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式摔跤的流派与技术分类

中国式摔跤的技市内容与分类

中国式摔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对武术运动的踢、打、 摔、拿功夫进行了发展和改造。具体地说,在中国式摔跤运动中,去掉了踢和打等 致残、致伤的技术,保留了踹、拿、摔等技术,并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形成了全面、 系统的技术体系。中国式摔跤可以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撩腿:撩腿类可分为别子类、勾子类。

别子:可划分为大拿别子、挟头别子、反挟头别子、支别子、抱胳膊别子、盖 后圈别子、韫别子、挂带别子、花别子、跳步别子、切别子。

勾子:可划分挟头挑勾子、盖后圈勾子、撩勾子、反挂门撩勾子、压勾子、换 腰撩勾子、挂带撩勾子。

第二类蹦子:蹦子类可分为揾和揣。

揾类:可又分为挟头揾、盖后圈揾、圈胳膊扭、扠人揾、抱胳膊韫。

揣类:可分为抓小袖揣、借对方抓上领揣、见手揣(搓后揣)、偏门揣、借手 揣、反挂门揣、抓中心带揣。

第三类蹲踢:蹲踢可分为扑脚类、搓压类、扒子类。

扑脚类:可又分为大拿扑脚、架梁脚、抹脖脚、抹脖里冲、散手踢、扠踢、冲 踢、偏门踢、端踢、弹踢、补踢、摇扯脚、拦门脚、抱胳膊脚、落步脚、扛踢、转环脚。

搓压类:抓上领搓压、抓小袖搓压、反挟头搓压、见手搓压、抓偏门搓压、抱 胳膊搓压、扠搓压、掏搓压。

扒子类:抓上领扒子、抓偏门扒子、扒拿子、躺扒子、见手扒子、扒踢子、蹦 扒子。

第四类盘腿:盘腿可分为得合类、切子类、搂子类和里刀勾类及挽。

得合类:大得合、掖脖子得合、回马了扫小得合、盖后圈小得合、左扠右打小 得合、右扠左打小得合、钻头小得合、手得合、三道绕得合、商胳膊小得合、托上领小 得合、散手小得合、抱胳膊小得合。

切子类:钻头切子、挟头切子、换腰切子、盖后圈切子、大拿切子、怯切子。

搂子类:箍腰搂子、左扠右搂子。

里刀勾类:大拿里刀勾、偏门里刀勾、抱胳膊里刀勾。

第五类挽类:

挽类:可分为抓直门挽、抓带子挽、圈胳膊挽、盖后圈挽、双堵门挽、抱胳膊挽、摘胳膊挽。

第六类转腰:转腰可分为闪类、把腰类、搀管、掰、靠等类。

闪类:扠闪、盖后圈闪、闪抒子、斟胳膊闪、抱胳膊闪。

把腰类:把腰蹩、把腰插扦、把腰磨、咬、把腰括、盖后圈蹩、把腰搂子、把腰

穿腿。

搀管、掰、靠等类:搀管、抱胳膊掰、穿裆靠、撒类。

第七类其他摔法:

其他摔法:可分为弹拧子、散手弹拧子(甩鞭)、扣腿、手攉子、拦门削、挤撞里 掏、单抱腿、把腰抱腿、抱腿别子、丁掌、披、捞月、扞腿、拉腿、掀、争、耗。

二中国式摔跤的主要流派

北平跤

天子脚下也称王,是承继清代“善扑营”的遗风形成,王者风范,技术动作大,出 场架势小(跤架),形似狸猫夜巡、白猿欲窜,多用俗称“黄瓜架”,它即以力降十会, 似苍鹰扑兔刚猛,又一巧破千斤,兔滚鹰翻,轻盈迅捷。

20世纪30年代,那时北平摔跤正是风行一时,北京跤名闻全国,当时北京天 桥最强的摔跤高手一位是沈三(沈友三),一位是宝三(宝善林),还有杨春恒等人。 沈三练的是民间俗称“细胳膊跤”——武术加跤,神鬼难逃,即快跤,一巧破千斤,现 术语称“散手跤”。宝三玩的是“粗胳膊跤”——功力型,以功力压快,刚中强,以力 降十会,即现拿着摔的揸把(手)跤。沈三即现在电视剧中的主角甄三原形,沈三比 宝三更胜一筹,北京天桥双杰美名至今流传。

总之,京跤主要流行于北京地区,它继承和发展了清代善扑营的功法和技法。 特点是功法繁多,动作细腻,以手法著称于跤坛。其传播范围包括河南、上海和沈 阳等地,这些地区原有的技术动作与京郊结合起来,又各具特色。

保定跤

也称保定府快跤、散手跤。它重视快速技术,是大架式出场(跤架)。保定跤上 盘手法上擅用撕、崩、捅、把位占先,下盘腿倒,上下配合,天衣无缝,打闪认针,妙计 连珠,以快打快,刚中有柔,猛中含智,绵里藏针,长于以小制大,左道旁门,散揸相 合,潜移默化,瞬间将对手制于末路。

这派摔跤高手近代有平敬一、张风岩、白俊峰、满老明、吴四等人。继后,名家 大师有常东升、常东如、常东坡、常东起四兄弟和闫益善、马文奎等英雄前辈。其中 首推常东升,其摔技,动作潇洒、飘逸,获“花蝴蝶”之美称,对手常于无形之中败北。 曾于台湾任军警界高级总教官,先后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中国式摔 跤馆”。

现代摔跤名将有王彦会(河北摔、跆、拳中心主任),张建忠、沈金刚、郭建生(河 北柔道队主教练),周甫、杨建国、王胜利、安长青等。

总之。保定是京畿军事重地,也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当地民间的摔跤运动开展 得非常广泛。早年,曾有少林派传人平敬一将武术与摔跤结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 格的特色。•

天津跤

它是北平跤和保定跤中间型的跤,动作非常的粗野、刚猛、自然。将灵巧、速 度、力量融为一体,近代摔跤名师有李瑞东、卜恩富、天津卫四大张(即张鸿玉、张魁 元、张鹤年、张连生)。那时天津好手很少与外地名手交锋,名声不如京、保二地那 样显赫。天津跤手名扬异地,还得感谢北京跤友。1940年夏,天津张连生只身一 人到北平天桥下跤场,多次摔败当地诸侯名将,顿时威名远扬,群雄高呼,接着雄关 大开,又走进了津卫大侠张鸿玉、张魁元、张鹤年前去助阵,以武会友,英雄相惜,在 一个美丽的夜晚,北京跤坛名手特意在焰饼周饭馆设宴宴请四大张,英侠把盏相 聚,星辉互映。北平跤坛从此留下了四大张的美名,四大张之名也就在京津保跤坛 传开了。

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摔跤也称搏克,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规格、服装、技术等方面与中 原跤种相比别具特色,搏克比赛时,运动员穿带铜钉子的短袖牛上衣和肥大摔跤 裤,穿高筒蒙古皮靴。在技术上,讲究手对手,脚对脚,允许抓握手臂躯干和上衣, 能用腿脚使绊,不许用手臂触对方下肢。摔倒对方,即终止全场比赛。新疆、黑龙 江等地区的摔跤风格,带有蒙古族摔跤的特点。

山西跤

山西摔跋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忻州、平原等地素有“摔跤之乡”之称。其特点 是不穿跤衣,技术上以抓腕、胳臂、挟颈、插肩、锁肘、抱腿为主。

第三节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与作用

一中国式摔跤的特点


  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摔跤最初是军事训练的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联系,是武术四大技击方法 之一(踢、打、摔、拿),其技击的特点是显著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 方法制服对方,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摔跤技艺至今仍在武术散打、军事、 公安干警训练与实践中被采用。

 

摔跤作为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既具有体育的属性,也不失其技击的特 性,将这种格斗技能寓于竞技,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这就从单纯的军事需要演变 成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体育运动。

  1. 具有对抗性的技术特征


对抗性是大多数竞技体育的共性特征,在中国式摔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 竞赛中,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在激烈的竞技、较力、斗智、斗勇等攻防交替运 动中,以快速、巧妙、干净地将对手摔倒在地而形成了两人相搏一站一倒的运动特 征。它要求运动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敏捷的身手、强健的体魄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因此它又区别于其他对抗性项目。

  1.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式摔跋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 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式摔跤不同于日本的柔 道与蒙古式摔跤,它是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分化出来的。中国式摔跤技术 严谨、复杂全面,跤术上讲究规范、干净、利落、动作连贯;效果上力求摔得幅度大, 摔得潇洒漂亮;动作上追求完美实用。虽然中外摔跤运动都有共性特点,但中国式 摔跤是伴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而发展起来的,它还深受儒家的伦理观、道家的 哲理、佛家禅心以及兵家战略观念的影响,同时中国跤技术之全面、击发之巧妙、哲 理之深奥,是国外任何摔跤种类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二中国式摔跤的作用

中国式摔跤具有健身、竞技、娱乐、观赏等价值,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良好

手段。

(_)中国式摔跤具有提高素质健体防身的作用 •••

摔跤运动较力、较技、斗智、斗勇,对抗性强,人体各关节、肌肉几乎都参加运 动,因此经常参加摔跤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促使人体骨骼、肌肉更加发达。 由于对抗性强,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大,致使心率迅速增加,血流量增大,全身血液循 环得到改善,心肌得到锻炼,心室壁增厚,每搏血输出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的活动 能力。摔跤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摔跤时,肌肉活动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使得呼吸率迅速上升,从而使呼吸肌发达, 肺活量提高。还由于摔跤活动激烈,能量消耗大,因而促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摔跤运动需要迅速敏捷,必然加快神经活动的过程,增加反应能力,可以提高神经 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机能的稳定性。

摔跤技术的特点是,以巧妙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将对手摔倒在地,关键时刻不 仅可以摆脱对方的进攻,或加以控制对方使其处于被动,还可以将其击败或捕获,从而达到打击坏人、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摔跤训练对公安干警和边防军指战员 防卫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二) 中国式摔跤具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的作用

摔跤对抗性比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竞技观赏,丰富生活。许多史料和 文学名著都有关于擂台争跤场面的描述,围观者都是“人山人海,群情沸腾”。特别 是中国跤在双人较力对抗中,使用撕、夺、抽、拉、圆、耘、挣、拧等技法,一人使另一 人腾空翻倒在地,进攻者潇洒落地重心不失,稳如泰山,使观众“惊叹不已”。其漂 亮的摔跤技法,不但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与精神上的愉悦,还使观众感受到 中国跤技的高深莫测,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三) 中国式摔跤具有锻炼意志培养品质的作用 •••

摔跤练习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练习要克服疼痛关,从不适应到适

应。实战时要克服胆怯怕摔关,逐渐增加胆量和勇气。比赛时若遇强手要克服消 极躲避关,要敢于拼搏,提高以弱胜强的信心和智慧。耐力训练至极限和比赛到关 键时,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拼搏,因此,摔跤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顽强果断的意志 品质和无畏精神。摔跤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如尊师重道、讲礼守 信、见义勇为、不持强凌弱、互教互学、以武会友。中国跤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一向重礼仪,崇尚武德,这些无疑对培养练习者的优良品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大有裨益。

(四) 中国式摔跤具有锻炼人体肢体灵巧性的作用

中国式摔跤时两人对立,互用手力抓握对手,同时足力相绊。在紧密的身体接 触的战斗中,既相曳持,又相抵距,运用力量、灵敏素质,运转自如巧妙地进行摔跤 的方法。在良好的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摔跤运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提 高技术水平的物质基础。任何运动项目的动作,都是通过肌肉的伸缩活动来完成。 摔跋运动员的肌肉特别发达、灵巧、敏捷、美丽、有劲,具有精确的协凋性和灵活的 柔软性。由于无数次的练习和比赛,增进了感觉的灵敏性,一搭手借肌肉的收缩, 可以测知对手使用的方法,运用肌肉的屈伸,协调地把力量用到主要的方向去。

浏览7,10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