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击技术
右下平勾拳打击时,身体重心既可落在右脚上(本书称为甲型),也可落在左脚上(本书 称为乙型),但它们有相同的转动轴。
(―)甲型的右下平勾拳(右脚支撑)
预备姿势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脚上,右脚跟着地,右膝关节和右髋关节弯屈, 上体前倾,左脚前掌内侧点地。在身体重心后移时,肩部角度及左臂的姿势保持不变,同时右小臂下落与地面平行,右拳拳心转动向上,虎口向外,右肘肘尖 位于右肘旁,两肩自然放松(图5-3-1)。
动作要领
以左脚前掌内侧为支撑点,右脚蹬地,右髋关节开始转向打 击方向,右脚掌擦地向前滑上步(与右直拳上步的要求相同)。上 步后,右脚继续用力蹬地,右髋关节向前上猛力伸展,肩轴随髋轴 而转动,右肩由侧后面转为正面,并继续向前转出,右拳随之向前 放松打出,右肘随打击动作而离开右肋,在拳峰击到目标的一瞬 间,右拳握紧(图5-3-2①②③)。右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 (图5-3-3):从侧面看,右肩向下的垂直线约在左脚尖齐平的 图5_3_1 位置上。打击时左脚跟稍向内转动,两脚基本平行,左拳收至下颌左侧,左臂放松。打击后,右臂放松弹回,并迅速恢复拳击基本站立姿势。
甲型的右下平勾拳击胃部时的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并可视为以左肩与右脚的连线为转 动轴。
甲型的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同样可以分为上步的和原地的两种。上步右下平勾拳在预备 姿势后,左脚滑上半步同时作打击动作,右脚自然跟上半步。原地右下平勾拳在预备姿势 后,以右脚为轴心,左脚内侧点地并向左侧划弧,滑动到右脚平行的地方。
(二)乙型的右下平勾拳(左脚支撑)
预备姿势同上。
动作要领
右脚积极蹬地,右脚跟用力向外转动,身体重心迅速转移至左脚上,右脚继续用力蹬地, 右髋关节向前上猛力伸展同时右髋转向前方的打击方向,并继续向左转动,肩轴随髋轴转动 而转为正面,并继续向左前方转动,右肩超过左肩,其余身体发力顺序与打击动作可参照甲 型右下平勾拳。乙型右下平勾拳打击动作如图5-3-4①②③所示。乙型右下平勾拳击到 胃部的瞬时姿势如图5-3-5。
乙型右下平勾拳击胃部的身体重心在左脚上,但它的转动轴与甲型右下平勾拳相同。
二、 练习方法
右下平勾拳击胃部与左下平勾拳击胃部的练习方法基本相同。练习动作相同,但方向 相反。
三、 防守和还击动作
右下平勾拳击胃部的防守动作可参照右直拳击胃部的“左臂近肘处阻挡”“左肘阻挡” “左手向下格挡”“向后移动”等内容,防守后一般用右侧勾拳或右上勾拳还击对手头部,在左 肘阻挡或左手向下格挡时,身体重心在左脚上。
四、 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参看“左下平勾拳击胃部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第四节右上勾拳击头部
一、预备姿势和动作要领
与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发力动作基本相同,只是手型不同。右上勾拳击头部是在发力后, 右大小臂夹角为45°左右,右手握拳朝前上方,即朝对手下颌方向打出。右上勾拳打击时身 体重心落在右脚上或左脚上,同样称为甲型(图5 - 4 - 1)与乙型(5 -4 - 2)。
二、 右上勾拳防守反击的动作
可以运用右手向下阻挡、上体稍向后移动的方法。详细可参见左上勾拳防反的内容。
还可以用左手向下格挡:当对手右上勾拳击头部时,我左手向下格挡,接着用右上钩拳、 右短直拳还击对手头部,或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
三、 说明
当对手处于向前弯屈的身体姿势时(与左上钩拳击头部的情况相同),或对手刚向左前 闪躲我左直拳击头时等,都可运用右上勾拳击头。
第六章侧句奉
侧勾拳属于近距离拳法,它是近身对抗中打击对手头部侧面最有效的拳法,又因手臂形 状似“钩”状,且打击对手侧面而得此名称。侧勾拳打击时,拳头运行时呈弧形路线,上臂与 小臂的夹角取决于与对手的距离,如离对手稍远,上臂与小臂夹角大于9〇°,而在近战时,上 臂与小臂夹角等丁或小于90°。为了绕过对手的肩部,并获得打击的更好角度,要求肘关节 略比拳头的位置要髙。
在侧勾拳技术中,有左侧勾拳和右侧勾拳两种。左、右侧勾拳均可以用来打击对手的头 部或肋部(上体)。侧勾拳一般以打击对手头部侧面为主,而对手两手臂持正常握拳姿势,使 打击肋部的机会较少。
左侧勾拳打击力量主要来自身体的转动,因此打击前必须做好身体扭屈的动作。打击 时,打开身体的扭屈动作,身体转动时带动肩臂摆动,在拳峰接触目标的一瞬间,手臂才猛然 发力。因此,左侧勾拳预备姿势好像一个扭紧的弹簧,打击时要充分利用扭紧弹簧的弹力。 如果身体扭屈动作作得不好,就无法利用身体转动与腿髋发力的力量,打击力量就大受影 响。右侧勾拳预备姿势基本上与拳击站立姿势相同,打击时只要按转动轴转动就行。
侧勾拳也有出拳时距离短、速度快、力量大的优点,对手的反应时间短,也较难作好防 守。如果侧勾拳发力充分,打击力量大的话,对手就是作防守的阻挡动作也常会发生间接命 中,而使对手的战斗力下降。当然,侧勾拳打击时如手臂摆动幅度较大,易被对手发觉;如发 力大而在击空的情况下,手臂与身体没有及时调整动作,往往会失去身体平衡,暴露出自己 的空档来。
侧勾拳与勾拳一样,都是近距离的拳法,因打击距离短而常受对手直拳的压制,因此侧 勾拳一般较难单独运用。只有在直拳击中对手后,可以紧接跟进用侧勾拳;或者闪躲对手直 拳后,步法逼近对手,同时用侧勾拳还击。
第一节左側勾拳击头部
—、打击技术
左侧勾拳打击时,身体重心可落在左脚上(本书称为甲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本书 称为乙® ),但它们的转动轴相同。
(一)甲型左侧勾拳(左脚支撑)
预备姿势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向左扭转角度较大,右肩超越左肩,左膝关节和左髋关节稍 作弯屈,上体适当前倾,但上体前倾角度不大。在身体扭转的同时,左上臂自然贴于左肋部, 左拳收于下颌左侧(图6_1-1)。
动作要领
图 6-1-1 图 6-1-2①
左脚用力蹬地,左腿积极伸直,左髋关节向右前转动,并向前移动,肩轴随髋轴转动,左 肩在腿髋发力动作之后积极向右前转动,同时迅速抬肘,拉开左肩肩角(即最快速度地抬起 左肘,左上臂与上体的夹角为左肩肩角),左上臂和左小臂的夹角为90°左右,左拳在左肩前 放松地由左向右呈弧形线路击出,拳心向下,虎口对着面部。在拳峰击到头部的一瞬间,除 左拳握紧外,左肘尖略高于左拳(图6-1 -2①②③)。打击后,左肘放松下落,并迅速恢复 拳击基本站立姿势。左拳击到目标时的瞬时姿势如图6-1-3。
甲型左侧勾拳击头部的身体重心始终在左脚上,并可视为以右肩与左脚的连线为转动轴。 甲型左侧勾拳击头部同样可分为上步和原地两种。上步的侧勾拳是左脚向自己的左前 上方滑上半步,主要在左右直拳打击后,为了缩短与对手的距离,以增加打击的力量而采用。 原地左侧勾拳主要用于两拳手之间距离已较近时的打击动作,以避免两拳手撞在一起。
(二)乙型左侧勾拳(右脚支撑)
预备姿势 同上。
动作要领
左脚用力蹬地,左髋关节向右前转动,同时身体重心迅速移至右脚上,右全脚掌支撑,左 脚继续用力蹬地,左脚前掌支撑,左脚跟向外转动,其余身体发力顺序与打击动作可参照甲 型左侧勾拳(图6-1-4①②③)。乙型左侧勾拳击到目标的瞬时姿势如图6-1 -5。
乙型左侧勾拳击头部的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但它的转动轴与甲型左侧勾拳相同。
二、练习方法
(一) 预备姿势的练习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屈肘,两上臂贴于两肋旁,两手空握拳,放在下颌的左右两侧, 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左膝、左髋弯屈,上体前倾,右肩略超过左肩。右脚前掌点地。练习 者作预备姿势时要有像扭屈弹簧的感觉。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按预备姿势的要求进行练习。
(二) 发力动作的练习
练习者分别用上面预备姿势的两个动作进行发力练习。教练站在练习者身后,手扶 髋关节两侧,在练习者左脚用力蹬地、左腿伸直时帮助他左髋关节边转向前移动。身体重心 在左脚或右脚上均可。
练习者直接做发力动作。
(三)左侧勾拳的打击手型和打击路线
1.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不动,左拳收回至下颌左侧,教练员站在练习者前面,教 练员的右手托其左肘、左手放在练习者左拳上面,在教练员的帮助下,缓慢不用力地做抬 (左)肘(为了拉开肩角)压(左)拳(为了使左肘高于左拳)的练习。大小臂夹角90°左右(图1 -6)。当左拳向右运动至脸前时,教练员拉左肘下落至左肋,再进行第二次练习。
分别用上面预备姿势中的两个动作作打击路线的练习。左腿、左髋蹬转发力后,左 肩由侧面转至前面,左臂做出正确的打击手型,在左拳运动至脸前时,正好打击在本人刚前 移的右手掌上(右手不要前移太多),稍作停顿(图6 - 1 - 7),检査手型后,左臂迅速放松,左 肘下落至左肋,恢复原来姿势后,再继续做上述练习。
(四)左侧勾拳的专门性练习
分别用上面预备姿势中的两个动作,按照动作要领,在左脚、左髋作蹬转发力后,同时抬 起左肘,左拳经脸前向自己的右耳外侧尽量放松挥出(图6-1 -8①②),左臂弹回并迅速恢 复原来姿势后,再开始第二次练习。
说明:
与右侧勾拳的专门性练习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五)空击手靶等基本按左直拳的方法进行练习
做手靶者站在打击者的前面,左手掌向前伸出,左掌心向右,并与下领同高,手靶位置与 打击者的距离要适当(图6 -1 _9)。在上步的手靶练习中,作好预备姿势后,左脚向左上方 滑进约半个脚掌距离后,同时结合发力动作进行打击。
三、防守技术
(一)右手阻挡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当对手左侧勾拳击我头部时(合法的打击部位是右耳和右耳前面的部分,击到右耳后面 就是击到了后脑,造成后果则取消比赛资格),我右手稍上提做防护动作,同时略收下颌,阻 挡时,右手向外用力以抵消左侧勾拳的打击力量,右手与右耳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间接命中(图 6-1-10)。
(二) 右手格挡
预备姿势
与拳击基本站立姿势相同。
动作要领
当对手左侧勾拳击我头部右侧,对手的左拳离我头部较近时,我右手主动地向前上方伸 出,在对手左侧勾拳弧型打击路线上,格挡住左侧勾拳,格挡部位在对手左上臂内侧的中部 (图6-1-11)。格挡臂前伸要稍弯屈,并保持一定的紧张。
(三) 左肩阻挡
当对手左侧勾拳击我头部右侧时,我提起右肩,用右肩峰处的三角肌部位做防护动作, 保护好下领和右耳不受打击(图6 - 1 - 12)。
(四) 推挡左肩(图6-1-13)
当对手左侧勾拳击我头部时(双方距离较近,又处于对手左臂的内侧时),我右手主动 地向右前伸出,推挡在对手的左肩上,破坏对手打击时的身体重心,也就破坏了他的打击动作。
以上四个防守动作的身体重心都要稍落在右脚上,以抵消对手左侧勾拳的打击,防守后 可用左下平勾拳还击对手的胃部。一般来说,防守技术中的右手阻挡为常用的防守动作,而 右手格挡、左肩阻挡和推挡左肩的动作则用得较少。
(五) 向前或向后移动
当对手左侧勾拳将到头部时,我上体迅速向前或向后移动,使对手左侧勾拳击空。然后 根据对手的空档部位用相应的拳法打击。
(六) 向前下——向右闪躲
当对手左侧勾拳击我头部右侧,对手的左拳将到头部时,我两膝迅速弯屈,上体稍向前 倾,后脑和背部齐平,闪躲对手左侧勾拳打击后,我头部与上体成一体并向右拉,这样,我就 处于左臂的外侧,立即用右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注意闪躲时切忌抬头。
四、主要动作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打击时,左拳运动的弧度过大
产生原因
打击路线不明确,或仅靠人的本能习惯动作挥臂。
纠正方法
照左侧勾拳打击路线练习。
(二)打击时,左肘低于左拳
产生原因
身体发力后没有作抬肘动作,就挥臂打左侧勾拳。
左肩柔韧性较差。
纠正方法
在教练员帮助下做抬肘压拳的练习,并多做发展肩部柔韧性的练习。
其佘动作错误可以参考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同一部分的(二)、(三)、(四)、(五)、(六)点。
第二节左側勾拳击肋部
左侧勾拳击肋部的预备姿势、发力动作及顺序、打击手型等均与左侧勾拳击头部相同, 两个动作区别仅是:击头时身体处于拉直的姿势,而击肋时要屈膝屈髋。击肋时上体向右转
动的角度较大,故打击的力量也较大。实战时,因正好打击对手 的右肘上,对手可不必做防守动作,所以左侧勾拳击肋不常用,但 可运用在向左前闪躲掉对手的右直拳以后。动作过程如下:对手 右直拳将到下颌时,我向左前方滑进小半步,身体向左前闪躲, 使对手右拳擦过右耳打空,在他右拳未收之际,我上体在对手右 臂下向左拉,同时用左侧勾拳击肋,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图6- 2)。注意上体在向右拉时一定要保持低头,使后脑与背部在同 一平面内,如果稍抬头,而对手右臂收回较快,那末他的右肘很 可能碰到后脑上,这就会发生伤害事故。
有实战经验的拳手都知道,向左前闪躲对手的右直拳是相当 困难的,因此运用左侧勾拳击肋部的机会很少。
第三节右侧勾拳击头部
一、打击技术
右侧勾拳打击时,身体重心可落在右脚上(本书称为甲型),也可落在左脚上(本书称为 乙型),但它们有相同的转动轴。
(一)甲型右侧勾拳(右脚支撑)
预备姿势
拳击基本姿势站立后,身体重心稍后移至右脚上,右全脚掌 着地,右膝关节和右髋关节稍作弯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基本保持 原来的姿势(图6-3-1)。
动作要领
以左脚前掌为支撑点,右脚蹬地并伸直,身体重心仍在右脚 上,右髋关节开始转向打击方向,右脚掌擦地向前滑上半步,上步 后,右髋关节更积极向左前转动,肩轴随髋轴而转动,右肩向左前 方猛力转出,同时迅速抬起右肘,迅速拉开右肩肩角,右大臂和右 小臂的夹角为90°左右,右拳放松地由右向左呈弧形线路击出,拳心向下,虎口对着面部。在拳峰击到头部的一瞬间,右拳握紧,右肘尖略高于右拳(图6-3-2①②③)甲型右侧勾拳击到目 图6-3-1
标的瞬时姿势如图6-3-3。打击后,右肘放松下落,并迅速恢复拳击基本站立姿势。
甲型右侧勾拳击头部的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并可视为以左肩与右脚的连线为转动轴。
甲型右侧勾拳击头部的上步和原地动作与甲型右下平勾拳击胃部相同。
(二)乙型右侧勾拳(左脚支撑)
预备姿势 同上。
动作要领
右脚用力蹬地,右脚跟积极向外转动,身体重心迅速移至左脚上,右髋部积极向左前转 动,肩轴随之转动,右肩超越左肩,其余身体发力顺序与打击动作可参照甲型右侧勾拳(图 6 - 3-4①②③)。乙型右侧勾拳击到目标时的瞬时姿势如图6-3-5。
乙型右侧勾拳身体重心在左脚上,但转动轴与甲型右侧勾拳相同。
二、练习方法
右侧勾拳击头部的练习方法可以参照左侧勾拳击头部对应部分的内容。
三、防守技术和防反动作
与左侧勾拳击头部防守技术和防反的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右侧勾拳打击力量较大,在 左手阻挡时,注意防止间接命中。除左肩阻挡的身体重心可在右脚上,其余防守方法的身体重心都在左脚上。防守后一般可用右下平勾拳还击对手胃部,或右上勾拳还击对手头部。 在上体向下——向左闪躲的动作后,立即用左侧勾拳还击对手头部,再接右任意拳。
四、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右侧勾拳击头部的主要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可参照左侧勾拳击头部对应部分的内容。
第四节右側勾拳击肋部
右侧勾拳击肋部的预备姿势、发力动作和顺序、打击手型等与右侧勾拳击头部基本相 同,击肋时屈膝屈髋,上体前倾并向左转动,身体重心在左脚上,一般应用在向右前下闪躲掉 对手左直拳后,利用对手左臂未收之际,我上体在对手的左臂下向左拉,同时用右侧勾拳击 对手的左肋(图6-4-1)。头部要求与左侧勾拳击肋相同,即击肋时,保持低头的姿势。
说明:
正架子与反架子拳手比赛时,运用右侧勾拳击肋的机会稍多些;而反架子拳手的后手 (左手)运用同样技术动作亦会多些。
附一:左摆拳击头部
左摆拳的预备姿势、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等与左侧勾拳击头部基本相同。左摆拳打击手 型是:左肩在腿髋发力动作后参加打击,同时迅速拉开左肩肩角,左拳在左肩前按较大的弧 形路线向前击出,左臂稍弯屈,上臂与小臂的夹角小于180°,左拳边打边转动,在拳峰击到 目标的一瞬间,拳头握紧,拳眼向下,左肘髙于左拳(图6 -4 -2)。打击后,左肘放松下落, 迅速恢复成拳击基本站立姿势。
按打击的身体重心,同样可分为甲型与乙型的左摆拳击头部。
附二:右摆拳击头部
右摆拳的预备姿势、动作要领、练习方法、身体重心等与右侧勾拳击头部基本相同。右 摆拳和左摆拳的打击手型相同,方向相反(图6-4-3)。
说明:
左摆拳和右摆拳虽然有一定的打击力量,但打击路线较长,打击速度较慢,故在髙水平 的拳击比赛中已很少看到。
笫七章奉組配合
拳组配合包括:左右直拳拳组、短拳基本拳组、左右直拳和短拳配合拳组、左直拳和右短 拳配合的拳组、左直拳和左短拳配合的拳组、综合拳组等,在打击拳法后的括号内是防守动作。
一、左右直拳(击头、击胃)主要拳组
(一)二拳拳组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图7-1①②)。
图7-1① 图7-1②
2.左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右直拳击胃部(左肘阻挡)(图7-2①②)。
左直拳击胃部(右肘阻挡)
右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图7-3①②)。
(二) 三拳拳组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直拳击胃部(右手向下格挡)——右直拳击头部(左 肩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胃部(左肘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头部(左手阻挡)——左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胃部(左肩近左肘处阻挡)——左直拳击(左 肩阻挡)。
(三) 四拳拳组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左直拳击头部(右手阻 挡)——右直拳击头部(右手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直拳击胃部(左臂近左肘处阻挡)——左直拳击胃 部(右肘阻挡)——右直拳击头部(左肩阻挡)。
(四) 说明
左右直拳击头部(二拳拳组)是其他左右直拳拳组的基础。在熟练地掌握左直拳击 头部的打击技术和右直拳击头部的动作后,学习左右直拳击头部的拳组就较为容易了。
从左右拳组的动作来看要在左直拳打击后,左拳打击在外(就像右直拳预备姿势那 样),接着打出右直拳击头部。如果左直拳打击后,把左拳收回来,再打出去右直拳,在动作 结构上有了间隙。在实战中对手可以利用左直拳收回而右直拳未出之机,迅速用左直拳还 击,如果被击中,右直拳就无法打出了。
为了从实战出发,所有拳组(包括左右直拳拳组)的训练应以人靶练习为主。
左右直拳打击要有节奏。防守时应在对手右直拳击来离下颌较近时才做防守动作, 过早做好防守动作,等待右直拳击来是没有多大实用意义的。防守熟练后,必须做出还击动 作,以提髙防反的能力。
在掌握了左右直拳(击头、击胃)的主要拳组后,就可以进行强化训练,这些练习方法有:
练习一:两人一组,甲先左直拳击头部(或胃部),乙右手(右肘)防守,乙接着左右直拳 还击头部,甲做相应的防守动作。甲防守后,两人距离刚拉开,甲仍先出左直拳,照上面方法继续练习。练习后,两人动作互换。
练习二:两人一组,甲先左直拳击头部(或胃部),乙右手(或右肘)防守,甲接着左右直 拳击头部,乙做相应的防守动作。乙防守后,两人距离刚拉开,照上面方法继续练习。练习 后,两人动作互换。
练习三:两人一组,甲左直拳击头部,乙迅速作左直拳迎击,乙接用左右直拳还击头部,甲 作出相应的防守动作。甲防守后,两人距离刚拉开,照上法继续练习。练习后两人动作互换。
以上练习先在定步、后在活步中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髙右直拳防反能力,可进 一步采取以下的练习方法:
右手阻挡右直拳击头后,立即用左直拳还击对手的头部。
左肩阻挡右直拳击头后,立即用右直拳还击对手的头部。
为了提高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要把进攻、防守、防反等环节衔接紧凑,以适应实战的需 要。一组练习结束,两人距离刚拉开,立即开始下一组练习。
二、短拳基本拳组
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阻挡)——右侧勾拳击头部(左手阻挡)(图7-4①②)。
三、左右直拳和短拳配合的基本拳组
左右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阻挡)——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阻挡)。
左右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阻挡)——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阻挡)——右侧勾拳 击头部(或右上勾拳击头部)(左手阻挡)。
左右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阻挡)——左侧勾拳击头部(右手阻挡)。
左右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阻挡)——左侧勾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右下平勾拳 击胃部(左肘阻挡)。
四、左直拳和右短拳配合的拳组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侧勾拳击头部(左肩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侧勾拳击头部(左肩阻挡)——左下平勾拳击胃部 (右肘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臂近肘处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臂近肘处阻挡)——左侧勾拳 (或左上勾拳)击头部〔右手(或右手向下)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左臂近肘处阻挡)——左下平勾 拳击胃部(右肘阻挡)——右侧勾拳击头部(左肩阻挡)。
五、 左直拳和左短拳配合的拳组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侧勾拳击头部(右手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侧勾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右下平勾拳击胃部 (左肘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阻挡)。
左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左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阻挡)——右侧勾拳击头部 (左手阻挡)。
六、 综合拳组
左右直拳击头部(右手拍击、阻挡)——左右下平勾拳击胃部(右肘与左臂近肘处阻 挡)——左侧勾拳击头部(右手阻挡)——右左上勾拳击头部(右手向下作二次阻挡)——右 侧勾拳击头部(左肩阻挡)。
(一) 说明
拳组打击要有节奏。
拳组都要以重拳结束,也就是最后一拳的打击力量应最大。在结束拳前面的一拳或 几拳不可打击过重,但每拳都要打击到对手,并有一定的威胁力。
在拳组或短拳连续打击时,要协调利用身体转动的力量,不要仅用手臂的力量来打 击,打击时要注意用拳击步法,切不可两脚平行。
各拳组应反复多练直至熟练到自然化的程度,方能在实战或比赛中运用自如。
防守拳组打击时亦要注意身体并要协调地转动,这样防反时打击的力量大、打击的 速度快。
在短拳“左侧勾拳击头部——右下平勾拳击胃部”的基本拳组中,打击时向左上滑进 半步,是为了取得较好的打击角度,在与直拳配合的拳组中同样要注意这一点。
在左右直拳和短拳配合的基本拳组及防守后的还击动作,都可依照短拳基本拳组这 个规律。当左右直拳打击后,右拳打击在前面时,身体扭屈,左拳已作好下面短拳打击的预 备姿势,上步就可立即打出短拳,左右直拳之后一般要上步,以增加短拳打击的力量。
在左直拳击头部和右短拳(或左短拳)配合的拳组中,如果没有用相应的步法,左直 拳击头后,因与对手距离较远,短拳就无法击到。因此,该用的步法是前并滑步(参见图3- 13)。
(二) 动作过程
右脚“偷”滑上步靠近左脚,并用力蹬地,左脚向前冲滑约一脚掌半至两脚掌,同时左直拳放松地打击对手的头部,这样右短拳(或左短拳)打击的距离就够了。左直拳击头部与左 短拳配合的难度较高,用以上步法刚接近对手同时作左直拳击头,左臂收回作好第二拳即左 短拳的预备姿势,立即蹬左腿紧接左短拳打击。
浏览1,440次