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重要原动力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人们都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 愿望参加某项活动的,渴望成功的动机给人们以鼓舞和激励,使他们能够自觉 地、积极地投身于其中。对于散打运动这一需要参与者付出巨大努力,但最后 结果又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来说,只有激发运动员强烈的训练动机和成功动机, 才能够吸引众多的青少年自觉地投身于散打运动训练和比赛之中,并为之奋斗 和奉献。

(二)运动训练长期性和艰苦性的要求

现代高水平散打运动训练,要求运动员坚持多年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负荷。并且,在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还会不断地受到内外 环境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伤病的发生、竞技水平发展暂时的停滞、对比赛成功 的自满、运动员之间以及与教练员关系的不协调,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的、心理的 和生理的问题的出现,都会使运动员感到困惑、焦虑、紧张、压抑,降低信心, 失去原有的兴趣和激情。因此,教练员和其他相关教辅人员,就需要从运动员自 身和外部不断地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动机,始终对自己所从事的训练和比赛的前 景充满信心和自豪,使他们不断地感受到运动训练、比赛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并 继续树立新的训练和比赛目标。只有如此,运动员才能够自觉地从事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艰苦、乏味、单调的运动训练,并从中得到心理和物质的满足,一步 步地向竞技运动生涯的巅峰前进。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 加强散打运动员训练目的性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教练员应注意通过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 行运动训练目的性教育和培养,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觉和积极地从事运动训练 的态度和动机,并真正认识到获取优异运动成绩对祖国、人民、家庭以及个人 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使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 相统一、相协调,从而获取鼓舞和激励,将自身原始的激情完全投入到运动训 练和比赛之中。

(二) 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求

教练员及相关教辅人员要真诚地关心运动员的生活和健康,合理地安排好他 们的衣食住行,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并尽可能使运动 员在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上得到必要的保障和满足。要引导运动员形成“自我实 现”的更高层次需求,促使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积极和主动地从事运动训练 和参赛的激情。

 

(三) 激发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情趣

教练员应该采用符合不同年龄运动员个性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手段,激发其参 加运动训练的情趣。儿童少年时期,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多采用游 戏和玩耍,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训练,青少年时期应多从心理素 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身体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使他们的专项水平达 到一个较高程度,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发挥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教练员应使运动员了解和明白训练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和安排,并让 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运动训练的组织。只有如此,运 动员才能由被动式训练转变为主动式训练。同时,教练员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运 动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各种复杂的训练和比赛环境,以及 社会条件下较好地控制和调节思想、心理、行为和技术动作的能力,从而获取较 好的运动训练效果。

(五)教练员应充分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

教练员应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要循循善诱地说服和教育运动员,要树 立宽厚大度、知识渊博、技术精湛的高水平教练员的形象。另外,要注意克服教 育运动员时态度的简单和粗暴,应通过自己的知^1、能力和表率作用,以及各种 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来确立自己的权威,从而获得运动员 的信赖,并使运动员怀有更大的对运动训练和比赛成功的愿望。

(六)合理而正确地运用各种动力

教练员应该合理而正确地运用精神、物质和信息这三种动力,互相补充、扬长 避短,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使个 体动力在大方向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获取更大的集体动力总量。

第三节直观性雇则

―、直观性原则释义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通过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激发运动员的视觉、听 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大脑形象思维活跃,建立起技战术结构的表 象,获取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专项运动知识、技术和战术。

二、直观性原则的科学依据

(一)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依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确立的。人们对事物正确认识的 形成,都要经历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散打运 动员在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沿着直观(具体、生动的思维)—实 践(建立动作表象)—建立概念(形成抽象思维)—学会和掌握动作技能的思维 认识程序进行的。

(二)运动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散打运动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其他竞技技能的形成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联 系和自身的体系,反映着散打运动训练这一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的发展规律。在散打动作技能形成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在运动训练的初级阶 段,运动员通过视觉器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所获取的有关各种理论和技术等丰 富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

三、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 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就是使运动员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的直观感性认获得专项技战术正确 要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另外,还可通过技术图片、图表和幻灯、电影、录像等 电化手段,进一步从不同的技术侧重点和技术细节观摩和学习。此外,要注重不 同的技术风格特点及战略战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仅凭教练员的讲解示范是不够 的,还需要通过观摩和分析技术录像、电影才能获得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

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可通过观摩练习、正误对比、参观比赛等方式分析技 术,使运动员能够分辨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长处与短处,以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 不断完善正确的专项技战术概念。

(二) 想方设法提高运动员对学习和训练的兴趣

武术的基本功和散打的基本动作、基本战术的运动训练是长期和艰苦的, 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但是,为了圆满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教练员在训练内容、 手段和方法上应避免千篇一律,应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只有 如此,才能引起运动员的兴趣。例如,训练头部闪躲技术,既可由教练员(助 手)戴手套冲击运动员头部,也可用排球等投击。用排球等投击时,距离可远 可近,利用这种方法可克服散打运动员怕打的心理,比单纯地用拳击打头部更 容易提高兴趣。对于需要多次重复的练习,如打、踢沙包,可以在运动员之间 采取互相比赛的形式,计算在规定时间内的踢打次数,激起他们的斗志和训练 情绪。

(三)调动运动员参与训练的主动性

对于髙水平的散打运动员,要让他们参与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使其明确地 了解要达到训练目标需要付出努力,必须作出刻苦学习和运动训练的思想准备。 还应使他们知道每周、每次课的内容和要求,启发他们如何与教练员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对于少年散打运动员,更要注意启发式的讲解示范,培 养他们勤于思考,并多鼓励、多采用比赛形式组织练习,使他们自始至终在生动 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训练计划。这对调动他们的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 重要作用。

(四)在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直观手段

在开始学习动作和纠正错误动作时,运动员的听觉和视觉的直观作用比较明 显。当运动员初步学会了动作,进行反复练习提高时,就要运用肌肉本体感觉的 直观手段。当他们基本掌握动作,进一步巩固提高时,可较多地运用传递信息的 手段,如学习前蹬腿动作,通过讲解示范,使运动员初步学会这个动作。当他们 反复练习这个动作时,最容易出现不送髋的毛病,此时可以让他们重点体会挺髋 的肌肉本体感觉。当运动员已经基本掌握这个动作,需进一步提高动作劲力时, 如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就可以运用口令、手势和各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引起运动 员注意而加以改正。

(五) 运动直观手段要适合散打运动员的特点和水平

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散打运动员,采用直观手段的多少和深浅程度应有所不 同。例如,对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采用局部技术示范,重点讲解,看电影、 录像时多分析和比较。而对新手和少年运动员应该精讲多练,多示范,语言要浅 显易懂,示范时要完整与分解相结合,还可通过图表、幻灯和录像等直观手段, 使他们能够对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六) 直观手段同启发积极思维结合起来

各种直观手段的运用,一般只能建立起动作的表象。要掌握动作,形成正确 的技术概念,达到理性认识,还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并 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到。要理解就要思维。所以在 运用各种直观手段时,教练员要善于启发运动员积极思维,通过分析、对比、提 问,加深对散打基本技战术的理解,再经过反复练习,从而达到掌握和提高技战 术的纯熟程度和效用。

浏览3,0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