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含义及功能

这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运动负荷强度和间歇时间具有 严格的要求,以使肌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 练习方法。由此可见,间歇训练法受五种因素制约,即受每次 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 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实 验发现:如果将运动中的负荷强度定在每分钟心率为160~ 180次之间、间歇过程中心率每分钟降至120 ~ 140次时,即 刻进行下组练习,对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形态和提高肌体 载氧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提高某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具 有显著的效果。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严格 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增强,以 满足激烈对抗运动项目和1 ~ 5分钟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输氧 需要;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肌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 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并使之具有能迅速进人适宜的 应激准备状态的能力,以适应比赛强度变化的需要;通过不同 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乳酸能系统(LA)的供能能力、混合代 谢系统(ATP—CP、LA)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与有氧代谢 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 高•,通过多次的重复技术动作,并在较高负荷强度、较长负荷 时间及严格间歇时间的条件下,有利于摔較运动员在激烈对抗 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 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体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延长摔跤运动 员在较高运动强度的情况下,持续进行运动的能力。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性间歇训练 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其中,极强性间 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 ~ 40秒钟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 右,以接近摔跋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 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 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应用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重 点发展摔跤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与乳酸能系统的混合供能能 力,以及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提高这种供能状态下技 术动作的稳定性及实效性。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 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 ~ 90秒钟或90 ~ 180秒钟之 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 通常以略低于专项比赛时摔跤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 (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 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

间欲训练法的实跌应用

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极强性间歇训练法不仅适用于发展摔跋运动员体能因素中 磷酸肌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而 且适用于提高摔跤运动员在该供能状态下各种基本技术和组合 技术运用的能力。实践中,属于摔跋运动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 练习手段很多,例如200米的间歇跑、30秒钟的间歇跳绳、 80米的间歇性矮子步跑等体能性练习,以及各种持续30秒钟 左右的间歇性抱摔假人、反抱腰提、夹颈背摔等单个或组合技 术的技能性练习,都是此类方法的练习手段。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适用于摔跤运动训练的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可分为两种类
型:第一种适用于动作负荷强度较高,持续时间大约为40 ~ 90秒钟的体能和技能的训练;第二种适用于动作负荷强度次 高,持续时间大约为90 ~ 180秒钟的体能与技能的训练。第一 种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注重发展的是一局比赛中某段时间内能 否承受或发挥若干回合高强度的激烈攻防对抗的能力;第二种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注重发展的是两局比赛中能否连续承受或 发挥若干回合高强度的激烈攻防对抗的能力,以及提高体力在 比赛局间的恢复能力。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往往是由 多种技术组成的组合练习,或者某种单个技术的练习,或者由 某种力量耐力素质或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所组成,例如各种抱 摔假人动作的组合练习、各种抱提真人动作的组合练习、各种 抱滚动作的组合练习、400米间歇跑、1分钟的间歇性跳绳练 习,都可设计成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是提高摔跤运动员承受极强性和强化性 训练法中负荷强度的间接方法。其特点是:一组练习的负荷时 间约为5 r 10分钟,负荷强度平均心率约为160次/分,间歇 时间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为开始下组练习时间的依据。这 种方法对于提高摔较运动员内脏器官的功能和有氧工作强度是 很有意义的。显然,摔跤运动员肌体内该方面能力的提高,将 为有效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机能奠定基础。实践中,摔跤运动 员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可以是1500米跑、400 米游泳等,其他手段只要符合这种方法的特点均可视为发展性 间歇训练法的具体应用。值得提出的是,练习的过程不能中 断,队员人数过多时应采用相应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

间欲训练法的应用要求

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

由于摔跤运动项目的技术种类繁多,队员级别和人数较多,负荷性质变化较大,因此,课中采用间歇训练法实施训练 的难度较大。但是,由于间歇训练法对于摔跤运动具有独特的 训练价值,所以教练员应努力掌握此法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 其中,精心组织练习过程、合理搭配练习手段、科学配置队员 组数、防止人为中断练习和适当调整间歇方式,是应用间歇训 练法的关键。

确保一定的适应过程

每种间歇训练的方案确定之后,要在一定时间内使摔政运 动员进行适应,再通过变换各因素参数,确定新的方案。值得 注意的是,每种间歇训练的方案在执行一段时期之后,应给予 及时总结。

加强必要的医务监督

由于间歇训练对摔跤运动员肌体带来的负荷刺激较大,对 肌体承受负荷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 摔較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并注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加 强运动医务监督。

掌握科学的间歇时间

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是体现间歇训练法主 要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间歇时间掌握得合 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间歇训练法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及练习 组数的安排,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因此,采用间歇 训练法时,应按照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法,合理控制间歇时间 和间歇方式。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接续训练法的基本屎理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含义及功能

这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 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为了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 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 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 应在每分钟130 ~ 165次之间。这是因为,肌体植物性器官的 功能惰性较大,约需开始运动3分钟以后才能发挥出最高功能 水平。因此,为了提高肌体植物性器官的功能水平和有氧工作 能力,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 以持续延长9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 地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及工作能力。就运动负荷安排特点而言, 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 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持续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 中体现为:持续训练对强化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 作的条件反射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利于使该类技术动作形成技 巧化;可使肌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 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髙有氧代谢系统供 能能力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 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根据竞技运动的特点及训练的基本目的,持续训练法可分 三种基本类型,即短时持续训练法、中时持续训练法和长时持 续训练法。其中,短时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 负荷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 指标为165次左右;间歇时间充分,但练习组数不多。此方法 是持续训练法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应用此方法练习的主要目 的,是发展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无氧与有氧混合供能的能力,提 高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强度。中时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 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10~30分钟之间;平均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指标为160次左右。应用此方法练 习的主要目的是,重点发展摔跤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的工作能 力。长时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较 长,通常在3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较低,负荷强度控制在每 分钟心率指标为150次左右。应用此方法的练习目的是重点发 展摔跋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使摔跤运动员能够稳 定地发展有氧代谢工作状态的适应能力。

 

浏览9,8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