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规则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任何竞技体育项目的规则制定都有其两个目的,一是利于 该项目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发挥;二是有观赏的价值,能吸引 更多的观众观看。摔跤规则不断修改,也是依据上述的两个目 的而进行的。
现则的读变
体重级别的演变
很早以前,摔跤比赛是不分体重级别的,即使到了 1896 年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摔跤比赛,也是不分体重级别进行比 赛的。这种不分体重级别的比赛,极不公正。直到1904年, 第3届奥运会自由跤才按体重分为7个级别,后又改为5个级 别和8个级别。古典跤到1908年的第4届奥运会分为4个级 别,后又改为5、6、7、8个级别。1972年,古典跤和自由跤 才改成10个级别。随着女子自由跤在世界各国的开展,为使 之能列入奥运会,国际摔联于1996年将古典跤和自由跤的各 10个级别改为各8个级别,女子自由跤改为6个级别。
比赛的局数和时间的演变
摔跤比赛的局数和时间与体重一样,开始是没有限制的, 以至一场比赛时间可长达10个小时。直到1920年,在比利时 举办的第7届奥运会上才规定古典跋、自由跤的比赛时间分别为10分钟加15分钟和10分钟加10分钟。如果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内没有取得两肩着地的绝对胜利时,再延长20分钟决定 胜负。随着摔跤运动的发展,比赛时间也随之缩短为15分 钟、12分钟、10分钟、9分钟、6分钟、5分钟,直到现在的 每场比赛两局,每局摔3分钟,局与局之间休息30秒钟。
比赛的局数原先也没有限制,后来一场比赛的局数由3局 变为2局、1局,直至发展到现在的两局,每局净摔3分钟, 两局之间休息30秒钟。如果两局比赛仍决不出胜负时,可再 延长3分钟,作为加时赛。
比赛胜负的演变
比赛胜负的决定,开始只有将对方摔成两肩着地才算胜 利,没有得分这一说。这种两肩着地决定胜负的标准一直延续 到1912年。第5届奥运会上规定,如果在比赛时间内任何一 方都没有获得两肩着地,则按得分多少判定胜负。比赛中,不 管使用什么技术摔倒对方,只算一个技术分。随后根据使用技 术的质量和倒地的情况,可判1分、2分、3分、4分、5分。 现在取消4分,只有4个技术分,即1、2、3、5分。同时, 还增加了优势胜利。优势胜利开始是双方得分相差15分,即 使比赛时间未到,也不再比赛了,判超过对方15分者胜。随 后,优势胜利由15分改为12分,现在又改为10分。
技术使用的鼓励和限制的演变
随着摔跤高难度技术的出现和个别技术连续得分等问题的 产生,国际摔联为了鼓励高难度技术和限制个别技术连续得分 的问题,对规则在得分标准上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标准规定, 高难度技术可以直接得5分加1分,以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使 用高难度技术。但是,对个别技术连续使用加以限制。如“滚 桥”技术,以往的规则可以连续使用连续得分,这样就影响其 他跪撑技术的发展。所以,国际摔联对“滚桥”这一技术作了
规定,只能成功使用一次,如果第二次使用“滚桥”技术,必 须在使用前先得1分,才能再使用“滚桥”。后来在自由跤的 比赛中,又发现“交叉握小腿翻”的使用与“滚桥”一样,可 以连续得分,使得自由跤的跪撑技术单一。所以,国际摔联于 1996年做出决定,“交叉握小腿翻”也只能成功地使用一 次,不能连续使用。
消极处罚的演变
消极处罚在以前的规则中是没有规定的,比赛时运动员可 以往外爬和逃,也可以采取消极的手法。这不仅不利于摔跤 技、战术的发展,而且还缺乏观赏性。所以,国际摔联对规则 进行了修改,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积极主动,顽强拼搏,如果 消极,应给予消极运动员处罚,如某方运动员消极就给予警 告,一场比赛中受到4次消极警告,就取消该场的比赛资格。 后来又改为受到3次警告,就取消该场的比赛资格。现在又修 改为消极时不给警告,但判对方挑选站立或跪撑的姿势。
以往规则还规定,主动使用技术的运动员不成功,裁判员 可以令其从站立姿势开始,现在规则规定,主动使用技术不成 功趴在垫子上的运动员,裁判员不令其站起来,直接从跪撑姿 势开始,这样就限制了运动员的假进攻。
上述摔政规则的种种演变和修改,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摔 跤运动不断发展,使摔跤比赛引人人胜,吸引更多的观众,賦 予摔跤运动更强的生命力。
发展竣夯
从规则演变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摔跤的发展趋 势,一是规则的发展趋势,二是技术的发展趋势。
规则的发展趋势
从规则演变过程分析,不难看出规则发展的总趋势是鼓励 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大胆地使用技术,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比如说,现行规则对那些限制运 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技术和影响比赛欣赏性的条文都作了修改, 例如对竞赛办法、比赛场地、得分标准等都作了大幅度的修 改,并经过多次试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正式施行,这 无疑给训练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作为一名教练员,就应考虑如 何根据新规则来安排自己的训练,使训练工作适应新的规则。
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规则的演变和修改,摔跤技术必须顺应规则的变化。 现代摔较技术发展的趋势是:
第一,不论是古典跤还是自由跤,其站立技术都不适宜做 转体的技术。究其原因,一是转体技术成功率低,二是成功不 了就会被对手控制住,容易丢分。比如“夹颈背”、“后倒 背”、“揣”等,运用这些技术往往成功率很低。如果成功不 了肌在垫子上就处于被动状态,对方就很容易得分。从国际比 赛中看,这些技术运用得很少,特别是决赛中几乎没有人用 过。那么,站立技术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呢?古典跤站立技术主 要是发展各种手法的“转移”技术,自由跤站立技术主要是发 展“抱腿”,特别是以“抱单腿摔”及其变化为主。这些技术 在国内外比赛中,运用的次数都较多,成功率也较高,即使运 用不成功,也不至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第二,跪撑技术,主要发展控制对方单臂和腰成半桥的技 术,这样可以连续得分。另外,古典跋还应发展“提抱”的技 术,这一技术是高分值的动作,也是得分的主要技术,如果将 “提抱,,和“滚桥”结合起来运用,成功率就更高。自由跤还 应发展“骑缠”和“滚桥”接要臂成半桥的技术。上述跪撑技 术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比赛中,都经常运用,成功率也较 髙。特别是控臂抱腰成半桥的技术,在国际比赛中运用很广 泛,但是目前在国内的比赛中运用得还不很普遍,这一技术发展趋势必须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第三,高分值的技术在规则中是加以鼓励的,可见,高分 值的技术也应引起重视。
适应新规则的训练
(1)规则是指导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则不仅是指导比 赛的法则,也是指导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训练工作必须按规 则来进行。回顾我国古典跤、自由跤的历史:1974年我国为 了参加第7届亚运会,临时集中3名队员按“文化大革命”前 的规则进行了训练。这3名队员到伊朗的德黑兰后,仍按“文 化大革命”前的规则,即体力不行可以往界外爬的旧规则进行 比赛。由于这3名队员只训练了 20天,体力不行,就往外 爬,结果均被判罚消极,取消了比赛资格。这一例子充分说 明,除比赛应按规则进行外,训练工作也要按规则进行,不按 规则去搞训练是行不通的。1988年以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参 加国际比赛时,跪撑的攻防能力均不如外国选手,为了提高跪 撑攻防能力,特规定在全国比赛中实行跪撑加分制,从而促使 全国教练员在训练中加强跪撑攻防能力的训练,促进了我国选 手跪撑攻防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国际比赛。所以,规则是指导 摔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
政 (2)训练工作随规则的变化而变化。训练工作必须适应规
则,规则是指导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教练员必须懂 规则、掌握规则,这样训练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规则修改了, 训练工作就应随之而改变。例如,以往“滚桥”这一技术可以 连续使用,那么,训练时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应是使运动员在 进攻时能连续地使用“滚桥”的动作。后来规则对“滚桥”技 术作了限制,只能使用一次,不能连续使用。那么,在训练时所采取的手段,就必须适应规则的这一变化。
比赛时间原来每场比赛5分钟,特殊情况延长3分钟,那 么,在安排训练量和强度时,就应适应5分钟或8分钟的量和 强度。现在规则又改为每场比赛分两局,每局净摔3分钟,局 与局之间休息30秒钟,特殊情况还须延长3分钟。那么,在 安排训练量和强度时,就不能按5分钟或8分钟的量和强度来 安排,必须按修改后的比赛时间来安排,否则就难以适应比 赛。
在选择搂抱问题上,按以前的规则,打满5分钟或8分钟 双方运动员都不得分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扭转不利于摔較技 术发展和观众观赏的局面,现行规则对这一问题作了如下修 改:第一局比赛结束后,在双方均无得分的情况下,第二局开 始前可以选择搂抱的姿势,并对搂抱姿势作了种种规定,其目 的就是解决在比赛中不得分的问题。规则有了这一重大修改, 作为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就必须考虑规则修改后选择搂抱姿势的问题。所以,规则修改了,训练工作也应随着规则的修改 而进行。
摔政规则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作为一名教练员 必须随时了解、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以利于训练工作,促进运 动成绩的提高。
浏览2,0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