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尺侧副韧带、肘前臂总腱撕裂,外敷郑氏新伤药一号和二号,固定悬 吊3 ~ 5天。

合并关节囊撕裂须固定一周以上,第二天至第三天可局部用强的松龙 25mg、普鲁卡因2%4mg局封,一般3次即可,配合按摩,忌用重手法。早 期可用推、压、揉法做周围按摩,以达到消肿目的;中期可用按压,两手掌 搓、揉、捏手法,以达到消炎作用;后期可用拨、顺腱刮法,被动屈伸活 动,以疏通经络,消除粘连,恢复功能。

伴有内上髁不完全的撕脱性骨折应固定三周,避免屈肌腱牵扯,如完 全骨折复位固定不成功,应尽早手术治疗。

陈旧性损伤,用强的松龙25mg、普鲁卡因2%4mg、透明质酸酶 1500cc做局部封闭,3天1次,一般3~5次,配合按摩或中药熨洗。熨洗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桂枝llg,威灵仙10g,透骨草15g, 伸筋草15g,鸡血藤12g,苏木10g,防风10g,布包水煎,每剂熨洗5~7 次。

一般摔跤肘伤如能及时得以治疗,功能恢复会较快。如果反复受伤,不 能适当处理,容易使肘关节伸展不全、伸屈受限,或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二)肘关节脱位

原因与征象:摔跤中,常见的是肘关节后脱位,损伤机制同摔跤肘。 症状为肘关节固定在半屈曲位,呈所谓“靴”型,伸屈受限,上肢缩短,肘 前膨出,肘前方可扪及突出的肋骨下端,肘关节前后径加长,局部肿胀。肘 后三角关系破坏,肘后可扪及突出的尺骨鹰嘴。

整复方法:

 

牵拉屈肘复位法。伤员取坐位,助手用双手握患肢上臂,术者握腕部 对抗持续牵引2~3分钟后,术者一手继续维持牵引,另一手移向患肢肘部, 拇指抵住尺骨鹰嘴突用力向下、向前推顶,其余四指托住肱骨下端向后搬 拉,并逐渐屈曲肘关节,即可复位。

膝顶牵拉屈肘复位法。伤病员坐于椅子上,术者立于伤侧。一腿屈 膝,足蹬在伤侧的椅子边角上(右侧用右膝,左侧用左膝),将伤肢屈曲肘 窝抵在膝前,一手握住上臂下段,一手握住前臂下段,用力对抗牵拉,当听 到或感到复位声响时,即已复位。

复位后,可仅用腕颈吊带将伤肢悬于胸前3周。

四、腕手部常见损伤

(―)舟骨骨折

原因:舟骨骨折主要由间接暴力引起。运动员被摔着地时用手支撑 垫子,支撑的方法不当,手旋前位置背伸和桡骨偏位着地,桡骨直接冲击舟 骨,常可引起舟骨骨折。

诊断:伤后腕部桡侧鼻烟窝肿胀、压痛,腕关节桡偏,或叩击第三 掌骨头时出现腕部剧烈疼痛,摄腕关节正斜位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

处理原则:舟骨骨折后,由于血供差、难于固定等因素,如不及时 治疗,骨折多难愈合。表现为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幅度减小,并可引起腕 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所以一旦发生跌伤,腕关节肿胀、积血,均应考虑为舟 骨骨折。此时,不管有无X线片上的阳性发现,都应按骨折进行固定。两 周后重新拍X线片检查,确有骨折者,骨折处脱钙,可看到明显的骨折线, 若为阴性可解除固定。反之,则应继续固定,直至痊愈,这样才不致延误治 疗。

整复固定方法:单纯腕舟骨骨折多无移位,无须整复,仅用短臂石 膏管型或石膏前托固定腕关节于背侧屈30°位即可。但对合并有舟骨、月骨、 周围腕骨脱位者,则需手法复位。伤病员取坐位,前臂旋前,一助手提前臂 上段,另一助手分别握拇指和四指,对抗牵引。术者双手食指、中指、无名 指重叠,抵住腕掌侧上部,两拇指由背侧向掌侧按压头状骨和三角骨即可复 位。复位后,用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前臂中立位颈胸悬吊8~ 10周。

 

(二)屈指肌腱腱鞘炎

原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第二、三、四、五掌骨易发生屈指肌腱 腱鞘炎。这与运动员长期用手抓握跤衣有很大关系。另外,指浅屈肌与指深 屈肌的肌腱至掌骨颈部,两个肌腱挤入一个狭窄的由骨及韧带围成的腱鞘, 也是产生该病的内因之一。

征象:手指在活动时患处疼痛及局限性压痛,不能伸直,经常有 “弹响”与“交锁”情形。此类患者久病,疼痛可以完全消除,只遗留有 “弹响”现象,又称“扳机指”。

处理:发病早期应注意患肢休息,局部制动、理疗,直到症状完全 消失。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留体抗炎剂(确炎舒松)局部封闭,以减轻局 部炎症反应。局封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理疗。症状完全 消失后,可逐步开始恢复训练,但要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致病因素, 才能防止复发。病情严重者,终日疼痛或闭锁不能解除时,则需外科手术, 切开狭窄的腱鞘,效果较好。

五、膝及小腿部常见损伤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原因:膝关节侧副韧带和筋膜较松弛,可做屈伸动作。屈曲时,膝 关节有一定回旋度,灵活性好而稳定性差;伸膝时,不能回旋,稳定性好而 灵活性差。摔跤运动中,双膝常处于屈曲位,灵活性大,稳定性差,当小腿 突然剧烈外展、外旋,或是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剧烈内收、内旋时(如 “用绊”),可因膝关节的过度外翻而伤及内侧副韧带。

征象:症状表现为膝部反复出现阵发性疼痛并且疼痛逐渐加重,屈 伸功能明显受限,可伴有局部肿胀和淤血;若軔带完全断裂,膝关节会出现 异常松动。

处理:此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局部冷敷、包扎、固定,伤 后24小时可采取适度热敷、按摩和理疗,局部外敷新伤药、奇正炎痛贴或 接骨续筋膏等。完全断裂者应及时手术缝合、固定。

(二)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原因: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同时伴有关节扭转,则半月板本身出现 运动方式与关节面特征不相协调的状态,使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间剧 烈研磨而导致劳损。

征象:常有典型外伤史,可自感深部有撕裂感,关节深部肿胀疼痛, 可出现关节绞锁而完全不能屈伸。

处理:早期时可制动、消肿、止痛,外敷新伤药和消肿膏等,内服 虎潜丸或跌打丸等。若关节内有明显积血/应在无菌条件下抽血,以减少关 节腔内机化和粘连的后果,局部加压包扎、固定,休息2~3周。为防止肌 肉萎缩,应在伤后3~4周逐渐恢复伤肢的活动。如伤痛严重,活动受制, 则应考虑手术缝合或去除损伤的半月板。

(三) 髌骨劳损

又称髌骨软骨炎,是摔跤运动中较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

原因:由于摔跤运动员膝关节长期处于半屈曲位,活动中髌骨关节 面在较强压力下反复摩擦或相互撞击,致使软骨面被磨损,粗糙不平,失去光泽。

征象:症状表现为慢性膝痛且软而无力,休息可获暂时缓解,运动 后复又加重;怕半蹲位和上、下楼梯;髌骨压痛,以髌骨尖和周缘较明显。

处理:治疗应与训练相结合,不必停止训练。局部用推揉法、按摩 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

(四) 胫骨前挫伤与血肿

原因和征象:这是一种中国跤常见的运动损伤,是用踢类跤绊不当 所致。损伤位于胫骨内侧骨面与皮肤之间,血肿较大时可向下、向内流注, 越过胫骨内后缘。损伤初期内容物为血性,如未及时处理,则内容物变为黄 色粘液,类似滑囊炎,经久不愈,有时还可继发感染。受伤当时多有剧痛, 但稍缓又能继续比赛,赛后才发现胫前出现有波动的疼痛血肿。如不及时抽 出而变成慢性,则表现为滑囊炎症状,时肿时消。局部压痛在胫骨面上,且 有波动感,有时可以触到肥厚的囊壁或凝集的游离小结。

预防与处理:无论是训练或比赛,运动员都应穿着带毡垫的护腿以防受伤。如在比赛中受伤,应立即以弹力护腿压迫。如果可以离开场地,应 以好得快(氯乙烷)喷涂降温止血,然后,局部置海绵垫,再以弹力绷带压 迫止血并局部抬高,卧床休息。已有积血的应立即抽出,再压迫包扎。一般 至少需一周的局部休息才有可能愈合。已成慢性的,可局部抽液,注入强的 松龙,再加压包扎,卧床休息。愈后再练时,应以海绵圈环绕伤部,外用护 腿固定以防再伤。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囊肿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浏览1,1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