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是少林寺武僧教练释德根,我曾在六十年代初,从恩师学 艺。四十年后的今天,每每回忆当年,就像昨天一样,一幕一幕重现眼 前。恩师是那么平常,那么简单。一身粗布衣,一双破旧的布鞋。他的一 拳、一脚、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真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我家风好武,幼年丧父,饱尝世态炎凉,立志习武,奋发图强。八岁 投师学艺,酷暑严冬,从不间断。六十年代初有缘从师少林德根大师,乃 终生之大幸。我常随师父出入少林寺,不离左右,耳闻目睹,少林当年艰 苦之状,惨淡的生活环境令人落泪满衫,不堪回首。少林寺五十年代,因 当时历史原因,年轻力壮的,或参军报国,或还俗归家务农。寺中留下一 些老弱病残无家可归的僧人,苦守寺院,靠几亩山坡地糊口度日。经六十 年代的自然灾害,饥寒交迫的生活,少林僧人更是屈指可数。然而少林寺 德根大师,以高明之医术精湛之武功支撑着少林,为今日少林留下了生命 之火种,可谓功德无量。当年为了少林魂宝——武术不失传,有英明之士 将恩师德根请出少林寺,到当时的河南省歌舞团授艺,为临时安排。编排 民族舞蹈,融人少林拳术及达摩剑。不管怎么说,是有了工作,有了工资, 能够生活下去。不久调回登封体委,负责中小学体育课教授少林武术,使少 林武术免遭灭顶之灾,这位有远见的领导为少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十年代,我随恩师随居在外习武。每日闻鸡起舞,夜半修禅,朝夕相处,不离左右。我的诚心感动了德根大师,随将少林武医绝技倾囊相 授,再三叮咛千万不可丢啊! 一定要传留下来,不能失传,这些都是少林 的宝啊!尊师之命,我数十年如一日,不敢荒废,不敢停滞武功之研究, 倾资办学,发誓将真正的少林功夫传播后世,以谢师恩。
回忆当年,我虽十几岁,人小资格老,功夫不错,已带四十多位师兄 弟练功,按武林的说法是大师兄了。初见恩师平平常常,瘦干干的,一身 粗布衣,真是衣不出众,貌不惊人,真叫我怀疑,这就是少林武僧?令人 不敢相信。可恩师一出手,我便惊呆了,一个蹲桩卧心拳,仆步切掌,虎 虎生风,身法是那么小巧,多变。我围着恩师转圈,竟不知是什么架子, 腿从哪出,我怎么学也不像,怎么比也不会,看着恩师蹲粧步像坐在小凳 子上一样,纹丝不动,“啪”一个震脚,左脚像箭一样射出,平铺地面, 腿怎么这样出去?恩师看我大惑不解的样子,笑了,说仆步不是仅仅一个 步型,它是少林的一种低弹腿,是一种用法,你呀从头练吧!我惜别众位 师兄弟,潜心从师学艺,按恩师的要求从最基本的弹腿开始练功。恩师 将少林秘不外传的少林二十四路弹腿传授给我,讲了腿法的重要性,要求 每日必练。少林弹腿,有少林拳的风格,是练少林功夫的必练之课。武术 界常讲:“练拳不踢腿,到老冒失鬼”,“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6 少林弹腿是由二十四组技击动作,配合腿法弹踢组成的。它去时低腿不过 膝,回来时高腿齐胸平,一去一回才为一路。当时恩师要求每路必踢二十 腿,这样一低一高,一去一回就是四十腿,二十四路即九百六十腿,配合 手法变化就是九百六十组动作。如一路连三拳,就是左右连冲三拳,然后 缠手、弹腿,二路盘肘,即冲拳盘肘、盖打。一组连贯动作,再弹踢,每 路弹腿都拳脚组合,因此每练二十四路弹腿都需要二十多分钟,没有相当 的体力是无法完成的。十路弹腿下来已是汗流浃背,有的因为练不下来泪 流满面。我教学近四十年,除一位师弟一口气踢二十路,至今还未见第二 人。师弟练完后也大汗淋淋,衣衫湿透,脱下衣服竟拧出哗哗的汗水可见少林基本功要求之严,运动量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没有良好的基 本功,不管是演练,还是技击,从何谈起?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恩师看着日夜苦练、不畏酷暑严冬的我,笑着 说道“该练功法了,该长点力了”。于是,又从各种桩功开始加强训练, 除了武术中的马步、丁步、虚步外,少林的并步蹲桩要求是很严格的。少 林寺大殿的地坪上脚窝就是众僧常年苦练桩功所留下的痕迹。少林拳架子 很低,起伏转折变化大,大如虎,小如鼠,俗话讲小架特别多。因此桩功 要求较严,没有桩功的基础是无法练好少林拳的。恩师常讲,看一趟拳的 好坏,功夫高低,也就是看它的一展一缩。缩即防守,展即进攻。说句实 在话,少林拳小架最累人,每每练的我连床都下不去,但看到恩师坐如钟 般的蹲桩,只有咬紧牙关继续苦练。
在练习粧功的同时,恩师又规定我每天练许许多多功法。如铁牛耕 地、抓空把、青龙控爪、拧竹棒等各种指力、臂力的训练。时间安排的满 满的。恩师讲“我教你的都是少林活功,要练出活劲来”。紧接着恩师又 将少林技击功法,从练到用,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毫不保留地传给我。 比如单劈掌、双劈掌、双封双挂、甩拳、捎拳,手把手地一遍又一遍为我 示范,往往师徒二人练得通身大汗,恩师看着我水洗一样的衣服,露出欣 慰的笑容,连声说道:“好啊! 一定可以练出来!”。“打人先学挨”。 为了提高我的抗打功夫,恩师亲自陪我练排打、撞肩、靠背、碰胯,你来 我往,走左致右。恩师德根步法灵敏,身法自然,忽左忽右,我稍不注意 就会被撞出去。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记忆犹新,就像在昨天一样,恩师言 传身教,精益求精的教法,是我毕生的榜样。
六十年代的人都很穷,生活也很苦,恩师手里总是拿一根一尺多长 的白铜旱烟杆,从不买卷烟,只吸烟叶。我有时给恩师买盒当时郑州产的 二角五分一盒黄金叶牌香烟,他总和蔼地讲“不要乱花钱,吸烟叶就可以 了”。有时恩师陪_练到夜晚十一二点,太晚了会饿,我就带上一个馒头给他。他总是不舍得吃,一定要分给我一半,师徒二人一老一少,常伴煤 油灯下,啃着干馍,喝着白开水,谈武论技,苦中有乐。六十年代的冬天 也特别冷,恩师在外面教我练拳,脚都冻肿了,我想尽办法,冒着雨雪 给恩师买了一双皮棉鞋,恩师不住口地讲:“你呀,你呀,怎么又…… 唉! ”我也知道恩师是心疼我,怕我破费,但我再难也不能让师父冻脚。
可能是我的诚心感动了师父,也许我们之间有缘,一天晚上恩师讲: “你该得玩意(武功)了!我现在教你的这些少林锤把(拳术),都是我 从来没有教过人的,少林寺里每代也是单传一人,我现在只教你一个人, 你可要好好练,不可轻易传人。”我当时年幼无知,加上性情耿直,非但 没有理解恩师之心情,反而问道:“你真的没有传过其他人?我练的别人 都没学过?”德根大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你以后就会明白了。”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每当想起当年幼稚的问话,都会感到终生懊悔,无知 的问话是多么伤恩师的心哪!从那日起,恩师将他秘不示人的罗汉拳,一 招一式地传给我,每个动作,从名称到用法,从手到脚,仔仔细细地教给 我。他一边做一边讲,为什么脚尖向内扣,为什么手这样出,手脚齐动的 目的是什么,讲解少林拳进步低退步高的道理,使我对少林拳每一个动作 不仅从练而且到用,都能理解,他才放心!
恩师详细地讲解少林罗汉拳与其他拳术的不同之处,只见他摇身晃 膀,扭腰调胯,身体转来拧去像没有骨头一样,忽快忽慢,使人眼花缭 乱。他望着迷茫的我讲:“这些拳术,不要说教人了,就是在外表演时, 也是东一式西一式,从未完整练上一趟,寺外人绝少见过,特别是罗汉 拳、心意把和柔拳。”“不了解少林拳的人讲,少林是硬拳,是外功拳, 那是他不懂,没见过!少林锤刚柔相济,软如棉花,硬如铁,轻如鸿毛, 重如泰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神形兼修,内外合一,拳禅一体 的拳。”恩师越说越兴奋,出手几个动作,拦腰双撅,小提鞋,砍手,盘 肘,迎面打,一招一式干净利落,非打即防。恩师停下来讲:“这就是少
林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进滚去,出手成圈,划圈及守,直线展及 进攻。你不懂,不仅要多练拳套,而且要拆开单练,每式都可以单练,将 来才能用上。”接着将拳中每一个动作的实用方法,讲给我听,一边做, 一边讲,这个动作怎么练,那个动作怎么用,怎样守,怎样攻,讲得真是 清清楚楚。
浏览2,0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