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形体训练并未受到武术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而在儿童武 术基础训练中,形体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体训练须贯穿武术训练的 始终。由于武术动作的功架多数处于蹲位或半蹲位状态,容易使儿童下肢 变得粗壮,产生“〇”型腿、臀部变大等形体方面的不良变化,这与武术运动追 求“高、难、新、美”的目标不相吻合,同时也会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发展产生负 面影响。因此,在训练中,应当以行进间的动态练习为主进行功架练习,并 增加提踵练习的内容。同时在课的结束部分,可结合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形 体操,既为整理、放松运动,亦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增强美的意识。

(二)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合理训练

训练应以积极性语言为主

在武术基础训练中,儿童普遍表现出好胜、不服输等现象。针对这些心 理特征,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多组织一些竞赛或安排一些游戏,寓训于 乐,来提高儿童训练的积极性。教练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 言,如“好的”、“不错”、“有进步”、“继续努力”等。在肯定其进步的前提下,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加以改进。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公平对待每一位 队员,不能持有偏见。因为偏爱一旦形成,就会挫伤其他队员的训练积极 性,不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儿童攻防技击意识

武术训练本身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尤其对处于基础训练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教练员为了尽快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往往要求运动 员不断重复相同动作或组合动作,因此,更显枯燥。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一 味地让学生进行模仿和重复训练的方法,常常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 果。因而,我们在教学或训练过程中,要突出一招一式攻防含义的教学,使 儿童在体会、理解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促使儿童训练的积极性和创造能 力得到发挥与确认,增强练习武术的成就感。动作组合若能结合其攻防意 义一起讲解,就不再是所谓的“花拳绣腿”了。

适时运用模拟训练法

竞赛是刺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 目标的有效措施。基于儿童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 通过模拟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儿童的训练热情。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 教练员对每位运动员进行if分,队员之间展开竞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 模拟比赛,提高儿童的武术演练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克服紧张心理,积累 比赛经验,同时营造“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有利 于队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提高儿童武术训练兴趣之目的。

(三)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儿童武术训练,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 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武术运动的规律、特点,正确指导儿童进行武术训练, 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及其他不良后果,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武术运动中桩功训练的重点是腰、腿部。在儿童进行此项练习 时,不宜时间过长或过大负荷进行负重练习,以免造成骨骼、肌肉变形。

第三,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地进行柔靭训练,减少肌肉、軔带及坐 骨节结等伤病的发生。

第四,在专项技术训练中,可参照其他同类项群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 注重形体练习,以适应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要求。

第五,在训练中,应根据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尽可能多地使用积 极的方法和鼓励性语言,以提高儿童武术训练的积极性。

第二章儿童武术素养和武德的培养

第一节武术运动所必需的武术素养和武德

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则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 水平。武术运动不单单是一项竞技运动,它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融汇了 哲学、中医、养生、气功、兵学、美学等内容。武术的博大精深,注定了要求习 武者拥有宽大的胸怀和谦逊的品质。

—武术运动所必需的武术素养

(一)加强对武术的理解

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开始了解和认识武术

武术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认识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对武术的内 涵与外延有深人的理解。目前,武术概念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 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只有认清了武 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才能真正弄清为什么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为什么 武术会有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为什么武术具有内外兼修的文化特色。

了解武术内容的丰富性

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按拳术特点 和使用器械的种类,可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枪、剑、棍、九节鞭、双刀、 双剑等。但无论运动形式如何多样,攻防技击性仍然是它们共同的本质特 性,即使在套路运动中,其动作也有一定的攻防意义。因此,要深刻认识“万 • 14 • 变不离其宗”的武术要旨。

了解各种拳术或器械运动的特点

如刀术具有勇猛彪悍、快速有力、劈砍威猛、缠绕紧密、身活步疾、节奏 明快的风格特点;棍术具有快速连贯、迅猛有力、把法灵活、棍法多变、密集 如雨的风格特点;长拳具有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风格 特点;传统拳术中咏春拳的短桥寸劲,八极拳的刚猛暴烈,猴拳的灵活多变 等,都是它们独具特色之处。同时,在不改变原有拳种特点的基础上,吸收 别的拳种的长处,更有利于自身拳术的发展。如现在的醉拳吸取了地趟拳 中的腾空摔跌、卧地滚转等动作,增加了醉形的表现手法,等等。

深刻理解武术的作用

练习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卫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丰富文化生活。

理解竞技武术规则

加深对武术竞赛规则的理解,不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武术规则,扬长避 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利于对现有武术规则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 提高武术运动的实践能力

武术运动的实践能力,主要是习武者自身武术的竞技演练水平或实战 能力,还包括辅导训练能力。这是武术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三) 加深对武术发展趋势的认识

对武术的发展趋势,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和态度。一种是努力把高、 难、美、新的武术套路运动推上奥运会;另一种是强调武术的本原价值,即充 分发挥武术中的实战技巧。对武术发展趋势的这两种看法和态度的科学分 析和选择,是武术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两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点,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去解决。为了促进武术的健康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参与到武术的研究工作中去。

总之,习武者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 发展武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思想境界。

二武术运动所必需的武德

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确,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古代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 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

 

德。所谓武德,是指习武学艺之人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 求。简而言之,就是习武的道德,它包括礼节、人品、作风和习武的学风等诸 多方面。严格地讲,武德并不等于法律,它更多的是属于伦理道德观念的范 畴。中国古代的武术家非常重视武术道德,尽管古代武术有千万门派,每个 门派都有自己的技法、功法,但是,所有的门派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武德作 为习武者的首要任务。武德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缺 德者不或与之学,丧理者不或教之武”的格言。

中国古代武术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因此,武德既有封建道德 的糟粕,又有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高尚情操。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任务就 是剔除其封建糟粕,继承和发扬古代武德的精华。那么古代武德中有哪些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武术的目的不是伤害对手,而是自卫。中文 的“武”字,由“止”和“戈”两字组成。意思是“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 为残而兴纵之也”。(2)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武术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 出手时就出手”之举,而非行凶作乱、违法乱纪的手段。(3)尊重对手,光明 磊落。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在体育范畴内研究武术,武术的比赛和较量更多 的出现在竞技赛场。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技法,进行光明正大的比赛也成为 当今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4)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武术技术的提高需要 通过自身意志力,对技术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通过自身提高,而非贬低对 手来获得竞赛成功的喜悦才是当今武德的良好表现。

浏览8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