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颈部常见损伤
(一) 耳轮挫伤
原因与征象:摔跤运动在实战中常有搓撞耳轮现象,俗称“卷耳 朵”。多伤及耳廓的前外凹面,伤后耳廓即疼痛、红肿,在耳前凹面部逐渐 形成血样积液,一般在24小时内积液肿胀达高峰,疼痛加重,影响训练。 运动员往往怕耳廓再度挫伤而停止训练。积液的产生是由于耳廓皮下组织 少,血管表浅,受到挤压、搓揉、挫碰时,常常伤及软骨,造成软骨与软骨 膜之间血样渗出。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以及反复损伤者,因积液的长期刺激可 引起弹性软骨损伤变性而出现粘连、变形,继发耳壳畸形——“菜花耳”。
处理方法:挫伤后应马上用凉水冲洗或用冰块冷敷,再用万花油等 外敷药物涂抹,吃止痛消炎片以防发炎。应停止训练和比赛,防止二次挫 伤。如果发现大面积水肿,可用无菌针管将其抽出,还可再注人强的松龙或 盐酸肾上腺素液,最后用石膏压实包扎,几天后可痊愈。如果是轻微挫伤, 虽疼痛但没有水肿,可用冷毛巾冷敷。万不可按摩和揉搓,谨防再次挫伤。 处理不当常继发耳壳畸形“菜花耳”,须成形手术矫正。
眉弓挫伤
原因与征象:眉弓是前额部较突起而坚硬的骨性部位,皮下组织很 少。在摔跤中,常因头与头、头与肘等的碰撞而受挫伤,轻则皮下骨膜出 血,积血肿胀、青紫,重则皮肤与皮下组织破裂,创口血流难止,甚至出现 眉弓骨折。
处理方法:眉弓撞裂后,可用脱脂棉敷于伤口,用手按合伤口到医 脘缝合。万不可按摩、揉搓和擦洗,以防感染。愈合后方能做实战训练,并 要防止再次撞伤。
(三) 鼻梁撞伤
1.原因与征象:鼻子是面部最高的部位,且位于面部正中,靠正中较 细的鼻梁骨支撑,在对抗中或磕碰硬物很容易被撞伤。伤后轻者出血,重者 骨折。骨折后鼻梁骨松动,甚至塌陷变形。开放性鼻骨骨折,常流血不止。
2•处理方法:鼻子出血后,可将伤者头仰起,左手捏其鼻翼,用右手 第五掌骨轻切其颈,可立即止血,再用消毒棉球堵住鼻孔。如流血不止,可 用凉水冲洗后到医院处理。鼻骨骨折如有塌陷变形,可用两根圆筷子,裹好 纱布,塞人鼻孔内。一手按其头,一手持筷子向外用力撑,速度要慢,恢复 后用生理盐水擦净鼻孔,再用纱布将鼻孔堵实。伤后应停止双人实战训练, 以防二次撞伤。如果开放性鼻骨骨折,流血不止,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四) 脑震荡
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一般是指头部遭受暴 力作用后,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大脑暂时性的意识和机能障碍,其病 理解剖和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脑震荡可与其他颅脑损伤(颅 内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合并存在,故应引起重视。
原因:头部遭受钝性暴力打击所致。如由于倒地技术较差,倒地时 后脑触地。
征象: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轻度的短时意识障碍,轻者几秒钟,重 者也不超过半小时,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无力,面色苍白,瞳孔放大,皮肤 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脉搏细弱,呼吸表浅。患者清醒后有逆行性健忘症 (即对受伤情景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能清楚记忆), 还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恶心、 呕吐、心烦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并可因头部活动或情绪紧张而加重。以上 症状大多于数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处理:急救时,必须让伤员安静、平卧、保暖,不可随意搬动和让 伤员坐或站立。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
治疗期间,应嘱患者短期(一两周)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良好睡眠状 态,直至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为止。不要过早参加运动,否则有可能带来 后遗症。此外,还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头痛者可用去痛片,恶心、呕 吐者可给予氯丙嗪,心情烦躁、优虑失眠者可服用安定,亦可配合针灸、按摩、中药、气功、太极拳等手段治疗。
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脑挫伤并存,因此,伤员经过急救处理后, 应卧床静息,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其他严重颅脑损伤。如有下列症状之 一者,提示可能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昏迷时间在5分钟 以上,耳、口、鼻流脑脊液或血液,清醒后头昏、恶心、呕吐剧烈,两瞳孔 不对称或变形,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
(五)颈部损伤
倒地功是摔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战中很少有头部垂直戳下的现 象。偶发于一些初学者和极度疲劳时。轻则软组织扭伤,颈部疼痛僵硬、活 动障碍,重则骨折、脱位,甚至损伤脊髓导致休克、截瘫。
一旦头颈损伤,首先要检查颈骨是否受损变形,眼球有无异样,四肢是 否抽搐。如有以上症状时,说明有脊髓损伤,须固定体位,迅速送往医院就 诊,不可校正和按摩。而一般的肌肉韧带扭伤可自我按摩或请按摩师按摩校。
二、肩部常见损伤
(一)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
原因与征象:由于倒地方法欠佳,肩部前上或后上部触地,肩胛骨 向下或向后错动,导致肩锁关节囊、靭带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以及肩锁关 节的半脱位和脱位。伤后,肩锁关节处疼痛、压痛,并逐渐加重,上肢不能 下垂,外展或上举时疼痛加剧。如为半脱位,肩的外形可无改变,全脱位肩 部有明显畸形。
整复与固定:伤病员坐位,屈肘,头及颈部略向前倾。术者立于伤 侧,一手托肘部向上推送并轻度外展肩部,另一手拇指向下按压锁骨外端, 即可复位。然后将伤侧肘关节屈曲90°,用腕颈吊带悬吊伤肢,在锁骨外侧 端上方与肘部下方各置一纱布垫,用6cm宽的胶布,先经胸骨体与剑突交界 部斜向伤侧锁骨外端紧紧压住压垫,后经肩胛骨下角绕向肘部下方,将尺骨 鹰嘴用力向上兜起,经前侧向上,在肩锁关节上交叉后斜向背部,达第7胸 椎棘突,再用另一条胶布重复固定1次,以加强固定,术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前臂,固定3~5周。
(二)锁骨骨折
原因与征象:多因倒地姿势不当,跌倒时单臂支撑过猛或肩部外侧 传达暴力所致,骨折多位于中段。锁骨骨折后,诊断并不困难,患者多用手 托肘,耸肩,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以减轻因胸锁乳突肌痉挛牵拉 骨折端而产生的疼痛。局部因锁骨表浅,多有明显压痛,可触到错位的骨折 端及听到骨擦音。
整复与固定:由于锁骨骨折愈合容易,重叠愈合也不影响功能,故 不必强求解剖复位,在现场可用三角巾、绷带固定上肢,即双肩行“8”字 形绷带固定(见图4-1)。方法是先在骨折近端上放一棉垫,并用胶布固定 之,以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力,然后放厚棉垫于两腋下,用宽绷带从伤肩 经上背部到对侧腋下,绕过肩部,从背后返回伤侧腋下,绕过伤处,如此呈 横“8”字形反复包绕5 ~6层。伤后4周多可愈合。
三、肘部损伤
(―)摔跤肘——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是指尺侧腕屈肌群和旋前圆肌在肱骨内上髁附着 处及肘关节囊和尺侧副韧带的牵拉性损伤。摔跤运动员最常见,故称“摔跤 肘
原因:损伤原因主要为反关节致伤,一方使用动作被另一方强力抵 制,造成肘关节过度外翻,也有因犯规动作所致。另外,不当的上肢支撑也 是常见的损伤原因。运动员在被对方摔倒时或自己动作不成功,在没有思想 准备的情况下跌倒后上肢撑地,自身的冲击力加上对方压力以及手掌接触地 面的反作用力,在肘关节形成交点,迫使肘关节外旋。
征象:摔跤肘表现为肢骨内上髁下缘前臂屈肌群起点肿胀、压痛, 肘关节被动过伸,极度扭曲,被动伸腕、抗阻力屈腕,肘关节内旋、外旋时 疼痛。
前臂屈肌群附着点撕裂、尺侧副韧带撕裂者,临床表现特点是被动过 伸,极度扭曲疼痛,或伸屈受限,被动伸腕、抗阻屈腕疼痛。
合并肘关节囊撕裂者,临床检查特点是内上髁、肘关节囊、肘后滑膜局 部肿胀、疼痛或压疼,肘关节屈、伸受限,损伤数小时后手和前臂肿胀。
合并内上髁撕脱性骨折、完全或不完全骨折,临床检查特点是内侧肿 胀,内上髁较健侧高,肘关节伸、屈受限,内侧牵拉疼痛,数小时后上臂下 段和前臂肿胀,完全骨折可扪及活动骨块及锐利的骨折部,可用X线确诊。
陈旧性损伤,内上髁一般较健侧大,压痛,屈伸不全,极度扭曲、极度 过伸局部均疼痛,被动外旋、抗阻力屈腕、伸腕均可疼痛。
浏览1,3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