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华人民共秈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业待兴。中国式摔跤这一国粹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元帅批示,在全民健身群众活动的基础上全国各省相 继建立了职业专业队,系统地弘扬升华了这一国粹。河北在天津的基础上建立了 专业队,张鸿玉老先生任河北队首席执鞭教练。张鸿玉老先生1925年先拜于六合 门李洪斌先生门下,学习武术及擒拿正骨,后拜天津南市清和街牛肉铺掌柜王昆山 老师学习摔跤,王昆山的老师即是清朝“善扑营”的“布库”小鬼崔与大老冯(冯得 禄)。小鬼崔有几手绝招,即看家的绊子,与对手一照面即可将对手摔晕过去。大 老冯跤法细腻、诡诈,常在对方没来得及反应就将对方置于穷途。张鸿玉老先生与 跤坛泰斗张魁元、张鹤年、张连生在天津培养出不少各民族全国冠军和运动健将, 如崔福海、张冒清、杨海生、僧格、丹巴、金木岩、其才德等。本省及外省名将都将受 教于他们,为我国体育摔跤事业做出了贡献。
50〜60年代,由全国摔跤冠军的摇篮、人才济济的天津代表河北组队,后来形 成闻名全国的快、准、狠多边风格的天津跤,列队阵容战将有宝刀未老的大老九张 魁元老前辈、衣不沾尘的杨子明、神鬼难拿的王恩信、跤坛天贼孟广彬、铁别子贾福 才、威猛只将高福桐、闪电侠客蒋学刃等人。我国首批运动健将河北摔跤队占据三 名:张魁元、杨子明、孟广彬,其中以杨子明最为突出,在1956年全国摔跤赛中以十 战全胜的成绩夺取全国冠军,将中国式摔跤的“快”字诀发挥升华到极致,直上九 天,摘星揽月,漫游跤界星河。至今在世界中国式摔跤跤坛上留下他们可歌的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的发展。1953年第一届少数民 族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前几届全运会也均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全国锦标赛。1956年和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 会相继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和“中国式摔跤规则”,将中国式摔跤运 动正规化。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上的摔跤比赛, 是历史上空前的摔跤大赛。各地区、各民族的摔跤运动员在天津市欢聚一堂,比试 较量,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增进了民族团结。
这次比赛是按大会审订的《民族形式体育运动摔跤暂行规则》进行的,规定比 赛时运动员赤背穿坚固的短上衣,系腰带,穿轻便长裤和布质短靴——突出民族形 式。后来,为了适应摔跤运动的发展,1955年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 开设摔跤专修课,培养摔跤专业人才,先后毕业的学生多数担任了各省、市、自治区 和国家集训队摔跤及柔道的教练员,同时着手摔跤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1956年 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标准。在北京举行的1956年全国摔跤比 赛,是我国第一次举行的摔跤单项比赛,有2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96名运动 员参加。在这次比赛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批10名中国式摔跤运动健将。第一 届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跋一 时处于低潮。1963年后才逐渐恢复,业余体校有了摔跤班,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 比赛。十年动乱期间,各种摔跤比赛停止了,有的地方甚至禁止人们练习摔跤。直 到1974年才恢复全国比赛。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单位 和运动员不多,技术也没有发展。
打倒“四人帮”后,摔跤界通过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跤场和厂矿 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又多起来。1982年和1986年的第 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把摔跤列为主要比赛项目。第四届全运会 上,摔跤比赛分为十个级别。摔倒对方一跤根据动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况可以得 1分、2分或3分。参赛运动员都经过系统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术战术向 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一代新手在成长。如内蒙古队员董雅臣勇猛顽强,体力充 沛,动作敏捷、连贯,善于抓上就用,连续进攻,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他在比赛中所 向披靡,名震跤坛。
中国摔跤运动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文化遗 产之一,是一项高雅、文明的运动,它的高雅就在于不是置对手于死地,而是体现了 健体与对抗中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传承民族文化,竞群共同发展,中国式摔跤迎来舂天
- 北京人呼唤对中国跤再认识
《北京晚报》在体育版面,曾刊登了笔者的短文《北京冷了中国跤》,旨在呼唤北 京人对此项运动的再认识,依靠民众之力做好北京的群众性体育工作。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北京又是中 国式摔跤重要的发祥地,重振中国跤雄风,不仅是业内人士的希望,也是人民群众 的要求。北京重振中国跤的辉煌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业内人士的努力和各级 有关领导的关怀。1993年中国跤“告别”全运会后,这一运动项目迅速沉寂,全国 锦标赛和冠军赛十分冷清,甚至停办。自中国摔跤协会下属的中国式摔跤发展管 理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后,这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赛事逐步规范。近 期,中国跤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很多单位和有识之士的关注、重视和支 持,比赛、座谈等活动越来越多。
- 中国式摔跤在民间复苏
就在雅典奥运会如火如荼之际,一群津门汉子却为了一项濒临失传的中国古 老体育运动尽心尽力。由于我国体育的奥运战略,使得中国式摔跤这一流传了几 千年的古老技艺日渐式微。为了传承这一国粹,几位老人在海河边孤单守望;为了 弘扬这一国粹,几位民企老板慷慨解囊。海河边的一块沙地上,里三层外三层围了 百余人,叫好声阵阵传来。场中一老一少两位武者正在对峙。只见少年身手敏捷, 抢上底手,背步拧腰,一招“叉人”紧接一个“回马勺”,都被老者一一化解。这一幕 发生在天津海河边的沙地上。这块沙地,就是天津“顺达跤社”的跤场。
- 中国式摔跤在首都职工中复苏
沉寂多年的中国式摔跤,因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到的运动魅力,开始在首都 的职工生活中扎根蔓延。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首都职工中国式摔跤等级教练员考 评班,就是中国跤在职工中培育出的又一朵鲜艳的花蕾。更为可喜的是,中国跤在 首都职工中萌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张振英介绍 说,目前中国式摔跤在首都职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同时各种形式的交流赛、 邀请赛也开始举办这一项目。
- 中国式摔跤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民的参与
我国农运会的比赛中开设有中国式摔跤比赛项目。行内人士欣喜地说,中国 式摔跤正从我国北方农村走向全国,并在走向市场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这个项目前景喜人。参加农运会中国式摔跤赛的农民选手远远超过上届,共有19 个省(市、区)的79名选手参加了在绵阳举行的决赛阶段的比赛。不仅内蒙古、山 西、安徽等中国式摔跤开展广泛的省区派出了强劲阵容,上海、江西、浙江、江苏、湖 北、四川等南方省市也踊跃参赛。
- 中国式摔跤有了全国冠军赛
经中国摔跤协会、中国式摔跤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式摔跤人3年多的努力,有着 4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式摔跤终于走过漫长的寒冬,迎来了春天。在河北唐山市揭 幕的2006年“中新杯”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中,共有31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人数接近400人,是恢复中国式摔跤比赛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专家认为,这一比赛 规模空前,参赛的倶乐部更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华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也都派 队参赛,还有中学队和小学队等,这表明京跤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为了更进一步 刺激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冠军赛参赛人员的资格范围扩大:中国跤王争霸赛各级别 前八名、全国体育大会各级别前八名、全国锦标赛前八名、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各级 别前六名、各省(市、区)各级别前三名,以及各地市级比赛各级别的前两名。比赛 各个级别的前八名将获得参加中国跤王争霸赛的资格。中国摔跤协会副主席周进 强表示,在全力备战亚运会和奥运会的间隙举办此次冠军赛,体现了竞技体育和群 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奥运会与民间传统体育的协调发展。
- 中国式摔跤有了跤王争霸赛
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跤王争霸赛”,收视率 均高达1.3%,稳居白天节目排名第一名,全天节目前十名。这说明中国跤运动有 着庞大而稳固的观众群,此项运动独具魅力以及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〇〇6年“中国跤王争霸赛”正是在这种热浪滚滚的前提下,再次将属于中国人自己 的中国跤推向电视荧屏。
- 把中国式摔跤推向奧运
“把中国式摔跤推向奥运”,一直是国家体育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众多践坛前 辈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中国主要的潜奥运项目——中国跤,我国体育部门自 2004年开始,除在各高校相继开始中国式摔跤这一科目,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国 式摔跤人才外,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式摔跤发展管理委员会”,在制订中国跤十年发 展纲要的基础上,还推出了以“中国跤王争霸赛”、“世界跤王争霸赛”等为主导的系 列国家级赛事,旨在进一步加快中国式摔跤走向奥运的步伐。中国跤运动传播国 粹竞技精神是深度激发受众的法宝。切、勾、拿、人、揣,招招透炎黄真气,式式显中 华精神。
- +几所高校人员参加裁判员培训班
这表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中国跤,受到了全国本专科院校的 青睐。全国中国式摔跤裁判员培训班在北京开学,近百名学员参加。与10年前的 上一次培训相比,这次不仅人数更多,学员分布的地域也更广,他们分别来自17个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更可喜的是,有12所高等院校的人员参加培训。这些学校 是:清华大学、首都体院、吉林体院、天津体院、内蒙古师大、西安体院、西北工大、武 汉体院、上海体院、上海建桥学院、成都体院、西南师大。参与授课的专家小组成 员、首都体院教授苏学良说,参加这次培训的人数多、年轻人多、高校人员多,第一 次有了女学员。这是因为“中国跤王争霸赛”推出后,使这项滑人低谷的运动获得 了新的发展动力,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学员学习了裁判员管理办法、理论基础和体育竞赛编排,以及中国式摔跤的历史演变、主要技 术动作、竞赛规则等,并参加笔试和实战测试。中国式摔跤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尽 管被排除在全运会之外,仍有国内外众多的人关注,是一个大有希望的项目。
浏览4,7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