、152)。
选手突然进步以中段后手直拳虚实相兼地击打对方,将对 方注意力引至下方,不停,顺势转移重心,起身转腰以前手直拳 攻击对方上段(图153、154)。
浏览4,5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