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概述
武术是以中华义化为理论基础.以具有技击内涵的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 格斗、功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体育项H。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 刺等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 规律编成的整套演练形式s它以演武的形式展现出了格斗的技法与意境,体现出 武术的艺术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格斗运动项13的重要标志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华 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以身体动作诠释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是民族宝贵的文化遗 产。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拳械内容、浓郁的民族特色.承载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显示出民族武术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反射出民族文化的光 彩夺目和文化价值-
第一节武术套路简史
原始社会大约经历了几十万年。据古书《韩非子》和《礼记》中记载,当时是•‘人 民少而禽兽众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斗争及部落战争中 发展徒手或武器的攻防格斗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 劈、砍、扎、剌、撩等则是武术长短器械技击方法的萌芽„
历史文物中原始社会石制的刀、矛、斧、铲等.既是生产工具也是属于兵器.平 时用于狩猎与操练.战时用于御敌,,《淮南子》中有记载:“……故当舜之时。有苗 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意思是舜与苗部落经过长期的武装冲突, 有苗始终未被征服;后来舜改变了征服有苗的方式,一方面修明政治,一方面让他 的战士操着干(作战时防御的盾牌),举起戚(斧).跳起了带有征战形式的武装舞
蹈,以此感化和威胁有苗,《礼记•乐记>中也有“干戚旄狄以舞之”的记载。类似 这类性质的舞蹈,其他文献资料中也有记载。由此可见,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部落 战争,从社会生活方面对于人的身体增加了新的要求,在出征前练兵、战争后庆祝 胜利以及娱乐、祭祀等场合.往往都有刀、矛、斧、铲之类的“武舞”。随着社会物质 生产的发展和攻防技击水平的提高,“武舞”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从没有呆板的程 式到有一套固定的程式,逐渐向规范化、程式化发展,这应视为后世传统武术套路 之源。
我国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侠士很喜爱剑。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十分喜爱剑术, 《家语》:“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剑术先秦称剑 道,在《吴越春秋》、《越绝书》、《庄子•说剑》中多有记载。,汉代“自天子至百官,无 不佩剑”(《晋书•舆服志》)。剑于秦汉之际已用于御敌、防身和表演。楚汉对峙范 增于鸿门宴授意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是时项伯亦拔剑而舞,并以各种招式成 功地掩护了刘邦。“(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 拔剑起舞,项伯亦舞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 纪》)。从项庄与项伯舞剑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形成武术套路的单练与对练,既 可以练习,也可以表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武术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武术套路运动逐渐成熟, 尤其是明清以来,拳家林立。民国时期的第届全运会,首次将武术套路列为比赛 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术套路运动犹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成为群 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内容.以其独特的民族运动风格和民族特色屹立于世界 武林。
然而,武术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教育资源.在民间师徒传承的过程中,随着 岁月的流逝,一个拳种会因为一个传人的消失而失传。为抢救武术文化遗产,1979 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1983年至1986年全国 开展规模浩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初步查明流传全国各地“源流有序、拳理明晰、 风格独特”的拳种为129个„
第二节武术套路的特点
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编成的整套练习形 式,是人们对武艺的总结和提炼,是以程式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中国武术 门派拳种繁多,套路运动丰富多彩,各种流派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华武术独特的技
法与风格。通过武术套路的演练,对强#健体、提高武艺、娱乐身心、文化传承等具 有重要意义。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 具有攻防技击的本质属性
武术套路运动的一招一式都具有丰富的技击内涵.充分展现了攻防技法与意 境.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战斗的“生活图景'然而.套路技法与格斗技法二者不甚 相同,套路动作源于技击,并对技击动作进行加工、提炼和夸张.通过增大幅度、提 高难度、完善技术、严谨规格、连接贯串等,将单个和组合动作转化为既定的、程式 化的运动体系:而格斗技击是因时因势灵活运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对攻防动作 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将攻防技术与表现艺术合二为一,实现技击性与艺术性的辩证 统一.体现出刚健有为的艺术美、惊险动人的难度美,但套路仍然以攻防技击为 核心。
如果说套路离开技击这个核心,动作没有技击这个内涵.就成“无本之木”、“无 源之水就不能称之为武术•只能是一种形体变化的舞或操而已。技击是武术的 本质属性a武术套路动作是格斗动作的超越.体现出艺术性,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 法和程式化的演武形式表现攻防技法的思想内涵和格斗意境。蔡龙云先生指出: “演练武术套路时.应丐将自己置身于-种战斗的情景之中”。尤其在对练套路演 练时•运动员逼真的对打、巧妙的攻防.使打+场面快、狠、准,惊险逼真、气势磅礴. 使演练看上去既惊心动魄.又酣畅淋漓,不仅能使演练者自己感受置身于战斗场 合的意境美,还能使观赏者对中华武术充满了震撼力、感染力.这有利于武术精神 的传播。
二、 具有内外和谐的运动特色
武术套路运动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就 内外上下而言,形成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串,一气贯通的运动体系=即 丹田一动,上下全动.内外一体,节节贯串,一通百通。拳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 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求手到眼到,手眼配合;手 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与动作配合,内外合一.上下相 随.形神兼备;“一动无有不动V—静无有不静”:动则快速有力.静则稳如磐石,使套 路形成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运动篇章。此外,还讲究“内外六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
就连接协调而言,起承转合.圆顺连贯形断意连.势断气连气脉不断,承接 流畅;运动讲究“动要有韵”、“静要有势快慢结合.起伏转折,形成一个和谐、完整 的运动篇章。就运动形式而言,攻守进退、起伏转折、动静疾徐、形神兼备、虚实相 生、开合有致等.对立中求统一.就人与自然而言.要求人的运动与自然的运动和
谐统一。就习武准则而言.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皮骨” /•内外兼修”、“内外互 补”、“内壮外强”,武林志士通过长期的锻炼,具备武术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显示 出习武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三、注重刚柔相济的劲力特点
所谓柔,就是力点变化的弧形运动,这个运动是缓慢进行的。外表看是肢体放 松,内在却是运劲蓄劲。所谓刚,体现在力,就是发劲.瞬间将周身之力百分之百发 到一个点上,这个力叫刚劲。刚劲是技击之根本,否则就成花拳绣腿。
所谓刚柔相济,就是劲力变化的过程,是指一个动作的形成是从松柔开始.从 不用力到逐渐的用力,一直到用力的顶点,就是刚劲.然后又从用力的顶点逐渐恢 复到松柔。如冲拳动作,体现着刚柔变化,出拳时直线加速运动,由松到紧;收拳时 利用弹性回收.由紧到松。若肩臂松沉,出拳则快:若肩臂硬僵,出拳则慢;拳谚有 “蓄势散手,着人成拳”之说,指蓄劲时拳心要空,发劲冲拳着人的一瞬间成拳。
武术的整劲即爆发力来源于松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放松才能使力的传 递畅通无阻.而且不断加大,当内气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劲力百分之百到达着 力点,才能有强大的力量。体松要做到无过而不及,过紧则滞,过松则懈;柔而不 软.刚而不僵,刚柔相济,外柔内刚„运动时柔是手段,刚是目的,松是手段,紧是目 的,先有柔有松.才有刚有紧,通过松柔的手段让身体更多的肌肉去参与运动,最后 达到内外合一,这就是“整劲”。拳论上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 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第三节武术套路的分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拳种繁多.门派林立,内容丰富。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最 为经典的代表,按照演练形式可以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一、单练
单练是单人演练的套路运动形式。
(-)拳术
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通背拳、翻子 拳、少林拳、戳脚、地趟拳、象形拳等。
(二)器械
器械包括短器械(剑术、刀术)、长器械(枪术、棍术)、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 双匕首、峨眉刺、双头双枪等)、单器械(大刀、仆刀、长穗剑、醉剑、矛、戈、戟、飞叉、 月牙铲、拐杖等)、软器械(绳镖、流星锤、九节鞭、牧羊鞭、三节棍、二节棍、短梢子、 长梢子等)。
二、 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攻防技术的实战演练。包括:徒手 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三、 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多人集体进行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结合的演练。可以用音乐伴 奏,变换队形图案;竞赛活动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并演练整齐、有序、协调、精彩。如 集体基本功、集体少林拳、集体太极拳、集体剑、集体刀、集体棍、集体枪、集体九节鞭等。
第二章小洪拳
第一节小洪拳筒介
小洪拳自宋朝以来盛行于浙江义乌,讲究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整个套路由攻 防实战动作组成.包括踢、打、摔、拿等技术。比较典型的动作如双倒肚、锁脚一闭、 托手撮脚等。既可以单练,也可以对练。
小洪拳套路的风格特点:结构严密,布局合理;动作简朴,拳势刚烈;衔接流畅, 节奏明快;步法灵活,身法自然,具有较高的技击性和观赏性,适宜男女老少锻炼。 习练者既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拳术套路,又能掌握一招一式的攻防技法,具有强身 健体、修身养性、防身自卫和怡情娱乐等功能.对普及推广武术运动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和重要价值。
第二节小洪拳动作名称
左脚匕步.左脚尖外展,左腿稍屈;右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右腿。同时上体 左转,左臂屈肘,左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掌从右侧向左横格置于胸前,前 臂上屈.成右立掌,掌指向上,掌心向左,目视右掌(见罔2 - 2)
右脚上步,右脚尖外展,右腿稍屈;左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左腿。同时上体 右转,右肘下沉,右掌不变;左掌从左侧向右横格置于胸前.前臂上屈.成左立掌,掌 指向上.掌心向右,目视左掌(见图2-3>。
左脚丨 '.步•脚尖点地.左腿稍屈;釘腿屈膝苹蹲•甫心在右腿,成左虚步。同 时t掌变拳,左掌右拳胸前相抱并向前推出.高与胸齐.拳掌与胸之间距离为20〜 30厘米(见图2-4)
左脚丨 '.步•脚尖点地.左腿稍屈;釘腿屈膝苹蹲•甫心在右腿,成左虚步。同 时t掌变拳,左掌右拳胸前相抱并向前推出.高与胸齐.拳掌与胸之间距离为20〜 30厘米(见图2-4)
实战用法:
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右手从其臂外侧由右向左后方搂拍防守;对方右 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手从其臂外侧由左向右后方搂拍防守。
对方左或右手持刀直刺我腹部.我左手或右手由上向斜下方搂拍防守。
对方以正蹬腿攻击我腹挡部我两手交叉向下十字防腿。
避马
图2-8上体左转,右脚经左脚前向左盖步,两腿屈膝半蹲,左脚跟掀起;同时右手 内旋由左向右划弧,掌心朝前.掌指斜朝上;右手外旋由左向右划弧,掌心朝前.掌 指斜朝上;目视两掌(见图2-8)。
左脚向左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下
方插
击;左掌置于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右掌(见图2 - 9)。
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回收半步.以脚尖点地.微屈膝,成左虚步。 左掌向右下方切击,力达掌外沿: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侧;目视左掌(见图2-10)。要点:两手由左向右划弧为引进落空动作;插掌攻击对方裆部时手臂由松到 紧,力从腰发。
实战用法:
(])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两手(或左手)由左向右后方搂拍防拳,引进落空; 随即左脚上步,右掌击其裆部。
(2)接上动作。对方抓我右手,我右手边外旋滚动边抽回,同时左掌沿右前臂 向左下方切击。
猛虎下山
(1)右腿屈膝提起,左腿挺膝伸直独立;右拳变掌,两掌由上向右膝两侧切击; 目视前方(见图2-11^
(2)上动不停。两手握拳分别从两侧向h、向前贯出,两拳眼斜向下,相距约一 头宽,两臂成钳形;目视前方
右脚原地落地.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 右膝两侧切击,目视前方
实战用法:
对方两手抱我腿.我两手分别向下切击或折手.随即两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 前攻击其头部;同时右膝顶其裆部
(1)身体左转.左脚后退半步.屈膝半蹲;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丁 步。左掌由左向上、向右格挡至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掌由右上方向左下 方猛劈,停于右大腿内侧.掌心向左,掌指向下双分一脚
右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向前弹出,高与腰平u目视前方(见图2-15)。
实战用法:
若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掌由左向右格挡.随即右弹腿攻击其裆部。若对 方右弹
腿、蹬腿攻击我忾腹部.我右手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猛劈其腿,随即右弹腿攻击其裆部
右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变拳,经腰侧向 前
腿、蹬腿攻击我忾腹部.我右手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猛劈其腿,随即右弹腿攻击其裆部
右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变拳,经腰侧向 前
右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步,右拳从右腰侧向身前平直冲出,拳^已、 向下: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H视右拳(见图2-18)。
实战用法:
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掌由右向左格裆.肘微屈.随即右直拳攻击其左肋。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后方撤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掌继续向后 带.变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臂屈肘.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砸肘•前臂外旋.拳 心向上。目视右拳
实战用法:
对方左手抓握我右手腕.我左手从右前臂外侧向前格挡并拧抓其左腕.同时右 拳边外旋边回抽。随即右臂屈肘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砸其肘,力达前臂
实战用法:
对方左手抓握我右手腕.我左手从右前臂外侧向前格挡并拧抓其左腕.同时右 拳边外旋边回抽。随即右臂屈肘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砸其肘,力达前臂
双倒肚
上体右转.右脚尖外展,右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同时两拳变掌.从左下方向 右上方托掌.置于右膝内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右,目视两掌
双倒肚
上体右转.右脚尖外展,右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同时两拳变掌.从左下方向 右上方托掌.置于右膝内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右,目视两掌
实战用法:
接上动:我带手一拷后,右脚上步别其左脚.随即两手插人其裆下猛力向前 上方搬起,使其后翻。
对方抱我上体(包括两臂),我随即重心下降防止被抱起.伺时两手插人其 裆下猛力向前上方搬起,上体前靠,使其后翻。
要点:两手上抬.身体前靠,如搬物体。
裹面双倒肚
上体右转,右脚回收半步.成摆步;两掌随转身向左、向上划弧至体左侧.掌 指均向左前方,目视两掌(见图2-22)。
左脚向前上步,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两掌向上、向右、向下、向左
向上划 弧.两掌上托,置于腹前,掌心向上•掌指向左.目视两掌
实战用法:
对方左脚上步,右直拳击我头部,我两掌由左向右格挡防拳,随即左脚上步,两 手插人其裆下猛力向前上方搬起,使其后翻。
退落下锋一斫
左脚后撤一步,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上体右转.两掌由上向下 砍击.置于右膝两侧,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目视两掌
实战用法:
对方两手准备抱我腰或右膝.我两掌由上向下折手砍击其两腕。
11.双刀红双撞
(1)身体左转.右脚尖内扣,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变 拳.分别从腰两侧向上、向前贯出,高与耳齐,两拳眼斜向下,相距约一头宽,两臂成 钳形。目视前方
实战用法:
对方抱我右腿,我两拳从两侧向前贯出,攻击其头两侧;随即两拳下垂,以 拳面领先向前撞击面部.使其防不胜防。
若对方右直拳攻击我面部,我左脚上步,同时我两掌从其臂外侧由左向上、 向右折手防拳;随即两拳下垂,以拳面领先向前撞击其腹裆部„若对方左直拳攻击 我面部•我右脚上步,同时我两掌从其臂外侧由右向上、向左折手防拳;随即两拳下 垂.以拳面领先向前撞击其腹裆部.
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前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左拳变掌.由右向左格挡. 肘微屈,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拳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手
右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拳从右腰侧向身前平直冲出.拳心 向下;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0视右拳
实战用法:
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掌从其臂内侧上挑格挡,力达腕背侧:随即右直拳 击其面部。
脚向左脚内侧并步.两腿微屈;左拳变掌.沿右前臂外侧向前格挡,肘微 屈,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同时右拳边外旋边沿左掌背腕侧抽回.收抱于右腰侧,拳
心向上。目视左手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后方撤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掌继续向后带, 变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臂屈肘.从上向下砸肘,前臂外旋,拳心向上。目
实战用法:
对方左手抓握我右手腕.我左手沿右前臂外侧向前格挡并拧抓其左腕.同时右 拳边外旋边回抽。随即右臂屈肘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砸其肘 14.右带拷
(1)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并步;同时右拳变掌,由左向右格抓.肘微屈,掌心向 前,掌指向上。目视右手(见图2-31)。
(2)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臂屈肘.由上向下砸 肘,力达前臂,拳心向上;右拳收抱于右腰侧。目视左拳(见图2-32)
实战用法:对方冇直拳击我面部•我右手从其臂外侧抓拧其腕.随即左臂屈肘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砸其肘。
15.坐步接手一拳上体微左转,左脚尖外展,成半马步;左拳变掌,由右向左格挡(挑掌),肘微 屈,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视左手(见图2-33^
(2)右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拳从右腰侧向身前平直冲出,拳心 向下;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a目视右拳(见图2-34)。:实战法: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掌从其臂外侧上桃格挡,力达腕背侧:随 即右直拳击其左肋。
16.过场单掌
(]〉右脚向前上一步.脚尖内扣.身体随之向左后转身180°.左脚尖点地.成左 丁步;同时左拳变掌,从右前臂外侧向前挑掌.肘微屈,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拳边 外旋边沿左掌背腕侧抽冋.收抱〒右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手(见图2-35)。
实战用法: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左拳向上横架防拳,随即右拳背领先向前 弹击其裆部。
18.退落下锋单拳
左脚向左后方撤步.右脚内扣,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身体随之左转,左 掌向左后方折手,指尖向下,手心向内•力达腕部小指一侧。右拳收抱于右腰侧。
目视左手(见图2-39)。
(2>右腿蹬直,左
(2>右腿蹬直,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右拳向前冲出,肘微屈,拳心向下。左掌变 拳收抱于左腰侧。目视右拳(见图2-40)。
实战用法:对方右弹腿攻击我裆部.我左手向下折手攻击其踝关节内侧,随即 左脚上步,右直拳击其面部或裆腹部„
19.双辫
(1)左手手心向T抓握右腕(见图2-41右手以腕为轴,右手小指一侧领先由左向右抓采;随即左臂屈肘由左上方 向右下方靠压;右臂外旋,右手在左臂下侧。同时身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蹬 直成右弓步。目视左肘(见图2-42)。
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立掌推出。 目视两掌
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立掌推出。 目视两掌
实战用法:接上动作,左脚上步別其右脚.两掌猛推其上体.使其摔倒a 21.上步斫手乌风拐
(1)身体左转,左脚回收半步,左脚尖外展,右脚跟掀起;同时右臂屈肘.右掌由右 向左横向拍打.掌心向左,掌指向上: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目视右掌
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掌以掌背领先冋前摔 掌,掌心向内,掌指向上或向左。目视右掌
要点:甩臂甩腕,放长击远.迅猛弹出.弹性回收,由松到紧,由紧到松,如同一 根鞭子冷不防地抽打对方脸部。拳谚说: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起手如迅雷. 迅雷不及掩耳。
实战用法:
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右前臂由右向左从其臂外侧格挡防拳,随即右脚 上步,右掌以掌背领先攻击其面部。
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左前臂由左向右从其臂内侧格挡防拳,随即左脚 上步,左掌以掌背领先攻击其面部。
22.摞手撮脚
(1)下肢不动。左拳变掌前伸与右掌向上十字交叉,右掌在内,掌心皆向前,掌 指斜向上.高与额平。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步在右脚后侧落地,两腿稍屈;同时两掌经两侧下降后向上划 弧搂抱,于腹前十字交叉,掌心向上,掌指斜向前。目视前方(见图2-47)。对方左直拳击我面部,我两手交叉,向上十字手防_ .随即左脚上步,上体下 潜.两手合抱其两腿下部,并以左肩靠击对方腰胯部将其摔倒;或抱其一腿后身体
实战用法:
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提起向前弹踢;两掌变拳,收于腰侧。目视右脚
右脚向前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向身体冇侧平直冲出,拳心 向下。目视右拳
实战用法:
接上动作:我抱起其左腿后,顺势以左弹腿攻击其裆部;随即左直拳攻击面部 或胸腹部。
呑手
(1)左I脚向右脚内侧并步.两腿微屈,身体右转:右臂外旋、屈肘.拳心向上;左
(2)右脚向右后方撤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回抽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 上。左前臂上架,高与肩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
实战用法:
对方左手抓住我右手腕,我左拳沿右前臂下侧向前、向上横格.同时右臂外旋抽回。
牵钻平拳
(1)上体左转,右腿蹬直,左腿半蹲.成左弓步:右拳从腰际向前直臂冲出,拳心 向下;左拳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
上体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从腰际向左直臂冲出,拳心向下;右 拳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
实战用法:
接上动作:我右臂柚回后,快速以右、左拳击其腹肋。
背剑
右脚向左脚内侧并步,两腿微屈,身体左转;左臂外旋、屈肘,拳心向上;右 臂内旋、屈肘,右腕背贴于左腕背下侧,拳心向下。目视两拳
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臂屈肘向上撞击,拳心向下; 左拳经右肘上侧回抽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见图2-55)。
实战用法:
双方左手互握.我突然左手内旋回抽,使其肘尖朝下;同时右臂屈肘向上撞 击,使其肘受制。
对方右手抓握我左手腕.我右臂屈肘,向上横架,同时左臂外旋抽回。
27.上裹下扫
(2)右脚向右前方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变掌.从左向下、向右搂 抓.置于右膝外侧,掌心向外.掌指向下;左掌收于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 视右掌(见图2-57)
实战用法:
对方左脚上步,以右直拳攻击我头部.我左手由右向左后下方从其臂内侧抓采 其肘或腕部;同时右脚上步,右腿前弓.右臂内旋.右手从其左腿内侧搂抱其膝部。 随即我右手上提,左手下拉.腰向左拧,形成合力,将其摔倒。
要点:上体中正,以腰向左拧带动左手向左下方引进,右手向右上方牵动,形成 旋转力。
右腿伸直、右脚擦地向右后方弧线后扫:同时右掌变拳.向左前方平勾拳,拳心向 下.拳眼向内;左掌由右向左下方划弧,变拳收抱于左腰侧。目视右拳(见图2- 5 8
实战用法:
对方右直拳攻击我头部,我左手从其臂内侧抓采其肘或腕.随即右腿伸直、右 脚擦地向右后方弧线后扫,同时右手锁其咽喉.将其摔倒。
29.锁脚一闭
(1)两拳变掌,由左向右下方抓采,收于腹前,掌心斜向下,掌指斜向上。同时 右脚脚尖内扣,由右向左前方直腿勾扫。目视两掌(见图2-59)。
两掌猛力向前推击;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蹬直,成右弓步。目视两掌
实战用法:
对方左脚上步,以右直拳攻击我头部.我两手从其臂外侧折手抓采并向右下方 引进;同时右脚脚尖内扣.由右向左前方直腿勾扫.锁住其脚;随即两掌向前猛推. 将其放出。
30.双分双刀红
(1)重心后移,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两掌向下切击,置于右膝两侧.力达掌 根或掌外沿;目视两掌
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贯出,高与耳 齐,两拳眼斜向下,相距约一头宽,两臂成钳形。目视前方
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贯出,高与耳 齐,两拳眼斜向下,相距约一头宽,两臂成钳形。目视前方(
实战用法:
对方两手准备抱我右膝部•我两手分别向下折手.击其两腕;随即两拳贯出,击 其头部。
31.托手撮脚
左脚向前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同时左手由左向右下方搂抱,置于左 膝处,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右臂内旋,右拳变掌,经腹前向左、向上、向右托抓,置于 右额前,掌心向外,掌指向左。目视左手(见图2-63)
对方右脚上步.以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右前臂内旋,右手从其臂外侧托抓其肘 或前臂:同时左脚上步,左手从其右腿外侧搂抱其膝部。随即我上体前靠,将其摔 倒;或右手接住其右腿,左手猛推其胸,使其后倒.实战用法:
32.平拳
左掌继续向右上方提•随即变拳,经左腰侧向左冲出•拳心向下;右掌直臂向左 下方划弧(搂抓)后变拳收抱于右腰侧目视左拳
实战用法:
接上动作,我右手从接过其右腿(或从其右腿内侧搂抱其腿)后,左拳攻击其脸 或胸腹部^
33.转身一斫
上体右转•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两拳变掌,两 臂胸前十字交叉,冇掌在上,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前方;左掌在下,掌心向上,掌指向 右前方:随即右掌沿左前臂向前下方切击,力达掌外沿;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侧。 目视右掌(见图2-65〉。
浏览4,5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