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春,武田惣角也携妻儿来到绫部市,主要活动内 容就是扶助植芝盛平进行“大东流柔术”的教学活动,以及继 续直接指导植芝盛平掌握大东流柔术的精髓。
在武田惣角来到绫部市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植芝盛平一边 借助恩师的力量壮大了自己的声威,一边从武田惣角那里继续 吸收大东流柔术的精华。1922年9月,武田传授植芝大东流 柔术的绝密手抄本《合气柔术秘传奥义之事》并于同月15曰 正式承认植芝盛平的“大东流合气柔术”。此处应该注意的是, 武田惣角所承认的是“大东流合气柔术”,而非先前的“大东 流柔术”,二者相比多了“合气”二字。
1925年秋,进一步完成了身心修炼的植芝受海军大将竹 下勇之邀来到了东京,使合气道从武田的大东流合气柔术中独 立出来并开始全面地发展。
当时的日本东京是各地武术精英聚集之地,可以说是藏龙 卧虎之地。剑道、柔道早已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植芝盛平的 “大东流合气柔术”只是众多柔术中的一种,当时并不十分有 名。虽有竹下等社会名流支持,但起初拜于植芝门下的人却寥 寥可数。与在绫部时有出口王仁三郎率信徒来学的境况相比简 直是天渊之别。对靠授徒为生的植芝盛平来说,此时是最为清 苦的一段时间。这时拜于楦芝门下的,只有后来成为其最得意 的弟子的富木谦治、富木坚三郎等数人。植芝对已是柔道高手 的富木兄弟青眼有加,不仅倾力相授武术,连自己的宗教修行 都要把富木兄弟带在一起。
植芝不仅勉力进行宗教修行、柔术练习,还常常去参悟 “柳生新阴流剑术”等其他流派的武术。每日的宗教修行使植 芝与其武术之师武田在精神境界上开始有了很大差距。如果说 武田是一个具有极高天分的赳赳武术实战家的话,那么植芝在 当时已经是一个有了更多精神修养和内涵的谦恭君子型的武术 家。植芝虽然极为敬重武田的武术技术水平,但对其刚烈的性 格颇多烦忧。还有就是据说植芝尽自己能力奉养武田,但微薄 的收人往往使他陷人人不敷出的困境。植芝离开绫部来到了东 京,武田也是多次从绫部来到东京相访,植芝经常以外出修炼 其他武术流派为由,往往避而不见。此时的植芝与武田之间, 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裂痕,这种裂痕有精神境界的差距,也有 人情世故的原因。但即使如此,植芝与武田并未完全分裂, 1931年,武田还传授其柔术手抄《御信用之手84条》。植芝在 武术上开始与武田保持距离。1926年时,在记录植芝弟子名 字的“英名录”中,植芝已经有意把自己所传授的武术称为 “合气柔术”,而不是“大东流合气柔术”。此时可以看做是合 气道从其母体“大东流合气柔术”中开始的第一次裂变。
由于植芝身后有一大群身处要职的军人支持,再加上植芝 本人对武术的执著追求,其境况很快有了很大转机。1927年 秋,由竹下勇亲自出面,成立了以自己为会长,原总理大臣山 本权兵卫为顾问的“合气柔术”爱好会。一些军机要人和社会 名流拜人植芝门下,教授活动名声大振,很快就在东京和大阪 两大城市中拥有了几处自己的道场。1931年,甚至在东京中 心地带建立了一个150平方米左右的大教室,这就是有名的 “皇武馆”。1940年,以一些社会名流为中心,成立了一个专 门支持植芝的财团,即“皇武会”。此时的“合气柔术”从组 织形式上已经与“大东流合气柔术”有了天渊之别。值得一提 的是,植芝盛平与当时对日本武道影响最大的柔道创始人嘉纳 治五郎开始有了频繁的交流。嘉纳也曾派柔道弟子到植芝处学 习大东流合气柔术;同时,嘉纳的“柔术向柔道发展”的新武 道思想也对植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植芝的“合气柔术”受柔道所引起的日本“武术”向“武 道”变化的潮流影响,在经历了“合气武术”“皇武” “皇武 道”等名称的变化后,从1936年左右开始一直运用“合气武 道”这一名称。日本战败后,由于受到联军对包括“武术” “武道”和“武士道”等凡是有“武”必禁的禁令影响,“合气 武道”也就舍去武字不用,改称为“合气道”,并一直沿用至 今。
由于1936年开始正式长期使用“合气武道”和1943年武 田的逝世,结束了武田惣角的“大东流合气柔术”时代,转变 成了植芝盛平的合气道时代。但他限于自己的文化素养,没有 能力将合气道完善成独立的教程系统。继而对合气道技术理论 进行系统整理的人,正是最早拜人植芝门下几位得意弟子之一 的富木谦治。
第二节曰本合气道的主要流派
1969年(昭和44年)植芝盛平逝世。他与著名的柔道创 始者嘉纳治五郎和被称为日本柔道“独孤求败”的柔道高手西 乡四郎一样,同样是身材矮小者,但他们掀起了近代日本武道 的革新飓风,使日本武道从技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上都达到了一 个崭新的境界。
在日本武道里,要想从旧有门派中脱颖而出自立一派,一 般被认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出现天才型的武术人 物。其二,有高度成熟的武术技术内容。其三,有完整的武术 传授系统(包括技术体系,传授过程和传授方法)。合气道的 开创有赖于植芝盛平的毕生心血,而合气道的技术理论系统整 理,形成一套独立的教程系统而走向成热,则有赖于植芝盛平 的得意弟子、后来的早稻田大学教授富木谦治。
富木谦治(1900~ 1979)与他的¥哥坚三郎是最早从师植 芝盛平,并成为植芝盛平的得意弟子。1940年,富木谦治被 植芝盛平授予合气道八段,成了第一个被植芝盛平承认的合气 道八段者。
富木谦治1944年进人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担任教授。 富木谦治与恩师植芝盛平一道,把植芝盛平的传授内容和过程 整理成书,先后发表了《武道练习(植芝盛平著,1933年)》 一书和《合气武术教程(1937年)》《体术教程(1943年)》等 教材教程。这些书和教材,使植芝盛平的武术内容系统化,特 别是把从武田惣角那里学来的‘‘大东流柔术”中没有名称的技 术动作加以命名和归类,使其具有了更加明朗的系统体系。富木谦治对合气道的归类整理,以及盐田刚三等其余几位植芝盛 平的得意弟子的努力,从客观上保证了植芝的合气道从内容和 传人等方面的体系化,从而使得合气道广为传播,成为日本九 大武道项目之一。
植芝盛平在富木谦治的帮助下完成了合气道的独立体系, 但正因为是得力于富木谦治而非植芝盛平本人,因此植芝盛平 在当时并不能自如地驾驭合气道的发展。在植芝盛平的有生之 年,植芝门下的得意弟子们就已自成体系,各立门派。这些门 派主要有:富木谦治组织成立的“日本合气道协会”;望月稔 的“养正馆”;盐田刚三的“养神馆”;藤平光一的“气的研究 会”和现在由植芝盛平之孙所领导的“合气会”等等。
一、富木谦治与日本合气道协会
富木谦治,1900年出生于日本东北地区秋田县的一个地 主家庭。自幼爱好武术,据说他从6岁开始就爱舞弄木制曰本 刀,10岁开始正式_学习柔道,很快在中学柔道俱乐部得到重 视。中学毕业后离开秋田县南下东京,由于患了肺结核,富木 不得不一边养病,一边准备大学升学考试。1924年,24岁的 富木谦治考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并在当年春季升至柔道 四段,很快又于1926年升至五段。1925年秋,富木谦治开始 与其兄长富木坚三郎一道从师植芝盛平,学习“大东流合气柔 术”。当时植芝盛平的植芝门下正处于冷淡时期,柔道四段的 富木谦治到来,使植芝盛平喜出望外,从这个时期开始,富木 谦治就已成为植芝盛平门下的最重要弟子之一。
由于富木谦治的才识,他获得了植芝盛平的倾囊相授,本 是柔道髙段的富木谦治很快就在植芝盛平的热心指导下登堂入 室,并开始与植芝盛平一起整理原先并不很系统的大东流合气 柔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从1933年开始陆续编撰出版《武 道练习》《合气武术教程》《体术教程》等书籍和教材。1936 年,富木谦治作为伪满政府设立的所谓“建国大学”的教授来 到中国东北,开始在那里把合气道作为一项体育课目传授给那 里的中日学员,迈开了合气道后来进人日本学校教育系统的第一步。
1949年,富木谦治到早稻田大学任职后,主要致力于战 后被联合国禁止的包括柔道等在内的武道的再兴。1950年, 柔道首先解禁后,富木谦治一直致力于柔道的指导工作。1954 年升职为早稻田大学教授,4年后的1958年,富木谦治在大 学创立了合气道俱乐部。在其后的合气道发展过程中,由于受 西方体育教育、体育竞技思想的影响较大,同时受嘉纳治五郎 把“乱取法”(即自由练习法)引人柔术改革中并取得成功的 启发,富木也试着把“乱取法”引人合气道中。被引人了自由 练习法后的合气道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套路)的限制, 具有了可分胜负的竞技性格斗。这一革新深受青年大学生们欢 迎,很快就流行起来,到1961年时,具备了竞技特征的合气 道就已初具规模。在植芝盛平去世的5年之后,1974年富木 谦治正式成立了 “日本合气道协会”。由于以富木谦治为中心 的合气道引人了自由练习法,承认竞技特征,所以“日本合气 道协会”所开展的合气道又往往被称为“竞技合气道”。竞技 合气道的主要形式是一方持橡胶制匕首,一方以合气道技术进 行防卫、反击的攻防竞技。1971年,富木谦治被授予了柔道 八段。由于富木谦治推广的合气道具有一定的竞技特征,虽然 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修炼兴趣,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崇尚大本教和 平主义的植芝盛平及其他门徒稍有不和。富木谦治虽是被植芝 盛平第一个授予了合气道八段,但他的合气道段位也就此而 止。1979年,富木以79岁的高龄去世。
富木流合气道的最主要特点是在“形”(套路)的基础上 引入了 “乱取”法,即可以自由对练的方法和可分胜负的竞技 形式。另外,富木谦治的合气道曾主要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展 开,因此富木流合气道的体育、竞技的成分较多,饱含近现代 西方体育教育的理念。其余流派,虽然其合气道本身也同样具 备格斗的本质,但却不允许出现有争斗胜负之心和上述两种运 动形式。
浏览1,3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