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的生理特点

从运动系统来看,儿童的骨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质柔软,骨骼短细, 软骨成分较多,骨化尚未完成。从骨的组成看,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骨 密质较差。因此,骨的弹性和柔韧性好,不易骨折,但是,易于发生弯曲和变 形,而且由于骨骺尚未完全封合,骺板坚固性差,易于损伤。儿童的关节,由 于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靭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所 以关节活动的范围大于成人。但是,牢固性和稳定性较差,外力作用下容易 脱位。肌肉较之成人更为柔软,肌纤维较细,肌肉成分中水分较多,蛋白质、 脂肪和无机盐较少。因此,肌肉的力量、耐力、韧性都比成年人要差。

从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来看,儿童血液含量的绝对值小于成人,而相对 值则比成人高。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新生儿大于成人,以后随 年龄增加而递减,7岁左右达到最低值,15岁接近成人水平。心脏重量和体 积均小于成人,心肌纤维短细,心肌收缩力量弱,每分输出量小于成人,但每 千克体重的心输出量大于成人。交感神经占优势,心率快,血管外周阻力 小,血压较低。呼吸肌力量弱,胸廓小,气道狭窄,肺通气的阻力大。而且儿 童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中枢兴奋性高,表现为呼吸浅快,肺活量、最大吸氧 量较低。

从神经系统来看,儿童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占优势, 并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优势, 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随年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与抑制 达到均衡,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

二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7〜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 度,处于由较低的心理活动过程向高级心理活动过程迅速发展的过渡阶段。 该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 象思维过渡;②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③集体意识和个性逐 渐形成。

这个时期,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观察力都 处于一个迅速飞跃的过程中。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较快的发展,无 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记忆逐渐超过了无意记忆, 意义记忆逐渐超过了机械记忆,抽象记忆发展的速度超过形象记忆。思维 中创造成分增多,现实性更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 段。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各种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 美感逐渐形成。受暗示性和模仿性较强,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发展,以取代三武术训练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影响

(一) 武术训练对儿童生理的影响

武术训练可刺激儿童骨骼生长,提高肌肉和軔带的弹性,改善心血管系 统的机能,明显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的通气能力,有利于儿童的新陈代谢 和生长发育,为儿童从事其他运动项目奠定基础。武术训练能明显提高神 经系统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增强儿童的应急能力,提高灵敏性,改善儿 童前庭机能,显著提高前庭稳定性,促进儿童感官机能的良好发展。这些已 经被武术训练实践所证明。这些,在对部分家长的调査和询问中,也已得到 了证实。如果能够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正确开展武术训练,那么,对儿童 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将是极其巨大的。

然而,由于儿童生理各方面均处在不断发育变化的过程中,生理结构极 易变形。从构成骨骼的成分来说,骨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有机物和无机盐 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软度。有机物使骨具有軔性和弹性,无机盐使骨具有 硬度。儿童时期骨组织中有机物质相对较多,因此骨柔初性大,而硬度小, 且肌肉的生长和力量的增长较慢,骨内钙盐较少,容易变形,承受压力和肌 肉拉力的功能较差。因此,在进行武术桩功练习时,如负重过大,静力性练 习过多,往往会使下肢肌肉生理横断面加大,影响动作的灵活性和弹跳能力 的提高,如果某部分骨骼经常受压,则极易变形。从武术动作的特点看,武术 练习内容中腿功、桩功以及难度跳跃动作的练习,过量的训练和方法不当, 或未按儿童生理特点和要求进行,极易造成生理结构变形和膝、髋关节损 伤。武术的桩功和腿功练习,大部分动作要求足要内扣,小腿在内旋的情况 下进行。如马步桩、正压腿(支撑腿)等,由于内扣、内旋不恰当,日积月累, 极易产生畸形。在腿功练习时,教练员往往特别强调腿部的柔軔训练,强制 性的压腿和搬腿是其主要手段之一。而儿童阶段的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 过于集中和强制性练习是造成骺软骨损伤的主要因素。儿童时期过多进行 半蹲位练习,如粧功和跳跃练习,会造成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 从而导致股骨下端骺软骨病变,这是造成膝关节受伤和疼痛的主要原因。

(二) 武术训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长期进行武术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毅力和恒心,有利于锻炼儿童坚强勇敢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技术的反复改进和练习能促使儿童养成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长期的武术基础训练实践证明:在武术运动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儿童心理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促使各项心理品 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可以取得运动技术与心理品质同步发展的效果。

但是,如果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训练中对儿童要求过高或运动强度 过大,或者采取“专制式”的训练手段,强迫儿童完成难度较大或一时难以纠 正的动作,不是采取问答、示范、引导以及和善的讲解与耐心的指导等形式 来提高儿童运动表象的准确性,建立儿童武术训练的自信心,而是采取高压 手段,对儿童进行训斥、指责或惩罚,在这样的氛围中训练,孩子的心理是恐 惧、不安和胆怯的。培训出的孩子对待自己的态度往往会变得不够自信,对 待事物消极、退缩,自卑感也会大大增强,因此,容易引起训练恐惧症。我们 曾对某体校儿童武术训练进行了有关情况的调查,发现约有50%的儿童在 武术训练时有紧张感,害怕做不好动作会被教练责备与惩罚。长此以往,容 易使儿童丧失对武术的爱好与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导致训练自觉性和主动 性缺乏,造成偷懒、应付等现象的发生。

四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

(一)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进行合理训练

练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儿童武术训练中,运动量的安排不能过大或过急,密度与强度要注意 交替节奏,训练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局部负担过重,容易受伤。儿童武术运 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初期,与之不适应的负荷不但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还 会对长期的训练及技术发展起阻碍作用。过大的运动量,使儿童的肌肉极 度紧张,既不利于动作质量的完成,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不宜进行过多 的整套训练。

有针对性地开展力量训练

武术运动中的力量训练的重点是腰、腿部以及肩臂。力量素质训练要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例 如,在发展腿部力量时,人们一贯采用传统的功架、站桩等静力性练习。桩 功的练习使下肢负担过大,会造成长骨弯曲变形。而事实上,在儿童武术基 础训练阶段,不宜做过多或长时间的仆步、弓步、马步等静力性练习。因此, 我们可以把原地马步、弓步练习改为行进间弓马步交替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减轻骨骼、肌肉的负担,有效地预防“0”型腿的发生,而且能使学生体会腰 跨发力的顺序,在规范动作的同时,又发展了腿部力量,可以取得一举数得 的效果。在发展儿童下肢力量时,一般宜采用如跳台阶、跳绳、半蹲跳等克 服自身重力的练习为宜,不宜进行负重练习。

要正确进行柔軔练习

几乎每位教练员都十分注重学生柔軔性的练习和提高。然而,在教学 过程中,教练员往往采用诸如“坐老虎凳”式的强制性搬、撕腿等不恰当的方 法来提高学生的柔軔性,从而使儿童肌肉、初带和坐骨节拉伤等现象频频发 生。如果我们能有效地结合儿童生理发育特点来进行柔韧训练,则此类损 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在课前应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训练 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忌急于求成,二忌强度过大,三忌死 拉硬搬。

浏览8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