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合气道之前,我们先要简单介绍一下产生合气道时 的日本社会和武术背景。
公元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成功地进行了维新(明治维 新)运动,摒弃了很多日本的旧有陋制,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科 学技术与思想。在此时期,出生于日本外交世家的日本武术家 嘉纳治五郎经过艰苦的努力,对当时的日本柔术进行了改革。 他删除了柔术中的一些危险技术,并把西方体育方法与思想融 人到柔术中去,最终在19世纪末形成了具有体育和教育意义 的新型日本武术——柔道。同时,嘉纳治五郎凭借他的家世与 才华,涉足日本政界,借用政治的力量向全日本和世界范围积 极推广柔道。嘉纳治五郎使柔道成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新兴武道 之后,再经过艰苦努力,最终使柔道以竞技体育的形式成为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嘉纳治五郎本人也成为亚洲第一位 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同时他还培养了以西乡四郎(20世纪 80年代曾在中国播放过的日本连续剧《姿三四郎》的主人公 原型)为首的一大批实战家,为柔道初期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 础。
嘉纳治五郎在当时掀起的具有体育和教育意义的日本武术 改革大潮,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接受,当时日本武术的 众多门派纷纷效法,改“术”为“道”。虽然有些门派不如柔 道的变革彻底,但却推动了日本武术整体的向前发展。逐渐形
曰本含气道
成了延续至今的日本柔道、剑道、弓道、合气道、空手道、相 扑(道)、雉刀(长柄刀术)、铳剑(步枪刺刀术)道与源于我 国少林武术的日本少林寺拳法九大武道。日本武道与日本武术 的最大区别在于武道排除了危险内容,以培养人的内涵为理念 和目的。合气道即产生于这一日本武术变革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曰本合气道创立简史
合气道源自于植芝盛平对大东流柔术的改创。我们以创始 人植芝盛平为主线,穿插与创建合气道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相关 人物(植芝盛平的武术导师武田惣角和精神导师出口王仁三 郎)来介绍这段历史。
一、创始人植芝盛平
植芝盛平是日本合气道的创始人。1883年(日本明治16 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幼小时的植芝盛平体弱多病,初中 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他18岁开始到东京打零工谋生。初到 东京的植芝盛平白天做小工、零售或无偿帮房东干活,晚上就 到住处附近的浅草(日本的一个地名)一带学习“起倒流柔 术”(日本古代柔术流派之一),这是植芝盛平最初学习和修行 的武术内容。
植芝盛平20岁时加人了日本军队,当时军队主要练习的 武术是刺刀术,除此之外还有枪术和“柳生心眼流柔术”等。 植芝盛平身高仅1.56米,他克服了体格弱小等诸多不利因素, 刻苦努力使他很快成为刺刀术的高手,并开始展露了他的武术 才华,因此他曾有机会经常代替教官进行教习。四年的军队习 武生活,使植芝盛平变成了一个精壮强悍的青年,为他后来创 建合气道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植芝盛平29岁(1912)时到北海道进行农业开垦,生活 非常艰苦,当他达到了三年的农业开垦滞留期限后,并没有离 开那里,而是继续发挥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组织能力在此工 作。1917年他从开垦团的普通人员被提升为具有参政权利的 村议员。在此期间,植芝盛平遇到了影响他此后一生事业的武 术老师——武田惣角,从此开始了他的全新武术生涯。
如果把植芝盛平的20 ~ 29岁期间看做是其身体素质的锻 造阶段,进人而立之年之后的十余年则是植芝盛平的武术技术 体系的成型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武田惣角(1859 - 1943)和 出口王仁三郎(1871 - 1948)与植芝盛平的成功息息相关。
二、武田惣角与合气道的技术源流
武田惣角1859年生于福岛县,从小跟父亲学习家传的大 东流柔术。武田惣角具有极高的武术天赋,除大东流柔术以 外,他所学练的“小野派一刀流”和“直心影流”等剑术也很 优秀。后来又向西乡赖母学习“柔术御式内(或称御敷居 内)”。在明治10年,18岁的武田恝角就凭自己的武艺成为大 阪大剑客桃井春藏的门客之一。武田惣角的一生中一直以教习 柔术为业,他把家传的“大东流柔术”与从西乡处学来的“御 内式柔术”融合为新的柔术流派,即“大东流合气柔术”。“大 东流合气柔术”就是后来植芝盛平所开创的合气道的技术原 形。
武田惣角虽然颇有家资,但却以云游日本、挑战同道高手 的“武者修行”为乐,不曾有过败绩。武田一生飘泊,寄居在 弟子家中的时间居多。1943年(昭和18年)客死在北国青森 县,享年84岁。武田惣角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使植芝盛平与 他有机缘在北海道的一隅北见国(北海道的一个地方)相遇。 在北海道与武田惣角的相遇是成就植芝盛平的关键因素。
据说武田恝角性格较为刚烈,曾对植芝盛平的求教百般刁 难。但植芝盛平凭着他的天赋与勤奋,很快就深得武田喜爱 并得到倾囊相授。一年后(1916)的3月,武田惣角传授了植 芝盛平“奥传秘义之事”。此后数年,植芝盛平或随着武田外 出教柔术,或代理武田指导其他学生学习,从这个时期开始, 植芝盛平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东流柔术”的继承人。从 此一直到1919年12月,植芝盛平一直以白瀑村为中心进行垦 荒工作和柔术修炼,不仅在柔术上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也在垦 荒工作中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并受人尊敬。1918年6月,他被 选为白瀑村议员,取得了优秀政绩。在此前程似锦之际,植芝 盛平于1919年12月因父亲去世而离开了居住7年之久的北海 道。在这次奔丧的路途中遇到了出口王仁三郎,出口王仁三郎 开启了植芝盛平精神世界之门,使他从此变革“大东流合气柔 术”,为成为新武道的宗师再做努力。
三、出口王仁三郎与合气道的精神源流
出口王仁三郎(1871 - 1948)的本名是上田喜三郎。1900 年,与大本教初代教主的小女儿结婚,之后成为大本教第一代 (初代之后的第一代)教主。大本教是兴起于19世纪末的一个 新兴宗教团体。其教义大意是:“基于对创造万物的神的善爱 和诚信,去创造一个地上天国的乐园。人类的诸恶的根源在于利己主义和弱肉强食,因此应该返本归真,从祭、教、惯、造 出发,信奉清洁、乐天、进展和统一”等四大主义。强调神世 唯一、万教同宗,宗教间应该相互协作等,具有积极的和平主 义色彩。从创教至今共有6位教主,其中包括出口王仁三郎共 有两位男性,其余均为女性。现已传至第5代。教会本部设于 京都府绫部市。
1919年12月,植芝盛平在为父奔丧的路途中偶然到设于 绫部市的大本教本部为父亲祈祷,并在此结识了出口王仁三 郎。植芝盛平很快倾倒于王仁三郎的人格魅力之下,在此停留 了 3天。1920年春天,植芝盛平决定不再滞留大有前途的北 海道,携其妻儿一家五口举家迁住绫部市,一边习武,一边从 事宗教信仰活动。同年秋,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引导和帮助下, 植芝盛平以自己的简居为教室,开始对由出口王仁三郎介绍来 的一些大本教信徒进行“大东流柔术”的传习,这就是植芝盛 平最初的道场“植芝塾”。在当时的大本教徒中,高学历者比 比皆是,军政要职者也不乏其人。在“植芝塾”中植芝盛平与 当时的海军中将浅野正恭相识,浅野正恭中将对植芝盛平的发 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的日本军人,更是习武成风,到植 芝盛平处练习大东流柔术的军队高官中,也不乏剑道或柔道等 武术高手。
出口王仁三郎由于积极强调世界各宗教万流同宗,曾亲自 到过中国北京和蒙古国等地。1925年在北京成立的世界宗教 联合会,出口王仁三郎是发起人之一。植芝盛平曾随出口王仁 三郎多次参加宗教活动。1924年,植芝盛平曾随出口王仁三 郎一起到过蒙古国。20世纪的前半期,全世界都笼罩在战乱 环境之中,这次蒙古之行据说植芝盛平和出口王仁三郎是几次 枪口余生,几次剑下捡命。生死经历使植芝盛平发生了突然的精神蜕变,失去对死亡的恐惧后植芝盛平变得非常超脱。在从 蒙古归来到移迁东京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把自己闷在植芝塾中 苦练枪术、柔术。正是这一段时间,植芝盛平的技术和精神的 修炼都有了新的领悟和飞跃。对生死的超越,使他开始从精神 上去感悟柔术。出口王仁三郎的感化和植芝盛平自己的“悟 道”,开始让他将自己的柔术中揉人一些近乎“仁爱”的精神 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后来日本合气道讲究“尊重生命,尊重对 手”,以“和”为起点的精神修养等。
浏览2,6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