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气质的类型和鉴定
气质类型是个性中具有较多先天因素的,但它并不反映一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内容。任何一种 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弱点,它本身没有好与坏。
气质的类型
如前所述,人的气质主要有四种类型。
(1)胆汁质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如兴奋性高,强烈而不均衡;外倾易冲动;精力旺盛,好动且反应迅速。但 动作准确性能差,训练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性格特征
率直积极,易激怒,好斗;自尊心强而主观。但抑制能力差。
多血质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且反应敏捷;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而易变化,对新事 物、新知识有明显的好奇心,因而他知识比较丰富。不过持久性要差一些。
性格特征
风趣、乐观、善交际、兴趣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不善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易轻率地作出决 定;有组织能力。通常缺乏耐力和毅力,不耐心。
粘液型
气质特征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神经过程均衡,反应略慢而不灵活,有时有惰性;感情不易激动,表现持 重,外部表情不明显外露而善于克制,有耐性。
性格特征
内向、沉着、稳重、细心,做事一丝不苟,不擅空谈;有耐力与韧性,自尊心强。
抑郁质性
气质特征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迟钝,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刻、敏感、易激动。但反应不强 烈,更多地表现为沉闷、寡言,其抑制占优势但却不均衡。
性格特征
不善交际,冷淡;情绪体验细腻、微弱而持久,但思想刻板;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意 志脆弱,犹疑不决。
气质的鉴定
在运用观察法鉴定习武者的气质类型时,应考虑这样几个指标:
感受性
看一个习武者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从而判明他的反应速度。
耐受性
看一个习武者能否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及忍受强烈刺激的能力。
反应的敏捷性
看一个习武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快慢。
可塑性
即是否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
情绪兴奋性
看一个习武者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及平衡性如何。
外倾性和内倾性
看一个习武者的心理活动、情绪是明显外露,还是埋在内心深处。
运用以上六个指标进行观察,基本上可以确定出每个习武者的气质类型。
(四)气质的表现形式和培养方法
李小龙曾经这样说过:“根据气质的差异,我发现现代技击运动中,各种气质特性的优缺点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技术实施。同时,根据自己的气质,可选择相应的技术,保证自己的气质特 点和技术特长的吻合,减少心理气质与技术特长之间的差距^
在这里,笔者仅就现代搏击运动对抗的特性及李小龙本人的具体特点,讨论一下截拳道技术体 系中气质的具体训练和培养问题。
现代搏击运动对习武者的气质要求不是一般的混合型气质,它应该是用一种特殊的气质类型 来支配人的行为,我们可将这种气质暂称为:现代搏击运动对抗气质。该气质在搏击中,表现为情 绪积极沉着,对全局有控制欲望,能够适时地以自己为中心,不受对方的情绪所影响;要善于制造有 利的攻击机会,即使在处于被动时也能冷静地处理而不失控。当然,对技术的使用需条理清晰,力 求稳中求胜。综上所述,欲参加实战对抗,培养这种现代武术对抗气质是参加剧烈搏击所必须具备 的基础条件。
前面我们对心理活动的气质类型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概述,下面进一步讨论心理活动支配下的 不同行为方式及改进、培养方法,为进行临场对抗提供参照依据。
在以下的讨论和研究中,要求广大研习者能随着对各种类型心理活动的解析,在自己的头脑中 做一些自我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一种搏击对抗心理领域,以得到快速理解并掌握的效果。
进攻型气质的习武者
在实战搏击中,进攻型气质的习武者通常会表现出快速、猛烈的攻击意识,会企图在短时间内 压制对手,进而取胜。其优势在于能较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对抗心理优势,而且在技术上敢于使用自 己的特长技术。其劣势在于求胜心切的心理冲动,容易造成技术实际运用时的粗糖,对全局的考虑 缺乏整体观念,体力分配也缺乏计划性。
对于该气质类型的习武者,由于这是一种快速参与,而容易忽略对方优势的主体心理亢奋的行 为,因此要避免盲目无效果的攻击。需结合本节第三部分中所介绍内容中的优缺点进行弥补和改 进、提高,做一个完美的进攻型气质的拳手。
防御反击型气质的习武者
这种类型的习武者能够较为冷静地应付场上发生的情况,心理和情绪较为稳定,对技击技术的 实施会首先考虑效果。其优势还在于能较好地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且行为机敏、果断,兼有前述之 四种气质类型中的优点。在技术对抗中,重于防守后的进攻,但却不是一味地凭借防守制敌。不利 因素往往表现在消极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控制全局发展优势制敌的心理冲动。
在实战搏击中,该气质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素质,这种拳手技术运用灵活多变,常以多变的技术 造成对方攻击技术的失误,制敌时自会易如反掌。
速度、力量型气质的习武者
这种类型的习武者,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对方完全制服,表现出了力量、速度型的心理活动 倾向。但这种类型通常表现出耐力素质不足,灵敏性较差以及易冲动的弊端。因此,在对抗时,应 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实施有效攻击,同时要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从而牢牢把握场上的 主动权。
以上是现代搏击运动中较为突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节奏型、技巧型等 等,通过对这些主要心理气质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自我的心理有更深的认识,这样在训练中就 可以有的放矢,向更高的层次上追求完美。
第四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洞察力的培养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就已说过,所有跟李小龙交过手的武术家,都会对李小龙迅速的手脚反应 感到吃惊。因为李小龙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时便抢先击中了对手,而且对于初次见到他 的人来说,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第六感官,使他能够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思想。而且据李小龙自 己所说,他之所以能迅速反应的秘诀,就在于他那练就的过人的“洞察力”。
(一)洞察力的综述
李小龙不愧为一代武术哲人,有着深遂的洞察力和远见,他所创立的截拳道不以确立自我成就 而固定形式,不以自我标榜而故作神秘,而是在实践出真知的求是精神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丰富和 无限发展。
李小龙的洞察力并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他善于发现并利用对手的攻击意图和行动,成功地达 到己方争取搏击主动和“后人发、先人至”,予敌以双倍打击的高深艺术。所以,拳手除了要练就高 深的技巧和完美的动作外,还需勤奋磨炼这种气质,以获得这种最为重要的搏击特质。
洞察力是截拳道中较为高深的境界,要想提高截拳道的层次与自己的武技,必须进一步对洞察 力进行研习。因为思维科学研究认为,洞察力的最大特点是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一种 逻辑的中断,或思维操作的压缩式简化,它在悠忽间出现成为一种智慧的闪光。对一般人来说洞察 力的到来,多是偶然触发的,常常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不易受人的意志控制。但有的习武者则可在 一定条件下,不断触发灵感,他们亦被称为悟性高或心性灵透的人。
事实上,洞察力的内容是很难用语言和概念表述清楚的,它只是一种心灵的感知,通常只能以 “心”传“心”的方式传输给别人。但有时也可用图象传输这种心灵感知的信息,这在常人看来这种 方式是多义的、模糊的或很难理解的,不过这却是将武功提升到高深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 洞察力的特征
截拳道博大精深,洞察力的运用是灵感思维的产物,它的动作、招势、拳路,就是在灵感激发后 输出的智力图象。
敏锐的洞察力在截拳道以至任何武技中都相当重要,因为它能使你在对手行动之前或动作的 初始阶段,通过察言观色和对对手攻击部位的监察,事先得手于对手将要攻击的路线和目标以及对 手疏于防范的瞬间,从而为及时采取防御或攻击创造条件。
众所厨知,在实际的搏击中,习武者单凭手脚的加速以达到“后发先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因 为即使你的打击较对手为快,但由于对方动作在先,占有时间上的优势,常可借此弥补速度上的缺 陷。而且,如果你在对手动作过半时才做出反应,那么你就逃脱不了被对手击中的厄运。
李小龙的洞察力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对神经系统的集中训练,把拳手的感 觉潜能重新培养起来,并随时对身体周围的变化产生快速反应,把视觉、动觉、听觉等多种感受、分 析和判断器官调动起来,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对于对手的表情变化乃至身体的 微小动作都可形成习惯反应,并迅速察知其意图,然后根据对手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给敌 以迎头痛击。
(三) 洞察力的进一步解析
当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意识和显意识间在不停顿地交换着信息,协调着彼此间的作用, 保证着习武者的洞察力的正常进行。显意识在激发灵感、形成顿悟时的作用是明显的。再者,思维 与洞察力是建立在化学媒介和物理电脉冲上,由神经元到生物电脉冲,再到化学媒介,然后到生物 电脉冲,引起这些脉冲的是大脑接受的各种信息刺激。
实验还证明,凡用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速度缓慢,而用非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速度迅 速。也就是说,洞察力是极为高速的,它认识世界的方法只能是心性的感知,这是一种高速的信息 输入,用李小龙的话来说,这种认识方法可以直接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世界,而且其认识的深度和广 度已大大超过了逻辑思维所能认识的程度。
事实证明,人的洞察力是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而不断加强和提高的,眼、耳、鼻、舌、身为人之“五 识”,是人们认识世界时所使用的感官。那么,怎样通过对“五识”的认识来训练培养出对客观世界 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呢?在截拳道中中,是在抑制显意识活动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运动知觉”或 “知觉运动”的训练而获得的。初始的感觉还是可通过前“五识”得到的,随着己方动作的熟练和经 验的加深,以及显意识熄灭后潜意识的活跃、洞察力会越来越灵敏,此时搏击中的感觉已升华到“明 察秋毫”的程度,它已不是前“五识”在起作用,而是在潜意识活跃状态下灵感激发时的洞察能力。
近代科学已证实,人脑的第六感官是存在的,而且显然第六感官要比眼、耳、鼻、舌、身灵敏得 多,它可察觉极细微、极隐秘或人体内在的微动。洞察或预测的能力越强就越灵敏,搏击中忽然而 动的“后发先至”的效果才越明显。因此,截拳道的高速度是在灵感思维神妙的洞察能力基础上出 现的,而洞察能力又是在显意识熄灭的状态下,通过对前“五识”感觉能力的训练而获得的。
浏览1,0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