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教学和其他体育项目教学一样,既有体育的特点又有教学的性质。因 此,散打教学必须以教育学和体育理论为指导,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人体 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散打教学除具有体育教学的共性特点,即有目的、有计划 地向学生传授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并与思维活动相结 合,掌握这些技能外,在教学实践中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适合本项目 特点的教学阶段与步骤及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第一节散打的教学雇则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散打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和学是两个相互统 一的整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 教师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 进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对散打的理解和亲身体验,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 学生尽快地掌握散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要在教师 “言传身教”和启发教育下,明确学习散打的目的,提高练习散打的兴趣,从而 认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只有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性的情况下, 才能完成好散打的教学任务。

二、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运用直观方 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形象,从而掌握所学的知 识、技术和技能。

三、循序渐进原则

散打的技术方法和实战训练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授学生孛习时,要根据学 生的具体情况和目的需要,由简单易学和基础性基本技术开始,渐向综合和高 难过渡,使学生能够在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中,逐步学习掌握和理解运用所学的散打技术和战术,进而过渡到真正的对抗

实战。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从 他开始接受散打训练,到他成为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他学习的每一部分技术、战 术,以及学习中积累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地、系统地学习形成的。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系统而有计划地安排好不同 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学习。教法上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多 种辅助学习和练习方法,系统、有序地进行散打教学。在教技术的同时,也要相 应地根据所学技术,进行理论教学,使理论和技术同样体现出系统性。这样,学 生就会系统地掌握技术和理论,为学好、练好散打技术、战术,提高散打运动成 绩打好坚实可靠的基础。

五、巩固和提高相结合原则

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掌握新技术、战术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复习提高所学 的过程。即使是最简单的直拳进攻技术,如果不进行反复练习,就不能在实战中 很好地运用出来。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是根据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 律总结出来的,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掌握和巩固所学技术、 战术也是学生学习新的技术、战术,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所 学技术、战术的基本条件。所以说,巩固和提高相结合,是学生丰富学习内容必 不可少的原则。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技术、战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技 术、战术学习,才能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第二节散打教学的特点

一、 了解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

散打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只有了解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遵循散打教学 的独特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德为本,贯穿始终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散打教学不仅是增进健康、培养一定 格斗技能的过程,而且是陶冶情操、培养¥尚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首 先对自己的言行要严格要求,不仅要有髙的武德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而且 在教学中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武德教育,以不断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武德教育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寓武德教育于社会规范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练 武、习德”不断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育学生以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己任,为提高全民族的 素质而努力学习。

(二) 动作规范,注重实用

散打技法丰富,在实战中更是变化多端。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动作,都是由 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组成的。散打技术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战经验的总 结。因此,在学习散打技术时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严格动作运行路线、技术要 领、发力特点、着力部位等,做到路线明、方法清、力点准、发力顺,一丝不 苟。对错误动作和方法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进行纠正,尤其对于初学者更要严格动 作规范,否则一旦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就很难纠正。

“对抗搏击”是散打的本质特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对抗性的 特点出发,不仅注重动作的外在表现,而且要注重动作的实用性,使学生明确 每一个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实战的变化规 律和特点进行教学,避免技术练习与实战运用脱节;学生练习时要引导他们仔 细体会每一个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不同用法,以提高动作的实效性为主要目的。 总之,强调实战的运用效果是检验动作规范的主要依据,也是要求技术规范的 最终目标。

(三) 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不怕千招会,最怕一招熟”,这是武术技击中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学习 技术不要只求多,更要求精,要有自己最熟练、最独特的“一绝”,才能给对 手一种威胁,一种震撼。虽然散打的技术内容相当丰富,不同的技术方法在实 战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但在实战搏击中,如培养练习者的进攻、防 守及反击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对时机、空间和距离的把握能力,培养 克敌制胜的智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却是相同的。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 练习和实战,不仅可以使练习者提高兴趣、集中注意力、降低心理压力,而且 有利于重点技术的熟练和提高,有利于战术意识的形成,进而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学习者在实战中运用技、战术的能力不断提 高以后,再逐渐丰富攻防技术方法,以期达到全面掌握散打中踢、打、摔的技 术内容。

“经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教学特点,其核心是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抓基本、 抓重点、抓规律、抓共性,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切勿一开始就面面俱到,贪求 快反而没了核心,没了重点。待学习者基础牢固了,深度有了,再从广度和数晕 上发展。

(四)双人配合,贵在和谐

散打是两人的对抗性项目,双人的配合练习是提高散打技、战术的有效途 径,也是重要的练习形式之一。双人配合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攻防技术练习、打 靶练习、“喂招”练习、条件实战等,配合练习要注意根据课的目的任务以及 技、战术的具体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散打是以克敌制胜为主 要目标,“攻、防”矛盾是散打的主要矛盾。因此,如何提高对方在进攻和防守 中对技、战术的运用和应变能力是双人配合练习的主要意图。在平时的练习中, 一定要教育学生树立“为对方服务”的良好品质,从对方的实际水平出发,无论 是动作的速度、力度,还是动作变化的难易程度,都要以对方的最佳适应性为 度,否则是难以收到最佳练习效果的。

浏览2,2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