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项摔跤技术按其结构均有固定的摔的方向,其路线是弧 形的,使对方身体沿弧线运动,这样对方很难抵抗。在择用技 术时,根据对方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抵抗情况,摔的方向可以改 变。摔时是头先动,以头带动躯干。在摔跤技术中,颈反射起 着重要作用。头转的方向正确会使动作顺达,使主动肌紧张发 力,协调肌放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 技术中的抬头、转头动作,因而影响技术动作质量。

摔較技术的动作过程不是勻速进行的,而是有时快、有时 慢。各阶段发力的大小也不一致,但都要按照技术的结构和对 方的抵抗而定。例如用“揣”,在对方稳定不动的情况下,两 手的提拉动作力量并不大,能使对方身体向前倾、重心稍升高 即可,但上步进身要快。向下摔时,转头蹬腿、提臀、体前倾 和两手臂的拉动要协调地用出爆发力。

结束动作

古典跤和自由跤不仅要把对方摔倒,还要在倒地后继续角 斗,直到把对方的双肩控制在垫子上。所以,由站立摔下去的 结束姿势很重要,是站立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站立完整技 术的结束动作。目前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对结束 姿势不重视,摔倒就完;摔倒对方不跟下去,更不讲控制对方;被摔倒者也就往垫子上一躺,没有避免双肩着垫动作,更 没有逃脱和反攻意识。训练时,应让运动员认真对待每项技术 的结束姿势。施技者摔倒对方不仅要跟下去,还要控制对方, 准备按压对方双肩着垫,或是接下一个跪撑技术,继续得分; 被摔倒者不能随便躺在垫上面,要避免双肩着垫,准备逃脱和 反攻。

跪撑技术结构的分析

跪撑技术是一方在下边跪撑或被摔倒在垫上,另一方在跪 撑者上方,双方互相攻守的技术。有的从罚跪撑开始,有的从 站立摔倒后开始。这种技术明显是一方占据主动、有利的位 置,另一方处于不完全自由的被动位置。跪撑者虽然在下边处 于被动位置,但是身体重心低,支撑面大,易于防守而不利反 攻。现在古典跤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往往难于在站立摔时得 分,一旦出现跪撑角斗容易得分,见输贏。跪撑技术是古典跤 和自由跤技术武库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古典跤决定胜负的武 器,因此必须重视跪撑技术及其训练。

(1)抱提动作的技术分析。跪撑比站立时的身体重心低,

跪撑者防守时又经常胸腹贴着垫子,身体重心进一步降低,两 臂和两腿向两侧伸开,又扩大了支撑面,而且古典政又不允许 拉脚提腿。因此,把这样姿势的运动员直接翻转成背朝下是很困难的。只有把他抱提起来,使其重心升高,失去或减小手臂、腿脚的支撑作用,再用滚桥或过胸摔翻转对方。跪撑者为 ® 防止对方的抱提,尽量使胸、腹、髋贴紧垫子,不让对方的手 臂插人胸腹下抱上躯干,或者推拉对方的手臂,不让抱好。自 由跤除抱提躯干外,还可以提拉对方的腿脚,或用腿勾缠对方 的腿,使对方失去腿的支撑力,再去翻转。

使用翻转动作的技术分析。把对方身体由胸腹朝下翻 转成肩背朝下,可以沿对方身体的纵轴、横轴翻转,但更多的 是沿着对方身体的纵轴与横轴之间的斜向轴翻转。沿身体横轴 翻转,直接向头或脚的方向翻转直径长,难于成功。除了抱胸 向后倒翻和压颈提腿翻外,向横轴方向翻转的技术少。

从理论上讲,沿身体纵轴方向翻转,其直径短,容易翻过 去,应用此翻转技术应该多,但实践中真正使用此技术的却很 少,多是沿着身体斜向轴翻转。如滚桥,看似沿身体纵轴向侧 翻转,实际是向前侧翻转。其他如反抱大腿翻、交叉抱小腿 翻、骑缠等等也都是沿身体斜向轴翻转。

防对方使用翻转动作的技术分析。跪撑移动主要是指 跪撑者在被动情况下的移动。这种移动是跪撑者为避免身体由 胸腹朝下被翻成肩背朝下的移动。所以跪撑者的移动是根据上 边运动员的进攻技术而动的。

古典跤跪撑时多趴在垫上,抬头、挺胸、塌腰,使髋部和 腹部紧贴垫子;四肢展开,向前后左右移动,以向前移动为 主。腰向左右移动,这是防滚桥和变向滚桥的移动。防抱提 时,向左右移动,离开对方,使对方无法发力,或是向左右挤 撞对方离自己近的支撑腿,破坏对方身体重心的平衡。

自由跤除古典跤的移动之外,对方抱腿或提腿时,可抽腿 或向后蹬腿,远离对方,不让对方抱好、发力。例如,对方用 反抱大腿时,身体可向外扭动,向对方翻的反方向移动。对方 用交叉抱小腿翻时,可两腿分开,一腿向前迈出。对方用骑缠 时,可以跪起来成高跪撑姿势,甚至站起来。

移动时要注意对方的变向动作和技术变化,如自由跤的骑 缠变滚桥等。

手臂、腿脚、头颈、躯干配合的技术分析

人的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单独活动,但是它们是连在 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摔跋运动员使用技术动作是在中 枢神经的支配下,全身各部分协调地参加活动。所谓“内三 合、外三合”,就是要精神、气力、勇气和四肢、躯干、头颈 协调配合,才能把技术做好,身体某部分不能不参加技术行 动。技术做得不完整或发力不顺达,就是由于身体某部分没有 积极协调地行动。摔跤界常说的“手到脚没到、腰来腿不 来”,就是指身体某部分没有很好地参加技术行动,影响了技 术的使用。人体的活动既有规律又有习惯性,例如,人的行走 是先向前失去身体重心,再向前移脚步,并且是左脚向前时右 手向前摆动,右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向前摆动,这已成为定型。 而摔跤的技术动作则不尽如此,往往是右脚上步时右手随之向. 前动,撤左步时左手随之向后撤。这是摔跤技术本身的需要。 这就要求改变习惯了的动力定型。训练就是要使身体各部分根 据技术的需要而动,不能随便动,要克服随意性动作,要使四 肢、躯干和头颈听从大脑的支配,举手投足都有目的。

用力动作的技术分析

使用技术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怎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 力量和速度,使对方不便发挥力量和速度。

确定肌肉力量时,如果肌内的紧松程度不变(力量不变), 力矩的大小将决定于力臂的长短。完成某个动作时,组成关节的各骨间的位置也就改变,肌肉力臂的长短也发生变化,也就 是肌肉力矩有了变化。肌肉力臂的改变与肌肉拉力的角度变化 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肌肉拉力角度接近直角时拉力最大。 当肘关节弯曲成100°时,屈臂的肌肉力矩最大;当角度改变 时,力矩减小(完全伸直或深屈时力矩最小)。膝关节、髋关节 等,力矩的增大或减小都要取决于屈或伸的角度。因此,抱 腰、抱腿时,要把肘关节屈到100°左右,以便发挥出较大的力 量。使用过胸、揣等技术时,要先屈膝,然后再蹬直腿。这样 不仅便于接近对方,而且可以使腿发挥更大的力量。

拉直与深屈。使用技术时,要在对方肌肉力量小或动作不便时使用。

对方关节完全伸直时力矩最小,例如运用交叉抱小腿翻 时,把对方腿拉直则翻转省力。若对方大腿和小腿都有弯曲, 即使交叉抱好,翻转也费力。

对方关节深屈时也便于使用进攻技术,例如自由跤滚桥 时,进攻者若用胸腹和大腿挤压对方一腿,使之深屈,比对方 伸开腿容易滚桥。又如,把对方的臂拉直,并使之靠近他的躯 干(肩关节深屈),对方这只臂就难于发力,难于发挥作用。所 以,滚桥时要尽可能地把对方的臂和躯干一起抱紧,以便滚 动。

贴近与离开。摔跤运动员使用技术时,要使身体关节 弯曲角度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握抱对方时,手臂关节要靠近 自己。例如握颈,要坐腕、坠肘、垂肩,手臂靠近自己,不要 完全伸直。这样的握拖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其杠杆可贏得力 量优势。因为力量的大小与关节离身体的距离成反比——关节 离自己近力量大,离自己远力量小。从遇到突然的反关节动 作,到完全伸直有一段距离,能起缓冲作用,不易受伤。再如 抱提时,要把对方拉过来,靠近自己,同时主动靠近对方,使手臂关节贴身,以便发力。

防守对方的动作也要使对方的关节深屈或伸直,贴近对方 或远离对方,例如对方右臂捧我方左臂,我方用左臂圈抱对方 右臂时,对方右肘弯曲到100°正好用力。我方可以用左臂向上 抄对方右上臂用胸挤对方右前臂,身体靠近对方,使对方右臂 深屈。或是用左前臂撑对方胸,身体向后撤,远离对方,使对 方的右臂伸直,这样会使对方右臂不便发力。

运用技术时要使全身协调用力。进攻要抓住时机,或用准 备进攻动作创造进攻机会。运用技术动作时,要尽量使关节靠 近身体,肌肉拉力角成90°,以便发力,而使对方身体关节深 屈或伸直,使之不易发力。防守时,远离对方,使对方的关节 远离身体,减小其发力,或者贴近对方、挤撞对方,使对方身 体重心失去平衡而不便发力,并促使对方的关节深屈或伸直, 不易和不便发挥肌肉力量。

小结:

摔政技术繁杂多样,但其基本结构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 掌握了摔較技术的基本结构,按基本结构练习,既便于掌握单 个技术和组合技术,又便于改进技术和创新技术,提高运动技 术水平。

浏览1,8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