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最早源于古代剑术决斗,是欧洲文明的产物。中世纪 的欧洲国家,贵族骑士常以剑术决断某人或某物的最终归属, 而伴随着剑术的兴起,绅士风度、礼仪、智慧等也被推向人前, 成为人们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工具。击剑曾一度被视为贵族 运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它已然成为大众运动项目。 击剑结合了优美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 攻防方面,它遵循着一定的套路,所以,只要练习者的身体协 调性好,能够掌握一种套路,做到灵活应用,就可以轻松应对 任何对手。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决斗。决斗前双方会选定助手、证人 组成仲裁,由他们确定比赛的时间、地点、武器,以及处理善后 事宜。若用剑进行决斗,双方要在决斗前将剑举到眉间处向对 手致意,然后再开始比赛。虽然是一场生死之争,但也不失骑 士风范,直至今日的击剑比赛中仍能看到这些礼仪。

击剑是双方面对面进行对抗的一种格斗运动项目,具有 较强的技术性,其运动特点表现在攻防转换的迅速上。运动员 在复杂激烈的对抗中,要出剑果断,行动迅速,其手法、步法都 应做到灵活多变,以适应比赛的需要。在以力量、耐力、速度、 协调性和柔靭性作为完成基础动作的前提条件下,智慧在比 赛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战胜对手,剑手要密切注意 对手一举一动,通过对表象的分析.判断出对手的真正意图, 以便找出合理的应对之法。

集力量与智慧于一身的击剑运动,如果双方对手势均力 敌,往往后者会成为决断胜负的关键因素。对战的双方运动员 在激烈的比赛中,如何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做出准确的 判断是掌控赛场主动权的关键。一场比赛,有时打得较为容 易,获胜方很快便能决断出,但有时也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此 时双方运动员比拼的不仅是耐力,更重要的是坚定的信念,胶 着状态下的比拼更需要意志力。所以,运动员在提高力量、速 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 对任何情况下的比赛。基于击剑对练习者各方面的要求,因 此,可将击剑运动作为培养人随机应变以及战胜困难等品质 的手段。

一些国家高级将领在重大社交场合也会佩戴短剑,一是 显示尊贵的身份,二是体现威武的气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的不断更新,剑逐渐淡出残忍的战争,而成为人们强身健体、表演节目的工具,并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成为一种竞技类运动项目。

现代击剑比赛的场地是一条长]4米、宽1.8 ~ 2米的金属 道。古代的斗剑则不受此限制。古代所用的剑在外形上与现代 的重剑相似,打法与佩剑雷同。因古代佩剑多用于制敌,所以, 剑是三面开刃的,可给对手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古代佩剑与 现代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击剑运动刚开始兴起之时,并没有 保护用具,所以,比赛会出现流血、伤亡事件。自1776年,法国 人拉•布埃西叶尔发明了护面之后,击剑运动便走向了更为健 康的发展道路。

18%年,击剑成为奥运会正式参赛项目,现代奥林匹克之 父顾拜旦就是一位击剑高手。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的男 女个人和男女团体项目的比赛都是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 目,其中女子佩剑项目于1999年正式出现。在不断向前发展 的个过程中,该项运动已趋近完善。

现代击剑比赛,运动员须穿戴专业的防护用具和击剑服。 剑不开刃,剑尖为直径5 ~ 8.8毫米的圆,以防止选手受伤。在 规则和处罚条例的双重限制下,击剑成为一种既激烈又安全 的运动项目。

第二节击剑的相关知识
一、击剑术语

击剑时间是指完成一个简单动作所用的时间。

击剑各种不同的攻击动作包括进攻、还击与反还击。 剑手在向对手发起进攻时,要在弓步或冲刺动作完成之 前,用剑尖不断向对手的有效得分部位刺击。但在攻击的同时 也要做好防守,以免对手在你无效进击之后发起反击。防守和 攻击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作,且两者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即 分数高者赢得比赛的胜利。

(一)进攻

只用单一动作向对手发起进攻,称之为简单进攻。简单进 攻可直接(在同一条线上)、也可间接(在另一条线上)进行。如 果进攻动作是由多个动作组合形成的,那么,该种进攻即为复杂进攻。

(二)还击

还击有及时还击和不及时还击两种,主要取决于还击动 作的快慢。

直接的简单还击

直接还击:防守后未离开防守线而击中对手的还击。

压剑还击:防守后在对方的剑身上滑动而击中对手的 还击。

间接的简单还击

转移还击:防守后,在相反线上击中对手的还击。

交叉还击:防守以后,在相反线上中对手的还击。

复杂还击

画圆还击:防守后,在对方剑的周围画了一个完整的圆 周,在相反线上击中对手的还击。

两次转移还击:防守后首先经过对手剑的下方转移到相 反线上,再回到防守线后击中对手的还击。

(三)反攻

反攻是在对手攻击时,做出的攻击动作或防御性的攻击 动作。

一般反攻:对一个进攻动作做出的反攻。

对抗反攻:封堵对方进攻路线为终止对方进攻所做的 反攻。

及时反攻:击剑时间内的反攻。

(四)其他攻击动作

延续进攻:在第一个进攻动作结束之后,持剑手臂未收回 之前,采用延续进攻方式获得分数,而在对方已经防守或放弃 反击,或还击动作毫无章法的情况下,应改用简单攻击动作。

连续进攻:在发起进攻后,对方只是防守而未有反击动 作,通过后退闪躲的方式避开第一次进攻动作后,所采用的连 续的复杂或单一的攻击动作。

重新进攻:在恢复实战姿势后立即做出新的进攻。

反反攻:进攻者针对对手做出的反击动作所采取的任意 动作。

在进攻同一条线上做出的防守是直接的简单防守,在进 攻相反线上实施的防守是划圆防守。

运动员保持持剑手臂伸直,剑尖连续威胁对手有效部位 所形成的进攻轨迹线为“击剑线”。

二、击剑运动的种类和特点

击剑所用的剑是不开刃的,剑身使用特殊的弹簧钢材料 制成,在剑尖触及到对手身体的时候能快速弯曲,以免造成身 体伤害。运动员在上场之前,必须穿戴好内有护具的白色击剑 服、皮手套和面具。

现代击剑分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向前追溯三种剑 的起源可以发现,花剑源于古代战争,重剑的雏形是决斗剑, 佩剑则是在骑兵使用的弯刀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三、击剑的风格与流派

击剑作为欧洲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法国、意大利、俄 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并且随着现代 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奥运会上重要的夺金项目。在发展 和普及击剑运动的同时,这些击剑强国在击剑理论和训练方 法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击剑运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因地域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剑术的基本动作和风格也 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击剑流 派,而且每个流派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为击剑运 动所做的贡献,也将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推向了更高的 发展舞台。

(一)法兰西 绅士风度

法国击剑应算是古典派的代表,其击剑风格在路易十四 时期就已经形成,颇具绅士风度。其流派特点可概括为美观、流畅、多变、沉稳。

法国花剑技术很少有花哨动作,一招一式都很规范,且实 效性很强。鲜有变形的法国花剑动作对战术的运用有严格的 要求。观看法国花剑比赛时你会发现,该国的击剑选手善于挑 引,且观察细致,很少有无意识地肓动。在打法上,法国花剑讲求技巧,尤为注意精力与实力的保存。由于法国花剑多年形成 的具有实效性的打法,使得该国男子花剑一直处于世界一流 水准,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花剑男子运动员,如拥有“世界最 佳选手”称号的戈丹等。

除此之外,法国的重剑在整体水平上也处于较高位置,以 奥运会、世锦赛冠军里布和昂格里为代表,他们的重剑姿势优 美,技术全面,讲求力与技的结合。进击时,讲究高抬护手盘和 伸直手臂,常用大弓步姿势。

法国的佩剑在八十年代初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以意志 力强、步法轻快、动作灵活、善于隐蔽意图等作为佩剑比赛的 主导思想。此后,法国佩剑一改往日的低迷,成为奥运会、世锦 赛和世界杯赛等重大赛事的新宠。

(二)意大利 豪放凌厉

意大利击剑也属古典派,但与法国古典派有所不同,有着 豪放凌厉的特点。作为现代击剑运动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在 拿破仑时期就深受法国剑术的影响,因此,该国形成的击剑风 格多少可以捕捉到法国击剑的影子,但也有本民族的特点,其 流派特点可概括为严谨、主动、凶狠。

意大利花剑主要以挑引对手创造进攻机会为主,敢于使 用弹跳步近身接近和紧逼对手,从而实现快速出击得分的目 的。该国的重剑以马佐尼为代表,选手在交锋时能够积极主动 地出击,攻防技术运用得当,常以小跃步接近和紧逼对手,强调距离感。

该类选手的特点是善于观察,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很强。 意大利佩剑在打法、攻势以及活动范围上都做到了近乎 完善的程度。该国运动员可充分利用双方拉大的距离快速近 身向对手发起猛攻,尽可能地不留给对手任何反击的机会。十 六世纪起,意大利的佩剑理论和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在 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一些重大赛事上,该国运动员比 赛中的成绩常常是令人瞩目的。

(三)俄罗斯——稳健雄浑

五十年代,前苏联的击剑注重速度,缺乏技巧性,因此,比 赛成绩一直未有大的突破。随着电动剑的出现,以及国际交流 的日益频繁,前苏联博众家之所长,开始对击剑运动进行改 革,先后吸收了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先进击剑技术,保留 了原有的技术特点,形成了新的击剑风格。其流派特点可简单 概括为扎实、灵活、攻防有力。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花剑在秉承古典花剑技术特点之外, 还将力量、速度及凶狠融入其中,使剑术刚柔并济。剑手在激 烈的交锋中,能够通过快速地移动实现有效的攻防,真正做到 了张弛有度,这种极具威胁性的打法常令人难以招架。对于诱 引动作的使用,俄罗斯击剑运动员也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的 虚晃动作往往很逼真,规范的技术动作也令对手无法真正判 断出其真正的攻击意图,为争取场上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攻击时,剑尖刺向对手的力度、速度、深度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善于 创造强攻或在强攻的基础上进行设防,以稳扎稳打的步调,诱 敌深入,极少有盲动或冒险行为出现。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重剑在八十年代推崇迪斯科的技术动 作,九十年代开始以克罗克波夫和斯密特为推崇对象。尽管他 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击剑特点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 同性的,即基本技术动作规范,移动灵活,姿势优美,攻防技术 全面,善于采用真假动作转换的技法。

前苏联的佩剑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吸收了匈牙利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讲求打法上的攻防结合,并在以后的 发展中,研究和总结出了先进的防守技术,这令该国击剑运动 员的比赛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跻身世界剑坛行列当中。此 时期的代表人物基里连科曾是四届奥运会的冠军,成为了击 剑史上取得成就最局的运动员之一。

浏览2,8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